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

青州古城,人間四月。

趙府後宅,清婉婦人獨倚欄杆,獨自凝望荷塘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突然後面傳來一陣腳步聲,婦人回過神來:“夫君,你回來了。”

“夫人, 這天下變了。”趙明誠滿臉哀愁的坐在一旁。

婦人輕拂髮梢,給趙明誠倒了一杯熱茶:“暖一下脾胃,這初春乍暖還寒,莫著涼了。”

趙明誠喝了一口熱茶,他倒不是為大宋惋惜什麼,而是人革聯主宰天下之後,根本不需要地主和舊文人。

這導致趙明誠等人要麼去開小店, 或者去鄉下種田,想憑藉四書五經當官, 根本沒有任何渠道。

他嘆息道:“咱家只剩下60畝薄田,這日子以後要如何是好?”

“夫君,我還有一些首飾,拿去典當點錢吧!”婦人倒是沒有自怨自艾。

趙明誠搖了搖頭,苦笑道:“現在哪裡有典當行?要典當只能去官營的博物典當行,幾件首飾不值錢,留著吧!”

人革聯對於舊時代經濟體系的打擊,是系統性的毀滅。

典當行這種行業,本身就需要大資金、大背景才可以做,現在之前的富人階層損失慘重, 殘留下來的也沒有了土地, 只能做小本經營的個體商戶。

就算是有人家裡面存有大量金銀珠寶, 那也不敢拿出來。

至於拿真金白銀去供銷社大肆購買糧食之類, 供銷社根本不承認金銀銅,只能使用紙幣,而且每個人要拿身份證去購買, 每個月都有定額。

那些試圖擾亂市場的投機分子, 人頭已經掛在菜市場門口了。

現在趙明誠是愁容滿面, 雖然因為家風比較好,他家裡面的幾千畝耕地都用贖回的方式被徵收的,但是當地也只給了32萬元的補償金。

32萬補償金看起來不少,如果是普通民戶,這筆錢都足夠五口之家吃用十幾年了。

但是趙明誠要研究金石和考古,夫妻倆又不擅長經營,只能坐吃山空,這樣下去,這幾十萬補償金不夠他用幾年。

除非他願意放棄研究金石和考古,迴歸到農耕,或者做小商戶,不然這些錢是不夠用的。

而更加麻煩的事情,是他家裡面的農田要是連續拋荒3年,經農業司和鄉農會的確認之後,這些田會被強制沒收。

對於這些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傢伙,直接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

至於請人耕種,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最低工資要保證不低於農場員工, 即每月4500元,或者每天150元, 如果工作期間農民工發生意外,僱主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個工資標準,直接扼殺了請人耕田的動力。

就算是採用粗耕,一個人可以耕種幾十畝,但幾十畝地的一年農業產值幾萬元,請一個人耕種一年,至少需要支付5.4萬工資,還有承擔工傷的巨大風險。

請問你請不請農民工?

只要不是傻子,就不會請農民工。

至於官營農場為什麼敢制定如此高的工資標準,那是因為大機械的規模化生產,一個員工可以管理幾百畝耕地。

而且人革聯又不需要壓榨勞動力,高工資有利於提升員工積極性,也可以實現讓利於民。

這也導致民間的個體商戶很難擴大,因為工資給得太少,不僅僅違反法律,而且員工為什麼不去官營工廠和官營農場幹活?如果工資和官營企業持平,那盈利又會大幅度減少。

因此民間的個體商戶都是以夫妻店、父子店之類的家庭為主,很少人會僱傭正式員工。

現在趙明誠一家人,就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困境之中,要麼去鄉下耕田,要麼在城裡面打工,或者開小店。

本來趙明誠還想去應聘青州中學的教師的,結果人家校長讓他去青州新學堂回爐重造,取得新學畢業證書之後,再透過思想評估,才是可以向學校投簡歷。

白玉樓可沒有囫圇吞棗,如果接納這些舊文人進入教育系統和文化系統,會遺害無窮。

現在境內的學校教師、各地宣講官,都是白玉樓的學生、秘書官,還有政務速成班、軍隊退伍兵組成。

這些人都是新思想教育出來的,很多人不是孤兒,就是貧苦大眾出身。

舊文人是不值得信任的,他們都是地主出身,讓他們進學校教育孩子,那他們會教什麼?

還不是儒家的四書五經,搞什麼天人感應、綱常倫理、君君臣臣、才子佳人那一套。

為什麼自古開國君王威風凜凜,壓得文臣卑躬屈膝,但往往後代很容易被文臣忽悠?

就是皇家的教育被儒家文臣把控了。

朱元章牛逼吧!

但他一死,還不是讓文臣反攻倒算了。

因此白玉樓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接納舊文人的想法。

哪怕趙明誠是考古學者,也不會被納入考古司之中。

考古、戲曲、詩詞歌賦、繪畫、凋塑之類的文化領域,看起來不影響經濟、政治和軍事。

實際上,文化的潛移默化是非常隱蔽的,又是防不勝防的。

就如同後世的某些磚家,簡直是笑掉白玉樓的大牙。

你可能永遠不會相信,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掩耳盜鈴到何種程度。

比如黃河每年泛濫成災,尼羅河也泛濫成災,前者是災難,後者卻是“上天的恩賜”。

還定期氾濫?

還帶來肥沃的泥土?

還有養活幾千萬人口?

二十一世紀的埃及上億人口,糧食自給率才20%。

你告訴我四五千年前的尼羅河流域,可以養活幾千萬人口?這怕不是用了天頂星科技了?

人家天竺擁有世界最大面積的平原耕地,還是水熱同期,可以一年三熟,同一時期也就幾百萬人口。

由此可見,這些學術門閥為了跪舔,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白玉樓看不上這些舊文人,知道這些人的劣根性,他們的存在,也僅僅只能作為生物而存在,絕對不能讓這些人掌握了文化的話語權。

就算是要改良傳統文化,白玉樓也不打算用這些人,而是要以新思想的學者為核心,用唯物主義、科學思想、大同思想作為過濾器,批判性的繼承傳統文化。

用舊文人改良傳統文化?

這和讓貓看管鹹魚沒有什麼區別。

哪怕是白玉樓知道趙明誠和李清照的存在,他也沒有什麼名人蒐集癖,舊文人就是舊文人,很多東西是改變不了的。

新時代的大船,沒有給舊文人的位置。

他們要麼自己主動適應人革聯,要麼徹底凋零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之中。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是大眾的樸素印象,也反應了一個現實,知識從來不代表道德,甚至有知識的人,作惡起來更加喪心病狂。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