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不均之患的補救——

第三十四章不均之患的補救

公元1276年1月初,山東大閥嚴忠濟攜二十萬士卒,帶著整個齊地歸附大漢,訊息傳出,天下震動!

對於嚴家的投效,漢廷表示出了異常的慷慨,儘管劉淮已經談妥了一門三侯的封爵,但是慷慨的劉復亨還是給出了一個王爵二個侯爵,封嚴忠濟為齊王,封嚴忠嗣為威遠侯,嚴忠範為鎮遠侯。

作為大漢的第一個異姓王,嚴忠濟食邑多達十萬戶,除此之外還授鎮國上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上柱國,平章軍國事兼領青州刺史,賜金符,假節鉞!

封賞可以是尊榮之極!

劉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但隨後漢廷就委派了大批的官員進入青州治理,因此這樣結果也差強人意!

至此整個山東已經納入了大漢的版圖,這個新生的王朝的實力更加強了,而當王孝忠襲破史家十萬後軍的訊息傳來,更是給大漢王朝錦上添花。

以三萬六千騎破十萬大軍,可以是很大的功勞,但是按大漢軍制論功行賞,漢制中1騎當3,所以三萬六千騎對上十萬大軍算不上以弱擊強,只能算旗鼓相當,因此折算下來這個規模的戰役王孝忠的功勞還達不到“上陣”,只能被定為“中陣”!

中陣上獲為5轉!

王孝忠的級別是忠武將軍,5轉的功勞連晉級都不夠!

但是劉淮在寫給漢廷的奏摺中卻建議朝廷給予王孝忠封侯,在漢制軍功計算中,封侯相當的有難度,單單憑藉著一場“上陣上獲”不足以封侯,然而劉淮卻力挺王孝忠。

此時不是劉淮徇私,而是為了安撫人心,原因很簡單,在後續收降的勢力中,不少了封了侯,甚至劉淮大力提拔的騎將張果都成了食邑二千戶平靖侯!這大大刺激了劉淮麾下的將領,這些人隨劉淮出生入死,雖然累積的軍功不夠封侯,但是眼見一些名不見經傳,靠呼嘯山林,割據一方起家的人居然封了侯,難免心中有些不平。

自古以來中原,不患寡而患不均!

為了平息麾下將領的不平之意,劉淮就必須作出封賞,而王孝忠無疑是其麾下功勞最大的。

可是對於收降的勢力,劉淮可以便宜行事,而對於麾下的漢軍,沒有漢廷的授權,劉淮也沒有權力封侯。因此劉淮只能上表給劉復亨,要求他動用天子的權力強行給王孝忠封侯。

在上表漢廷之後,很快劉淮注意力轉移到了南宋,原因很簡單,在淮北地區,這個原本宋元交兵的緩衝地帶,大漢的軍隊的斥侯和兩淮李庭芝派出兵馬已經發生了接觸。

佔據山東進入淮北之後,大漢的版圖已經南宋接壤了!

當劉淮把目光對準南宋的時候,赫然發現這個昔日在蒙古鐵蹄之下岌岌可危,宛如將傾的大廈的帝國有如鳳凰涅磐般的復活了!

李庭芝,這個兩淮的制置使得到了宋廷的重用,李庭芝顯示出超常的決斷,在受封平章軍國事之後就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請旨下詔,凡是重新歸附宋廷的將領,一律保留原職,既往不咎!

這個詔書在投降蒙古人的宋人中引起了震動,當初的宋將程鵬飛所部首先歸宋,李庭芝厚賞了他,有了第一個重新歸附的示範效應,接下來好比多米諾骨牌一般,原先投靠蒙古人的宋將紛紛重歸宋廷,其中兩浙大都督范文虎的重新歸附更是給予了蒙古人重大的打擊!

隨後李庭芝趁機發動反攻,將士氣低落的元軍驅逐出了兩淮,而江南的元軍更是不堪,色目人阿里海牙已經無法壓制住軍心的異動,以張世傑、文天祥為首的宋將也配合李庭芝發動了反攻,南北呼應,阿里海牙不敵,只好放棄了荊南,撤至江北。

至此,江南、江北的元軍都撤至襄陽,南宋的版圖恢復到了忽必烈征伐前的範圍!

在淮北地區,這個原本宋元交兵的緩衝地帶,大漢的軍隊的斥侯和兩淮李庭芝派駐的先鋒已經開始發生摩擦!

“宋將李庭芝,大敵也!”劉淮驚歎道。

“殿下,此時不宜與宋爭鋒!然宿州要地,扼汴控淮,當南北衝要,我軍必須搶先佔據!”王仲一臉嚴肅的道。

千餘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

自古以來,宿州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這裡“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

百戰之道也!

