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可以開始了!

林旭心裡頓時松了一口氣。

現在面已經餳好,雞湯皮凍以及豬肉餡和蟹黃餡也已經備好,就等邱振華過來,觸發國宴大師指點的升級獎勵了。

他和秦偉從冷庫中把準備好的餡料端過來,又把面端過來。

在邱振華的注視下,開始拌餡。

把餡料拌好後,他又將麵糰拿出來,揉搓成長條後分成一個個小劑子,接著用兩頭尖的小擀麵杖擀成面片。

把面片託在手中。

填餡,包成蟹黃湯包。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邱振華看得連連點頭。

這熟練度,差不多跟六號樓的大廚一個水平了。

幸好自己來了啊,不然謝保民這傢伙要是偷偷在店裡賣,說不定還真會造成六號樓的賓客流失呢。

林旭包的時候,一直在等著邱振華開口指點然後觸發系統升級。

誰知他都包了一蒸盤了,這位大老也一句話沒說。

無奈之下,林旭只得遞給了旁邊的秦偉:

“秦師傅,放蒸櫃裡吧,蒸六分鍾,再悶兩分鍾。”

自己忙完了所有事情,現在也得讓秦偉有點參與感,這樣相處得更融洽,更容易挖牆腳。

秦偉走後。

他剛準備再包一蒸盤。

一直沒說話的邱振華突然說道:

“雞湯皮凍確實不錯,但是雞湯在熬皮凍的時候,鮮味物質會隨著蒸氣蒸發出來,有點浪費。”

終於開始了嗎?

林旭問道:

“那我該怎麼做啊邱總廚?”

“也好辦,你可以在熬雞湯的時候,直接把豬皮放進去,這樣雞湯熬好的同時,豬皮也已經徹底煮化,煮好後過濾一下再冷藏,做出來的皮凍就是雞湯凍了,不僅味道好,而且還沒有渣。”

我靠!

還能這樣?

聽了邱振華的話之後,林旭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沒多久。

蟹黃包蒸好出鍋了。

當林旭從蒸櫃中端出來的時候,邱振華更加慶幸自己來一趟是對的,這蟹黃包確實已經達到了出售的資格。

要是謝保民在二號樓開賣的話,說不定還能造成一波熱銷呢。

“邱總廚,請您幫忙把把關。”

林旭拿著盤子,用抓的方式,熟練的從蒸盤上將一個彷佛灌水氣球一樣的湯包盛到了盤子裡,這讓邱振華對他再次刮目相看起來。

居然連裝盤也這麼熟練,而且手還不怕燙。

看來這林師傅沒少在私下裡練習啊。

可惜他是謝保民的師弟,不然說什麼也得把他挖到六號樓去。

雙手接過盤子,邱振華沒有直接吃,而是用手指輕輕碰觸了包子皮幾下,順便又提著封口的菊花心部位晃了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後說道:

“你這面和得不錯,熟面和生面的比例是7:3是吧?我建議你再增加點生面的比例,變成6:4,這樣包子皮的彈性會更好。”

什麼是高手?

這就是了。

只是碰了一下麵皮就能看出和麵的比例和改進的建議,不愧是國宴大師啊!

說完麵皮,邱振華用快子挑開麵皮嘗了嘗湯汁,隨即說道:

“六月黃和九月的大閘蟹不一樣,六月黃的蟹黃是半流質狀態,鮮味更濃,所以你得再稍稍增加點肉餡的比例,這樣鮮香味兒才會統一。”

邱振華來之前,林旭覺得自己做的蟹黃包還不錯。

但經過他一番指點才發現,不管皮還餡,自己跟專業人士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這就是差距啊!

正感慨著的時候,腦海中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宿主聆聽國宴大師指點,優秀級蟹黃湯包的技法升級為了卓越級蟹黃湯包技法,恭喜宿主。”

“宿主前往六號樓拜訪,並在邱振華的指點下將優秀級蟹黃包技法升級到了卓越級,完成支線任務【湯包升級】,特獎勵湯包類餐品升級卡一張,恭喜宿主。”

一連兩聲提示音,讓林旭心裡頓時松了一口氣。

終於完成了。

不過這張湯包類餐品升級卡用在哪呢?

直接用到蟹黃湯包上弄個完美級蟹黃包幫師兄掙一波錢,還是升級一下生煎湯包回頭在酒樓上新呢?

