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方浩來到了CPU實驗室,李倩在這裡忙碌著。

方浩不由瞭然,不愧是自己的女人,CPU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這段時間她一直在協助工程師進行科技攻關。

在半導體技術發展歷史中,起主要作用的國家一直是英國、德國、美國,在計算機領域中,一直是他們主導,尤其是後面美國的的貝爾實驗室,直接就是半導體時代的領導者。

1904年11月16日,英國科學家約翰·安布羅斯·弗萊明為自己發明的電子管弗萊明“閥”申請了專利,它標誌著人類歷史上第一只電子管的誕生,世界也從這裡邁向電子時代。

約翰·安布羅斯·弗萊明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天才,他是英國人,是一個電機工程師、物理學家。

主要的貢獻就是發現右手定則、發明二極體、真空管。

目前國內的半導體技術之所以落後,並不是科學家不努力,而是因為時間,歐洲從1904年就開始研究電子技術,而中國的半導體研究非常晚,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專門研究,不過後來政治動盪,半導體研究技術直接被廢棄。

一直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才開始大力進口國外機器設備,開始研究我們自己的半導體技術。

換句話說,國內的半導體技術是從八十年代開始的,到現在的2012年,不過是三十年時間而已。

三十年時間從零開始,這點時間能幹什麼?僅僅夠培養出來一批半導體技術人才。

1978年,中美關系緩和,蘋果電腦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這是國內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而且貴的離譜,這臺很原始和簡陋的機器,很快震驚了所有人,然後國家才匆匆忙忙地佈局半導體產業,至於以前建國時期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因為一些歷史問題,早就徹底荒廢。

也就是說,從1978年開始,國內開始派遣留學生前去歐美學習半導體,等這些人本科畢業,已經到了1982年,研究生畢業到了1985年,博士畢業已經到了1988年。

有了這一批留學生為種子,國內的半導體研究才開始,才有人才在大學教授自己的學生。

等到這些學生畢業走上崗位,已經到了1992年了。

換句話說,從1992年開始,國內才有第一批大學生走上半導體發展舞臺,此時的國內半導體產業一無所有。

這批學生才是半導體研究的主力部隊,時間大約從1992年開始,開始在一片空白中進行半導體研究,到如今剛好二十年而已。

算起來,歐美發展半導體技術比中國早了整整100年,所以導致一個可怕的結果,那就是,在半導體領域,國內根本沒有和歐美討價還價的實力。

近一百年的時間差距,想要追趕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才會導致輝煌科技公司在半導體技術上被卡脖子。

輝煌科技公司也是在前人付出的基礎上開始進行半導體研究,這個時候,輝煌科技公司已經有了研究的基礎,比如人才、技術資料、政策支援。

而方浩在東江大學就開始進行半導體研究,也不過是加速國家在半導體佈局上發展的速度而已。

所以,方浩一直以來並不對半導體研究人員做出過多的苛求,因為他們完全是在一片空白的大地上,開始慢慢堆放積木,搭建一個高樓大廈。

半導體最為核心的部分是CPU,現代社會半導體產業的心臟就是CPU,沒有CPU就沒有半導體的核心,因為半導體產業鏈的一切都是CPU周邊的衍生。

這也是為什麼國內在2020年,歐美要壓制HW的原因,那是因為我們自己要搞CPU了,如果有了CPU,那麼這個國家的半導體產業鏈都會圍繞著我們自己的CPU發展,達到歐美半導體產業技術水平,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這也是方浩一直嚷嚷研究CPU的原因,CPU的原理很簡單,只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積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HW很多事情讓人詬病,但是不得不說,它確實是國內的科技支柱公司,方浩只是希望它能夠對國內的科技工作者好一些。

為什麼說CPU的原理很簡單呢,那是因為,CPU本身的原理就是一部加法器,只不過這個加法器功能一步一步增加,變得越來越復而已。

計算機由輸入裝置、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等五部分組成。

而CPU就是裡面的運算器和控制器。

運算器是計算機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的中心,它主要由算術邏輯部件、暫存器組和狀態暫存器組成。

控制器是計算機的控制中心,它決定了計算機執行過程的自動化,它不僅要保證程式的正確執行,而且要能夠處理異常事件,包括指令控制邏輯、時序控制邏輯、匯流排控制邏輯、中斷控制邏輯等幾個部分。

指令控制邏輯要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和執行指令的操作。

時序控制邏輯要為每條指令按時間順序提供應有的控制訊號,失時序控制聽從最基本的時序訊號時鐘訊號的控制,時鐘是整個機器的時間基準,加快時鐘頻率會讓計算機運算速度加快。

匯流排邏輯是為多個功能部件服務的資訊通路的控制電路,就cpu而言,一般分為內部匯流排和cpu對外聯絡的外部匯流排。

中斷控制邏輯是指計算機由於異常事件,或者一些隨機發生需要馬處理的事件,引起cpu暫時停止現在程式的執行,轉向另一服務程序去處理這一事件,處理完畢再返回原程序的過程。

而構成這些功能的基本結構是邏輯閘電路。

邏輯閘電路一共包括三大類別,第一類是非閘電路,第二類是與閘電路,第三類是或閘電路。

眾人對這些閘電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編寫了詳細的資料手冊,對效能,頻率,功耗,散熱,壽命等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測試,確定了了最優使用狀態。

非門運算:輸入和輸出結果相反。

與門運算:只有輸入都為1時結果才為1。

或門運算:有一個輸入為1時結果就為1。

或非運算:對或操作結果取反。

與非運算:對與操作結果取反。

有了邏輯門就開始設計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實際,計算機只會進行加法運算。

如果要進行其它運算,需要將其它的運算轉換為加法運算。

在電腦內部,所有的運算都是加法,不過計算機的加法計算十分反人類,並不是人類思維,而是機器思維。

首先,計算機把數轉換成二進制,全是0、1程式碼,轉換都是按現成的程式進行。

如果計算加法,則把兩數按位相加,如1315,轉換後是11011111,按00=0,10=01=1,11=10的規則,結果為11100,輸出時再轉換為28。

如果是計算減法,則把減數取補碼,按位把0換成1,把1換成0,後加1,再相加。

以八位資料計算為例子,計算15-13,

先轉換 15=00001111 ,13=00001101 ,

取13的補碼為 11110010 ,加1 後為 11110011 ,

相加有 00001111+11110011=100000010 ,位數已超過八位,把最高位捨棄,取後八位為 00000010 ,也就是十進制的 2 。

這裡的計算感覺很複雜,也不容易理解。

實際,計算機計算起來並不麻煩,甚至非常簡便快捷,因為計算機內部存在加法器,幾個時鐘週期就可以計算一次加法,再加計算機內部都是自動化計算,透過加法器完成,計算起來非常快。

如果人腦跟蹤這些計算過程,就會覺得計算機實在是太傻了,簡單的減法不知道執行了多少次。

計算機裡一個叫做ALU的功能模塊,裡面有很多硬體的計算電路,比如加減乘除,開指數,指數,微分,積分,等等。

這些硬體可以直接處理最基本的運算,加快資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