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指揮著山東軍的兩萬步卒,在韓陵北側據守營壘,他看著遠處的西魏軍在上午陽光的照耀下,甲葉反射出的金色璀璨海洋一般的光暈,有點眼暈。

“咴兒~咴兒~”

喘了口氣,趙貴一屁股坐在了屬下給他搬來的胡床上。

此處地勢還算高,居高臨下便於防守,且能觀察到北側戰場方方面面的情況,是個不錯的觀戰地點。

但是,之所以說但是,就是當趙貴看到了西魏軍的主攻方向時,馬上就從胡床上彈了起來。

我怎麼這麼倒黴呢?

西魏兩個衛鋪在了北邊,一個半衛在中間,一個衛和府兵在南邊,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朝著趙貴碾壓過來。

“快去請大將軍!快點!”

趙貴慌了神,連忙叫親衛去尋求宇文泰的指導。

不多時,宇文泰便從高歡的指揮處騎馬到了山東軍的營壘,他看著遠處的西魏軍,面色也很不好看。

金吾衛、千牛衛,狀態最好的兩個衛朝著北邊來了。

打心眼裡說,宇文泰是不願意給高歡出死力的,儲存自己的部曲才是第一要務,可人家都衝自己來了,宇文泰也沒辦法,他吩咐道:“趙貴,你去最北側的三座營壘坐鎮,李虎、李弼分別鎮守中間和南邊的營壘。騎兵的話,於謹統領輕騎,達奚武統領甲騎,繼續休整待命。”

安排妥當,宇文泰便匆匆返回東魏軍的指揮處,他的眼裡不僅是自家這兩萬步卒,一萬騎卒,他還要看整個戰場的大局。

戰場上,如果從西魏軍的角度來看,最顯眼的無疑是在南側的高敖曹。

高敖曹心高氣傲,一向輕視敵人,他命令手下豎起華麗高大的驃騎大將軍旌旗和傘蓋,以顯示自己的威風。

然而元冠受並沒有打算進攻南側,他把進攻重點放在了北側宇文泰的山東軍身上。

東魏並非鐵板一塊,這一點元冠受始終牢牢記得。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高歡肯定是存了心思,不會賣力支援宇文泰的,先把山東軍打疼了,宇文泰只要看到巨大的傷亡,就算他不動搖,他麾下的將領也會動搖的。

因為高歡沒有退路,他不在河北決戰,基業就全丟光了,對於高歡這種梟雄來說,投降是絕對不可能的,打到底褲輸光他都不可能低頭投降。

而宇文泰是有退路的,不論是浮海遠遁遼東朝鮮,還是南下投奔南梁,亦或是原地割據和投降,宇文泰都有很多的選擇。

雙方的陣型由北至南,或者說把戰場橫過來由高歡、宇文泰的視角看,分佈如下。

西魏:酈道元(一萬五監門衛、三萬餘府兵)、元冠受(一萬五虎賁衛、羽林衛一萬步卒)、李苗(三萬金吾衛、千牛衛)

東魏:高敖曹侯景(兩萬步卒)、高歡宇文泰(三萬步卒)、趙貴李虎李弼(兩萬山東軍步卒)

東魏的五萬多騎軍還在韓陵後方修整,正面戰場東魏步卒處於劣勢兵力,然而元冠受如此搏命的打法,還是讓高歡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憑什麼這麼敢啊?不怕我讓騎軍步行進戰反衝鋒嗎?

汗水從兜鍪流到了脖頸上,被風一吹,涼颼颼的,不僅是高歡,陳元康看著漸漸接近的兩軍,也陷入了沉思。

陳元康默唸著,讓我想想,讓我想想到底還有哪裡沒算到。

如果是彭樂的五千羽林衛輕騎不惜馬力地晝夜兼程追了上來,有可能捅了韓陵後方騎軍的屁股,但彭樂的騎軍人數太少,並不是什麼勝負手。

等等,莫非陳慶之沒走井陘,而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河東順著黃河乘船來了?

也不是,戰場上沒有出現那麼多的士兵和陳慶之的帥旗,有沒有可能是偽裝在府兵的陣容裡了?如果是那樣的話,高敖曹和侯景可能有危險。

高敖曹和侯景的當面有四萬五千人之多,而他們只有兩萬步卒,在之前的預判裡,當面的大部分都是府兵,依靠地形和營壘可以抵擋得住。

但如果這個假設一開始就是不成立的,白袍衛隱藏在了府兵的軍陣裡,那麼當面就是三萬長安禁軍加上一萬五千府兵,概念完全不一樣,之前臨時調撥的預備隊就分配錯了方向了。

“丞相。”

陳元康想了片刻,還是決定將自己的推測告知高歡。

高歡聽罷,眉頭緊鎖。

在這種二十多萬人的戰鬥裡,戰陣縱橫十餘里,他手裡當然還有預備隊,但選擇的方向一旦錯了,很有可能導致決戰的徹底失敗。

“中間慕容紹宗統帥的士卒往南靠一下,通知侯景先去派部隊背營列陣試探一下敵人的強度。”

“是,丞相。”

宇文泰欲言又止,陳元康的推測不無道理,然而預備隊一旦向南靠攏,北面他的山東軍就會面臨著無法得到及時支援的問題。

這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北面的山東軍兵力比對面西魏的兩個衛少了一半,而且自家事自家知,自己手下的戰鬥力到底行不行,或者說在這種規模的大戰裡能發揮出來多少,宇文泰並沒有抱有很樂觀的期待。

宇文泰的部隊都是沒參加過邙山之戰的,其全部士卒的戰爭經驗基本都是討平刑杲叛亂,討平第二次叛亂,東徵軍內訌,跟爾朱天光打,跟侯莫陳悅打。

這也是為什麼趙貴面對西魏的攻勢,還沒到眼前就有些腿軟的原因,山東軍從來沒有參與過人數超過五萬的戰鬥。

而在冷兵器時代,一萬,三萬,五萬,十萬,二十萬,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對於將領的指揮能力和軍隊的組織度都是一種極大地考驗。

聽了宇文泰的擔憂,高歡安慰道:“無妨,我軍營壘堅固,戰場接敵之處並不算寬,也不是全部兵力都能投入戰鬥,總有個調撥輪換的時間,敵人也不能一口氣衝進營壘是不是?”

宇文泰想了想,好像自己的擔憂也有些過分了,畢竟兩萬步卒呢,靠著營壘,敵人的人數優勢不能一下子發揮出來的。

問題是,東魏的營壘真的靠得住嗎?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