他沒打算上蟹黃湯包,因為這玩意兒時令性太強,北方人對這類皮包水的興趣也不是很大,還容易把顧客的口腔燙壞。

相對來說,還是生煎湯包好一些。

不過具體升級哪一款林旭決定再等等,萬一回頭能學會灌湯小籠包的話,那就比生煎湯包更合適了。

嗯,留著吧。

想到這裡,他收起心思,認真向邱振華道謝:

“多謝邱總廚的指點,您要不這麼說,我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跟您的差別在哪。”

多謙遜的年輕人吶,咋就成謝保民這個王八蛋的師弟了呢……邱振華心裡一陣感慨,越看林旭,心裡的愛才之心就越熾熱。

這要大伯知道了,怕是高興地能吃多一碗鱔絲面吧?

想到這裡,他笑著說道:

“林師傅年紀輕輕,白桉紅桉全都精通,這天賦真是讓人羨慕啊。”

說完他扭臉看向了謝保民:

“蟹黃包已經指點完了,接下來是不是該兌現你的承諾了?”

謝保民打了個哈哈:

“再誇兩句唄,聽你誇我師弟,我心裡不知道怎麼,就覺得很得勁兒。”

邱振華:“……”

我咋認識你這麼個混蛋啊!

林旭在一旁說道:

“師兄,我也想見識見識師父的清水芙蓉呢。”

一聽師弟想見識,謝保民這才來了興趣:

“那行,那趁著今天有時間,加上熬煮間剛熬把高湯熬好,那我就把這道菜做給你看看。”

他先去熬煮間取了半鍋高湯。

這些高湯是用兩隻整雞、兩隻整鴨、兩隻豬肘以及一整根金華火腿熬出來的,湯色濃白,還沒端過來,濃郁的鮮香味兒便充滿了整個房間。

一旁的邱振華讚歎道:

“俗話說,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無火腿不成湯……這味兒還真是不錯,下功夫了啊。”

要想把湯熬到這種程度,沒有五六個小時是不行的。

而且在熬之前還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比如火腿要切成大塊後用熱水浸泡半小時以上,泡出多餘的鹽分,同時去掉肉中的醃漬味兒。

另外肘子得貼著骨頭剖開,把骨頭露出來,這樣香味才散逸得更徹底。

而雞鴨也需要對半剖開,做成半片雞和半片鴨。

另外鴨頭雞頭、以及爪尖也需要剁掉。

至於熬煮時候也有很多講究。

熬煮時候放入大蔥,但一小時後就得撈出來,因為蔥在湯裡熬煮時間過長會有蔥臭味兒產生,影響湯的品質。

謝保民用密網布將盛來的湯過濾一遍,濾出骨頭和肉的殘渣。

接著把湯盛在湯鍋裡。

他沒有繼續擺弄湯,而是拿來一些鴨胸肉、豬裡嵴以及雞胸肉,順便又做了一些蔥姜水。

“師弟,清水芙蓉這道菜其實跟開水白菜一樣,都需要把熬好的濃湯做成清澈見底的清湯,這樣顏值才高,賣相更漂亮。”

謝保民一邊用菜刀麻利的給雞胸肉鴨胸肉剔除筋膜,一邊講解著這道菜的製作要領。

做這道菜,不僅需要運用開水白菜和芙蓉雞片兩道功夫菜的製作精髓,同時還要加上高超的擺盤技法,才能做出讓人驚豔的清水芙蓉。

所謂清水,自然就是清湯了。

而芙蓉,則是用芙蓉雞片的方式做出來的荷花。

聽完謝保民的敘述,林旭頓時震驚不已。

開水白菜和芙蓉雞片單獨做就夠折騰人了,師父居然還把兩道菜結合在一起,果然海王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林旭看了看鍋裡的濃湯,又看了看正在忙活的謝保民,有些好奇的問道:

“那你現在做這些是幹什麼?這些肉是菜裡要用的嗎?”

一旁的邱振華搖了搖頭:

“不,這是掃(sào)湯呢,把這些肉做成肉蓉加進湯裡,利用蛋白質的吸附性把湯裡的雜質吸附出來,這樣濃湯就變成了清湯。”

掃湯?

這就涉及到了林旭的知識盲區了。

迄今為止他接觸的都是一些家常菜品,還沒怎麼接觸過高階菜。

所以一聽這個名詞,就彷佛置身於知識的荒漠中一樣。

邱振華見他好奇,便接著說道:

“其實好多菜都有這一步,除了開水白菜之外,像雞豆花、清湯燕菜、清燉獅子頭等菜品,也都需要用清湯來增加菜品的賣相。”

記下來記下來!

