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是參謀處總辦,美國人約翰最先就是找到的他,段祺瑞感覺非常慚愧:“大帥,我引狼入室,險些釀成大禍。”

袁世凱說:“好在沒有中招,你也不用自責,況且連我都沒有看出來。”

唐紹儀說:“李諭兄弟立的功勞著實不小,見微知著,果然是西學大家!當初我只是隨口說了幾句,竟然就能聽出問題,實在令我佩服。”

王士珍也說:“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了那位美國騙子,恐怕北洋以後就成了全世界恥笑的物件。”

眾人紛紛對李諭再次表示感謝。

被這麼多大軍閥一起感謝,李諭感覺也有點蒙。

他說:“其實約翰當初的確騙到了美國海軍,也真的去給美國總統展示了他的設計方案。所以你們看,連美國人自己都會上當。”

馮國章笑道:“那麼說,我們起碼還要比美國總統強了,最起碼沒有上當。”

唐紹儀哈哈大笑:“有道理!馮總辦這麼一說,大家就可以釋懷了。”

李純和李諭相處時間其實最長,拱手道:“李教習實乃我國之名士,如此複雜的設計圖,一眼看出問題所在,讓我這個管著學堂的提調無地自容。”

李諭笑道:“畢竟是我自己的專業,要是這麼點問題都看不出來,哪有資本當那些大軍……額,優秀學員的教習!”

實際上100年後的永動機設計方案要比約翰現在的方案要複雜得多,也唬人得多。

後世民科們設計的永動機最起碼也得用上永磁體,那些設計真是漂亮得堪稱藝術品。

李諭曾經見過不少100年後的永動機設計桉例,除了不能實現,都精美得令人瞠目結舌。

都是腦洞大開的玩意,一個個也說得上“創意大師”。

對了,後來黃維也曾經研究過幾十年永動機。

淮海戰役中他的黃維兵團被全殲,自己也被俘,進了戰犯管理所,為了逃避勞動改造,竟然別出心裁想出了一招:研究永動機!

這一研究就是幾十年……

56年時,他還把自己的圖紙送到中國科學院,不過立馬就被否了。

黃維竟然不服,在監獄裡大喊大叫說:“再給我點時間,瓦特發明蒸汽機也不是一時半會就發明好的!”

不過結果嘛,大家隨便想想就知道。

可惜鑽進去牛角尖的人,怎麼拉都拉不出來。

黃維屬於自己看不明白的。

而約翰顯然是心中如明鏡,才利用它來騙人。

但是獅子大開口太過分了!同樣是500萬兩,赫德賺了500萬,人家好歹是給朝廷打了幾十年工,也真辦了事。

約翰一個小騙子張口就要五百萬,還不如去買彩票!

李純一提起教習,提醒了袁世凱;“李諭先生,你有恩於我北洋,本來不該再對你有所苛求,不過我們北洋武備速成學堂學員想必未來都是軍中要員。我如今再學習已經沒有時間,但年輕人必須要多多學習,不然以後他們要是走我們的彎路,再上了當成何體統。”

馮國章深表贊同:“教育的落後讓我們吃虧太多,但是如你一樣的明白人卻實在不多,甚至我們學堂中的那些洋教習都沒看出來問題所在。”

李諭說:“也不怪他們,這是個物理學問題,學堂裡多為軍事方面教習,不懂熱力學很正常。”

袁世凱卻說:“我想說的正是這個。今天的事就讓我明白,為什麼之前一直聽聞西洋軍校也開設有數理等課程,看來的確是必須之學問。過去我不懂,認為軍人就是軍人,懂什麼勞什子西學。不過今天看來,是我錯了。如果先生不嫌棄,還請先生再為我校學員講授一段時間的數理基礎課程,如果是能再具體講講像約翰圖紙上那些機械學原理將更好。”

李純立刻說:“大帥說的沒錯!最起碼不能讓他們以後也上這種當!”