因此宿州的歷史重筆濃墨,在這塊土地上寫下了許多悲壯激越的詩篇。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裡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在這裡絕唱。南宋時期,這裡又是岳飛、韓世忠抵禦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

如果大漢佔據了宿州就阻擋了南宋北上的要道,而大漢的軍隊也可以透過這裡順利的南下攻略淮南!

“進入淮南的是金大通所部兵馬吧?”劉淮問向盧世榮。

“是的,殿下!”盧世榮答道,已經被任命為參軍的他成為劉淮麾下的另一個幕僚。

“金大通所部現在在什麼位置?”劉淮問道。

“據昨天傳回的軍報上看,金大通所部高麗兵馬現在正在攻略海州。”盧世榮回答。

“立刻令其直接南下攻宿州!讓平陰侯郝德昌,宣威將軍劉正入淮北增援!”劉淮下令道。

“是!”

此時盤據在宿州的勢力是當初元朝宿州的萬戶,這個萬戶有個非常雄勇的名字——孟德!

萬戶孟德佔據宿州稱徽王,麾下戰卒不過二萬,但是其為人慷慨,人緣相當的好,交往的將領很多,人稱“孟嘗”。因此當初山東勢力互相攻伐,不少失敗人後都帶著殘兵敗將投奔孟德。諸如當初稱衛王的邳州萬戶張邦直,在益都稱魯王的右衛副都指揮使鄭溫等,這些失敗的人或被其他勢力攻克,或被屬下反亂,僥倖逃脫後,就帶著殘兵南下投奔孟德。

收攏這些殘兵敗將後,孟德的勢力大增,兵馬超過了四萬,在淮北除了海州的王昔剌之外,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於是兩人在淮北相互攻伐,但是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此時他的老對手王昔剌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威脅!

海州

金大通帶著八萬大軍將海州團團包圍,不留死角,還在海州城前三百步之外大搖大擺的築起工事,高壘土堆,試圖以此向城內居高臨下射擊。

“這個不學無術的傢伙!在海州稱居然燕王,應當是淮王才對!”金大通一臉鄙視的看著海州城。

“將軍大人真是精通漢學,所言極是!”洪茶丘拍馬道,儘管二人都是高麗人,但是明顯洪茶丘在劉淮心中的地位要比金大通低許多,甚至連樸正昌都不如,作為懷化中朗將,洪茶丘比歸德中朗將金大通低了一級,而且金大通又是主將,更是劉淮面前的紅人,因此洪茶丘不得不巴結金大通,對其大施拍馬之術。

“將軍大人真是博學多才!”一旁的樸正昌也不甘示弱。

屬下二人不停的拍馬讓金大通有飄飄然。在濟南,他的騎兵營被襲兵敗後,不過受了三十軍棍,連級別都沒有降低,就被委派南下,一路上所過之處,無不是望風而降,讓金大通大感失望。

當金大通兵臨海州的時候,地頭蛇王昔剌居然不肯投降,閉門以據漢軍,讓金大通興奮不已。破城的功勞可是比收降的軍功來的大多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海州的城上,王昔剌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漢軍,啐了一口唾沫道:“鳥!居然有這麼多兵馬,比孟德那廝還多一倍,不過這可是淮北,看你能撐的了幾天!”

淮北,自金國開始就是,兩國交兵的前線,戰亂頻繁,故盜賊四起,民風亦是彪捍,賊寇和民眾沒有明顯的區別,特別是在天災**之時候,許多人迅速在賊寇和民眾之間轉變,元宋交兵之際,淮北的賊寇經常聚集在一起襲擊蒙古人的運糧隊,以至於蒙古人不得不加派士卒護送,最多的時候護送的士卒多達十萬人之多!

王昔剌之所以不降,底氣就來源於此。他寄希望於漢軍的糧道被襲,補給不暢,自行撤軍。

可惜他算錯了,自邳州入漢軍手裡後,從邳州到海州的路並不算遠,不過是三天的路程,劉淮沒有徵發民夫,而是調動了新收復的軍隊,出動了整整七萬軍隊運糧!

全部都是帶甲之卒,沿途的賊寇只能望塵莫及!

就在金大通修築工事的時候,劉淮的軍令快馬傳至軍中。

“集結大軍,立刻開拔!去宿州!”

金大通毫不遲疑的下令。

“將軍,如此就撤軍,我軍的後勤怎麼辦?”樸正昌傻眼了。

“軍令如山!況且我軍尚有七日之糧,至於後勤的事,殿下自然會安排好的。”金大通如是道。

對於劉淮,自絕世猛將郭侃的敗退之後,金大通已經開始盲目崇拜了,認為其已經無所不能了。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7255507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