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雙的動作很快,書信一到,文家人便立刻安排了家裡的生意,收拾東西,從江北州趕來了。

江南鎮小荒村的名號,他們不是沒有聽說過。

小荒村的魚蝦瓜果和茶葉,他們也不是沒嘗過。

但兢兢業業,花了幾代人的努力,才把文家秀坊開起來,做成如今這般“家大業大”的局面。

其中有多不容易,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所以,在文家人的認知裡,他們不認為、也不相信那些關於祝江江的傳聞。

她一個年紀輕輕的鄉下女子,白手起家,能在兩年多的時間裡,把生意做到全大澧朝,這個傳聞,怎麼聽都覺得太假。

生意要真是這麼好做的話,那他們文家早就名動天下了。

文家人在到江南鎮小荒村之前,一直是這樣的想法。

可當他們真到了這裡之後,他們才知道,原來那些關於祝江江的傳聞,都是真的。

“爹,前面便是小荒村了吧,弟弟就在這種地方?”

說話的是文無雙的大姐文知夏。

文知夏寵弟弟,身為大姐,她毅然決然地扛起了文家新一代繡娘的地位,為的就是日後成為弟弟最堅強的後盾。

可誰知道,他這個不爭氣的弟弟,好好的少爺不當,竟然偷偷溜出來給一個鄉下女人當賬房!

收到文無雙報平安的信之後,文知夏差點沒氣死。

但因為信中他未告知家裡人,他在哪裡做賬房,所以他們找不到文無雙。

這一次收到來信,終於知道了他的下落,文家人這一次來,最大的目的就是來問罪的,不是來談生意的。

“好了,至少這個祝姑娘的名聲不小,你弟弟在她手下做賬房,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文家老夫人勸道。

“奶奶,咱們家家大業大的,他去哪裡做賬房都是丟我們文家的臉!”文知夏不贊同老夫人的想法。

“反正這一次,我一定要把弟弟帶回去。”

幾人爭執的時候,文家的馬車已經駛進小荒村。

進入小荒村的地界後,眼前看到便跟方才不同,方才只有長長的一條林蔭道,可在這條林蔭道的後面,是滿眼的茶園和各種林立獨特的房屋。

耳邊孩子們的讀書聲陣陣,以及空中各種飯菜的香味,都讓人感受到這裡的勃勃生機和煙火氣。

“這、這裡是鄉下?”

文家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剛才他們路過的江南鎮,不是江南鎮,這裡才是嗎?

“快去問問我孫子在哪兒?”文家老夫人急聲道。

一個多月沒見,老人家想孫子了。

至於這裡是什麼地方,是好是壞,等他們見到了文無雙再說。

“好。”

文知夏起身,把腦袋探到馬車外面,坐在車伕身旁。

路過他們身旁的都是過路,在此停歇喝茶吃飯的商賈,馬車再往前走一些,直到看到有馬車在招呼人坐車,她才讓車伕停下。

那大哥趕著奇特的馬車,招呼酒樓門前的百姓坐車,看著是要去什麼地方,而且看他跟誰都熟絡的樣子。

文知夏覺得,問他準沒錯。

“這位大哥,敢問你知不知道這裡有個姓文,名無雙的年輕公子住在何處?”

那趕車的男人就是鳳凰墅的車伕,他又怎麼會不知道文無雙。

所以在聽到有人打聽他之後,便熱心地跟她聊了起來,“姑娘你找文管事啊,巧了,文管事就在新區呢。”

“文管事?新區?”

文知夏有點懵,她弟弟之前報平安的信中,說的是找了個賬房先生的活兒,怎麼到了這兒就成了管事了?

“姑娘你是頭第一次來我們這兒吧?正好,我的車子現在正要去新區,你跟著我,我帶你走。”那大哥十分熱情。

文家人對這裡不熟,急著想見到文無雙的他們,就不自己胡亂找了,便答應跟在那車子後面走。

只是那輛馬車,怎麼走走停停的?

到了個小亭子它就停一下,車上有人下車也有人上車,去去往往的,耽誤事兒。

文家人有些不滿,但也不敢催促,生怕惹惱了人家。

“奶奶,你看!”

文知夏一直坐在馬車前面,看到前面盛開的花海,她激動地掀起車簾,指給老夫人看。

初冬風大,文家的馬車車窗、簾子關得好好的,要不是文知夏剛才坐到外面來了,她都看不到這麼美的花海。

前面的馬車又停下了,趕車大哥的呼聲比方才大多了,“花海到咯,賞花的乘客請下車。”

他這一呼聲之後,馬車上的乘客就下了大半,瞬間變得空蕩。

“真漂亮啊!”

“娘,咱們快進去吧……”

從車上下來的乘客,迫不及待地朝花海里跑去。

今年的冬日,祝江江對於花海的規劃更進一步,不再像去年那樣匆忙,而是循序漸進,種下不同品類的花。

這些花,足以保證小荒村的花海,一年四季都有花盛開。

也因此,才能保證胭脂生意的不間斷。

此時輪到臘梅和山茶花盛開了,顏色極豔的花朵,盛開在秋收後蕭索的環境,給人一種四季如春的錯覺。

“本以為茶園就夠漂亮了,沒想到還有更好看的。”文知夏開始有點喜歡這裡了。

但關於她弟弟的事情,她還是寸步不讓。

馬車繼續前行,但文家的馬車,簾子沒有再放下,而是掀在車頂,讓車裡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姑娘,這裡就是新區了。”前面帶路的大哥停下,歇一會兒後,他還要趕車,所以就沒有進去。

“你們可以把馬車趕進去,在門口打個招呼,登記一下就行了。”

“好的,謝過這位大哥。”文知夏看了一眼那大哥所指的大門方向。

大門門口有一個柵欄,還有一個亭子,亭子裡有人在。

看著應該是需要跟亭子裡的人打了招呼之後,他們才會把柵欄挪開,讓他們進去。

這裡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何進出管得這般嚴實?

文知夏存著心中的疑惑,讓車伕把馬車趕過去後,她跳下車子,去跟亭子裡的人打招呼,報了名字。

亭子裡一人負責登記進出的資訊,另一人走了出來,簡單地把文家的馬車檢查了一遍。

沒有問題了,才讓他們進去。

“弟弟怎麼會住在這種地方,跟坐牢似的!”文知夏發了句牢騷,她似乎不太喜歡這種過於嚴格的管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