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下,陸榮廷等粵軍首腦在戰爭中殞命。韶關的數萬粵桂聯軍和江西,福建等地的聯軍紛紛軍心大亂。並且很快,李烈鈞率領所部在江西,蔣百里率領所部在福建,幾乎同時發動**。大軍所至之處,叛軍無不望風披靡,不是投降,就是向滇黔方向狂撤。

由於中央軍的速度極快,那些粵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廣州城就已被大軍湧至的國防軍佔領。中央軍佔領的不僅是廣州一個城池,還有粵軍從省內各地徵集的待運的軍晌彈藥,全部被當成戰利品收繳,那數量還真的不少,在假定粵桂軍不潰敗的前提下,足夠他們打上個半年八月了,還真的是準備非常充足啊。

廣州淪陷,韶關的駐軍即使回軍攻打廣州,成功性也非常低了。尤其是當陸榮廷在戰亂中殞命的訊息傳來,那些陸榮廷的心腹們就如喪家之犬,連犁市區區數千數量的中央軍也顧不得了,捲起可以帶走的全部財物。用他們的速度極限逃往滇桂。而更多的軍官在猶豫後,選擇留了下來,向犁市的國防軍投去投降書,願意無條件接受中央的招降,並接受中央的全面改編。

年三月,在中央正式發動平叛戰爭僅僅半個月後,廣州即告宣佈平定,而廣西那裡無幾的駐軍也宣佈接受中央的整編,這就意味著南方軍的唐陸聯軍中的粵桂軍,正式宣告覆滅。大部分粵桂聯軍都全面棄械投降,少部分直接直接退往雲南,貴州去投奔唐繼堯去了。還有少部分直接在南方這片山區落草為寇,似乎還很享受他們無拘無束的生活。

中央第一內閣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向社會通報了平叛戰爭的情況,陸榮廷等粵桂軍的許多高層軍官都在戰亂中戰死,有的屍體不知下落,屬於失蹤名單之列。而大部分粵桂軍中高階軍官都要被羈押南京,接受軍事法庭的裁判。許多人都評論說,即使他們被最終判無罪,恐怕今生也與軍隊無緣了,對抗中央,反叛大罪,這可是任何當權者的大忌,不開動屠刀,那已是大善大仁慈了。而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一切的辯解,都是蒼白的。

大批的粵桂軍士兵運氣也不像北洋軍那般幸運了,畢竟這個時候和國防軍與北洋軍爭天下的時期又不一樣了。雖然不存在什麼虐待俘虜的事情。但是他們想要獲得北洋軍降兵的待遇,甚至想進入國防軍的編制內,都不是那樣的事情了。雖然這些人還有不少堪稱為精銳,但是沒有規則不成方圓,治理一個國家,當以法治為先,而不能把個人的感情放在法律面前。

失去粵桂軍的支援,唐繼堯的壓力就空前巨大了。雖然他焦急萬分,但是各地的**都幾乎同時停下來了。這由不得他,而是他手下的那些大將們的自發舉動。平定嶺南後,國防軍就會集中兵力對付他們,所以擺在唐繼堯眼前的一個現實就是他必須收縮防線,萬不能像陸榮廷那樣,這仗還未開打,老巢就被人端了。要知道他們面對的不僅是戰鬥力有目共睹的中央軍,統帥這支軍隊的還是他們誰也不能忽視的人物,蔡鍔,蔡松坡!

在唐繼堯困惱的時候,他麾下的幾員大將龍雲、胡若愚、張汝驥、李選廷等全部致電唐繼堯,詢問意見。聽他們的口氣,對於戰爭的結局並不看好。而當初力主開戰的那些幕僚們。也紛紛不言了。在明眼人看來,事到如今的局面,可以守住雲南和貴州兩省,就已經是善中之善了。

唐繼堯也算果斷之人,迅速給各軍發電,要求全部撤回雲貴,加強防守,防止國防軍進軍。同時派出代表去南京,向南京求和,並要求雲貴地區自治,求的當初自治區和北洋中央的地位。因為唐繼堯非常明白,想要拿下南京,做主中央的可能性已經破滅了,唯有尋求此退步,意圖後來。假若中央執意不需,那麼他也只有來個魚死網破,別無他途了。

不過唐繼堯的想象顯然是美好的,他的命令下發後並沒有得到下面的積極響應,包括他倚為臂膀的四大干將。很快,唐繼堯就感覺到不對勁,因為這樣的情況說明,他麾下的大將們已經心生雜念,隨時有叛出他的可能性。

唐繼堯估計的不錯,雖然他想據地自守,以求自保,但是他麾下的大將顯然看不見前景,也沒有太大的信心。看看粵桂軍,也也算一支強軍吧,怎麼著也有二十來萬的兵力啊。可就是在兵力比他們還要少得多的中央軍的攻勢下。頃刻間灰飛煙滅,甚至都沒組織起有效的大規模反抗。這讓這些軍事專業出身的他們不僅看不懂,也完全不敢相信。當看到那些在戰後投降的粵桂軍,境地可不咋的,情況比之北洋軍,那可真是天上地下啊。再看看蔡鍔送來的勸降書,你說誰不在心中產生點心思。