李諭也不好拒絕,他說:“可我現在受朝廷的命令,定期要給皇上教授西學。”

“皇上?”袁世凱摸了摸下巴,“沒關係!我們不會耽擱先生太久,最多隻需要一個月即可。如今已經進入臘月,宮中這段時間事務將非常多,不會安排太多教學活動。我回頭給朝廷寫封奏摺,把事情說清楚,我想太后不會阻撓。”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李諭只好道:“如果總督大人能操辦好,我便恭敬不如從命。”

“好!”袁世凱道:“有先生相助再好不過。我立刻寫好奏摺,你與唐道臺先一道回京,我們在北洋恭候先生。”

李諭拿著袁世凱的摺子,與唐紹儀一起準備回京。

德齡一直在唐紹儀安排的租界賓館中呆著,平時休閒購物過得挺自在,反正她對租界的洋東西不陌生,倒是不用擔心。

回京後,唐紹儀第一件事就去東交民巷海關總稅務找到了赫德。

唐紹儀開門見山道:“赫德大人,您看這些檔案!您的手下天津海關總稅務司德璀琳徇私枉法,竟然夥同美國人胡佛,透過脅迫手段將大清國開平礦務局轉移至他們自己的墨林公司名下。身為海關官員,竟如此蔑視我大清律法!”

赫德看著眼前的檔案、照片、股票,甚至還有賬目,知道不可能有假,他自己對德璀琳的德性也心中有說,“該死的德國老,我已經警告過他多次,沒想到捅出這麼大簍子。”

唐紹儀說:“直隸總督袁世凱大人甚為震怒,明確表示不允許他再在天津海關稅務司任職,甚至不應當在我大清任何機構再任職。”

赫德已經幹了整整40年總稅務司老大,他可不想為了德璀琳晚節不保,他說:“既然袁大人態度明確,我也沒什麼可說的。我今天就會撤下德璀琳在海關稅務司一切職務,並且我會電報所有海關稅務系統,不允許再錄用他。”

“希望大人信守承諾,遵守基本的契約精神。”

赫德說:“自然如此。”

唐紹儀聽到他的允諾,才離開了總稅務司。

後來赫德也的確開除了德璀琳,不過當唐紹儀看到原因時,啼笑皆非:赫德竟然是以德璀琳每月從開平礦務局秘密領取幾百兩“車馬費”為由將其開除。

赫德畢竟是英國人,說到底,他還是想迴護一下墨林公司,畢竟如今英國人在開平煤礦受益匪淺。

唐紹儀也無可奈何,所能做的只有這些。

李諭這邊,他將袁世凱的摺子遞交上去,袁世凱是封疆大吏之首,他的摺子肯定會直接送到太后面前,連軍機處都無權先行過目。

慈禧看完後,對旁邊的榮祿道:“好一個李諭,真是不得了。摺子裡袁世凱把他誇得天花亂墜,說他為我大清免遭500萬兩銀子損失,功勞不小。”

榮祿壓抑著不平穩的呼吸,忍住咳嗽說:“500萬兩?”

慈禧說:“是啊,袁世凱說有個洋人騙子,設了套想要騙取北洋500萬兩銀子作為科研經費,幸虧被李諭識破。”

“科研經費?”榮祿訝道,“不簡單啊,連我都不瞭解。李諭竟然可以識破洋人的騙局。”

慈禧說:“袁世凱還說,這個洋人騙子當初連美國總統都騙了過去,如今卻栽在了李諭和北洋手裡。”

榮祿說:“這種洋人著實可惡,可惜受到法外豁免權的限制,我們似乎也沒有辦法懲治。”

慈禧卻說:“袁世凱摺子裡說,他已經騙子抓了。”

“抓了?他不怕美國大使館?”榮祿驚道。

“摺子裡說,洋騙子是偷偷過來,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

榮祿道:“太好了,袁制臺這招實在妙!最好不要再讓他見到天日。”

“殺殺洋人的威風也是應該的。”慈禧對洋人的態度還是比較痛恨,畢竟當初洋人名單上第一個想要的就是她的項上人頭,“袁世凱還想讓李諭去北洋的學堂裡教教課,我倒是沒什麼意見。”

榮祿咳嗽了幾下,沒想到自己這個鄰居已經如此厲害,早該多與他結識一下。可惜如今已經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日無多。

朝廷的旨意下來後,李諭就可以再次動身前往天津。

他對王伯等人說:“這次我要離開京城一段時間,你們看好家。”

王伯已經習慣了:“先生您放心就是。只是沒多久就要過年,您不回來嗎?”

