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去省城這一趟,已經是初具規模的打響了買米的第一炮。

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的把稻穀運往米廠加工了。

這稻穀在秦飛的指揮下,正源源不斷的進入米廠之中。

這米廠的陋鬥修在坡上面,入料口在倉庫的庫房之內,這個漏斗一晚上能打三十噸稻穀。

雖然是新稻穀,囗感好,但是還是要加一定比例的其它稻穀進去的。

因為新稻的耐煮性要差一些,所以加一定比例的老稻進去,是行業內普遍的共識。

蔡小洪和秦飛在過磅處是按照1:3的比例來混合入漏斗的。

也就是說按照一車老谷1000斤,三車新谷3000斤的比例給予合理的安排,既保證了口感,又保證了香米的耐煮性。

這漏斗裡的稻穀經過提升機的提升,進入砂石和灰塵的自動分離。

現在的科技打米,經過漏斗之後,篩網就把砂石和泥沙自動分離開了。

經過了第一步,啟動電腦的第二步程式就是稻穀灰塵與稻穀的分離,都是自動分離,因為灰塵比稻穀輕,在離子風機的吹動下,這灰塵便乖乖的跑一邊去了。

稻穀在色選機的色選下,把這些分離開去之後,就是米殼分離了。

家裡面的傻瓜打米機一天才打多少米?一天打1000斤頂天。

這個科技打米就不一樣了,進入谷殼分離之後,米糠分離更具現代化。

剛剝出來的米,是黃的,因為要剝兩次殼。

第一次殼是粗糠進通道,第二次殼是粗細分離,粗的去一邊,細的去一邊。

這剝出的黃米經過電腦剝去表面的那層米皮之後,就把米皮吹入米皮通道去了。

米皮剝皮是要經過水淋的,在一定水淋的過程中,把米皮給成功剝了去。

這糙米一剝離之後,就開始變得光滑起來了,再經過電腦的篩選,拋光,色選之後,那些顆粒飽滿潔白均勻剔透的大米和半顆粒的黃米就全部分離開來了。

最後在電動機的再次提升之下,進入一個大型的鋁皮漏斗之中,進行貼存放料。

最後,蔡小洪和秦飛來到了放料打包處,把包裝機放入電腦夾中,一按啟動開關,那50斤重的大米自動進入了口袋中,掉到了輸送帶上,經過工人的自動縫合,進入倉庫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已經夜裡12點了,習慣了開夜車的秦飛招呼工人們吃了晚餐之後,休息1個小時之後,接著又幹了起來。

蔡小洪可能因為不習慣開夜車,所以兩眼已經熬得通紅,哈欠連天起來。

米廠辦公窒有一張藤椅,蔡小洪一點不講究的和衣躺了上去。

幾分鐘之後,辦公室傳來了如雷貫耳的一陣呼嚕聲。

後半夜了,秦飛也有點困了起來。

但是,這是新米的第一天,無論如何也不能因為睡意濃而忘記了自己的任務。

實在困得不行了,他走到水池邊,把水龍頭擰開,洗起了冷水臉來。

洗完冷水臉之後,秦飛的精神稍為好了一些,把打包的劉師傅換到一邊歇了一會兒,自己拿起打包機,按動開關,自動縫合起來。

當清晨公雞啼叫三次的時候,他們才打完第一批米20噸,只好白天接著打了,因為東方已經出現了魚肚白。

當清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侯,他們的夜晚工作收工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