以後拍影片的時候狀若隨意的說出來,不就顯得很高大上嘛。

林旭恨不得掏出小本本。

這時候,謝保民把剔除筋膜的鴨胸肉切成小塊,接著放入料理機中,加入一些蔥姜水,打成肉蓉。

他一邊操作料理機一邊說道:

“過去都是用刀剁碎,一邊剁一邊還得挑裡面的筋膜,就這些肉,不花個一個小時別想剁好……感謝科技帶來的便利啊!”

邱振華也附和道:

“是啊,想想年輕時候,每次掃湯之前剁肉蓉都累得胳膊疼,現在好了,料理機一打,分分鐘就成了。”

你倆這可一點都不夠傳統啊……林旭好奇的問道:

“料理機打出來的肉蓉跟刀剁出來的一樣嗎?會不會沒有剁出來好?”

謝保民笑了笑:

“這肉蓉是越細碎越好,刀剁的跟料理機打的差遠了……不過這一步可以偷懶用料理機,但等會兒做芙蓉雞片的時候就沒法這麼做嘍。”

說話的功夫,顏色紅潤的鴨肉蓉就打好了。

謝保民倒在一個小盆裡,隨即又把豬肉蓉和雞肉蓉打了出來。

所有肉蓉都準備好之後,他將湯鍋放在灶上,開始掃湯。

趁著高湯燒熱的時候,謝保民用一塊細密的白布將笊籬蒙上,順便在手柄的部位系一下,做了個簡易版的過濾網。

等鍋裡的高湯燒到將滾不滾的狀態後,他端著鴨肉蓉倒進了鍋裡。

倒進去後還用勺子攪拌兩下。

讓肉蓉和湯充分摻和在一起。

“掃湯也是有講究的,先放顏色深的肉蓉,再放顏色淺的肉蓉,這樣效果會更好。”

邱振華在一旁做著解說,生怕林旭看不明白。

掃湯的時候,鍋裡的高湯不能燒開,不然這些肉蓉在鍋裡上下紛飛,就起不到吸附湯中雜質的作用了。

很快。

一團團紅色的肉末就浮現到了湯的表面。

謝保民用勺子小心的將表面那些鴨肉蓉撈出來。

差不多撈乾淨後,他又將蒙著白布的笊籬放進鍋裡,將那些散落的肉蓉一併過濾出來。

鍋裡的濃湯明顯變澹了一些。

但還不夠清澈。

謝保民端起準備好的豬肉蓉,往鍋裡倒了一半。

攪動幾下,讓肉蓉達到湯鍋的鍋底,然後便耐心的等待成團的肉蓉上浮到湯麵上。

林旭一邊看一邊感慨。

用那麼多食材熬成湯,現在再用肉一遍遍把湯裡的雜質過濾出來,這類菜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

繼續掃湯。

等到第四遍的時候。

鍋裡的湯基本上已經清澈如水,只是稍微帶了一絲絲茶色。

這湯現在已經可以用來做開水白菜了。

但謝保民還是執意將剩餘的雞肉蓉倒進去,又掃了一遍。

這一遍過後。

湯的茶色基本上已經消失不見。

但鮮香味也無可避免的下降了一些。

把鍋裡的殘渣打撈乾淨後。

謝保民將過濾出來的肉蓉用白布包裹起來,對角繫好,確定沒有縫隙之後,用棉繩系著重新吊回到清湯。

“這一步叫醒湯,是讓肉蓉中的鮮香味重新回到湯裡面。”

邱振華雖然不會做清水芙蓉,但這些步驟還是很瞭解的,因為他從開始熬煮時候的吊湯、再到把湯變清澈的掃湯、以及現在的醒湯全都做過。

當年跟著大伯,也是吃盡看苦頭受盡了罪。

本以為能夠在釣魚臺脫穎而出呢,誰知道這裡個個都是人才。

他自認為精湛的廚藝,在釣魚臺只堪堪排到第三名。

“好了,清水做好了,接下來就該做芙蓉了……邱邱你忙不忙?要不先回去吧,剩下的步驟也沒啥。”

正愣神的時候,邱振華聽到謝保民的話,差點把鼻子氣歪:

“你少來,馬上就到這道菜最重要的部分了,你居然讓我走,搞快點搞快點,我還等著品嚐呢。”

開什麼玩笑。

都已經認真指導你師弟了,居然擱這兒跟我耍心眼。

上輩子我炸多少敬老院才認識你這個混蛋啊!

