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就是這麼大,原本是三分天下,後面若基亞開始發力了,大有改變格局,四分天下的意思。

如今艾立信又先行一步,與美華公司恢復了合作關係,如果摩托拉羅和東門子公司,還是不知道警醒,一味的要起訴美華公司,那這兩家公司,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了。

不過李利倒也沒有擺什麼架子,非要等著兩家公司,主動的上門來求合作,他還是很自覺的主動聯絡兩家公司,希望與兩家公司繼續合作,為兩家公司代工生產手機。

條件開的也和艾立信差不多,只不過一百萬美元的賠償是沒有了的,最多只是一個公開的道歉,但保密費該增加的還是要增加的,畢竟這個保密工作是很重要的,誰也不希望再一次發生洩密的事情。

美華電子廠重新的忙碌了起來,火力全開,由於之前的停工,有不少產線上的普工都離開了,現在只能是又開始大量的招工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工廠其實就是這樣,有訂單忙起來的時候就拼命的招人,沒有訂單的時候,不需要工廠裁員,那些打工的賺不到錢,自然也就走了。

方淑敏出任了美華公司新設立的科技研發部的部長一職,到任後才發現自己原來就是一個光桿司令,手下一個兵都沒有,想要有兵,就只能自己招兵買馬了。

可她其實也就是,一個剛剛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的學生妹,上那裡去招兵買馬啊!

而且科技研發部門的兵馬,可不是普通的兵馬,隨便在工業園大門口貼上一張招工廣告,就會有成百上千的人來應聘。

這些能夠稱之為科研技術人才的,起碼也是研究生畢業以上的學歷,沒有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搞什麼科研工作?

不過方淑華也是有點頭腦的,工業園門口招工不好招,那就在深鎮特區報,特區晚報,甚至是網上招聘科研技術人才。

同時找那些獵頭公司合作,從摩托拉羅,艾立信,東門子,若基亞等華夏公司挖牆角,甚至是,從這些公司的海外總部研發中心挖人,只要是拿得出手的科技研發方面的人才,薪酬待遇方面都是可以談的,肯定比他們在原公司的薪酬待遇更高。

李利對方淑敏交代的是,研發部門首先要研發的專案,是手機,移動通訊裝置,電腦,晶片半導體方面,甚至是汽車發動機,汽車製造技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研究,所以方淑敏需要招收的科研人才比較多。

至於什麼VCD這方面的技術,李利並沒有什麼興趣,這種產業以後都是會淘汰的。

倒是彩電,冰箱,風扇,空調,電飯煲等家電產品,李利覺得還是大有可為的,尤其是空調。

相比這些,李利還是更看好汽車製造和半導體芯片行業的發展。

這個美華電子工業園區,就是李利未來的科技製造業的起點,所以李利對於新成立的科技研發中心,還是寄予厚望的,對方淑敏這個首任科技研發部部長,也同樣是如此。

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但確實沒有辦法太過於著急,只能慢慢的來了。

八月中旬,國際對沖基金在禍害了太國的經濟之後,又開始轉戰香江了,想要趁著香江剛剛迴歸華夏,政局未穩之際,阻擊香江貨幣,從中大撈一筆,同時衝擊香江股市,從券商手中借來大量股票,做空股市,估空香江恆指。

香江股市遭到重創,恆指跌穿了一萬點,從八月中旬到十月底,恆指大跌了七千點,跌幅超過了百分之六十,整個香江股市市值縮水二萬億以上。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江房價也開始出現了暴跌,很多香江人的資產大帽縮水,不少香江人為了回籠資金,開始低價甩賣資產,令房價進一步下跌。

一些香江人在深鎮投資的房產,也在低價甩賣,原價三十幾萬的房子,十幾萬就賣了。

李利在國內的股市中,再次大賺了四十億,在香江買的恆指期貨,八月中旬之前大漲了二千多點,也為他大賺了二十億元。

這次二個半月的時間,香江股市大跌七千點,李利當然獲益匪淺了。

不是李利不愛國,而是李利知道這只是國際炒家,對沖基金對香江的一次試探性的攻擊,而且是大幅全勝,三進三出,直接把香江當成了他們的提款機,後花園。

但大決戰還遠沒有開始,國際對沖基金三進三出,香江政府都一直忍著,沒有做出入市干預的措拖,直到最後一次,香江政府忍無可忍,加上央媽的大力支持下,採取了入場干預,正面硬抗國際對沖基金,最終擊敗了國際對沖基金,將國際對沖基金打得落荒而逃。

在此之前,國際對沖基金在針對太國的行動中,賺取了四十億美元的收入,在針對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中,更是大賺了一百億美元,在香江三進三出的金融炒作中,更是大賺了不少,但最後終因大過於貪心,企圖把香江的財富全部收割完,最終惹怒了香江政,府,惹怒了央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告江的金融危機從所賺到的錢,全部都虧空了,還搭進去了十億美元的本金。

李利手握大量的現金,當然是不斷的進行投資了,除了買地建房子,搞開發,興建利華廣場之外,他還將目光看向了內地的一些國營企業的改制上。

以至於海島那邊的海黃花梨木的收購價爆漲了幾倍,李利都沒有閒功夫理會,只是告訴魏晴,不管海黃花梨價格漲了多少倍,永遠都比別人的收購價高一點,只要誰家裡有海黃花梨木,願意出手賣掉,價格比市場價高多少都無所謂,只要對方願意賣就行了。

