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冬,叮冬。”

黃沾話口未落,門鈴聲就已經再次響起。

林燕妮開啟了房門,走進來的是兩個男子。

走在前頭的略微有些富態,滿臉笑紋。已經年過半百。

跟在他身後的,則是一個小青年,年紀與李逸相彷。

他們似乎應該不是第一次來,直接就走了進門。

在後面的小青年更是將手中拎著的果籃遞給了林燕妮。“anut,好久不見。你還是這麼漂亮。”

“阿驄,你來啦。”黃沾見到那人,開口打招呼道。

“我帶了只好野過來。”那人哈哈一笑,拍了拍自己抱在懷裡的酒盒。

“那就真的要好好試下了。”黃沾搓著手掌,一副沉迷模樣。

他本就是好酒之人,還曾經為人頭馬製作過廣告,是他們的形象代言人。

那句“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就是出自黃沾之口。

“哦?你有客人來訪啊?這兩位小友看著都有點眼熟哦。”那人跟著黃沾走進客廳,當然也看到了李逸和盧冠廷。

“我來同你介紹下。”黃沾接過酒盒,放在了茶几上。

“寸頭這位是著名的音樂人,盧冠廷先生。”

介紹完盧冠廷後,黃沾將手掌攤向李逸。

“至於這位……”

黃沾故意拉長聲線。

“就是你日思夜想的李逸了,哈哈哈。”

“至於這個老家夥是誰,我想不用我介紹吧。”

倪匡扶了扶眼鏡,“原來你就是李逸。”

眼前這位粵語不怎麼標準的中年男子,正是李逸與黃沾方才口中的倪匡。

倪匡,頗為傳奇的男子。李逸對他的觀感,也頗為複雜。

但不管如何,作為晚輩。

李逸還是趕緊站起身來打招呼。“倪匡先生,你好。晚輩正是李逸。”

說話的同時,李逸也在上下打量著倪匡。

此時的他,已經告別了年輕時銷瘦的身材。穿著白襯衫西褲,笑臉盈盈。常在鏡片後的雙目習慣性地眯成一條縫。

跟早年的照片相比,年過中旬的倪匡已經失去了那股銳氣。

正如跟他合作過的《天天日報》總編輯於雲筆一般。

步入人生中後期的倪匡,笑口騎騎,粗看上去周身圓潤。活像一直張開嘴巴等著吞吃錢幣的三足金蟾。

對於倪匡這位小說巨匠,李逸的觀感也是頗為複雜。

論才華,他確實是天生的小說家。論經歷,其他三大才子的前半生。都沒有他一人精彩。

金庸出身海寧查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自小就是小少爺一位。

黃沾也是書香門第,家中長輩都是知識分子。

至於蔡瀾,家族幾代經商。是新加坡出了名的潮商。

而倪匡,雖然同樣也是家學淵博。但出身內地的他,前半生卻頗為坎坷。

但內蒙插隊時,倪匡因為天寒地凍,把河流上的木橋砍成柴火給燒了取暖。還因此出了人命。

倪匡擔心受到牢獄之災,便一路往南逃竄。

一路上,他自制介紹信,通牒。用白蘿蔔凋刻成印章。

就這麼跑到了上海,在那邊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來繼續南下廣州,最終偷渡到了香江。

到了香江後,倪匡也是從最底層做起。

他白天在工廠打雜,晚上在大專院校進修。

後來在《真報》出任校對,編輯和記者。

並同時用筆名釋出原創小說。

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了香江知名的作家和電影編劇。

“你的《鬼吹燈》很厲害,去年的單行本銷量都比我高。”倪匡悶了半天,才憋出這句話。

他粵語口音很重,說得又快。平日裡如非必要,一般都不會開口講話。

指導後來他與蔡瀾,黃沾三人主持《今夜不設防》,這種情況才有些改進。

“區區銷量,倪匡先生不會放在心上吧。論寫字搵錢,香江哪個人能及得上你啊。”

“我也是你的書迷,《衛斯理》的每一部我都會看。”

李逸呵呵笑道。

李逸的話語,讓倪匡頗為受用。是人都會喜歡被誇,尤其是被相同領域內的大拿誇獎。

李逸這一番說話,讓倪匡就像大熱天時,連喝了三大杯洋酒一般爽利。

他本來就對李逸沒多大惡感,只是發發牢騷吧了。如今後者都主動示好,他也不再端著。

“哪裡哪裡。李逸小友的《鬼吹燈》我也是每一章都有追讀。論對國內山川河嶽,風水玄學的研究。”

“怕且整個香江,小友你都是《數一數二》的。”

“有時候我在看報時都會懷疑,小友到底是香江人士,還是出自內地?”

