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開考前,還有一項盛事,那就是制科考試,又稱特科。這制科不是常開的科舉,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定的特科,隨時設科,名目繁多。最常見的有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博學宏辭科等。大順的特科,多為大臣引薦,也可以自薦,皇帝親自考試。透過者可以直接授予相應官職,這說明他們確實有某項特長而適合做某項工作,不必再經過吏部考試。不過考生可能並不都是士子秀才,也可以是普通百姓。甚至還可以是已經獲得進士、明經及第的中舉者,也可以是在職官員,只要你認為自己有特長就可以經推薦參加考試,頗具開放性,不拘一格錄人才。

就在科舉開考前,早已在長安城繁華處貼上了皇榜,大意是取得這次科舉資格的舉子,覺得自己有以下特殊才能,都可以憑藉科舉考號,於恩科開考前十日,前去皇宮集英殿,接受皇帝的親自考試。考試的科目如下:畫科、才膺管樂科、醫科、水利科、建築科、器匠科、船舶科、商貿科、牧宰科、吏治科、足安邊科、材可治國科、志烈秋霜科、直言極諫科、文辭雅麗科、博學宏詞科、筆力雄健科。每科取人數不限,也可能不取,量力而為。若有欺君罔上者,嚴懲不貸,輕則取消此次恩科考試,重則終生不得科考。

這也是陸承啟擔憂很多人想登捷徑,不顧一切削尖腦袋想做官才設下的限制。但他顯然料錯了,這年頭的讀書人,一個個心高氣傲得很,哪裡肯透過制科做官?這制科便是取中了,不過是九品小官,沒有科舉出身,最多就是做個六品官,成不了什麼氣候。進士科就不同了,一旦考中,等於職官到手了一半。以後只要政績還過得去,三年一調,怎麼都會慢慢升官的。

正是因為這個心理,所以陸承啟接到報考人數之後,禁不住微微一愕:“就這麼點?”

禮部尚書馮承平尷尬地笑了笑,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這次還算多的了……”

陸承啟哭笑不得:“一十七科,只有百來人報考,這也算多?有些科目僅兩三人,還是朝中大臣報考,這……這也算多?”

馮承平解釋了一番,陸承啟才釋懷。原來是他相差了,這制科是好,也是捷徑,相當於後世的藝術生考試。可藝術生就是藝術生,怎麼比得上正牌的進士?所以很多人寧願花更多是時間溫書,也不願意花費一日精力,來集英殿考甚麼制科。

陸承啟就不明白了,這科舉這麼難考,而且很多人也只能做個十品官,為何還是趨之若鶩?

馮承平嘆息說道:“只要有個進士出身,還擔憂前途麼!”

陸承啟有點無語,但他也沒什麼辦法。這進士就好比研究生學歷,生來就比其他科高那麼一籌。便是第二大科明經科,也就是後世的本科出身,天生矮了一頭。哪怕進士科只取那麼幾人,他還是考生最多的科目。畢竟不論明經、進士,還是五經、三史、三禮、三傳、明法、明字等科,除了本來就要考的科目外,都要殿試考論策。這一篇論策,才是當官的敲門磚。只要擠進前六,都可以賜同進士出身,也就等於是進士了。可不是進士科的,殿試論策考到前六,談何容易?這就是為什麼狀元,通常都是進士科的前幾名了。畢竟功底在那,不是說能超越就超越的。寒窗苦讀十數載,難道都是白費的不成?

陸承啟嘆息了一聲,說道:“馮卿,你且把這些試題都拿去印出來罷,按人數印就行了。朕要天下人都知道,制科並不比常科,恩科差!”

馮承平心中一驚:“皇上這是要做什麼,難道他連科舉都要改制麼?”他的擔憂不無道理,這個小皇帝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做出什麼驚人的舉動,也是正常。他雖是二品大員,可他知道自己勸不動這小皇帝。要是小皇帝執意要提撥一個人,他也要阻攔的話,小皇帝會怎麼想?嫉賢妒能的罪名,怕是跑不掉了。

說了聲“遵旨”後,馮承平便出了垂拱殿,回禮部衙門準備了。值得一提的是,禮部衙門裡引進了最新的鉛版活字印刷術,這都是為了印刷試題,才特地引進來的。至於操作的人,肯定是禮部的十品官了,誰叫他們本來就是小吏呢?

三日後,原本神聖的大順皇宮,在這一日早早就開了宣德門。百來個考生,憑藉著禮部發放的考號,一一核對了戶籍,三代,姓名後,透過了搜身,便放入了皇宮。當然是不能亂跑,有御前侍衛在旁邊看著,還有內侍在前面領著。

這些考生大多是第一次進入皇宮,禁不住東張西望,貪婪地看著皇宮內的一草一木。這些考生中,也有朝廷的官員。但多是一些不得志的小官,很多人也是沒來過皇宮的,一樣收斂不住心神,四處張望著。

待他們到了集英殿,又檢查了一次考號,對應名字,一個個分在了不同的考場中。因為人數少,安排起來也很方便。有時候十幾人,都算是一個大科了。分科目入座後,主考官才姍姍來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主考官是誰?還用問麼,當然是當朝天子陸承啟了。

只聽聞一聲“皇上駕到”,兩個強壯內侍執扇,一眾宮女簇擁下,陸承啟緩緩步入了集英殿。這些士子,幾乎都未曾見過天子真容,一個個揚起了頭,看著陸承啟一步步登上了龍椅入座。

陸承啟好整以暇地拿起旁邊的香茗,喝了一口茶,稍微含了含,便咽了下去。他剛剛用過早膳,還跑了一個步,正口渴著。潤了潤喉嚨,才慢慢放下茶杯,朗聲說道:“朕設定製科,原以為天下有特才之士子,皆有心前來報考。殊不知,方才百來個,朕有些失望。前朝詩人李白曾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並非一味考進士明經,方才是出路。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僅僅是治理國家的人才,還需要諸多人才,如絲樂、畫技、水利、醫學、船舶、器匠、商貿、牧宰……哪一科不是學問?要想做到一門學問的巔峰,並不比考取進士花的功夫少。閒話朕就不多說了,此次恩科,每科僅為一道題目,限時兩個時辰,可提早交卷。巡考官何在?把卷子分發到士子手中罷,一刻鍾後,制科考試開始計時。”

巡考官是端明殿學士蔡襄,陸承啟都聽聞過他的大名。此人乃是天聖八年進士,在書法、茶道上有過人造詣,做巡考官再合適不過了。此次制科,陸承啟說是主考,其實真正的主考是他。

蔡襄已經五十有二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原先為知開封府事,陸承啟憐惜老臣,特下旨意,召回京城,讓御醫診治。先前都下不來床,現在總算氣血好了一些,陸承啟才敢讓他做了這個巡考官。(未完待續。)u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