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說您身體很好,一隻手就能打哭我!”

沒想到偷偷說邱伯的壞話,居然被他當場抓住,饒是老戴臉皮厚,此時也有些慌張,趕緊拼了命的找補。

林旭看著他從桀驁不馴迅速轉變為低眉順眼,心裡不由得感慨一聲。

天不怕地不怕的老戴,每次見到邱耀祖都跟老鼠見了貓一樣,真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當然,這也跟邱耀祖將柺杖舉起來了有關。

現在終於明白這位老師傅明明腿腳挺利索,卻喜歡拄柺杖了,這明顯是把柺杖當成了武器。

為了舒緩老戴的尷尬,林旭主動跟邱耀祖打了個招呼:

“邱伯您咋在這兒啊?今天釣魚臺有活動嗎?”

邱耀祖放下手中的柺杖,這才說道:

“你們策劃那個紀錄片不是快開始了嘛,我這些天在家也練習了一些國宴上的菜品,趁著今天不忙,來六號樓看看,順便教教大家,開國第一宴的殊榮是淮揚菜的,我擔心不教一下,以後淮揚菜的廚師就不會做那桌菜了。”

開國第一宴的菜品?

林旭剛獲得這個菜品,正想找個機會展示一下呢。

他笑著說道:

“那等會兒我能去旁聽嗎?最近我也研究了開國第一宴的菜式,覺得真的好樸素,還沒普通人家的婚宴豐盛呢。”

邱耀祖點點頭,滿臉感慨的說道:

“是啊,當年新中國的建立者,在飲食方面極度節儉,真正做到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節儉一直是國宴的主調,除了開國第一宴是十六道菜四道點心一道湯,這種稍顯豐盛的組合之外,其餘的國宴,基本上都遵循四菜一湯原則。

這裡說的四菜一湯,並不是只有四道菜,而指的是主菜,除了主菜一般還會有幾道前菜,配上點心和湯,一共差不多有十來道。

國宴實行例餐制,全都是單人單份,每一份的量都很少。

基本上十來道全吃下去,也不會讓人覺得撐得吃不下,這種分量的控制,其實也是節儉,以不剩菜為準。

當然了,參加國宴的人,沒誰會真的撒開了大吃大喝。

戴建利問道:

“邱伯等會兒做什麼菜啊?我也想去學。”

邱耀祖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

“做紅扒秋鴨,你二十年前就學過,還是別去了,免得把六號樓的人帶壞……對了,剛剛你想讓我拍什麼來著?”

戴建利還以為邱耀祖翻舊賬:

“沒什麼沒什麼,我跟林兄弟說著玩呢,您別敲……邱伯,您不會也想參與一下吧?那正好,趁著這會兒不忙,咱去前面臨水亭拍吧,當成一個結尾。”

林旭發現戴建利真是喜歡在捱打邊緣遊走,事兒都翻篇了,這傢伙又舊事重提,剛剛邱伯就應該舉著柺杖在他腦袋上來一下,讓他漲漲記性。

就在林旭以為邱耀祖要翻臉的時候,誰知這老頭卻一反常態的看了看錶,點頭說道:

“行啊,那就去拍吧,外人老覺得釣魚臺神秘,咱就多展現展現這裡的風貌。”

納尼?

這就同意了?

林旭一臉詫異,完全沒想到邱耀祖會答應。

戴建利也很是驚訝,他已經做好了,在邱伯掄柺杖時候逃之夭夭呢,沒想到居然真的答應了。

既然如此,那還說什麼,開拍!

他衝林旭使了個眼色,攙扶著邱耀祖向不遠處的小亭子走去。

很快,三人就做好了拍攝的準備。

邱耀祖坐在亭子裡的石凳上,雙手撐著柺杖,靜靜的看著旁邊的人工湖,而戴建利則躬身站在他身後,小聲說道:

“計劃失敗了,十一號樓的範明和十二號樓的尹宏斌,沒有跟八號樓的袁德彪火併……對不起,是我執行不力,請責罰!”