倪匡說得這一番說話,也是《鬼吹燈》這部小說能在香江爆紅的關鍵。

對於香江的大部分人來說,祖國只是一個縹緲的印象。他們已經遠離許久。

而李逸的《鬼吹燈》,從XJ沙漠,到黃土高原。從雲南蟲谷,到大興安嶺。

整個祖國的大好河山,就這麼完整的呈現在書迷們眼前。這對於偏安一隅的香江市民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他們的最高峰,太平山。放到了內地,也就是一座小山罷了。

“我還沒上過內地,雖然一直心有所想。大多數資料,都是歷史文獻,各種古本得來。前人之事,後事之師嘛。”

李逸的話讓黃沾和倪匡都頗為受用。

似他們這幾個,無論主業是小說,亦或是音樂還是美食。但無一例外,都是喜歡翻書看書的。

“小友說得有理。難怪你能小小年紀,就闖下如此大的成就。”

聽了李逸的話語,倪匡不由得讚歎道。

“來,小友。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犬子阿震。你們年齡相彷,一定有許多共同話題。”

說罷,倪匡拍了拍身後的年輕男子。“他剛剛從國外大學畢業。你們年輕人沒事可以多點交流。”

年輕男子也是極其配合的伸出手,“你好。我叫倪振。李逸先生,我可是仰慕你許久。您拍的每一部電影,我都有看。”

倪振目前23歲,剛剛從佛羅里達大學畢業。長相頗為英俊。

他似乎對李逸真的頗為崇拜。

自家老爹和黃沾在書房喝酒侃大山,他就拉著李逸,不停地詢問娛樂圈的事情。當然,絕大多數還是那些女明星的事。

從他的話語中,李逸也得知。

倪振今天和老豆過來黃沾家,是倪匡看不慣他畢業回港後一直遊手好閒,想讓他在黃沾的黃與林廣告公司入職。

儘量倪振一直追著李逸說話,而且還逸哥前,逸哥後的。

但李逸對於這個傢伙,確實是喜歡不起來。

準確來說,如果李逸對於倪匡的觀感只是複雜的話,對於倪振這個撲街仔,就是純純的厭惡了。

而產生這種情緒,倒不是因為倪振是二世祖。

事實上,在一眾星二代中,乃至富二代中。倪振的經商頭腦,算是極為不錯的。

倪匡在90年代推廣《衛斯理》系列叢書時,幕後的策劃就是倪振。

不僅如此,拋開倪匡的影響力。

倪振同有人創立的《YES》雜誌,也是90年代初期,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刊物。

這本雜誌以青少年為物件,報道娛樂偶像和時尚潮流。最高銷量甚至達到了14萬本。

因為這本雜誌,倪振早早就財務自由了。

而李逸對他的厭惡,也不是因為他的花心。

雖然倪振在平行時空中,經常被罵世紀賤男。但香江的一眾男明星中,比他玩得花的多了去了。

或許他會被香江市民狂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泡上的都是當時的頂級靚女。

例如號稱最美港姐的李佳欣。每個男人都想娶回家的小猶太周惠敏。還有在與周惠敏拍拖期間,出軌另一位港姐冠軍陳法蓉。

以及後來的名媛姚樂碧,嫩模傅穎。

那是因為他的泡妞手段惡劣嗎?

在追求周惠敏期間,倪振利用旗下的雜誌,對同時追求者的男星劉錫明一通狂黑,給後者冠以“毒瘤明”的外號。

在他的攻勢下,原本前途一片光明的小生劉錫明形象受損,只能遠赴灣灣發展。從此泯然眾人。

據說後者還曾經因為此時自殺過,最終被人發現送往醫院,才撿回了一條命。

雖然倪振泡妞手段卑鄙,但這也是個人私德問題。

真正讓李逸對其產生惡感的,是這傢伙屁股歪的離譜。典型是黃皮白心蟑螂人。

為了銷量,他們黑內地無所不用其極。

這,才是李逸厭惡這個傢伙的原因。

做人賺錢,得有底線。連黑社會也有愛國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逸敷衍了幾句之後,也藉著聊公事的名義。走進了黃沾的書房。留下盧冠廷去應付這個小子。

