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問鼎天下的征戰]四十九難以抉擇的忠義——

第四十九章難以抉擇的忠義

河西某處山谷之中

面對著昏迷不醒的忽必烈,竇默震驚不已,他很難想象眼前這個面色蒼白,身形瘦弱,憔悴不堪的老人就是昔日號令天下,令四方臣服的一代雄主。

“竇大人,當初陛下可是待你不薄啊!”愛不花手握著彎刀陰陰的道。

作為忽必烈的女婿,愛不花的前途和命運已經和忽必烈緊緊的繫結在了一起,而且他的汪古部落被劉淮的軍隊襲破之後,現在的他有如喪家之犬,相當的狼狽不堪!

愛不花心中對大漢王朝以及劉淮早就恨之入骨,連帶著投降大漢的舊臣竇默也同樣敵視,若不是昏迷不醒的忽必烈還需要竇默的醫術才能起死回生,愛不花早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上前將其砍成數截,而後再拋屍草原,用以喂狼。

竇默此時心中交顫,若面對著不是忽必烈,而是其他的任何大漢的敵人,竇默會毫不猶豫的拒絕。作為北地的大儒,理學的倡導者,竇默早就看破了生死!

人固有一死,竇默早就把生死看的很淡了,但是眼前的是忽必烈,他猶豫了!

一如愛不花所的,忽必烈待他確實不薄!

當年作為崇尚程朱理學的儒者,竇默在公元1249年被忽必烈徵召,問治國之道,竇默對答如流,忽必烈甚喜,讓他的皇子皆從竇默學習,即位後,被元世祖任命為翰林侍講學士,後來又加至昭文館大學士。同時還讓他開館以傳播程朱理學,教授以經術之學傳世!

忽必烈對他有知遇之恩,若是見死不救,是為不義!但是作為漢臣,若是拯救這個大漢最大的敵人,就是對大漢的不忠!

此刻即使作為理學大師的竇默都犯難了,陷入兩難之中!

到底救還是不救呢?

忠和義之間如何取捨?

一時間,竇默猶豫了。

*************************************************

東宮

“殿下,調令已經發出了,預計二日後就可以到達濟南。”徐琰恭敬的稟報道。

負責調查竇默被劫持案件的何瑋,尋獲了蒙古人的蛛絲馬跡,作出驚人的推斷,忽必烈就在河西,估計就躲藏在河套平原的某處陰暗的角落!

於是劉淮直接入宮稟報劉復亨,而後直接動用了兵馬大元帥的許可權,排程集結在濟南的十餘萬騎兵立即北上入山西駐石州,準備從這裡出兵河套地區。

原本大漢下一步的攻伐目標是日益衰弱史家,但是竇默被劫持的案件讓整個大漢高層震動不已,躲藏在河套平原的忽必烈成為卡在大漢王朝心中的一根刺,如不果斷拔出,恐怕會成為心腹大患!

“著兵部即刻排程大軍所需糧草!不得有誤!”劉淮下令道。

“是!殿下。”徐琰應道。

劉淮的太子府同樣也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幕府所在,在這裡各種軍事命令直接發出,傳達到整個王朝,調動著整個大漢的軍馬,而原本行使此項職能的兵部徹底淪為負責後勤糧草運輸的部門。

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的權力實在是太逆天了!

河套地區原本是西夏之地,西夏立國時,疆域範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佔地兩萬餘裡。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但是西夏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河套範圍相當廣闊,派出規模的精銳潛入,尋找忽必烈的機率相當的低,因此索性直接派出軍隊佔領整個河套地區,進而控制整個河西走廊!

如今的河套乃至整個河西走廊都在秦王忙哥剌的治下,不過只是名義上的,忙哥剌的統治重心在陝西,對於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很弱。不過此時的河套平原,在蒙古人的盤剝之下,早已經不是什麼富黍之地了,佔據河西走廊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獲得非常優質的牧馬之地!

