聽了這話,真臘國使者和佔城使者面面相覷,這還是皇帝嗎,這簡直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商人啊!苦笑一聲,占城使者道:“只要上國出兵相助,錢糧我佔城國包了,請陛下放心……”

陸承啟笑呵呵地道:“朕怎麼會不放心?大順與佔城,歷來交好,自是要相助一番的。交趾之圖占城,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佔城實所以保中國也。”

占城使者大喜過望:“上皇如此想,實乃占城百姓之福也,請受下國臣一拜!”他也不打折扣,按照漢人禮儀,起身恭恭敬敬地下跪,陸承啟連忙道:“無需如此,請平身。”

陸承啟就是這樣,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不過,被人下跪,還真的會上癮的啊……”陸承啟內心深處知道,其實這種快感是掌握了生殺大權,高高在上的快感,並不是別人給你下跪你就覺得很爽。

真臘國見佔城國得到了陸承啟的承諾,心下也是一動。其實真臘的日子也不好過,東有安南(交趾),西有蒲甘,都有所積怨。哪怕真臘國土面積大,人口多,卻也扛不住兩國夾擊啊!要是安南聯合蒲甘來攻,那真臘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陛下既然肯出兵占城,那一定也肯出兵甘孛智。若交趾來犯甘孛智,上國若出兵,甘孛智願同占城一般,不收中原商人稅賦,給付出征將士錢糧,不知陛下如何?”真臘使者不愧是人精,一下就打蛇隨棍上,緊接著道。

陸承啟是一個不佔便宜不舒服的主,見到有人送錢上門,哪裡有不要的道理?不過轉念一想,笑道:“口無憑,立字為證,不知兩位可否代替貴國國王,與大順簽訂盟約?如此一來,大順便師出有名。王師到處,交趾安敢不服?”

陸承啟這是以防萬一,出兵原本就是他的意思,但萬一打贏了,占城、真臘翻臉不認人,那就不好玩了。其實陸承啟也是多慮了,只要挾著勝勢而來,占城、真臘兩國,焉能和大順爭鋒?想賴賬也是要本錢的,自身實力不濟,賴賬只會自取滅亡。

唯一要立下字據的,便是商稅問題。占城、真理是不知道商業的恐怖,只要沒有關稅之類的稅收,陸承啟大可傾銷商品到他們國家去,攫取千萬財富。當然,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事情,陸承啟做不出來,這做生意要雙贏才有人做,不是麼?

占城、真臘兩國使者思慮了一番,謹慎地道:“此盟約可保幾年?”

陸承啟沉吟了一番,道:“朕在位期間,都可保證盟約生效。”

占城、真臘兩國使者用梵語交流了一下,陸承啟聽不懂嘰裡咕嚕的話,眉頭大皺:“怎麼,認為朕的承諾不能作數麼!”

陸承啟久居上位,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傲氣。即便現在有心調整,告誡自己要虛心納諫,可那骨子裡的威嚴,已經深深刻進去了。這一番話,得不怒自威,嚇得那兩國使者連忙道:“下國使臣不敢,只是此事茲大,一時難以決斷。”

陸承啟有些惱怒地道:“既然無法決斷,派甚麼使者來!”罷,起身作勢要走。

“下國使臣該死,觸怒上皇陛下,請陛下息怒,我等願奉大順為宗主國,年年來朝,歲歲來貢。盟約一事,但請陛下做主!”

見兩國使者誠懇,陸承啟也裝模作樣地回到龍椅上,淡淡地道:“你們可想清楚了,朕絕不勉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絕無反悔之意!”

陸承啟見魚兒上鉤了,笑道:“禮部尚書?”

馮承平連忙起身道:“臣在!”

“此事就交由你起稿了,也不用擇日,眼下便寫就,拿過來與朕過目便是。”陸承啟緩緩地道。

“臣遵旨!”

很快,就有內侍端來筆墨紙硯,馮承平鋪在茶几上,揮毫起來。他乃是禮部尚書,一手字還是拿得出手的。雖不是大家風範,卻也工工整整,規規矩矩,這樣的字型,在科舉上很吃香。

趁著馮承平寫盟約的時候,陸承啟詢問起兩國風土人情來。果不其然,越是靠近赤道,冰河的影響就越,哪怕是在這時候,這兩國的農業也很是發達。儘管畝產不算高,但人家可以一年兩熟以上,足以抵消劣勢了。別看占城,產糧卻並不比真臘少多少,甚至還有持平的時候。歸根結底,除了佔城稻的優勢外,這佔城的平原面積規整也是個因素。

陸承啟暗暗心驚:“怪不得交趾要打佔城,原來是一個產糧大國!”

在這時候,沒有任何東西比糧食更寶貴了,糧食也是禁止跨國貿易的,《大順律》更是明文規定,要是有人跨國賣糧,等同賣國,是要抄家誅九族的。這嚴格程度,可見一般。甚至陸承啟透過研究,中原的戰亂,大部分都是因為人口激增和糧食不夠的矛盾產生的。每每朝代更迭,都是大災大難,缺糧導致的。君不見東漢末年,大旱之後有黃巾軍,正史上隋朝因楊廣胡作非為,致使良田拋荒,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民不聊生,隋滅而唐立。唐朝也亡於黃巢軍,究根結底還是農民沒有吃的了。更不用明末李自成,都是被一口吃食逼的。

要想國祚穩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才行。只是中原皇朝一般都是多難興邦,災難不斷。就拿黃河來,雖然是中國母親河,但它頻頻決口,淹沒多少良田、淹死多少百姓?更別地龍翻身(地震)、大旱、蝗災了,所有的後果都會導致糧食短缺。糧食一短缺,走投無路的百姓就只能衝擊官倉,官倉空了,就向另一個衝搶。不及時疏導鎮壓的話,往往就形成了“農民起義”。

誰之過?

肯定不是百姓的過錯,他們是被逼的。要怪就怪朝廷無作為,明明有災,不去賑災,或者是當地庸官,不懂賑濟,弄得民怨四起。還有就是一些野心家,想要取而代之。總之,百姓之苦,自古以來都是如此,要不怎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