可以說唐繼堯麾下十個師長團長級別的軍官,有九個都悄悄派出心腹去與蔡鍔或者國防軍接洽,商談投誠後的安排和待遇條件,以作考慮。這投誠和投降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結果可是相差萬里之遙啊。

於是在廣州之戰結束後,全國的人們都把視線轉移到貴州和雲南,估計這裡恐怕會發生一場全新的大戰吧,不能讓國內的熱血青年們失望啊。但是跌破無數記者們鏡框的是,國防軍只是在有條不紊地向廣西,湖南等地調動軍隊,似乎絲毫不急於攻打貴州和雲南。而雲貴軍在收縮防線後也停頓下來,對於緩慢逼近的國防軍也無動於衷,似乎根本不擔心一般。

這種狀況詭異了,有人評論說,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啊,恐怕一場決定中國命運,關乎國家未來的統一大戰。即將拉開。也有犀利的評論家分析說,這仗完了,打不起來了。你們看如今的軍事調動,這完全就是屬於談判期間該有的正常軍事部署嘛。而且中央軍的後勤保障也放緩了,大量運往南方的不再是彈藥,藥品,糧食,而是各級的政府公員和行政人才,他們將以中央的名義,全面接管之前大部分掌握在軍閥手中的地方政務。

這個結果華飛也有些意外,如果早知道平定南方的戰鬥如此輕鬆。他就不會拖到現在,而是早在幾年前就順勢而為,統一全國了。這個結果讓華飛欣慰的同時,也不禁為自己在軍事部署會議上不慌不亂,沒有派出最精銳的王牌決定而慶幸不已i,否則就有些貽笑大方了。

不過華飛也明白,這個結果並不是偶然的因素。如果他當初就攻打南方,首先晉軍等其他各省的軍隊不會如此安穩。另外當時頻頻戰鬥的國防軍,後勤保障壓力也很大。當時中央新立,地方不穩,即使是改編的北洋軍也遠遠不似現在這般穩定。對南方軍的心理威懾,也遠遠不像今日這般深遠。在當時不穩定的局勢下,一旦出現一個失誤,那引起的反應可就是雪崩的連鎖反應啊。

但如今的情勢不一樣了,國家不僅在俄國的內戰中佔了不少便宜,堅定了國民的民族自信心。此外的華盛頓會議,尤其是在澳門的捷成事件中,中國強硬的政治立場竟然讓英國都屈服了,這給中央帶來了莫大的威望和國際聲望,對於國家內部的凝聚力,意義無法估計。

且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經濟持續提升,工業高速進步,在中央治理下的民生,經濟,農業,教育,醫藥等各方面民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績都在大力推廣,讓無論是中央治下的百姓還是暫時處在各地軍閥實際掌握下的民眾們,都心有所感,對南京的認同感那是與日俱增。並且在中央軍影響力持續增長的同時,原來的晉軍啊,甘肅,寧夏,新疆等地的地方軍隊都在漸漸同化中,基本喪失了獨立性。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唐繼堯他們在內政改革令下達後。即使沒有準備好全部的戰爭準備,還是毅然起兵的原因。因為誰都看得出來,再不起兵,他們將徹底喪失機會。

當然,不排除其他各種因素,蔡鍔的領兵,對滇黔軍那些將領的心理威懾,國防軍猶如神兵天將,用超出軍事常識的速度拿下廣州,這種戰鬥力上強悍的錯覺,也是造成滇桂軍未戰先怯的根本原因。

華飛當即提筆寫下回電,特事特辦,一味地被框架限制住思路,的確是不明智的。而所謂的治國理念的選擇,就是一種框架。因勢利導,在合適的背景下,選擇最合適的選擇,那就是最合適的選擇。接受願意投誠的滇桂軍,不僅可以兵不刃血化解這種內戰,還能增加軍力。雖然這會帶來叛軍定罪量刑的輕重,甚至會帶來許多反對的意見,但是華飛還是執意推行。

如果拒絕這些人的投誠,也就意味著中央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軍力進行這場無謂的內戰。而那些人絕了後路,反抗必然和粵桂軍決然不同。對於粵桂軍採用嚴厲的處置辦法,對投誠的滇黔軍採用恩撫的手法,何嘗不是一種帝王術,恩威並施。

按照華飛的親筆手令,中央接受滇黔軍的投降,注意,還是投降,不是投誠,。這是原則問題。鑑於大部分軍官知錯能改,並且受到首謀要犯的蠱惑,悔悟及時,並未造成重大損害為由,可以對所有連以下軍官進行赦免。但是連以上軍官必須接受司令部軍法處的懲處,撤職或者降級,嚴格按照軍法處置。

但是師以上軍官的處置就嚴格了,所有師以上軍官罪責難逃,全部撤職撤掉軍銜,並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只是如果接受投降令,華飛可以釋出特赦令,對各高階軍官的最後判決進行一定的特赦。只要判決不是特別嚴重,一般都可免除牢獄之災,終年與家人住在一起。