戴建利說話的時候,林旭用一個滑軌鏡頭,將這一幕拍下來,最後再來個移軸,將鏡頭切到邱耀祖有些陰沉的臉上,素材拍攝完畢。

邱耀祖一句話沒有,拍起來還是挺簡單的。

林旭拍完,又給戴建利補了幾段特寫,比如臉上誠惶誠恐,以及手指顫抖、嘴唇哆嗦等表現驚恐的表情。

全部拍攝後,邱耀祖起身問道:

“我不用說兩句詞兒嗎?”

“不用,您的表情已經很到位了,而且適當的留白,會讓網友有更多聯想。”

把這些拍攝完,林旭將相機裝進相機包裡,看著邱耀祖問道:

“邱伯,紅扒秋鴨什麼時候開始做啊?要是還早的話,我就先把影片剪出來了。”

邱耀祖說道:

“現在就做,走吧,咱們一塊兒去六號樓。”

林旭也沒有拒絕,把車放在了十二號樓院裡,陪著邱耀祖一塊兒前往六號樓,而戴建利閒著沒事,找袁德彪去了,看樣子還想拱火。

去六號樓的路上,林旭好奇的問道:

“邱伯,紅扒秋鴨指的是秋天的鴨子嗎?”

邱耀祖笑了笑說道:

“對,秋天的鴨子沒有太多油脂,吃了能去除秋燥,對身體好,現在雖然不是秋天,但開春的鴨子品質也不錯,可以做紅扒。”

紅扒鴨子是一道傳統的淮揚名菜,過去淮揚地區鴨子多,各種吃法也層出不窮,比如八寶葫蘆鴨、無骨香酥鴨、母油船鴨、甫裡鴨羹、三套鴨、醬油鴨,以及今天要做的紅扒秋鴨。

扒是一種墊著竹篾網在鍋裡小火煨制的烹飪方法,而紅扒,就是在扒制的過程中,加入了老抽、糖色等調味品,讓食材變得紅潤誘人。

中式烹飪裡,除了紅扒之外,還有白扒、黃扒等烹飪方式,廚師要根據食材的不同,靈活調整扒制的方式。

很快,兩人便來到了六號樓。

剛進門,邱振華和齊思明就迎了過來。

邱耀祖前兩天就通知過,這種學習的機會比較難得,所以齊思明今天特意過來,想跟著師公學個一招半式的。

既然選擇了淮揚菜廚師當師父,就得學會魔武雙修。

只有把白桉紅桉全都精通了,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淮揚菜廚師。

“準備好了嗎?”

邱耀祖來到後廚,衝邱振華問道。

他不是個喜歡墨跡的人,加上今天是授課,所以完全沒給後廚這些人張口問好寒暄的機會。

教學嘛,就得有個教學的樣子,要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不就成走親戚話家常了嘛。

邱振華說道:

“準備好了,鴨子的品質都很不錯,隨時可以開始。”

後廚的一個小廳裡,有資格掌勺的廚師全都在這裡等著了,旁邊的工作臺上,擺著好幾只收拾乾淨的白條鴨。

鴨子周圍還擺放著幾塊五花肉。

齊思明看到後好奇的問道:

“咋還有五花肉呢?鴨肉不是本身就挺肥的嗎?”

林旭說道:

“紅扒秋鴨這道菜是入秋時吃的,那會兒的鴨子剛經歷過夏天,沒什麼油脂,所以需要放點五花肉增加鴨子的潤澤感。”

夏天的鴨子一直在水中遊動,存不住脂肪,就連瘦肉也因為運動量大的緣故,變得緊實細膩。

這種鴨子要是用煨制的方式烹製,滋味上是有所欠缺的,所以要放點五花肉進去,讓口感和味道變得更好。

邱耀祖聽了林旭的話,點頭說道:

“不錯,做紅扒秋鴨,需要放五花肉,除了五花肉之外,還要用到白菜葉、冰糖、老抽、食鹽、八角、大蔥、薑片、黃酒和溼澱粉之類的配料和調味品。”

紅扒秋鴨的調料相對較少,這對烹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一旦烹製方法不當,會導致鴨肉中有腥臊味兒。

邱耀祖簡單給大家說了一下,便準備動手製作。

不過動手前,他看向林旭問道:

“小旭你那麼熟悉用豬肉的原因,是不是會做這道菜啊?會的話就你來掌勺,我負責給大家講解。”

我掌勺?

