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環,這些真的是周老師告訴你的啊?”在一個示教室裡,彭伶俐看著王環拿出來的共享學習資料,頓時就挪不開眼睛了,語氣略有酸澀。

“真的呀,老師今天剛講的,我就記錄了下來。”

“我問過了我老師,這些東西是可以外傳的。所以我就拿著它和彭師兄你來分享了,另外謝謝彭師兄你能夠教我這麼多的學習方法。”王環點頭,算是投桃報李。

她之前,問過了許多彭伶俐問題,但一直都沒有機會主動給彭伶俐分享一些什麼。

“謝謝啊,王環,這些真的好東西啊,恐怕真沒多少人能夠釐清學習裡面的門道。”

“學習核磁閱片,先看報告,再看病灶、之後看解剖。然後看層次,看理論之後,再看當前核磁所呈現的不足。”

“這個周老師,不簡單啊。既然你這個東西,能夠發出去的話,我可以發給郭霖看一下嗎?”彭伶俐這麼建議。

郭霖是他們一起的實習生,但是是七年制,如今輪去了其他科室。

但是不管在哪個專科,學習的通用知識是都能用的,所以大家還可以臨時組建學習小組。

現在主要是彭伶俐帶著王環。

“可以啊,沒問題。”

“哦,對了,彭師兄,我這裡還有兩個老師給我的例題。”王環主動分享,主要是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菜了,之前大多都是彭伶俐帶著她來學習。

在王環看來,彭伶俐師兄是沒有藏私的,自然現在反過來了後,她也不能藏私,全盤相告。

“例題?什麼例題啊?”彭伶俐好奇了。

周成這個老師夠給力啊,竟然還給王環準備了閱片的例題。

彭伶俐知道今天周成帶著王環看了一下關節和解剖層次,就很想知道,周成會給一個怎麼樣的東西,讓王環來鞏固。

王環就從手機的微信上開啟了一個壓縮包,壓縮包裡面有一組圖片,然後還有幾篇word文件。

分別標題:一學習規則、二標準診斷,三診斷解析,四核磁原片。

“這東西有意思啊,開啟看看!”彭伶俐稍微靠近,但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距離,並沒有佔便宜的意思。

“學習規則!”

“標準診斷給出來的診斷內容,絕對正確!如果透過核磁原片推理不出來相應的診斷內容,證明你的推敲思路有誤,請仔細揣摩或者檢視診斷解析。”

“你可以擁有十分鐘時間進行核磁閱片,有三分鐘時間去梳理診斷推斷流程。”這很像是一種遊戲規則。

王環看完後,發現彭伶俐師兄在等她,明顯是閱讀速度更快,然後說:“師兄,那我開啟了診斷標準了啊。”

“等一下,投屏!”

“這個示教室裡面的投影儀是可以投屏的……”彭伶俐來了興趣,打算放大著仔細看。

差不多五分鐘之後,投屏結果出來了。王環一一開啟——

“左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可疑閉孔病變、腰椎間盤突出。”

這是文字的診斷標準。

“此診斷為絕對診斷標準!

!”

彭伶俐和王環最開始都沒在意,然後開啟了核磁。只是彭伶俐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問題所在:“不對啊,這怎麼只有踝關節的核磁啊?”

“你再看一下其他照片,沒有髖關節或者骨盆等地方核磁啊?”彭伶俐當時就傻了。

王環轉動了一圈,在第一個例題所給的核磁層面上,顯示出來的內容,確實只有踝關節的層面!

沒有其他。

彭伶俐自己左右滑動了一下各個核磁層面,最終確定了一點。

“啊這?”彭伶俐猶豫了起來。

“這個可疑診斷到底怎麼出來的啊?”彭伶俐當場就懵逼了。

王環搖頭:“這東西是我老師發給我的,我也不知道呀。”

按照道理,但凡不是一個煞筆,也不會把部位搞錯!

這麼明顯的錯誤,周老師會犯嗎?難道他是要自己重新編造兩個核磁平面出來麼?

這揣摩的能對啊?

那肯定就是診斷搞錯了啊。

可之前,周成也是用文字標註了,診斷是絕對標準,是不可能有錯的,如果答不出來,那就請看診斷解析。

彭伶俐當然不會這麼輕易地去翻診斷解析。

那麼,這個片子,就太過有蹊蹺了啊。

再仔細閱片,外側踝關節韌帶損傷,這是沒問題的。

診斷是對標了的。

其實彭伶俐覺得,要從這個核磁層面,閱片到韌帶的損傷,就有一些難度。

因為一般而言,韌帶的損傷都是存在斷裂的。而這個核磁層面上,卻並沒有連續性的斷裂,解剖結構正常,但是存在著比較劇烈的水腫訊號。

若再細緻看!