……

黃沾的書房並不大,除了應有的桌椅之後,在一側還有個紅木製造的書架。

上面密密麻麻的排滿了各種書籍,古今中外,一應俱全。

而在書架旁邊,就是個小一號的酒櫃。

黃沾拆開那瓶倪匡帶過來的路易十三,而倪匡則是熟悉地從酒櫃裡邊拿出三個水晶酒杯,還有一盒冰塊。

看動作就知道他對黃沾的書房極為瞭解,估計沒少在這裡喝酒。

在倪匡倒酒的同時,李逸也將自己精心準備的書盒遞了過去。

“金瓶梅?”開啟書盒,看到封面。倪匡的眼睛一亮,而黃沾更是叫出了書名。

這兩個傢伙都是老饕,對於古籍孤本的研究都是行家裡手。

“這是什麼版本,之前沒見過的?”黃沾小心翼翼地撫摸著封面,問道。

“這是內地五七年發行的完整版本,也是三三年的復刻版。”李逸看到黃沾說道。

很明顯,後者對於這份禮物很滿意。

何止是他,就連旁邊的倪匡看到這套書也是雙眼放精光。

“這東西可不好搞啊,存世量應該不多。”倪匡感嘆道。

出身內地的他,甚至經過了60年代。這種書籍的存世量極低。尤其是儲存還如此完好的。

“這個不好找吧?”黃沾輕輕翻開書頁,撫摸著上面的印刷體。

看得出來,這本書的前主人對它也是極其愛護。

“說來越是緣分。這種珍品給我就是浪費。屬於牛嚼牡丹。既然如此,還不如送給霑哥。”

李逸笑了笑,他並沒有說出實際價格。

有些東西,沾了銅臭就跌份了。

“行!”黃沾笑呵呵地合上了書籍。“我也不多問。反正你送了,我就收。”

“理應如此。”李逸點了點頭。

“來來來,今天難得高興。我讓你看看我的寶貝。”

黃沾開啟了書架最下方的抽屜,從裡面拿出了一個凋刻非常精美的盒子。

盒子表面鑲嵌著一副作風古樸的春宮圖。

“這傢伙又在炫耀了。”倪匡飲下一大口洋酒,砸吧砸吧嘴巴。顯然黃沾這件寶貝,他是看過的。

輕輕的開啟盒子,黃沾從裡面雙手捧場一本封面泛黃的書冊。上面用繁體書寫著《玉蒲團》三個大字。

“這可是30年代的寶永刊本。初版也只印刷了5000本,現在估計存世量不到1000本。”黃沾一邊小心翼翼地拿出書籍,一邊炫耀道。

盛情難卻,即使李逸對這些孤本沒什麼興趣,也只能裝模作樣地翻動起來。

而就在這時,旁邊的倪匡放下了手中酒杯,隨口說道。

“阿逸。你是做導演的,又是電影公司老闆。有沒有想過,把這兩部書,都拍成電影。”

倪匡這突然的話語,讓李逸動作為之一滯。

“對呀,這兩部經典作品,如果拍成小說。票房一定會很不錯的。”一旁的黃沾聞言,也雙眼放光,隨之附和道。

“尤其是《玉蒲團》,相比起《金瓶梅》。他的劇情更為簡單直接,完全可以用一部電影的時間來演繹。甚至都不需要過多改編。”

黃沾喝了一口洋酒,隨即侃侃而談。

“沒錯。”倪匡接過話頭。

“雖然《玉蒲團》在文學性上比不上《金瓶梅》。沒有後者對那麼鮮明和豐滿的人物,也沒有對當時社會的辛辣諷刺。”

“但作為一部消遣用的話本小說,他在劇情上也是絕對精彩的。而且語言生動幽默。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也遵循了天理昭彰,因果報應的思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拍得好的話,可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風月片,還有一定的教化意義。”

說起《玉蒲團》劇情,倪匡如數家珍。

畢竟這本書可是才子們的必修課。

“我之前曾經好幾次跟李漢祥說過,讓他開拍這部小說。劇本我都寫好了。這老小子就是不肯。”

說到這裡,倪匡有些情緒。

“還有一次,我都直接找到了邵大亨。他也推脫了。”

“這些做電影的,沒有一個識貨!”

李逸聽完,心中不由唸叨。“倪匡你個老小子,邵氏不要的劇本,打算來賣給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