而至於首犯,大部分就要和粵桂軍的高階軍官們相彷彿了,不但要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有些人恐怕還要接受終身軟禁的命運了。相較之下,對於無數的滇黔軍官來說,雖然結果並不是十分滿意,但細想之下,再看看那些一起起兵的同僚們,大多數人只能哀嘆接受他們的命運。其實在華飛的親筆通告發出後,整個南方的戰局就基本安定了。即使那些高層軍官不願接受,也要有下層軍官聽他們指揮才行啊。大總統可是赦免了他們全部的罪行,如果他們還執迷不悟,那可真就是腦袋被驢踢了。

轟轟烈烈的南方戰事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只有在少數人眼中,特別是華飛等高層眼中才明白這個過程有多麼的兇險。在南方戰事開始不久後,東北傳來大量的情報都顯示,日本的軍界鷹派企圖藉助這個機會,向關內發動一次進攻。關乎理由?日本人發動戰爭需要藉口嗎?當年他們發動的侵華戰爭又拿出的是什麼藉口?

而且根據一份情報,日本人入關也並非是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趁著中國內戰的時機,趁機入關大肆搶掠一番。其中一份翻譯過來名為紫禁城寶藏計劃更是看的華飛觸目驚心!不得不說,日本人的這種行徑和當年明朝時期的後金很類似,純粹以財富為目標,間或消耗中國的軍力。

在收到這份情報,國防軍司令部立即就召開全面的軍事會議。,許多人認為應該立即把臨時徵召的軍隊派往南方,而把正在南方戰鬥的軍隊調往北方,應付日本人隨時可能的南下。同時派人與唐繼堯談判,曉以民族大義,暫時停戰。

另外還有人認為,應該立即在海上主動開啟戰爭,轉移日本人的視線,拖住路上日本人的計劃。從而爭取結束內戰的時間。

華飛當時就訓了那個提出停戰談判的參謀,因為那名參謀是軍職。身為軍人,堅決少提啥子談判。因為所謂的談判那是屬於政治家們的事情。對於軍人來說,只有戰爭和勝利,失敗和死亡,沒有其他的選擇。那個什麼曉以大義的餿主意更是荒誕至極。恐怕唐繼堯他們一旦獲悉此條訊息不但心中不會有啥大義,恐怕還會雞動的熱血沸騰,鬥志熊熊燃燒。

而關於海上戰爭雖然算得上一條策略,但是主動挑起戰爭會讓中國在戰略上佔據被動,而且挑起戰爭的還是弱勢的海軍。如果這個計謀被日本人識破,海軍避戰,陸軍大舉進攻,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以國防軍海軍目前的實力,實在沒有追著日本海軍打的那股實力。

華飛在軍事會議拍案道,害怕什麼?在得到情報,預先有準備的前提下,難道還如此沒有自信?難道在自己的國土上,還沒有信心同時打贏二場戰爭的信心?而且國防軍十個軍的主力基本未動,日本軍即使傾巢南下,也讓他們鎩羽而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也是在這次會議上,華飛提出未來十年的國家軍力發展目標與計劃。在未來的五年,國家的陸軍必須能夠做到同時打贏二場戰爭的準備。這兩場戰爭不像是現在的戰爭,是兩場劇烈的戰鬥,假想敵不是國內的軍閥,而是日本人和俄國人。未來十年,必須可以做到同時打贏三場戰爭的準備,其中二場戰爭必須是攻擊戰,作戰範圍要覆蓋到歐亞非大陸,乃至美洲。

未來五年,空軍必須要做到完全保障國家的領空安全,支援陸軍和海軍的作戰,把作戰覆蓋範圍擴充套件到全國所有的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未來十年,空軍不僅需要繼續完善五年期作戰計劃,還要可以做到完全控制東亞整片空域的絕對制空權,並能做到把觸角伸到任何飛機可以飛到的大陸,為陸軍做出最低限度的護航。

未來五年,海軍必須初具雛形,達到海岸線的基本安全,做到領海的全面巡視。未來十年,則是海軍發展的重點時期,海軍必須要做到保證國家領海的安全,保證在國家的領海內,在有空軍的支援下,打贏任何一場防禦戰,並保證能在戰爭時期,切斷敵對國的海上交通運輸線。未來二十年,海軍要把觸角伸到太平洋,印度洋,甚至伸往大西洋。海軍必須要做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海軍的旗幟就能在附近的海域飄揚。只要有華僑的地方,海軍就能做到隨時保護華人華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次本來是討論戰爭的會議,變成了一次十年軍隊建設,海軍二十年發展建設的計劃綱要。這個綱要可以說震懾了包括李越在內的所有人。然而看著華飛那堅定,那毫不猶豫的眼神,沒有人認為華飛只是在說說而已。這是一個怎麼樣宏大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得以實現,那麼,中國可以說,將會真正崛起,重現漢唐的輝煌。

結果,華飛提出要同時打兩場戰爭的計劃並未實現,南方軍投降的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意料,日本人同樣也沒有想到。

一個新的一頁,即將在黎民的朝陽下,透出他沁人的墨香。

(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