這是又準備出題考我嗎?

林旭剛要推讓兩句,邱耀祖就碎碎念著最近身體下降,老胳膊老腿行動遲緩什麼的。

聽著他那半真半假的話,林旭這才沒有推辭,挽起袖子洗洗手,開始製作。

他挑了一隻白條鴨放在桉板上,先去掉鴨屁股上的鴨騷等部位,接著,而拿起鑷子,將鴨子身上腦袋上以及翅根等部位的雜毛拔了一下。

旁邊的邱耀祖說道:

“做紅扒秋鴨,鴨子不能燎皮,不能用老鴨,只能用半年左右的嫩鴨,這種鴨子有絨毛,所以要儘可能的拔乾淨,免得影響口感。”

鴨子身上的雜毛拔乾淨,林旭將鴨子再次放回到桉板上,接著拿起菜刀,用刀背的位置開始往鴨身上砸。

先砸斷腿上的幾個關節,再砸斷翅膀上的關節。

最後用菜刀把鴨背嵴背略微敲打幾下,將大腿根和翅根也分別折斷。

看到這個步驟,邱耀祖頓時眼前一亮:

“看來小旭對這道菜還真是非常瞭解啊,連砸骨的步驟都知道,這可是烹飪紅扒秋鴨的關鍵,過去師父教徒弟時,這是最後教的一個步驟。”

齊思明是白桉師傅,對這些彎彎繞不太瞭解:

“為什麼啊師公?”

旁邊的邱振華笑著說道:

“這些關節不砸斷的話,在砂鍋裡烹製的時候,鴨子會走形,還會因為神經收縮而抽搐,影響最終的賣相,所以全身的骨頭要砸一遍,這樣煮的時候不變形,煮好了也方便擺造型。”

一聽這話,齊思明才認識到白桉和紅桉之間的差距。

白桉師傅很少在這種關鍵細節上留手,相反,白桉師傅留手的地方,一般都是配比、水溫、餳發時間等方面,故意說個錯誤的數字,免得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事情。

砸完後,林旭將鴨子放在一個托盤上,用食鹽在鴨子表面和腹腔中揉搓,儘可能把鴨子腹腔裡的淤血和毛孔中的髒汙搓出來。

這些步驟不用講解,在場的人全都知道。

很快,白色的食鹽就被搓得髒兮兮的,像是路邊化了幾天的積雪一樣,完全看不到潔白的顏色了。

而鴨子則肉眼可見的變白了。

用水沖洗一遍,把鴨子內外全都衝一下。

然後起鍋燒水,水中加入一些蔥姜,大火燒開後,提著鴨頭放在鍋上方,另一只手拿著勺子,舀著鍋裡的水往鴨身上淋。

邱耀祖說道:

“嫩鴨子,皮容易燉爛,但這道菜又要求品相完整,鴨皮沒有破裂,所以在做之前,先給鴨子燙皮,最大限度的提高鴨皮的韌性,同時也去掉鴨子表面的異味。”

把鴨子表皮淋一遍熱水,再整隻鴨放進水中,來個三起三落,把鴨子內外全都清洗浸泡一遍,再放進冷水中,讓鴨皮收縮。

燙皮的步驟結束,就正式開始製作。

林旭換了個砂鍋放在工作臺上,鍋底墊幾片白菜葉,然後把投涼的鴨子放進去,鴨胸的部位朝下,鴨頭歪在一邊。

做完這些,他架上炒鍋,鍋裡放入一點點豬油,燒熱蔥姜八角放進去煸炒,炒出香味,再放入幾片五花肉,繼續煸炒。

等肉表面微微發焦,倒入老湯,放入食鹽、冰糖、老抽,攪拌均勻,端起鍋一股腦倒進砂鍋裡。

最後,往砂鍋裡淋一大勺黃酒,把砂鍋放在灶上,先大火燒開,再蓋上蓋子轉小火進行煨制。

紅扒鴨子的做法其實是不難的,尤其是鴨子收拾好之後的烹製過程,基本上就是一道最簡單的扒制菜品。

但越簡單的菜品,其實越容易翻車。

比如現在,要及時調整火力,讓砂鍋裡的湯一直保持似開非開的狀態。

邱耀祖對大家說道:

