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六品官員踏著大步,徐若輕風般走進了大慶殿中,微微躬身施禮道:“臣蘇頌拜見陛下!”

如果是熟知歷史的人,此刻絕對會大吃一驚。蘇頌蘇子容,乃是北宋第一大才啊,他的成就絕對能比肩蘇軾這樣的大文豪,雖然他並不以文章見長。蘇頌在歷史上,是極其聰敏好學之人,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演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則無所不通。按照現在的話說來,就是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歷史上蘇頌領導製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這在古代,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古人的智慧可見一斑。

歷史上,蘇頌在慶曆二年便考中了進士,年僅二十二歲。蘇軾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考中進士的,奈何古代工匠不為人所知,世人皆知三蘇,卻不知道尚有蘇頌。

而在這個異時空,天才也還是那麼天才,蘇頌也是早早登了進士第,可惜他只醉心於發明創造,並沒有逢迎上司,人情世故方面不屑於投入過多精力,年已四十有一,也還只是一個六品官員,職位只是一個軍器監。

陸承啟對歷史只是稍稍瞭解,並不算精通的地步,蘇頌這樣的器匠大才他都不知道,可見古人對工匠的不重視,到了何種程度。不過,這並不妨礙陸承啟對蘇頌的欣賞。

陸承啟開口說道:“既然蘇卿對算學一道如此信心,朕便要考考你。《孫子算經》裡有一道雞兔同籠問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蘇卿如何算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蘇頌想也不想,直接說道:“兔有十二,而雞二十三也。”

陸承啟雖然知道這道題在後世並不算什麼,設方程解方程而已,但在古代,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道難題。而蘇頌幾乎眼睛都不眨便心算出了答案,這樣的心算實在可怖。不過,這《孫子算經》成書已久,蘇頌即便看過記住,也沒什麼。

陸承啟決定,要出得難一點了:“九百九十九文錢,及時梨果買一千,一十一文梨九個,七枚果子四文錢。問:梨果多少價幾何?”這是元代數學家朱世傑編著的《四元玉鑑》中的題目,換成現代話來說就是一道應用題:“用999文錢買得梨和果共一千個,梨十一文買九個,果四文買七個。問買梨、果各幾個,各付多少錢?”

陸承啟敢肯定,這本書在這個異時空,只有他自己看過,蘇頌絕不會看過類似的題目。這樣一來,便能考出蘇頌的真正水平了。

古人對於除法,還是稍微有點難計算的,但這似乎考不倒蘇頌。之見蘇頌在大慶殿中踱了幾步,便得出了答案:“梨六百五十七,共八百零三文;果三百四十三,共一百九十六文。”

陸承啟激動得差點從龍椅上彈起來,心算如此強大的古人,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簡直比見到蘇軾還要震驚!

其實這相當於小學的應用題,又怎麼難得倒能製出“水運儀象臺”的大科學家蘇頌?只不過陸承啟沒見過如此心算快捷之人,自然就震驚莫名了。

陸承啟好不容易壓制住了心中的激動,他知道自己發現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由地來了興趣,繼續問道:“只聞隔壁客分銀,不知人數不知銀,四兩一份多四兩,半斤一份少半斤。試問,多少客人多少銀?”若今日算來,大多會覺得這道題目出得有點不對勁,那是因為古時一斤等於十六兩,用一斤十兩去算,當然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蘇頌微微一笑,說道:“甚是簡單,客有三人,銀有十六兩。”

陸承啟題窮了,古代數學趣題,他就記得那麼幾個,現在該怎麼辦?突然,他瞥見殿外一棵大樹,便來了主意:“來人,去測一測殿外大樹陰影長幾何,日光與地面夾角幾何?”

內侍們面面相覷,長度他們會測,但夾角什麼的,怎麼測啊?他們都不敢動,生怕弄的不好皇帝責怪下來,誰都吃不消。

陸承啟正待發怒,蘇頌笑道:“陛下,小黃門不識算學,也是理所當然。臣願去測量!”

陸承啟沉吟了一會,說道:“蘇卿,你便根據這影子長度和日光夾角,把殿外大樹高度,算出來。”

蘇頌聞言後轉身而出,不到盞茶時間便迴轉,說道:“陛下,臣已有答案。”

陸承啟微笑道:“樹高幾何?”

蘇頌說道:“影長三丈,而夾角三十,算出樹高約一丈六尺六寸。”

這一下,陸承啟是真的心服口服了。這一道題,運用了三角函數的內容,沒想到蘇頌連三角函數都搞得定,陸承啟還有什麼話好說?

陸承啟嘆道:“蘇卿果真大才也,朕決定了,算學一科,你來當主考罷!朕也不丟人現眼了,題目你也一併出好,拿給朕過目既可。”

蘇頌沒想到,在官場十幾年,臨到中年才得到一展拳腳的機會。春闈主考官啊,那可是通往朝廷高層的捷徑,換了誰都要高興得快要發瘋了。蘇頌大喜過望,一躬身而拜道:“臣必不負陛下所託!”

陸承啟又一一確定了每一科的主考官,早朝便散了。他不知道的是,日後這一軼事,被好事之人稱為算學奏對,成為了一時佳話。出於陸承啟對算學的青睞,市面上關於算學的書籍,被一賣而空。哪怕活字印刷術的大力發展,也擬補不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陸承啟得知世人掀起學習算學的熱潮,他心中頗為得意:“數學是科學之王,中國古代聰明人極多,可惜都用來讀四書五經了,實在是浪費人才啊!我動之以利,就算是學算學也能做官,才能激發出他們這些官迷的聰明來……”

中國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聰明之人,但在官本位思想的大潮流下,一個個都淹沒在科舉之中。進入了官場之後,更是陷入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之中,無法自拔。對於研究算術,除非極有興趣,才有可能觸及。大順朝的學風,並不像明代那般禁錮,亦不禁算學,哪怕私學之中,先生有興趣的亦會教授學生。只是算學在科舉之中並不考較,一直沒有什麼大的突破性發展。

其實算盤一物,大順朝中已然出現。陸承啟打算在考較算術的時候,把算盤列為必考科目,畢竟是最早的計算器,可得好好加以發展,努力讓眾多定理的發現,出現在中國,哪怕這是在異時空的中國。

陸承啟心道:“數學,那可是科學之王啊,沒有數學的輔助,哪怕我能研究出再厲害的武器,那也只是曇花一現,不能久遠……”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a><a>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a>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