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50兩銀子進賬
關掌櫃是做生意的,當然知道,無骨的成本肯定大於普通的雞爪。
劉婉笑著說:“那多謝您的關照了,要是哪裡口味不對,我後面會改。”
無骨雞爪更加入味,可能是因為把骨頭剔除的緣故吧,吃起來愈發上頭,聽劉婉這麼說,關掌櫃一口否定道:
“無骨雞爪確實很好吃,多了一份蒜香和酸甜的滋味,更加入味。”
劉婉了覺得自己像是等待考試結果的學生一樣,沒想到會被關掌櫃這麼誇,心情大好。
最可惜的是雞爪不好找,數量不夠,現在只能限量供應望江樓了。
劉婉從揹簍裡掏出了算盤,放在桌上,對關掌櫃說:
“這就是我跟你說的算盤,學會打算盤之後,算賬的效率高一倍不止。”
關掌櫃看著算盤不明所以,問:
“這東西怎麼用?要怎麼算賬啊?”
劉婉讓他拿一本賬冊過來,厚厚的賬冊足有5公分厚,劉婉左手翻賬本,右手撥算盤珠子。
一柱香功夫,劉婉得出結論,道:
“這是428兩銀子的進賬。”
關掌櫃見劉婉運指如飛,本來還挺不以為然後,沒想到劉婉一算出結果,他不由瞪大了眼睛,一臉震撼地道:
“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分毫不差!我算了兩天才算出來這個數字。。”
“用珠算的方法,自是簡單。”劉婉笑道。
“那你把這套方法教給我。”
關掌櫃求知慾滿滿。
“50兩銀子。”劉婉和關掌櫃談起生意也是不含糊的。
關掌櫃取出5個10兩的銀錠,擺在桌上,爽快地道:
“那你得保證教會我。”
“沒問題。”
劉婉見錢眼開,喜不自勝,讓王孝趕緊把銀子收起來。
王孝收銀子的時候,手都是在哆索的。
他本以為30兩銀子是已經是一筆鉅款了,沒想到孃親從關掌櫃手裡,憑著珠算又賺了50兩銀子。
現在家裡有80兩銀子的積蓄了,能解決家裡好多大事,王孝能不高興嗎?
劉婉收了銀子,自是不含糊,找關掌櫃要了筆和紙,先寫了珠算的加減乘除的口訣,讓關掌櫃先背熟,等關掌櫃背熟了,再教他怎麼把口訣變成撥拉算盤的方法。
關掌櫃和劉婉之間已經建立起一定信任關係,倒也不怕劉婉騙他。
劉婉還要給他們酒樓長期供貨雞爪,不怕她不履行承諾。
劉婉說算盤免費,留給關掌櫃先熟悉使用。
關掌櫃承情了,還讓夥計包了個豬蹄膀給劉婉。
從望江樓出來,劉婉當然不會馬上回去,帶著王孝去書店,買文房四寶,再買點基礎文字的教學書,可以教孩子們。
“文昌閣書店,看來這家是鎮上最大的書店,咱們在這買吧!”
劉婉走到鎮中心,看著眼前裝修雅緻的書店道。
“娘,這家很貴,我們找小店吧?”
王孝一想到家裡有八十兩銀子積蓄,嘴角就往上揚,但一想到劉婉要花錢了,又覺得好捨不得。
他真想做一隻貔貅,把銀子吞進肚子裡,不要再拿出來。
“孝兒,小店的質量沒法保證,咱們看看,如果實在太貴,就換地方。”劉婉道。
“好吧。”王孝勉強道。
結果二人一進書店,就看到店裡一排排裝幀精美的書籍,文房四寶也擺在整整齊齊的,標明了產地和材質。
“娘,最便宜的硯臺也要五兩銀子,墨錠一條要五百文錢,一刀紙就要一百文錢,這也太貴了吧?咱們花銷不起。”
王孝聽到夥計介紹,不由地驚呼。
夥計倒是比較有素養,並沒有表露出看不起的神情,只是面露微笑在邊上站著。
不曾想,邊上有一個正在翻書的年輕人憋不住了,回頭走到王孝身邊道:
“孝哥,你們也來買文房四寶了?要不要我幫你們介紹一些物美價廉的筆墨紙硯?”
“喲,易安,是你呀!今天才聽到王禮提到你,這麼巧,就在鎮上遇到你。”
王孝高興地道。
劉婉仔細一打量,就見這年輕人長得挺清秀的,模樣和裡正依稀有幾分相象,原來他就是裡正最疼愛的孫子王易安。
“劉大娘,孝哥。”
王易安看到劉婉,趕緊上來見禮。
劉婉看到斯文有禮,對他也頗有好感,也回禮道:
“易安,這麼巧。”
“是啊,劉大娘,我素常在這裡買書,對這裡挺熟悉的,你們想買什麼?我可以幫你們推薦。”
劉婉看到王易安,便知道王禮為何會大受刺激了。
王易安並非是王禮說的那樣看不起人,可能是他來鎮裡上學後,學了讀書人的作派,和村裡孩子就玩不到一塊了,所以王禮也誤會了他。
這就是積兩代人的培養之功了。
劉婉覺得,她好想把王禮也培養成象王易安這般,有學識,有教養,還不嫌貧愛富。
“易安,你推薦價效比差不多的文房四寶給我們就行了,還有開蒙用的書。”
劉婉也不客氣。
她是王易安的長輩,指使他不用客氣。
王易安雖然比較吃驚劉婉竟然捨得花錢買書,但還是很盡職地幫他們挑了一套文房四百和開蒙的書。
“《千字文》、《百家姓》,嗯,不錯,這些可以。”
劉婉見他拿了兩本薄薄的書,發現了熟悉的教材,一臉開心地道。
王易安聽了卻是一臉懵,脫口而出道:
“劉大娘,你識字?”
“我娘當然識字,以後她要當我們的先生,教我們。”
王孝不無自豪地道。
劉婉意識到,王易安還沒說話呢,她就一眼認出這兩本教材,自然讓王易安吃驚,還好,她之前功課做得紮實,王孝主動解釋,讓王易安一時無話可說。
面對長輩,王易安也不好一直苦苦追問劉婉為何識字這件事。
在王易安的印象裡,劉婉是一個被丈夫經常毆打的暴脾氣大娘,令人同情,唯獨沒有一條是劉婉識字。
其實也難怪王易安震驚,實是這年頭識字的人很少,更別說鄉下的農婦了。
“失敬,劉大娘是我唐突了。”
王易安趕緊致歉。
“呵,易安,我們也是才知道不久。我孃親是在孃家讀書識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