“這不是怕你站著累嘛。”

謝保民沒臉沒皮的都囔一句,隨即將湯鍋端到一邊,開始忙活這道菜的另一半。

嗯,清水已經足夠折騰人了,而芙蓉這邊,照樣不讓人省心。

因為這一步沒法用料理機了,需要純手工操作。

整個過程不僅繁瑣。

而且十分消耗體力和精力。

謝保民重新拿來兩塊雞胸肉嘆息一聲:

“今天算是跟雞胸肉幹上了。”

說完便拿著菜刀,繼續剔除雞胸肉中的筋膜。

他現在要做的芙蓉雞片,是一道非常經典同時也非常耗費時間的菜品,所謂“吃雞不見雞”,指的就是這道菜。

把雞胸肉中的筋膜去掉。

再用刀斜45度在雞胸肉上刮,把雞肉的肉泥刮出來。

之所以用刮的方式,是因為雞胸肉的筋膜太多,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把肉中的筋膜剔除乾淨。

“這沒法用料理機嗎?”

林旭好奇的問了一句。

謝保民搖頭說道:

“不行,因為做還得用細網篩子過濾,用料理機打的話,肉中碎筋膜會把網眼堵得死死的,根本沒法過濾。”

他刮兩三下,就會從肉泥中挑出一小根筋膜。

等所有雞胸肉全都刮成肉泥。

謝保民拿來一塊清洗乾淨的豬皮鋪在桉板上,然後把刮成肉泥的雞胸肉放在上面,用刀背一點點的砸。

用砸的方式不僅可以把雞肉中的纖維砸斷,還能讓肉的口感更好。

而之所以在豬皮上砸。

是因為防止桉板上的木屑被砸出來摻進肉蓉中,造成賣相不美觀的情況。

嗯,這道芙蓉雞片要求肉質白嫩無雜質,任何一絲細小的瑕疵,最終都會影響到菜品的最終賣相。

把肉泥用刀背細密的砸兩遍之後。

謝保民將這些肉泥盛到盆裡,然後放入生薑泡的姜水,將肉泥澥成肉蓉。

“蔥的味道太沖,容易奪味,所以只放一些姜水就行。”

說完他拿來一個細網篩子,開始過濾肉蓉。

這樣做不僅能夠過濾出一些沒被挑出來的筋膜,同時也能讓肉蓉的口感更加細膩。

過濾完之後,裡面放入一些食鹽,再打入八個雞蛋清,用蛋抽在盆裡慢慢攪動。

“不能攪快了,因為攪得快了容易把蛋清打發,那樣就做不成芙蓉雞片了,只能做雞豆花。”

雞豆花和芙蓉雞片的做法很相似。

唯一的區別,就是雞豆花需要把蛋清打成細膩的泡沫狀,那樣才能像豆花一樣凝固在湯的表面上。

而芙蓉雞片卻恰恰相反。

蛋清不能打發,不然就沒法進行炸制了。

嗯,現在攪打的湖湖是需要在油中炸成雞片的,假如蛋清打發,這些肉蓉會浮在油的表面,就炸不成雞片了。

沒多久,盆裡的蛋清已經消失不見,全都變成白色的湖湖,但蛋清卻還沒打散,用快子輕輕一挑就能感覺到蛋清的存在。

還得繼續打。

“我來替你一會兒吧。”

邱振華見謝保民頭上都冒汗了,隨即把他頂替了下來。

這種活兒看似簡單,卻非常累人。

因為要持續打,但又不能打太快。

只能慢悠悠的來。

終於,當蛋清徹底打散後。

就該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了。

謝保民把鐵鍋在灶上燒熱,加入冷油,然後端著鍋慢慢旋轉,讓油脂在鍋裡潤一遍,等冒煙的時候,把油倒出來。

接著重新加入冷油,再這麼潤一次。

這樣鐵鍋底就徹底不粘了。

做完這些。

謝保民往鍋裡加入一些豬油,開始炸雞片。

“用豬油炸?會不會太膩了師兄?”

林旭看得有些意外。

謝保民笑著說道:

“豬油不容易上色,炸出來的雞片依然是雪白的……至於油膩,等會兒會有專門去油膩的步驟。”

沒多久。

油溫升高到了三成熱。

謝保民舀起一勺雞肉蓉,開始炸雞片!

————————

不好意思啊兄弟們,又更晚了。本章5350字,求月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