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人參從浸泡刷洗,到蒸制曬乾,大概需要十多天的時間。

等這一批人參加工出來,大家發現,追肥的人參,不出白皮,不抽溝,顏色黃裡透紅,色澤明亮光潤。

普通鮮參得四斤多能出一斤乾貨,追肥的人參,用不上四斤,就能出一斤乾貨,明顯壓秤。

這麼一算,對比簡直太明顯了。

追肥之後不光鮮參產量高,做出來紅參品質也好,還壓秤。

只要不傻的,都知道以後該咋辦了。

“小許,今年的先進個人,還是你。”

於守廣高興之下,直接拍板兒,今年二大隊上報的先進個人,還是許世彥。

“小許啊,要發揮年輕人的優勢,再接再厲,戒驕戒躁,繼續創新,給咱們隊裡做貢獻。”

於守廣拍著許世彥的肩膀,對他報以極大的期許。

“謝謝於叔,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的。”

領導誇讚,那是對他的肯定,許世彥當然高興,少不得要表個態啥的。

棒槌起回來加工,小黑河那邊的參地,也繼續打耬土倒土,準備栽參。

十月五號,政策終於下來了。

允許社員種植小片地,鼓勵社員養大牲畜、養豬、養禽。

允許群眾個人開飯館、照相館,搞餘糧加工出售。

允許社員退社單幹,承包土地、繼續堅持實行包工到組、五定一獎、聯絡產量計酬的勞動管理形式。

集體自留山、棄耕地劃給個人栽樹,房前屋後植樹,誰栽誰有。

新政策一下來,許世彥的心就放到了肚子裡。

從此往後,他就可以幹點兒事情,不必有顧慮了。

當然,眼下他還做不了什麼,不是時候,總得到明年開春。

別的不說,自家後院那個小山坡,種點兒果樹養些雞鴨鵝啥的,肯定沒問題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眼下,許世彥要做的,就是預備肥料。

今年秋天二大隊栽參四千丈,於守廣發話了,四千丈全都用底肥。

夏天的時候,許世彥帶人粉碎了五千斤豆餅。

除去一部分發酵追肥之外,其餘的都堆積發酵後,曬乾收好,等著秋季使用了。

四千丈參地都用底肥,這可是大手筆,需要的肥料不少,光是豆餅不太夠,還得配比其他東西。

蘇子、過石還好說,多少能淘登著,可是這炕洞土不行。

二大隊總共多少戶人家?就算所有人都把炕扒了重新砌,那炕洞土也不夠用啊。

所以就得另外想辦法,用草炭土代替炕洞土。

如今要配比這麼大數量的肥料,光指著許世彥一個人是不行了。

所以許世彥就把趙建設、楊春明、黃勝利等相處好的這些人,又全都找來,領著他們幹活。

“咱這時間緊任務重,活也有點兒累,幾位兄弟克服一下,咬咬牙把活趕出來。

方子都教給你們了,學到手是活兒,以後肯定有好處,出去儘量別說。”

不是許世彥小氣,有點兒東西捂著不肯交出來,這個必須得經過實驗,驗證了效果才有說服力。

別看方子挺簡單,沒有他親自傳授,也未必能弄明白。

萬一旁人一知半解的就學,鬧不好反倒是要把棒槌燒壞了。

到時候人家不說是自己學的不好,只會說是許世彥的方子有問題。

“三哥,你放心,我們都知道輕重,你不讓說,我們肯定不說。”

趙建設一聽,第一個表態。

別看他性子直,可他知道是非對錯,知道好賴。

許世彥這是不把他們當外人,才叫他們一起起過來幹活,把方子傳給他們的,咋地也不能辜負了三哥的信任。

“對,許哥,你儘管放心,這事兒我們保證都守口如瓶,誰要是出去說,我第一個抽他。”馮超更直接。

楊春明、黃勝利、孫曉鋒幾個,也都紛紛表示,這配方不經過許世彥同意,絕對不往外說。

這些人都不傻,當然知道許世彥這都是為了他們好。

保密配方,學到手就是技術,不管啥年月,有技術就有依仗,那可不是開玩笑。

不用說別的,光看許世彥如今在二大隊多吃香就知道了。

這將來都是重點培養對象,以後保不齊就能接於守廣的班呢,那還不好好跟著學?

他們要不是跟許世彥關係好,許世彥要不是把他們當自家兄弟,能把方子教給他們麼?

這都是情分,他們都承情,記著許世彥的好呢。

“嗯,都好好幹,這幾年攢點兒錢。

看如今這個形式,保不齊哪年就能承包了。

等以後能承包,我跟林業局的人熟,咱自己包一塊地,一家種個幾百丈棒槌,那得是啥日子?”

許世彥早就打算好了,等著分田到戶之後,他手裡有錢,直接就承包一片參地。

自家種不上那麼多,就賣出去。

上輩子那些批參地賣的,都掙了個盆滿缽滿,這活他會,只要有本錢,保管沒問題。

“哎,我們都跟著三哥,三哥說咋幹,我們就咋幹。”

楊春明幾個一聽都高興起來,事實證明,跟著三哥後面,肯定有好處。

聊夠了,趕緊幹活。

粉碎的蘇子、過石、發酵後的豆餅粉、草炭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草炭土跟炕洞土不一樣,是生土,裡面肯可能會有蟲卵等。

所以二次堆積發酵的時候,肥料裡還要配比一定的殺蟲劑。

肥料堆積發酵好,再次攤開晾曬,然後裝袋,送到山上去。

這回施底肥面積太大,若是全都指著栽參的時候撒在壟溝裡,太耽誤時間了。

所以許世彥要求,將肥料撒在大壟上,重新倒土翻拌均勻。

這樣能快一些,只是肥料用量稍多些,在可承受範圍內。

現在二大隊的人都對許世彥特別服氣,他說啥就是啥。

不就是重新倒一次土麼?沒問題,只要棒槌產量能上來,別說倒一次,十次都行。

就這樣,肥料全都運到山上,跟參土拌在一起。

然後,二號橋那頭起了參栽子,全隊的婦女全力挑選。

把好的參栽子分等,用包米窩子噼成條,一把一把的將參栽子捆好。

為啥用包米窩子,主要是這玩意兒容易爛。

哪怕是栽參的時候忘記擼下來了,埋到地裡也會爛掉,不會影響棒槌栽子生長。

要是用尼龍繩或者塑料繩,萬一忘了擼下來,很可能就捆住了參栽子,到最後把參栽子勒出印兒來還沒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