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川雅也看著社長辦公室裡面就他們兩人,於是就有的放矢的問道:“社長,聽我老婆說,你和紗希已經正式入籍結婚了?”

石原正雄一聽他這話就知道是自己義母告訴他老婆的事情。他相信許許多多地人都已經知道這個事兒了。

石原正雄沒有必要否認道:“是的。至於婚禮儀式,我想著還是等著紗希年滿二十歲成年後再舉行。

要是這一個時候舉辦了我和她的婚禮儀式,免不得會被一些八卦媒體作為報道的新聞。

哪怕我和紗希都符合了日本法律相關結婚的歲數和條件,也難保不會被一些所謂的女權什麼的用作攻擊的口舌。

特別這又是在狀元郎黃酒進行一個市場佔領的關口上面,不能夠讓競爭對手藉機有所反撲。”

中川雅也認可了他的說法,畢竟輕井澤集團已經是一家大手企業,而石原正雄正是這一家大手企業的社長。

他本人也是在社會上面有頭有臉的一號人物,更是應該起到一個道德模範作用。他的婚事都已經變成了不只是其本人的私事兒。

這會關係到企業形象和命運前途。在一些女權主義者的心目當中,女孩子十六歲就結婚,也是屬於童婚,更屬於男性對女性的性剝削什麼的。

總之,不能夠讓一些人以此作為藉口,帶頭和號召國民們抵制輕井澤集團旗下的產品。

中川雅也說出了自己最為真實的想法道:“還是社長深謀遠慮。恭喜,恭喜,新婚快樂。”

石原正雄對於新婚,還真沒有特別的感受。不過,他知道,石原紗希和石原涼子應該是特別快樂。

石原正雄微微一笑道:“人嘛!早晚都要結婚。婚一結,那就算是完成了人生當中的一個主線任務。

至於那些終身未婚的人,也就是沒有打算去接或者是完成這一個主線任務。這取而代之的其它任務對於他們來說,會更具有吸引力。”

“確實如此。現在的年輕人和我們年輕的那個時候是不一樣的。你們寧願把更多的空餘時間,精力和金錢投入進自己的愛好當中去,也不要過一場無趣的人生。

我們年輕的時候,無非就是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得考慮結婚生子的事情。當時,也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年代。

我們雖然可以選擇自由戀愛結婚,但相親結婚的還是不少。我和我老婆就是相親結婚的。”中川雅也突然是感同身受了起來道。

“事實早已經證明,自由戀愛結婚的男女,也未必就一定幸福。相親結婚的男女不是都不幸福。

這說到底,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面而言,婚姻也是一場賭博。賭贏了,也就贏了。賭輸了,那就輸了。

在我看來,自由戀愛結婚更加適合於性格外向的人,而相親結婚更加適合於性格內向的人。

不同的人群,不同性格的人,選擇的途徑是不會一樣的。一個話少內向的人,讓其去自由戀愛結婚,往往是困難度太大。

同理,一個話多外向的人,被安排去相親結婚,會讓其感覺被有意束縛住了一樣。”石原正雄發表了自己的個人看法道。

中川雅也注視著他,儼然就有種在看一個中年人一樣。沒有真正生活的磨礪,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認知,畢竟小年輕們更多是對愛情,對女人,對婚姻是充滿了某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石原正雄話鋒一轉道:“你覺得中國臺灣市場和韓國市場,那一個更適合成為我們海外市場發展的側重點。”

中川雅也和他閒談了幾句後,又被他引領著切入了正題。他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客觀分析道:“中國臺灣有2000萬人口,而韓國有5000萬人口。

前者的經濟體量主要是集中在臺北,後者的經濟體量是集中在漢城。韓國人的人均收入是高於臺灣人。

不過,我一直很奇怪的一個事情就是韓國和臺灣的人均GDP相差不大(1996年,韓國人均GDP是13137美元,臺灣人均GDP13650美元),怎麼反應到實際收入上面就會出現那麼大的差別呢?”

“在這一次亞洲金融危機的負面衝擊下,中國臺灣倒是沒有什麼事兒,反倒是讓韓國元氣大傷。

這就已經說明了兩者為什麼人均GDP都差不多,反應在收入上面就差別明顯所在的根源了。”石原正雄笑了笑,舉出了一個活生生地例子。

他不是不清楚,韓國會在2002年爆發信用卡危機。至於中國臺灣,則是會在2005年爆發信用卡危機。

對於自己來說,他就得好好利用時間差來賺錢。韓國這一個國家,雖然看起來像發達國家,但是屬於外強中乾。

否則,它就不會成為亞洲家庭負債最高的國家了。資產=負債+淨資產。就如同買了一個1000萬軟妹幣的商品房。

首付三成,也就是300萬軟妹幣就能夠擁有。與此同時,資產是意味著有1000萬軟妹幣,卻不代表淨資產也是1000萬軟妹幣。

這負債就高達了700萬軟妹幣。負債遠高於淨資產。每月為了償還房貸,還得節衣縮食的過日子。

韓國普通老百姓的實際情況就是這麼個樣子。表面上看起來還過得不錯的樣子,而實際上,完全就不是這麼一回子事情。

韓國人當中的不少人還屬於那種連首付都不夠,還需要去東拼西湊,從而裝扮起來像一個中產階級模樣。

中國臺灣就不是這麼個玩兒法,一方面就是自身有家底,畢竟當初從大陸運走了至少有10億美元。

另一個方面就是當初那些從大陸跑去臺灣的人當中,相當大部人可不是一無所長的窮光蛋。

其中一些是帶著不少資本跑的,一些是帶著專業技術跑的,一些是高學歷方面的人才……

臺積電能夠被做起來,而決策的六個人當中有五個就是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好些大學教授最初到了臺灣,還只有教小學,初中。

臺灣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相當於就是集中了一國之力去發展一個省。這要是發展不起來,那才見鬼了。

韓國完全就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面賭贏了時代發展大趨勢。真正受益的人還是社會中上階層,並不是像臺灣一樣惠及了更多中下階層的民眾。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