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一家看上去規模不小的印刷作坊,尚海帶著黃杏和段猛信步走了進去。沒想到剛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裡面傳來爭執的聲音。

“掌櫃的,你給通融通融吧!這是家父一生的總結,我們做兒子的,哪有讓家父心血荒廢的道理。

錢不夠沒關係,我們會盡力去湊。只希望掌櫃的儘量安排人手雕刻,能夠讓家父的心血早些呈現在世人面前。”

兩個中年男人雙手捧著一疊類似書稿的東西,不住和一個明顯是掌櫃模樣的人商量。

作坊的掌櫃卻一臉的為難,嘬著牙花道:“不是我不肯通融,實在是有為難的事情。現在作坊裡人手緊張,別說雕刻師傅,就連學徒都擠不出來。

你們是知道的,從京城裡傳來的《射鵰英雄傳》正在大賣。東家已經給我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也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趕出三千本的射鵰。

很多達官貴人已經給了定錢,交貨的日期也已經定下。作坊裡現在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人,夥計們都在玩命地幹。

這麼個時候,哪裡還能騰出時間來印別的書。別說你們錢不夠,就算錢夠我也想不出其他辦法。

也就是看在戚大帥的份兒上,我才和你們說這麼多。換做是旁人,早就轟出去了。兩位戚公子,我這裡實在是騰不出人手,要不二位高抬一步,去別家看看?”

作坊的掌櫃雖然嘴上說的客氣,但尚海還是敏銳地從掌櫃眼中看出一抹不屑。

兩位中年男人倒是沒有發現,依舊十分老實地說道:“我們兄弟兩個已經去了不少家,都是騰不出人手。你這裡已經是最後的希望,要是連你們都不肯印,那整個福州,真不知道到底還有哪家能印。

家父一生為國,死後也沒有留下積蓄,還望掌櫃的能夠通融通融。”

兩位中年男人不住懇求,作坊的掌櫃卻只是搖頭。

門外的尚海將前因後果聽得真切,頓時氣憤填膺,大踏步走了進來。

“給他們印,錢我出!”

聽到聲音,兩位中年人又驚又喜,連忙甩臉看向尚海。

尚海鄭重地向兩人抱拳行禮,出聲問道:“敢為二位的先人,可是鼎鼎有名的戚繼光戚大帥?”

兩名中年男子見尚海一臉的肅穆,忙抱拳還禮,答道:“小哥口中戚大帥,正是家父。我叫戚祚國,旁邊這位是我四弟戚報國。

小哥兒方才出言準備資助我兄弟二人印書,不知祖上與家父有何淵源?”

戚繼光雖然被後世評為民族英雄,但在當時的大明,地位實在算不上有多高。

大明整個文官系統一方面是藉助戚繼光的軍事才能,一方面又對戚繼光懷有深深的戒心,不斷地進行打壓。

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被歸為“張黨”,官職一擼到底,還受到清算,導致戚繼光的晚年十分的窮困潦倒。

得了肺病拿不出看病的錢,幾個兒子也僅僅在錦衣衛中當個閒職,得不到絲毫的重用。以至於戚繼光的長子戚祚國想要將戚繼光的書稿印出來,卻拿不出印刷的費用。

為了完成戚繼光臨死前的遺願,戚祚國往返奔波,四處募集錢財。本以為當初戚繼光在浙江、福建絞殺倭寇,多少有些香火情。

哪知道卻四處碰壁,沒有一家印刷作坊,願意資助戚祚國將戚繼光的書稿刊印出來。正當戚祚國心生絕望的時候,卻聽說尚海願意資助。

飽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戚祚國,才會因此詢問尚海的祖上和戚繼光有何關係。

沒有回答戚祚國的問話,尚海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雙手接過戚祚國手中的書稿。最上面的手稿名字叫《戚少保年譜耆編》,它是以戚繼光的活動為主線,比較全面、真實的記載了戚繼光的一生。

下面幾本分別是《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和《止止堂集》。《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是戚繼光撰寫的兵書,而《止止堂集》則是戚繼光歷年所寫的詩文。

見尚海崇敬的神情不似作偽,戚祚國點指著幾份書稿介紹道:“《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是父親一生練兵的總結,臨死前託付我兄弟四人,將其刊行天下,為我漢人造福。

《戚少保年譜耆編》是我兄弟四人撰寫的,為的就是將父親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世人面前。

父親一生為國為民,最是注重名聲。沒想到臨死前卻還要承受不白之冤,我們這些做兒子的,實在不忍心父親名聲被玷汙,所以才寫下了這份《戚少保年譜耆編》,只可惜……唉!”

想著這段時間受到的冷遇,戚祚國長嘆一聲,心中充滿了憤懣。

尚海卻眉飛色舞地翻看著手中的書稿,暗呼自己撿到寶了。

“我與令尊非親非故,只是一直仰慕令尊的為人。令尊剿滅倭寇,鎮守北疆,可謂英雄。只可惜晚生二十年,無法得見令尊當面,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尚海拍著手中的書稿不住搖頭,臉上滿是遺憾的表情。戚祚國兩兄弟對此類話早就聽得耳朵磨出繭子了,心中不甚在意,唯獨對尚海之前說的願意資助印書的事情比較感興趣。

這就彷彿在黑暗中見到一縷曙光,讓兄弟二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戚氏兄弟強自按捺心神聽尚海白話,臉上希冀的表情卻越來越明顯。

見胃口吊得差不多了,尚海扭身看向印刷作坊的掌櫃,說道:“掌櫃的,眼下的事情你也看見了。戚大帥的書稿由你負責印出來,缺多少錢,我給!”

印刷社的掌櫃再次嘬了嘬嘴,輕輕搖了搖頭。

“實在對不住,不是錢的事兒,是真的抽不出時間。如果各位不著急,等上一個月,半個月的,在下保證將這件事情辦得利利索索。

如果著急刊印,那這件事情……在下愛莫能助啊!”

印刷書稿,說一千道一萬差的就是錢。戚氏兄弟要是手中有錢,書稿早就印出來了。無奈四兄弟繼承的全是錦衣衛中的虛職,每月僅靠一些微薄的俸祿度日。

想要積攢錢財印書,根本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可偏偏戚繼光剿滅倭寇,很多人在間接之中受過戚繼光的恩惠。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