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禍起蕭牆的草原

門g古人是擅長狩獵的遊牧民族,終其一生大都在馳騁草原中渡過。從兒童時代起,他們便開始學習騎馬和使用武器,尤其是彎弓。每一個體格健全的男子,在六十歲以前都會被要求參加狩獵與戰爭,因此極具戰爭潛力,由牧民轉換為騎兵相當迅速。

河間王昔裡吉在接到來自汪古部的忽必烈調兵的令後,就立刻麾軍南下,一路上肆無忌憚的徵集牧民,當他抵達上都的時候,麾下的騎兵已經達到了四萬人。雖然絕大多數都只能算的上“狩獵騎兵”,但是從規模和數量上在此時的草原已經可以稱雄了。

策馬於草原之上,昔裡吉看著身後的大軍黑壓壓的奔襲向南,心中不由得熱血沸騰,升起萬丈豪情!昔裡吉和他的父親門g哥一樣,沉默寡言,喜歡打獵,可惜在他羽翼未豐的時候,他的父親莫名其妙死在了征服南宋的戰鬥中,年輕的昔裡吉不足以服眾,連繼承門g古大汗的資格都沒有。

昔裡吉對門g哥汗的死因耿耿於懷,據當時部落的勇士描述是中矢負傷而亡,但是昔裡吉非常崇拜他的父親門g哥,認為他是一個所向無敵的人,不可能中流矢而死。昔裡吉一直對忽必烈持懷疑態度,門g哥死後,正在突破武漢長江天險的忽必烈,異常迅速的匆匆撤軍北返,連續奔襲六千裡回到草原,然後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當時昔裡吉果斷的站在阿里不哥一方,可惜最終阿里不哥失敗了,昔裡吉為了儲存自己不得不向忽必烈低頭。

關於門g哥的死因有非常多種版本,南宋詩人劉克莊在《蜀捷》中有“吠南初謂予堪侮,折北俄聞彼不支,撻覽果殲強弩下”的詩句,而大部分史籍都持“中矢”。另一種版本,是門g哥得了瘧疾而死。門g軍久戰不下,又值酷暑季節,水土不服,軍中暑熱,瘧疾霍『luàn』流行,《元史》記載,門g哥大汗6月也患上了病。還有一種版本是門g哥多次被王堅挫敗於釣魚城下,敗辱之至,以致憤死軍中。

無論是哪種版本,門g哥在1259年7月撤兵,不久死在軍營,卻是不爭的事實。昔裡吉不僅失去了父親,還失去了手中的權勢,門g哥的後裔風光不再!

昔裡吉心中的火焰在不斷燃燒,很快他帶著大軍就抵達上都開平。此時上都開平的軍隊同樣接到了忽必烈調兵令,已調集了大量的糧草和牲口準備南下增援。e^看見到城外的四萬人馬,不疑有它,反而送上了物資補給,畢竟有忽必烈調兵令在,這只軍隊又是從草原腹地來的,還打著黃金家族的旗號。

見有機可趁,昔裡吉以商議南下為藉口,召集了上都的將領,將其騙入大帳後,面『sè』猙獰的昔裡吉圖窮匕現,帶著族中的勇士將其屠戮怠盡,隨後麾軍襲破上都,直接將失去將領,惶恐不安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的軍隊一舉收編,至此,昔裡吉麾下的兵馬人數超過了五萬人,可以是兵強馬壯,加上他還滯留在西北的二萬門g古騎兵,昔裡吉的軍力暴漲,已經擁有問鼎汗位的實力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策馬在繁華的上都街道上,昔裡吉躊躇滿志,街道兩旁都是他的軍隊,這些草原上的牧民,平時放牧都是有嚴格的區域限制,何曾見過如此繁華的城市,眼光中都『shè』出貪婪的目光。昔裡吉讀懂了牧民目光中的含義,立刻下令,讓他麾下的軍隊肆意行事,號令一出,頓時眾軍歡呼雀躍,對昔裡吉感恩待德之聲此起彼伏,一時間昔裡吉得到了牧民們的擁戴。

昔裡吉麾下軍隊肆無忌憚的開始洗劫上都,這座繁huā似錦元帝國的上都在哭泣,元朝實行兩都制度,忽必烈經常北巡上都,忽必烈幾乎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時間數月之久,忽必烈巡幸上都時,扈從人員有后妃、太子和門g古諸王,還有宰相大臣、百司庶府,各以其職分官扈從,文武百官只留下中書平章政事、右丞等人居守大都,如此多的王公大臣每年都聚集在一起,因此在上都城都建有府邸,內有大理石宮殿,其房舍內皆塗金,繪重重鳥獸huā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樂人心目,整個上都城其奢華程度不下大都。

周長只有9公里上都城,與其是城,不如是行政和享樂之所,分為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其中宮城是整個建築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們夏季避暑時的居住之地,風格以自然為主,內城和外城則都是王公大臣的居住地。此外,在都城附近還有一座面積很大的御huā園,有竹經樓臺,大理石宮殿,奇huā異卉,原本還放養了一些麋鹿等動物,以供帝王遊獵。