“殿下,秦王治河西,雖然不怎麼重視,但是我軍若是進佔,恐怕會引起其強烈的反彈,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王仲出言提醒道。

“秦王治下的兵馬不足十萬,偽稱三十萬,趁著我軍和郭侃對峙之機,僥倖佔據洛陽,如今要時刻防備可能反擊的史家,根本無力對抗我軍。”劉淮不屑的回答。

對於這個元蒙的秦王,劉淮並不在意,因為如今大漢將山東,淮北等大片地區納入了版圖,勢力大增,治下的兵馬多達六十五萬之多,雖然兵員的素質良莠不齊,但是有如此數量的軍隊做後盾,讓劉淮底氣十足。

“秦王不足多慮,但是其麾下的謀士廉希憲是天下少有的智者,與姚樞齊名的大才!”王仲提醒道。

廉希憲熟讀經書,深通儒家之道,人稱“廉孟子”。廉希憲19歲時就入侍忽必烈王府,因其“篤好經史,手不釋卷”,深得忽必烈賞識。

廉希憲智慧在擁立忽必烈過程中展現,他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與阿里不哥爭奪皇位的鬥爭中佔據主動地位。廉希憲出鎮關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撫使,重用良將守護中原之地,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而後又平定關隴,因其功績升任平章政事。

擁立忽必烈一事不僅顯示了廉希憲的軍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個具有政治遠見,善於審時度勢,臨事鎮定,處理問題果斷的政治家。

如今廉希憲不過45歲,正是最佳的年齡,這個年紀經歷過許多,經驗已經相當豐富了,而且懂人生,通人情,洞察世事,正是謀士的黃金時期!

“無妨!河套不是其重心,而且我軍兵強馬壯,實力比秦王要強上許多,不是依靠奇謀所能逆轉的!”對於秦王忙哥剌,劉淮記憶之中天生有就幾分排斥感。

王仲見無法引起劉淮的重視,也不再進言,畢竟漢軍若是大軍進攻河套地區對方會如何反應,他也無法預判。

建寧

經過跋山涉水,盧世榮一行終於來到了建寧府。

這個建寧府原名建州,在宋紹興三十二年改建州為建寧府,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定的府,其地域在今天福建省武夷山、建甌、建陽、浦城、松溪、政和、壽寧、周寧等縣市。

這裡風光秀麗,好山好水。

“真會選地方啊!”在山水之間,盧世榮老遠就看到一片園林,其間有一府,樓閣堂觀數十處,蔚為大觀。

花外竹,竹外山,幻出蓬萊新院宇!

可謂神仙福地,賈似道居然在此處闢建了別墅。

盧世榮一行人立即向前,未走多遠,旁邊從林之中忽然冒出十幾名青衣大漢,手持兵器,喝道:

“你等是什麼人,來此做甚?”

“在下揚州士子,前來求見衛國公!”盧世榮從容不迫的回答。

“衛國公不見客,速速離去!”青衣大漢直接拒絕。

“在下有一事和衛國公相商,煩勞引見一下。”盧世榮向手下人使眼色,隨即屬下立刻掏出一袋銀子遞了過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卻不想,青衣大漢直接一把將盧世榮的手下推開,隨後喝道:

“快滾!這裡不是你等所能來的地方。”

沒想到貪汙受賄肆無忌憚的賈似道手下居然不收錢,讓盧世榮略微驚異了一下。不過,對此,他早有準備。

眼見賈似道手下神色不善,已經準備開始驅逐他們,盧世榮連忙出言道:“且慢!在下乃是前來和衛國公鬥蟲的!你等若是阻擋,壞了國公的興致耽待的起麼!”

青衣大漢面面相覷,隨即為首一人問道:“你是鬥蟲,有何為證?”

“某是臨安府郝三推薦的!”盧世榮回答道。

賈似道有一癖好,酷愛鬥蟋蟀,曾專門寫了一本《促織經》講述自己養蟋蟀和鬥蟋蟀的經驗。而郝三則是賈似道的蟲友,而且還相當的要好。

一日賈似道與一群狐朋狗友一起趴在地上鬥蟋蟀,前方有緊急公文傳來,賈似道置之不理,這時候郝三指著蟋蟀對賈似道:“此是軍國重事耶?”賈似道不僅不羞愧,反而相當歡喜的回答:“不錯,此乃頭等大事!”

青衣大漢見盧世榮認識郝三,隨即不敢怠慢,立刻入府向賈似道稟報去了!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