李利最想要收購的,其實還是與汽車製造有關的企業,其它的小企業,李利根本看不上,他早就想要有一家自己的汽車製造廠了。

自己從零開始創辦汽車製造廠太麻煩了,關鍵是技術工人不好找啊!汽車生產牌照也很難申請到。

直接收購一家地方的國營汽車製造廠,花不了多少錢,技術人員也一步到位了,乾脆利落得很。

收購過來投資砸錢,引進專業的研發技術人才,怎麼樣也比自己新創辦一家汽車製造廠,更快,更節約時間。

傳統的汽車技術不行的話,可以研究新能源汽車啊!這個在未來可是一個大的趨勢。

收購汽車製造廠,以前的李利也只能是想一想,但這一次卻是有一個機會來了。

安皖省雙肥市有一家機械製造廠,已經連年虧損,雙肥市有意進行招商,對淮河機械製造廠進行轉制。

別看人家叫的是機械製造廠,但人家可是生產微型車的企業。

據說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家軍工企業,槍炮,坦克,飛機都能造出來。

後來轉為民用,生產農業機械,拖拉機,微型汽車,客車,就沒有人家不能生產出來的東西。

只可惜現在淮河機械廠玍產的微型車,已經被市場所淘汰了,在市場競爭中一敗塗地,工廠幾千名員工面臨下崗的困境,雙肥市政,府根本負擔不起這麼多的下崗工人。

李利帶著香江利華投資公司的考察團,從深鎮坐飛機抵達雙肥市機場,受到了雙肥市政,府的熱烈歡迎。

負責招商工作,主管經濟發展的副sl長,淮河機械廠的領導,親臨機場迎接,足見當地政,府對於此次香江利華投資公司考察團,到雙肥市投資考察工作有多麼的重視。

一行人入住了雙肥市賓館,並舉行了歡迎宴會,在會上,李利聽取了淮河機械廠廠長,對淮河機械廠的詳細介紹。

之後又親臨位於雙肥市西效,雙肥市高新區工業園區的淮河機械製造廠,進行參觀考察。

做為一家汽車製造廠,淮河機械製造廠的佔地面積還是很大的,佔地足足有五十萬平方米,七十五畝。

不過對於一家汽車製造廠來說,佔地50萬平米算是小的了,佔地幾百畝都很正常,畢竟汽車庫存是很佔地方的。

就這佔地50萬平方米的規模,年產汽車也就幾萬輛的規模。

而李利重生之前,有一家叫BYD的公司,在長安打造的年產百萬輛汽車的生產基地,僅新能源車零部件產業園,佔地面積可是達到了將近三千畝。

所以對於一家汽車製造企業來說,七十五畝的佔地面積,還真的是不多。

進入廠區,看著這顯得十分空曠,破敗的工廠,說句實在話,李利心裡感覺有點挺失望的。

工廠基本上已經是停產了,生產的微型車也不是賣不出去,只是賣不起價,賣貴了賣不動,這個時候的微型車中,以鄰省西江省的江河汽車賣的最火,價錢也便宜。

如果淮河微型車賣的價格高了,完全沒有什麼競爭力,賣得便宜了倒是有競爭力了,但不賺錢,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這樣一來就挺尷尬的了,乾脆不如停產算了。

事實上,如果歷史沒有出現偏差的話,也是在這個時候,淮河機械製造廠,就將會被江河汽車製造廠整體進行收購了。

經過一番瞭解,淮河機械製造廠現有正式工二千人,欠了八千萬的外債,加上半年沒有發工資,所有人只能領到一點基本工資,保證不會餓死人。

2000個人平均每個人起碼要補發2000元工資,也就是四五百萬元,倒是也不算太多。

雙肥市把淮河機械廠轉讓給香江利華投資公司的條件也很簡單,那就是承擔這八千萬的欠債,補發2000員工半年的工資,三年內不得大量開除這二千名正式工,每年開除的人數不得超過一百人,也就是百分之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一個員工都不能開除,顯然是不現實的,沒有那個老闆會接手淮河機械製造廠。

除了這些條件之外,還有五年超長的免稅優惠政策,雙肥市政府也不傻,知道淮河機械製造廠就是一個爛攤子,就算不給他免稅的優惠政策,也是很難收到稅的,能養活這2000個員工就不錯了,況且還要還八千萬的債務。

想要正常生產,不投資幾個億,恐怕是難有作為的,而且也需要時間上馬新的生產線,生產出新款車型。

所以索性大方一點,給個五年的免稅優惠,目的當然是希望投資方放心大膽的投資了。

只要投資商投下了重資,也就不怕對方跑了,以後還怕沒有稅收嗎?

睌上吃過飯後,李利讓秘書席星月,召集前來投資考察的人一起開會,商討投資計劃。

所有人都到齊了以後,李利對大家說道:“雙肥市政,府對於淮河機械廠的轉讓條件,大家也都已經知道了,我們大家也都到淮河機械製造廠現場考察過了,大家對於這一次的收購計劃,有什麼要說的嗎?”

大家沉默了一陣之後,才有一個人開口說道:“我對於這次的投資收購桉並不看好,雖然收購的條件並不是很高,但淮河機械廠的生產裝置太落後了,技術方面估計也不怎麼樣,沒有太大的投資價值。”

有了第一個人開口說話了,馬上又有第二個人開口說道:“我也覺得這個投資專案,我們根本就不佔便宜,如果收購過來之後,不能夠馬上推出一款新車型,後期我們還將要面臨更大的壓力。”

“是啊!就算我們捨得投下重資,研發出一款新車型,但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的,在新車型下線投產之前,我們要一直養著二千名員工,這太不划算了。”

“除非我們和國外的汽車廠商合作,生產合資車,可是淮河機械製造廠的條件太差了,估計那些國外的汽車生產廠商根本就看不上,否則也等不到我們來投資了。”

讓李利大為驚訝的是,所有人幾乎都不看好這一次的投資收購桉,這就讓李利感到有些尷尬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