“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淮揚菜,不管調味,還是做法,都糅合了很多淮揚菜的技法,比如要讓菜品有豬肉的香味和口感,又不能油膩,所以要加白菜葉將多餘的油脂吸收掉……這跟清燉獅子頭的要求很類似。”

做清燉獅子頭,會在砂鍋表面蒙上一層白菜葉,這既是為了吸收油脂,同時也是為了防止鍋裡的湯汁沸騰,導致獅子頭散開。

邱耀祖對大家說道:

“看明白的可以動手做了,有啥不懂的直接問。”

學做菜的時候,看完做法,最好第一時間練習一遍,這樣才能加深印象,同時也能完全吃透烹製的步驟要領。

所以邱耀祖要求大家開始練習,反正這些食材會當成中午飯吃掉,不會造成任何浪費。

很快,大家就各自拿著一隻鴨子,按照林旭之前的步驟開始製作起來。

紅扒鴨子需要在砂鍋裡燉兩個小時以上,才能達到肉爛脫骨的地步。

林旭沒打算一直守在這裡,他跟邱耀祖和邱振華打了個招呼,便挎著相機去把車子開過來,將後備箱裡的膝上型電腦拿出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後坐在六號樓的餐廳裡,把影片素材拷貝到電腦上,開始剪輯影片。

影片前半段真有磨刀霍霍向老袁的感覺,尤其是尹宏斌,一邊磨刀一邊用西北口音若有所指的話,好像真的跟袁德彪有深仇大恨一樣。

但隨後畫面一轉,影片跳到了上次大家一塊兒收拾牛的畫面上。

十八位總廚,再加上林旭這個膳食部監理,大家配合無間的合作,行雲流水般將一頭牛給收拾了出來。

看起來既饞人又解壓。

接著又將整個做牛的照片放出來一些,整個就是全牛宴,滿滿一大桌子菜,讓人完全把注意力放在了肉的上面。

最後,將臨水亭裡一幕戲加上,不僅增加了老戴的戲份,還給人一種這事兒沒結束的感覺,間接的回應這些都是玩笑,大家不必當真。

視頻剪輯完成,林旭直接上傳到了自己的個人賬號上。

沒多久,影片出現在更新列表中,急等著吃瓜的網友們立馬蜂擁而至。

跟林旭想的一樣,當看到尹宏斌磨刀時,螢幕上飄過一堆“@釣魚臺袁德彪”的彈幕,這群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網友,時刻都沒沒忘記拱火。

影片結束,網友們紛紛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乖乖嘞,林老闆這是偷偷跨界到導演圈了?”

“結尾超亮眼,為我們揭開了釣魚臺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十八座樓是十八個堂口啊【狗頭】”

“老戴的演技真好,我都當真了。”

“最後這位老爺爺是誰啊?那不怒自威的架勢真的好嚇人。”

“好期待接下來的故事發展,我可以去客串個路人甲嗎?”

“別爛尾啊,希望是一部釣魚臺版本的甄嬛傳,我支援鈕鈷祿·老戴。”

“那我支援富察·老謝。”

“……”

評論區沒了之前層出不窮的陰謀論,現在大家都熱絡的往甄嬛傳中代入,各種梗層出不窮。

看著這些評論,林旭長長松了口氣。

總算把事情圓過去了,以後影片還是自己剪吧,免得乖寶寶真的造成什麼禍事。

想起沉佳悅,林旭突然想知道這丫頭有沒有去銀杏園,要還沒出發,就帶墩墩來吃鴨子算了,反正那麼多,不蹭白不蹭。

同一時間,銀杏園中。

沉佳悅抱著墩墩來到馬廄前,小白見墩墩過來,立馬顛顛兒的跑過來,剛要親暱的用腦袋蹭墩墩,二皇子突然邁著優雅的步伐走了過來。

小白立馬停下腳步,暗戳戳的期待著老大老二打出狗腦子的畫面……

————————

整個冬天沒下過這麼大的雪,可惜沒時間出去走走轉轉。本章5000字,求月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