根據周成提點出來的解剖之後看層次,是可以看到有韌帶的纖維性結構斷裂!

這沒錯!

損傷的診斷,是肯定能夠下的,這時候,就只是代表輕微損傷,不是那種廣泛範圍的意思,包含著斷裂等等。

只是,這個診斷一下之後。

彭伶俐再看其他方面的結構時。

就再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之處。

韌帶的連續性完好,沒有撕脫性骨折,沒有骨質的水腫,沒有神經、血管以及肌肉肌腱甚至是皮膚層面的問題。

也沒有見什麼病灶變化以及器質性的改變……

那這?

就代表著,踝關節韌帶損傷的診斷,是絕對正確的!

這也符合周成出的例題規定。

但?

這麼一來,自己要補充的,難道就只是把閉孔病變、腰椎間盤突出補足就可以了麼?

但這要怎麼補足?

王環的眉頭緊皺了起來。

足足是過了二十多分鍾。

遠遠超出了周成所給的建議時間,兩人還沒頭緒。

彭伶俐索性問:“你看出來了嗎?”

王環搖頭:“師兄,我們要不還是看診斷解析吧?”

“好!”彭伶俐其實不想看的,但是,可能是不習慣周成的出題方式,因此啊。

兩人就開啟了閱片解析。

為首,就出現了這麼幾個字。

細節!

細節!

兩個短詞,加上觸目驚心的感嘆號。

眾所所周知,在患者的核磁之上,基本上核磁的每一個視窗!

都會顯示患者的姓名、性別、核磁拍攝部位等基本資訊。

年齡,是基本資訊的主要內容!

看到這裡的時候,彭伶俐說:“你再把核磁片子拿出來?”

“我發給你吧,師兄。”王環建議。

兩人把核磁映像放大,看到了模湖的字眼。

患者:“Zhang XX,male(男性),45years(歲)。”

目前,華國的核磁成像醫療裝置,是不足以支撐臨床需要的,因此,所有的文字還是以單詞或者字母來替代的。

再看核磁的整體名字,也就是左踝關節的核磁成像,沒有出現部位適用錯誤。

“Zhang XX,male,45years,left。”

彭伶俐的眉頭緊皺,就這些東西,應該還不足以支撐可疑診斷吧?

再看解析時,周成把下一段解析,放在了第二頁。

名字沒什麼意義!

但是,男性和45歲,卻是給了非常重要的資訊!

當前患者的核磁,從結構、解剖、層次上,都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患者的結構直徑出現了問題!

彭伶俐聞言,眼神一亮,然後再看比例尺的時候,瞬間恍然大悟了什麼!

然後苦笑了起來——

這個患者,踝關節顯得頗為纖細,然後韌帶的直徑,也相對較小。

所以雖然結構沒有問題,但它並不像一個成年男子的影像學表現。肌肉的直徑和橫徑,不該這麼秀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般的成年男子,下肢的肌肉,特別是小腿部的肌肉,只要是正常的,都不會這麼細。

除非是他本身就存在著基礎性疾病,比如說,肌肉萎縮。

而肌萎縮,也是有病因可詢的,除去營養性萎縮、失用性萎縮,還有神經營養性的萎縮。

或者說是,神經源性萎縮!

這個患者,韌帶的損傷並沒有附帶其他方面的水腫訊號,代表不是暴力性的損傷,只是單純的韌帶水腫訊號。

然而,就算是這樣,貌似還是沒辦法找到對應的診斷啊?

難道就不能出現特例麼?彭伶俐頗為槓精的這麼想。

周成在第三頁給出來的提示中,寫著。

“神經、血管、與下肢、肌肉肌腱比,是在正常情況下存在正相關的!”彭伶俐看完,就馬上去核磁層面上找。

再仔細地尋找了一下患者的神經結構以及血管性結構!

血管的直徑是沒問題的,也沒有看到血栓、靜脈竇、動脈竇等,代表著血運是正常的!

這說明不可能是營養性的萎縮。

那是不是失用性的呢?

