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手後,一大桌子人圍坐著,姥爺拿出了珍藏的好酒來,每年初二這一天,姥爺都會拿出好酒來招待外甥們。

隨著姥爺帶著外甥們喝酒,幾個表舅率先醉倒了。孫乾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還沒成年,只是讓他喝了半杯。

酒喝好了,姥爺就開始講故事了,基本上每年到了初二,吃完飯之後姥爺都會講個以前的故事,真假不論,但是故事肯定是吸引眾外甥的,不管是大外甥還是小外甥都喜歡姥爺講的故事。

今年的故事,又是跟維河有關的,所以孫乾聽的格外的上心,不過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石鎮附近的,而是順著維河一直往北,快要到入海口的位置。

據姥爺說,那是解放前,姥爺出生沒多久的事情,發生在維河入海口前三十公裡處的李團鎮,那時候軍閥四起,民不聊生,大部分的農民都去了東北闖關東去了,只有少數人還留在本地,那些都是富戶,不愁吃喝的。

事情發生在李團鎮的一個大地主李連生家,其實李連生還算那種好地主了,不坑窮苦人,在他的打工的長工待遇也算是很好的,不欺男霸女,不為富不仁,一開始鬧饑荒的時候還從家裡拿出糧食來賑濟災民呢,但是再大的地主也經不起這樣折騰啊,後來就取消了,當地人窮苦人家沒有說他不好的。

這天,鎮子口來了一家人家,男人拉著一個板車,車上坐著母女二人,緩緩的拉進了鎮子。就在到了鎮子中央的時候,也就是李連生家門口的時候,男人忽然就倒在了地上,看面色應該是餓的,車上的母女二人被男人這一摔倒嚇了一跳,趕緊下車來檢視,探了探呼吸人只是暈了過去,女人的眼淚吧嗒吧嗒的就掉了下來。這一家三口是從南邊的那個省逃荒到這裡的,一路上就靠著男人會點兒手藝才活了下來,現在男人因為飢餓倒下了,這娘倆都要跟著沒飯吃。

就在這時候,李連生準備出門去昌城看朋友,管家打開門之後發現了一家三口停在了家門口,男人倒地不起,女人在一旁掉眼淚,板車上還有一個孩子,在哇哇大哭,哭的讓人心碎,李連生本就是個樂善好施的人,雖然災民太多顧忌不過來,但是這都倒在家門口了,就不能不管了,趕緊吩咐管家叫人,把這男人抬進家裡,招呼女人抱著孩子也進到了李家大院。

李連生看了看男人,然後轉頭看著女人,皺著眉頭問道:“你們是哪裡來的,為什麼會倒在我的家門口。”

“這位大老爺,我們是南邊逃荒過來的,我男人可能是因為太餓了,才暈在了您家門前,謝謝您把我們接進來,求求您救救我男人吧。”那女人對著李連生跪下,邊哭邊說道。

“嗯,你不用這樣,趕緊起來,我不會見死不救的,先救人,其他的再說。”李連生跟女人說了一聲,然後吩咐家裡的管家跟長工趕緊救人。

其實不用李連生吩咐,管家已經安排人去請鎮上的郎中了,只是路不近,還沒有到罷了。其中一個家裡的丫鬟把女人扶了起來,帶著她跟她女兒去廚房吃東西去了,李連生也看的出來,這一家人就是餓的,這男人更是因為餓的才暈倒的。

大概過了四十多分鍾,管家安排的下人帶著郎中來了,郎中先是拱了拱手,跟李連生客氣了幾句,李連生催促他趕緊救人,先不要客套。

郎中把手搭在男人的手腕上,號了號脈,微微點了點頭,從隨身帶著的藥箱中拿出了一根銀針,直接釘在了男人的人中上,就見男人好像是憋了一大口氣一樣,呼呼的喘著醒了過來,茫然的看著周圍。忽然,像是想到了什麼一樣,快速的扭頭看向周圍,沒有發現自己的妻女,神色變的焦急起來。“這?這是哪裡啊?”男人開口問道。

“呵呵,你醒了,不要擔心,你的妻女被領著去吃飯去了,我看你暈倒在我家門前,便把你抬了進來。”李連生笑著說道,儘量安撫男人的情緒。

“謝謝,謝謝您。”男人說著一翻身爬了起來,就要給李連生跪下。

李連生趕緊扶住他說道:“不用這樣,你先跟著管家下去吃點東西吧,我再讓這郎中給你開點藥。”說著招呼管家帶著男人去廚房了。

“李老爺,這我也不用開藥啊,他就是餓的,吃幾天飽飯就行了。”等男人走出去後,郎中對李連生說道。這也就是李連生,換做別人的話郎中巴不得開藥呢,他知道李連生是個大善人,這已經是救人了,再賺他的錢不合適。