李諭現在孑然一身,在哪過年有什麼區別?他說道:“不回來了,如果你們想回家回去就是。趁著沒走,正好給你們發個年終獎。”

“年終獎?”趙謙沒聽過這麼個新鮮詞。

李諭笑道:“就是給你們過年的銀子,每個人領五兩。”

幾人高興壞了:“先生您真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好人!我們今後一定把您和李府伺候得妥妥當當明明白白!”

王伯又說:“我已經沒有地方可去,等我接回來兒子,年節裡就在府上給您看家護院。”

李諭說:“如此更好,缺什麼儘管買就是!”

李諭不再多說,拿起行李,坐上車子,由趙謙拉向火車站。

到達火車站後,趙謙幫著李諭把行李帶上火車,然後說道:“先生您一路保重。”

李諭說道:“回去好好過年,早日回來。”

天上開始飄起雪花,這是李諭“這輩子”過的第一個春節,看來要一個人過了。

到達天津,下了火車後,有人喊住了他:“請問李諭先生嘛?”

李諭看到是個三十六七歲的中年人,回道:“您是?”

對方摘下帽子:“多虧我有報紙的照片,不過你可比照片上精神多了!介紹一下,本人英華,字斂之,剛剛創辦了《大公報》,聽聞先生事蹟,特來拜會。”

“原來是英先生,幸會幸會!”

《大公報》是個非常新的報紙,半年前剛剛於天津法租界創刊。

創辦人英斂之的曾孫便是宋丹丹的前夫英達。

英斂之道:“該說幸會的是我。先生如此年輕,在科學一道就有如此成就,是我中華幸事,本人對你著實仰慕得很!最近剛又聽聞您在北洋識破了一個美國騙子,挽回了數百萬兩損失,學以致用,堪稱大才。冒昧請求下,我們想要對此進行一番獨家報道,不知可行與否?”

李諭笑道:“我可聽說你們《大公報》重視言論,什麼都敢報道,即便我說不行,也不行吧。”

英斂之也笑道:“這是我們報人該做的。而且先生做的是好事,報道出來可以提振民族士氣。另外,不瞞您說,如此重磅的新聞也能讓我們剛剛創刊的《大公報》增長銷路,您可是現在京津地區最火的名人。”

英斂之倒是也不藏著掖著。

李諭說:“沒有問題,不過報上千萬不要用‘美國騙子’一詞,一定要含湖其辭,千萬不要提國籍,只說有位外國騙子,最好是沒有豁免權的國家。”

英斂之說:“先生放心,這些重大關竅上我不會犯錯。”

相比較《申報》,《大公報》屬於新興報紙,而且本身就是由中國人所創。

此後十多年裡,《大公報》真的是什麼都敢報。報紙向來主張變法維新,甚至和袁世凱頂了許多次,名氣在整個華北地區非常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諭說:“好不容易抓住的騙子,千萬不要給洋人機會讓他跑了。”

英斂之說:“大體的事情經過,我已經從一位朋友那裡知道,但是具體的細節卻說不明白,實在是太專業,只能親自來請教你。”

李諭道:“好說,我會把永動機相關騙局詳細給你寫一下,也以此提醒廣大民眾,千萬不要迷信洋人,更不要上‘洋當’。”

英斂之讚道:“先生高義!我們《大公報》的辦報宗旨正是‘開風氣,牗民智,挹彼歐西學術,啟我同胞聰明’!現在大家夥都認為帶個‘洋’字的就是好東西,甚至許多咱們自己的店鋪都強行掛上洋名號招攬顧客,也該提醒警示一下了。”

李諭說:“不錯!我會儘快寫好,明天就把稿件送到報社。”

英斂之忙說:“先生為我們幫忙,如何好意思再讓你跑一趟,明天我會派人親自來北洋取稿件。只不過我們現在報社不大,稿費可能低一點。”

李諭倒是不在乎這些:“你如果能想辦法切實‘啟我同胞聰明’,一分錢都不用給我。而且我的文采比你們差了太多,到時你根據我寫的東西詳加潤色,怎麼引人怎麼來,銷量高了,知道的人自然也多了。”

英斂之道:“先生放心,潤色不成問題。但先生說得實在謙虛,文采好、會寫文章又能如何?我不過一介文人,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現在中國不缺我們這樣的人,但像您這樣的科學大才真是太缺太缺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