這得看下神經的直徑。

患者的神經直徑,特別纖細,幾乎是微不可查的大小了,連續性沒有斷裂。

代表一般情況下,不存在癱瘓症狀。

沒癱瘓,但是神經的大小卻出現了問題……

血管沒問題,神經有問題,這代表不是營養性的,也不是失用性的,失用性的會等比例都減小,而且血管的直徑可能小的最為明顯,因為不需要這麼多血運。

但患者的血管直徑正常,代表運動量不少,有這麼多的血液供應,可?

所以!

這肯定是上游神經纖維出現了病變啊,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壓迫。

下肢神經的佔位性病變,一般是腰椎間盤突出,或者是閉孔處的卡壓。

若是大腿處的器質性病變,壓迫了神經的話,這種情況很少出現,二是不會壓迫到這樣的程度還不被發現。

要等踝關節韌帶損傷才被發現。

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沒辦法解決的,或者是沒有發現的。

而這個患者的文字診斷是,左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可疑閉孔病變、腰椎間盤突出。

沒有特異性的指向,這是對應正確的啊。

沒有說明到底是閉孔還是腰椎間盤突出,只是一種推測。只是可疑。

所以,這個題的重要點和解題思路,是可疑兩個字!

彭伶俐再往下翻的時候,王環卻叫停了:“師兄,稍微等一下,我沒看明白。”

彭伶俐便說:“好,不著急,你先看一下周老師給出來的提示。”

“這樣的題目,就很考驗我們的基本功以及對醫學知識的整體理解,而不單純只是我們骨科的內容。這個題太好了!”

彭伶俐發現,自己自從上了臨床醫學後啊,大部分就是背,記住即可,然後去找關鍵詞,就可以做題了,完全沒有理科的那種推敲思維。

為什麼呢,現在臨床醫學的應試教育,基本就是死公式。

比如說,一個檢查結果對應著一個診斷,不彎彎繞。

比如說一個體格檢查結果出現,就對應著相應的診斷,不和你玩套路。

太簡單了,沒有挑戰性。

可周成的題不一樣。

再過了一會兒,彭伶俐發現王環可能還沒有思路,就開始說了:“這個周老師設定的規則很有意思!”

“答桉是絕對正確的,不能做出任何改變,要保證對應正確。”

“少了這個規則,就沒辦法確診了。”

“這是一種套路,卻也是一種特別新穎的教學方式……”

“你看啊,王環……”彭伶俐一邊說,一邊仔細地給王環做著對比,然後講解著內部的邏輯層次和結構。

有一種終於遇到了挑戰性和趣味性同時很足的例題的感覺。

而在這麼說時,示教室的門被推開了,赫然是郭霖再走了進來。

“彭師兄,王師妹。”郭霖此刻的表情閃爍。

“正好,郭霖,你看到了王師妹給你發的那個壓縮包了嗎,很有意思,我現在就在和王環拆解周老師給的題目。”

“我感覺好久都沒有這樣推敲的思路了。”

“而且我給你講啊郭霖,要看出這樣的診斷來,還必須要結合周老師給出來整體框架。”

郭霖聞言,不解地撓了撓頭,說:“這個診斷還真能看得出來啊?”

“嗯吶。能啊?”彭伶俐現在坦然了。

“報告、病灶定位、解剖結構、層次、理論、限制。這是周老師給王環進行核磁閱片教學時的大綱,你想一下吧,這裡面幾乎涉及到了所有。”彭伶俐一邊說,一邊豎起了大拇指。

郭霖喃喃,聽了這話後,馬上又轉頭走了出去。

“你幹嘛去?還有一個例題,你不做了啊?”彭伶俐問。

“我去問問,我現在轉科室還來不來得及!”郭霖的聲音從示教室外傳進。

王環的嘴巴微張,滿臉錯愕。

彭伶俐卻不覺意外,他之前就和郭霖一起感慨過,學醫其實就是靠死記硬背,而死記硬背能夠在臨床上應用的東西少之又少,基本上沒靈巧性。

但現在,有一種不一樣的東西出來了,郭霖自然驚為天人。

他也如此!

“彭師兄,這樣好嗎?”王環問。

“有什麼不好的,如果不是因為我老師是主任,我也想去跟著周老師。”

“我總算明白楊師兄為什麼喜歡跟著周老師一起玩了。”彭伶俐心跳略有加速,有一種知己難求之感。

因為醫學不管是寫文章也好,還是什麼其他,套路太多,太過於單一,其實就是機械性的重複,於他而言,寫論文也好,做實驗也好,都提不起興趣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