昔裡吉縱兵大掠,麾下的見到富麗堂皇的宮殿,立刻『mí』失了方向,大肆洗劫和掠奪女子,包括昔裡吉本都親自參與進來,他一邊等待西北諸王的回覆,一邊肆意的享受宮城內的宮女。

上都是北方驛道的重要樞紐,上都至大都共有西路、驛路、輦路和東路4條路,交通發達,在昔裡吉大掠上都之時,城內的商人趁『luàn』蜂擁逃出上都四散開來,將昔裡吉作『luàn』上都訊息帶到了四面八方。

汪古部

忽必烈此時就像一匹受了傷的老狼,在伏於yīn山處,修養,不斷『tiǎn』拭著自己的傷口,並且虎視眈眈的看著盤踞在幽燕之地的劉家父子。

忽必烈心中大恨,當年為了分化瓦解漢閥,將劉復亨不段提拔,委以重任,劉復亨也沒讓他失望,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作為他的爪牙,劉復亨相當好使,從沒讓自己失望過,忽必烈從沒相信過任何人,但是他卻也想象不到一向忠心耿耿的劉復亨會造反。

現在忽必烈非常蛋疼,因為他想到了當年自己曾經讓劉復亨駐紮在漠北的和林數年,劉復亨已經熟知草原的虛實,如果此刻他麾軍北上,那麼僅僅憑藉著汪古部區區一萬騎兵是不可能擋住劉復亨的軍隊了。

“陛下!大事不好了!昔裡吉造反了,攻克了上都!”月赤察兒匆忙而入連禮儀都不顧了。

“什麼!”忽必烈震驚異常!

昔裡吉是他的子侄,當初幫著阿里不哥反對他,但是剛剛坐上汗位的忽必烈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宏大度沒有懲罰他,反而封他為河間王,現在趁著形勢大『luàn』的時候居然公開造反了!

上都失陷,那麼自上都以北,和林以南的廣袤草原估計已經全部落入昔裡吉手中!忽必烈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此時不要南下討伐劉家父子收復大都了,就連草原都回不去了!

忽必烈只覺得熱血上湧,兩眼一黑,昏了過去。

“陛下!陛下!太醫!快叫太醫!”月赤察兒慌忙喊道。

然後,麾下手忙腳『luàn』,卻不知道所措,忽必烈所帶的太醫早就在突圍的時候沒於『luàn』軍之中。

愛不huā連忙將部落的門g古大夫請了進來,一陣手忙腳『luàn』,但忽必烈仍然處於昏『mí』中。

這一次,再也沒有太醫的金針了!

劉復亨麾下的軍隊很快攻佔了河北之地,在姚樞的建議之下,又北上襲取了恆、昌,撫三州之地,作為大都的屏障用以防備不測!此時劉家父子坐擁河北之地,龍盤虎踞幽燕聚兵二十餘萬,北控長城,南扼黃河,已成氣候,不僅李庭芝忌憚,趙若蘭也深以為然,此時她同樣看到了劉家的潛力,一旦成勢,必將對大宋構成威脅,她本想在攻佔大都後一走了之,但一方面割捨不下與劉淮若隱若離的情感,另一方面更想留下來未雨綢繆,調解劉家和大宋之間的關係,在這二種念想之驅使之下趙若蘭留了下來,打發許達甫先行回南宋。

劉淮很忙,不僅要處理軍務,排程物資用以北征上都,另外一方面更要處理各種繁雜政務,舊元時代的吏制體系已經崩潰,大量的官員不是外逃就是被撤職,很多新上任官員不熟悉政事,事無大都要上報,而後才處理,因此即使有姚樞、張弘略、王文幹、王仲等人協助也相當吃力。後來劉淮索『性』將權力分散委任給姚樞等人,自己只抓個方向,聽結果,這才將精力抽出,專心準備北征上都之事。

當劉復亨帶著騎兵迴歸大都的時候,上都開平『luàn』起的訊息,也傳入到了大都。

大明殿上,劉復亨連忙召集文物重臣彙集一堂,商議國策。

“趁他病,要他命!當立刻麾師北上,襲佔上都!”王文幹迫不及待的道。

“不錯,現在我軍兵強馬壯,聲勢如日中天,當大舉北伐,以圖全功!”張弘略附和道。

“此天賜良機也,若錯過機會,時不再來!”王仲也附議。

劉淮正要出言請戰,忽然見到姚樞一言不發,隨即問道:“先生可有良策?”

興致高漲的眾人這才看到姚樞在一旁沉思。

沉『yín』良久,姚樞才緩緩道:“按時間計算,忽必烈應該早該至上都,如今上都卻忽然淪陷了,可見忽必烈必不在此,昔裡吉作『luàn』,其兵馬逾五萬,數量如此規模,必是漠北所聚之兵,可見忽必烈也不在北。”

眾人面面相覷,未曾想到如此。

“先生以為忽必烈此時會在哪?”劉復亨緊張的詢問。

“在yīn山!只有汪古部才能讓他放心!”姚樞回答。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