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譜在營地不遠處找到一個土坡,仔細的打量了土坡的大小後,決定就在這裡造窯了。

由於這次製作的陶器比較多,李譜打算直接挖一個空間比較大窯洞。

提著木鏟往土坡底部勐的剷下,略顯夯實的泥土被木鏟輕易鏟了起來,李譜抖下木鏟上的泥土塊, 微微一笑:

“土質板結而不鬆散,很適合用來製作窯洞!”

“製陶是我大龍的傳統工藝,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上古先民燒陶的手法不斷的進化,從我之前演示的平地煅燒法,逐漸演化到窯燒法。”

“先民們最開始採用的是橫穴窯, 橫穴窯起於新鄭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 流行於仰韶文化時期,在商周時期被豎穴窯替代。”

“橫穴窯升溫較快, 但不易控制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燃料的利用率較低……”

“所以,我打算直接跳過橫穴窯,直接製造豎穴窯。”

“豎穴窯起源於仰韶文化時期,在龍山文化中被發揚光大,直到商周時期依然被沿用……”

“豎穴窯建造起來雖說稍微比橫穴窯複雜一點,但它的好處卻能輕鬆掩蓋住那一點微不足道的瑕疵”

“豎穴窯的溫度比橫穴窯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們不僅能提高燒陶的速度,還能燒製之前無法完成的東西”

“比如說瓷器!”

【別說了,我特麼頭都快聽炸了,你不會真的是想要教會我們吧?】

【聽上去都不錯, 不管橫窯豎窯只要能燒出陶器就是好窯!】

【不會吧, 都二十一世紀了, 不會還有人不會造窯吧?這麼簡單的事,還用得著教?】

【這個我懂,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求求你們,不要再釋出謠言了好嗎?】

【可啪!三人成虎,十人歪樓,你們再尬聊下去,我難以想象這個話題會朝著哪個方向演變】

說完,李譜手中的硬木鏟飛快的舞動起來。

比起之前的陷阱,挖窯的工作量要少很多,除了某些地方需要放緩速度進行精加工之外,其他地方的活並不麻煩。

先在斜坡下方往裡挖,挖一個堆放柴火的火堂。

火堂非常的簡單,只需要能放足柴火即可,在李譜不知疲倦的挖掘下,一個大約高約六十釐米,面積四平米的火堂就被挖了出來。

下方的火堂挖掘完,接下來就是在土坡上方的窯室。

窯室是堆放陶器的地方,窯室的大小決定著陶器的大小和形狀。為了陶器能夠充分煅燒,通常情況下,窯室的大小與下方的火堂相差不遠。

李譜的目標只有一個——足夠大!

最好能夠一次性將所有的陶器煅燒完成。

李譜的火堂的面積能達到四平米,所以窯室的面積也相差無幾, 雖說比起後世的大窯還差了不少,但一次性把這次捏的陶坯燒完, 還是綽綽有餘的。

“剛才我挖了一個火堂和一個窯室,就剩下最麻煩的工序了。”

“雖說火堂和窯室非常重要,但要說挖窯最難的工序,還得屬火眼。”

“火眼的大小和多少能夠決定著火室的受熱溫度和速度,火眼太小太少,火室內的溫度達不到,直接影響到燒陶的成功率。”

“火眼太大太多,陶器受熱過快,輕則影響陶器的質量,重則可能讓窯室失去承重,引發窯室垮塌。”

“一般來說,根據火眼不同的需求,有不同型號的工具,極大的降低挖掘難度。但我獨處冰河世紀,所有一切從零開始,並沒有來得及製造專業的工作。”

“所以,為我這口窯打火眼,不但是細緻活,更是一個技術活。”

好在經過了幾天的發展,雖然沒來得及打造專業的工具,但已經不再是一無所有。

想了想,李譜回到工棚,找來一樣工具。

“還好我打造了一把鐵鉗……”

“這把鐵鉗的握把的長度雖然達不到火室和窯室的厚度,但從兩面分別動工,還是有機會把火眼打穿。”

“只不過,如何定位,讓上下兩個火眼的位置重合又是一個難題。”

很快李譜就找到了方法。

遇事不決,得問數學。

李譜放下手中的鐵鉗,找了一根筆直的樹枝,剝去樹皮後,仔細的為它刻上刻度。

很快,一根刻滿細線的木尺就被製作出來了。

“這是一根不太精準的標尺,當然精準與否其實是參照了藍星的標準。實際上,作為冰河世紀的第一根標尺,它的刻度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標準的刻度。”

【啊這?我怎麼感覺譜哥說的話很有道理?】

【有個屁的道理,都是歪理邪說,一個小小的主播,憑什麼罔顧事實,自己制定一套標準!】

【標準標準,其實只不過是約定俗成罷了,只要大家都認可,就可以形成標準,平行世界上只有譜哥一個人類,所以他自己給自己定一套標準,完全沒毛病啊!】

【我去,我頭皮都麻了,怎麼有種見證歷史的感覺?】

【這麼說來,譜哥這根離譜的木棍還真能當成標尺?】

少數人的質疑李譜權當沒有看見,笑著點了點頭道:

“這一點毋庸置疑。”

“作為這個世界第一根標尺,我理應擁有它的命名權,既然你們都覺得它很離譜,我就把它稱作離譜尺吧。”

有了標尺一切都好辦了,用斜坡長度和高度不難得出火室邊緣和窯室邊緣的距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經過簡單的計算,李譜很快就將火眼的位置確定了下來,上下火眼的位置全部打上標識。

鐵鉗輕輕轉動,先把火室頂部的火眼挨個打通,隨後來到窯室,找到之前的標記,小心翼翼的打動。

沒過多久,只覺得手上一鬆,鐵鉗穿破窯壁的瞬間,火眼中已經被挖松的泥土頓時往下“窸窸窣窣”的掉落。

“打通了!上下的孔洞正好對齊,非常完美!”

喜上眉頭,李譜一臉笑容道:

“看來初中數學沒有白上,我的計算結果完全正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古人誠不欺我。”

【這真的是初中數學課上的內容嗎?我怎麼感覺自己九年義務教育都白上了?】

【這當然是了,不就是普通的勾股定理嗎?非常的簡單。】

【簡單是簡單,但能不能想到和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

【數學??除了加減乘除,我特麼全都還給老師了,誰知道荒野求生還能用上數學,就特麼離譜。】

【曾經我認為自己學富五車,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我自己僅僅只是學了而已,以前學習的內容全部還給了老師,根本就不會半點運用。】

【你不是一個人,我寒窗苦讀十二載,除了語文和歷史可以讓我聊天時口若懸河外,其他的學科全忘了】

這口窯一共擁有九個火眼,定好位之後,很快就一一打通了。

挖完豎穴窯,天色已經漸漸轉暗,

摸了摸肚子,它早已不爭氣的餓了。

簡單的把周圍挖出的泥土收拾一下,收拾好工具回到了營地。

剛回到營地,李譜一眼就發現營地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嗯?”

仔細的辨識了一下地上的腳印,瞬間就明白了過來。

“在我離開營地去挖掘窯洞的這段時間裡,躲在暗處的驚豹又一次光顧了我的營地。”

“這一次,它又偷了一塊熊肉。雖然我的熊肉已經多到消耗不完的程度,但我還是不喜歡這種不告而取的行為。”

“我之前設定的陷阱只被恐貓觸發了一個,剩下的幾個陷阱按理說還沒有失效才對,可惜它們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說著,從工棚頂上取下熊背筋,捏了捏,經過一段時間的烘烤,熊背筋幾乎已經完全被烤乾了。

“好吧,既然這只驚豹反覆挑釁我,我也不準備手下留情了。”

“今天照例不休息,晚上的任務目標很簡單,在明天的太陽升起之前,我要看到新的陶器和弓箭!”

點燃篝火,放上陶罐,煮上一鍋熊肉湯,這一次,特意在湯裡新增了一些從煅樹上摘下的樹葉。

“這幾天大魚大肉吃得太多,我已經察覺到身體發生了某些不好的變化,這是我食物過於單一,長時間缺乏植物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的正常反應。”

“椴樹的樹葉不能說是美味,但絕對沒有毒。在我現在這種情況下,絕對是獲得植物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的不二選擇。”

【譜哥來到荒野這麼多天,終於開始吃樹葉了,這才是野人該有的模樣嘛。】

【還有故意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這玩意吃多了不是對身體不健康嗎?】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可樂就是碳水化合物飲料……】

【我去,樓上的,你們怕是上了一個假學校把?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物質,你每天吃的大米、小麥、大豆、蓮藕、餅乾這些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你不會是以為只有可樂裡才有碳水化合物吧?】

“正是如此!”

見到大家對碳水化合物竟然有這麼多誤會,李譜忍不住多說兩句:

“大家都知道的,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碳基生物。所謂碳基生物,自然離不開碳元素,人體吸收炭元素,除了脂肪和蛋白質之外,剩下的就是碳水化合物了。所有能量攝入中,價效比最高的能量來源,便是碳水化合物。”

“這就是牛羊只吃素還能長那麼膘的原因……”

看了一眼陶罐,只見椴樹葉差不多已經被煮熟,夾起一塊翠綠色的樹葉就往嘴裡放。

“唔,有點燙~沒有明顯的異味,如果能沾上辣椒的話,肯定能成為一份美食。”

不知過了多久,原本被熊肉裝滿的陶罐已經變成了空罐。

李譜摸著圓滾滾的肚皮,渾身上下再一次被力量充滿。

“燒陶,做弓,就在今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