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至尊,何謂《西遊記》?”

楊炫之對於皇帝給他安排的新任務頗有些忐忑,倒不是對自己的文筆不自信,而是寫文章這種事,全憑文人自己的想法,要是皇帝橫插一下時不時要按“最高指示”去改,那可就太痛苦了,少了很多寫作的樂趣。

元冠受沒有馬上回答楊炫之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覺得達摩大師如何?”

楊炫之不假思索地答道:“佛法精深,又不遠萬里從天竺來到中原,乃是一位得道高僧。”

“嗯,朕的意思就是,既然達摩大師從天竺能到達中土,那從中土也肯定能到達天竺對吧?雖然達摩大師沒說,但這一路上必然經歷了無數的艱險。

朕想以此為藍本,讓你來寫一本關於我中土的僧人,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經歷種種磨難後,求取真經,隨後返回長安,於中土僧人辯法,扭轉中土佛門歪風邪氣的故事。

當然了,為了能讓百姓看懂,愛看,必須要寫的有趣一些,可以加入什麼妖魔鬼怪之類的,不過嘛,最終的目的你要曉得,是為了透過故事的形式啟迪民間百姓,目前中土的佛門所作所為是不對的,等你寫完了,就廣發天下,再編成劇讓各郡縣的‘文工團’去民間演出。”

楊炫之聽完,眼神發亮,這無疑是個好故事,可供發揮的地方非常多。

皇帝的意思也很清楚,寫這本《西遊記》的目的,就是以官方的宣傳口徑來為未來的禮部禮佛司成立與運作奠定輿論基礎,也為繼續深化佛教的變革做個民意鋪墊。

不過這還沒完,元冠受繼續給楊炫之講著他記憶裡關於西遊記的故事,比如什麼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小白龍之類的,還有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小雷音寺等等劇情,聽到緊張處,永平不禁死死地拽著元冠受的衣角,好像自己要被妖怪抓走似的。

當然了,元冠受也沒忘記給自己增加戲份。

嗯,中土皇帝就是他了,正是元冠受派出的僧人前往天竺去求取真經。

至於什麼大鬧天宮,掀翻凌霄殿輪流做玉帝之類的故事就刪改了一番,不然真有讀故事入了迷的,起兵造反想殺入長安城未央宮,跟他來個輪流做皇帝,那可就搞笑了。

如此一番講述,《西遊記》的劇情主線,直講的元冠受口乾舌燥才算完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知不覺,就要到了馬嵬驛了。

元冠受本來還想給女兒講講貴妃的故事,可一來是不知如何解釋還未發生的朝代的故事,二來,聽到了外面的喧譁聲。

“在馬車裡乖乖待著,知道嗎?”

“嗯!”

元冠受緊了緊衣衫,在料峭的春風中掀開馬車的厚簾走下去。

“何事?”

見元冠受聽到聲響親自下來問話,禁軍將領吳桃苻不由得有些驚懼,他連忙行禮說道:“驚擾至尊,臣罪該萬死!”

元冠受看了看周圍,三千禁軍輕騎護衛的很妥當,在關隴的核心地段能有什麼危險?可剛才異常的響動似乎是從西面傳過來的。

“發生什麼事了,趕緊說。”

見皇帝的臉色漸漸不太好看了起來,吳桃苻連忙說道:“有些從漢中來的難民在馬嵬驛外圍,已經被禁軍隔絕起來了。”

難民?

元冠受皺了皺眉頭,如今自己統治的地域,怎麼會有大規模的難民存在?地方的官府是幹什麼吃的。

“讓開,跟朕去看看。”

元冠受牽過一匹戰馬,利落地翻身上馬,向馬嵬驛的西面駛去,周圍的禁軍唯恐皇帝有失,連忙跟上。

在馬嵬驛的西側,確實有數百名面黃肌瘦的難民,他們沒有任何過分的舉動,而是瑟縮著抱團在一起,用驚恐的眼神看著這些包圍了他們的騎兵,難民中時不時有婦孺難以遏制的啼哭聲。

“你們是哪個郡的人?”

見有一衣著華麗的男子排眾而出,來到他們的面前,難民們曉得這人是個大人物,於是在一番推辭後,有個看起來年歲不小的老翁大著膽子回答道:“回貴人的話,我們是梓潼郡人。”

梓潼郡?元冠受的腦海中經過短暫的思索,意識到了,這些人並非來自他的治下,而是梁國巴蜀地區的難民。

“為何到此?若是逃難,漢中道的官吏沒有安置你們嗎?”

老翁的嘴唇挪動了幾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漢中的官老爺,對我們挺不錯的,給打南邊來的人都安置了住所和田地,只是聽說長安更加繁華,我們想討個生計,如今天也暖了,便私自前來關中,驚擾了貴人,實在非是我等本意。”

元冠受琢磨著老翁話語裡的資訊,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是不是從梁國逃難到漢中的難民,如你們這般的人,特別多?而漢中本就人多地少,所以分給你們的耕地也很難養活自己,又怕堅持不到秋收,所以想來長安討口飯吃。”

老翁點頭道:“貴人明見,正是如此,巴蜀民不聊生,舉族舉村向北入漢中,也是為了求個活路。”

“為何民不聊生?巴蜀無戰事,這兩年也沒有大旱,又素來富庶,可是梁國的稅重了?”

西魏為了與民休息,目前農業稅的稅率是十五稅一,在歷代對比中,算是一個相對較低的稅收水平,而且只收正稅,沒有其他苛捐雜稅。

南梁的理論稅率也很低,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問題,不同於西魏立國在近乎一張白紙上作畫,蕭衍建立南梁,繼承的是南齊的官僚體制,官吏腐敗、門閥無度、佛寺奢靡。

對這些人群不收稅,自然就被地方攤派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因此百姓實際承擔的稅率水平非常高,高到了老天爺今年不賞臉就要家破人亡的地步。

也正是這個原因,從傅豎眼鎮守漢中的年代開始,南梁的巴蜀百姓就在持續向北遷徙,但老翁所說的“舉族舉村”似乎比往年更加誇張。

“哎,本來日子倒還能勉強過下去,可皇帝廢了銅五銖,搞什麼鐵五銖,不知道怎麼回事,這錢就不值錢了,什麼都買不到,賣出去的糧食也不值錢,可讓人怎麼活啊,沒得辦法,只好往北跑。”

在普通的百姓的認識裡,對通貨膨脹和政府用貨幣手段掠奪財富沒有概念,他們只是單純的搞不懂,為什麼五銖錢從銅變成了鐵,日子就突然過不下去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