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裡開會的內容,許世彥很快就知道了。

對於那些人的反應,許世彥一點兒都不意外。

很正常,這些人幹實事兒不行,推卸責任最拿手。

所以許世彥根本就沒打算等著上頭有啥反應,而是帶著人,該幹嘛幹嘛。

反正參場目前一切正常,各項生產都有序進行,他只要顧好自己就行。

其餘的人,愛咋咋地吧,管不了。

估計是省裡也知道,這事兒找不到許世彥頭上,所以也沒來煩他。

蘇安瑛那邊,帶著人去柳毛河起了參栽子。

這些參栽子還是八五年撒籽那一批,現在已經是四年了。

當初撒籽的時候用的是點播的方式,本來就容易出大栽子,去年起栽子的時候,就有好多參栽子趕上拇指粗了。

今年這一上山起栽子,好傢伙,那參栽子頂兩的都挺多,快趕上一般人家做貨的棒槌了。

“嫂子,這麼大的栽子下地,咱這本錢可是夠大的啊。”

黃勝利等人也都在山上呢,這會兒過來湊熱鬧,少不得也要議論一下這個栽子的問題。

栽子太大,下地的本錢就重。

如今這個時候,行情本來就不好,再往裡下這麼大的栽子,大家夥兒都心裡沒底。

“沒事兒,你三哥說了,這麼大的栽子下地,三年之後看行情。

實在不行,咱到時候就不起了,留著雙打凍。”蘇安瑛就笑。

“反正這些栽子是咱掙出來的,土也是,咱本來就不花多少本錢,到時候賣多少錢都是掙的。”

大家夥兒一聽,也是這個道理哈。

大家夥兒每年弄兩三萬丈參土,自家留點兒之外,其餘的賣出去。

自家用的不花錢之外,還能剩幾萬。

這參栽子往外賣了兩年,這些是早就掙出來的了。

除了看參、侍弄花點兒錢之外,沒別的本錢。

不管三年後長的咋樣賣多少錢,這都是掙的,那還愁啥啊?

這麼大的栽子下地,三年就能長挺老大了。

要真像蘇安瑛說的,雙打凍,也就是在地裡四年,到時候不得個頂個兒半斤多沉快一斤了?

就不信,四年後棒槌行情還這麼臭?

但凡有點兒緩和,他們這些棒槌就能掙一筆,划算。

“要不還得是我三哥呢,這腦子旁人真比不了。得嘞,幹活去吧。”

都忙著呢,也沒那麼多閒工夫聊天兒,說幾句話心安也就行了,趕緊幹活要緊。

今年各家依舊是留了一百丈參土,而這一片參栽子是兩千丈,當初說好了留給各家用的。

要是一般的參栽子,大概一丈能倒三四丈。

但是像這種點播又四年根的栽子,太大了,一丈栽子能倒一丈半、兩丈就不錯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各家分了兩百五六十丈栽子,除了自家用的之外,或是分給親戚,或是賣掉隨便處理。

許家這邊,只有許世安每年都栽五六十丈棒槌。

紀同忠和南振東倆人想栽,許世彥一直不讓。

所以蘇安瑛給許世安留了四十丈,剩下的全都起回家去,挑出來個頭大、鬚毛好、身條順、沒水鏽沒爛疤的留作栽子。

剩下的直接送去加工廠做貨。

今年就別想著賣栽子了,好多人都恨不得不栽了。

就算想繼續栽的,為了節省成本,也都是買小栽子,誰捨得花錢買大栽子啊?

參栽子起回家挑好了,然後僱工上山去栽上棒槌,再把參籽撒了,做棚的活包出去。

基本上今年參地裡的活,也就這樣了。

蘇安瑛按照許世彥說的,家裡這邊的活剛一結束,就準備去羊城買房子、蓋房子。

許世彥說,可以少帶一部分貨過去試試水看行情。

蘇安瑛跟那幾個媳婦商議了一下,覺得收貨去太不保險了。

莫不如把自家的貨挑一下等級,小貨帶走,再少帶點兒保鮮參。

其餘大貨留在冷庫裡,等著行情好了再說。

就這樣,各家先把貨都發走。

十一月六號,各家媳婦帶著不老少錢,坐火車到沉陽,再從沉陽坐飛機到羊城。

到了那邊,肯定還是住在鳳安旅店。

蘇安瑛一到那頭,先去自家房子那邊看看。

自打春交會那次買了房子,中間蘇安瑛抽空過來收房之外,再就沒工夫來。

好在房子不是別的,誰也不能掰一塊弄走了,除了裡頭落滿灰之外,倒是沒別的毛病。

蘇安瑛記著許世彥的話呢,讓她把左鄰右舍也買下來,砸錢買也必須買下來。

於是,就找人去打聽說和。

春天他們買那房子,實際上就多花了不少錢。

一套又老又舊的房子賣了五萬二,周圍的人知道了,都說那房主是遇上冤大頭了。

好多人都羨慕,說是他們咋就遇不上這樣的好事兒呢?

所以當蘇安瑛找人過去打聽說和的時候,左鄰右舍還真是心動了,想往外賣。

當然,這等於是蘇安瑛上杆子去跟人談的,價錢肯定不低。

東邊那家地方大點兒,人家要六萬五,西頭那家稍微小點兒,要五萬八。

蘇安瑛跟人家費了半天勁,一家講下來兩千塊錢,最後談成了。

於是寫合同辦過戶手續,蘇安瑛又想辦法,去批了重建房的手續。

這個也不難,楚瑄淮的學生有在羊城的,憑著他們的關係,啥手續也好辦。

房主收了錢立即騰房子搬家,這邊蘇安瑛找了建築學院的人,給畫了設計圖紙。

然後找施工隊過來,老房子直接扒掉,在原地蓋起來四層帶地下室的樓房。

南方就這點好,冬天也不耽誤施工。

蘇安瑛就在旅店住著,一邊看著蓋房子,一邊聯絡港商那些客戶。

剛開始,真沒人來收貨,一直到十二月初,陸陸續續過來幾個港商看貨。

但是對方給的價錢,比去年降了三分之一還多。

也就是說,今年的價格,還趕不上去年在家裡收貨的價格。

蘇安瑛覺得這價格有點兒接受不了,就往回打電話。

“媳婦,有要貨的就賣吧,別等了,家裡現在行情更差。

參市那頭偶爾有幾個客商過來抓貨,給的價錢都老低了,能有去年一半兒就算不錯。

你那邊行情算好的了,該賣就賣,要是那邊走貨快,讓家裡趕緊抓貨給你往那邊發。

你不知道家裡都啥德行了,但凡有人喊一嗓子,說是要收貨,那門檻兒都能讓人給踩平了,都急著賣貨呢。

眼瞅著快過年了,誰家不想著賣了貨過年啊。”許世彥在電話那頭趕緊勸。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