“呵呵,老吳啊,雖說是餓的,但是身子還是虛不是,你開點補藥,也給那母女倆開點,多少錢我讓櫃上支給你。”李連生呵呵一笑的說道。

“您,您真是好人,素不相識,而且是個逃荒的人,這錢您舍出去都不一定能收的回來。”吳姓郎中感嘆道。

“你就按我說的做就行了,我也沒指望能收回來,救人一命,也是為我子孫後代積德不是。”李連生說道。

吳姓郎中聽他這麼說了,也不好再說什麼,搖了搖頭,從藥箱中拿出了平時寫藥方用的紙筆,開了一副補藥。遞給了李連生。拱了拱手,在長工的帶領下走了。

郎中開方子,至於主家去哪裡抓藥,那就是主家自己的決定了,這就是規矩。

李連生交過一個長工,還是跑到了吳郎中那間藥房去抓的藥。吳郎中走了沒多久,一家三口在管家的帶領下回到了客廳。

一進客廳,一家三口就跪在了李連生面前,男人說道:“謝謝李大善人的救命之恩。”說完後嘣嘣的磕響頭。

“快起來快起來,不用這樣。”李連生趕緊離開座位,招呼管家攙扶起一家三口,然後問道:“你們從南邊省一路走過來,這路程可是不近啊,這一路都是怎麼生活的啊。”

“李老爺,我這手上還有些手藝,在家鄉的時候是個泥瓦匠,這一路上靠幫著人家蓋房子或者修補房子才走到了這裡。進了山省之後發現山省的情況比我們那邊也強不了多少,越走,活兒越少,為了讓她們娘倆吃飽,我就經常餓著肚子,這不,在您家門口暈倒了,幸虧您大慈大悲的救了我。”聽到李連生的問題,男人趕緊說道。

“嗯?你是泥瓦匠,會蓋屋?對了,還沒問你,怎麼稱呼啊。”李連生聽到他是泥瓦匠之後,眼睛一亮的問道。

“回李老爺,我叫李二愣,我女人叫王翠蘭,女兒叫李二妞。我在家鄉的時候確實是泥瓦工,而且是跟著師父學了好幾年才出徒的,到現在已經幹了十多年了。”李二愣回答道。

“好,好啊,我們五百年前還是一家,對了,我這有個活兒給你幹,你幹不幹,管吃管住,幹完了之後給你三塊現大洋。”李連生叫好道。

李二愣聽到李連生這麼說,連連擺手道:“不敢不敢,有活兒當然是好的了,管吃管住就行,至於錢您就不用給了,您的救命之恩我還不知道怎麼報答呢。”

“那怎麼行,既然你願意幹,那就這麼定了,工錢是肯定要給的。”李連生聽到他答應了,其實自己也在煩心呢,饑荒開始,大部分的人都去闖關東了,留下的泥瓦工太少了,而且自己都看不上,正好遇到了李二愣,聽到他會泥瓦工之後,李連生一眼就看中了。

見到李連生這麼堅定,李二愣也沒有多說什麼,嘴裡答應下來,心裡卻想到,等幹完活之後,李老爺給錢的時候自己一定不能要,然後問道:“李老爺,您說的這活兒是什麼活兒啊?”

“嗯,這工程可是不小,前段時間,我後院後面那家人家因為去闖關東了把房子就賣給了我,我想直接打通連起來,那邊的房子全部推到重新蓋起來,這個活兒行不行?”李連生問道。

李二愣一聽要推倒重新蓋,沒有一皺,然後問道:“李老爺,您這後面的人家確定是賣給您了,而不是暫時壓給您的吧?”

“嗯?對啊,為什麼這麼問呢?”李二愣這一問,把李連生問懵了。

“是這樣的,李老爺,我們這個行當有個規矩,本宅主人要推倒重新蓋可以,但是這房子如果是被人的,或賣或壓或抵或當,我們都得問這麼一句,要保證這個房子必須是您的才可以動工,如果跟上一任主人有哪怕一絲的關係,我們也不能動手。還請您見諒。”李二愣給他解釋道。

“哦?還有這說法?沒事兒,你們有你們自己的規矩,這個我是懂得,之前我蓋房子的時候,給我幹活兒的泥瓦匠還會法術呢。”李連生說起之前的事情來。

“哪有什麼法術啊,我確實知道一些師父交給的東西,但那不是法術,是我們的規矩。”李二愣聽見李連生說法術,哭笑不得道。

“好,那就這樣,地契都在我這了,所以,那房子你可以安心動工,你先休息幾天,等身體養好了就開始幹活,家裡又長工,有什麼打雜的活兒,你就跟管家說,讓管家給你安排。”李連生滿意的說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二愣連忙答應下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