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直接和大乾接壤!

只不過,兩國接壤處山勢連綿,很不好行走。

也是因此,儘管高麗乃是大乾的附屬國,可私下裡的交流卻並不是多麼頻繁。

主要,還是因為陸路交通不方便。

可是走海路的話,那就輕鬆容易得多了。

說起來也是搞笑,不知道是高麗方面有意為之,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每次高麗使節前來大乾,基本都是乘坐海船過來。

結果,他們所乘海船並不是直接抵達北方港口,而是直接開赴南方港口,然後轉乘官船沿著運河北上。

要說裡頭沒有貓膩,打死賈蓉都不相信。

結果,明明和大乾北方更為接近,還有陸路聯通的高麗,海上貿易竟然被南方沿海大族牢牢把持。

這樣的狀況自從大乾開國之後,就一直延續至今。

以往沒有人或者勢力想要打破,要麼是實力不濟。要麼就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可是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自從津門港發展起來後,已經有不少參與其中的開國勳貴,不滿足於近海運輸的利潤,而是想要跑遠洋運輸。

賈蓉雖然沒有當先鋒的意思,卻也給這些傢伙指明了方向。

先不要去尋倭國航道,畢竟太過陌生,想要摸索清楚還不知道要耗費多長時間。

高麗畢竟和大乾接壤,沿著東北方向的海岸線一路北上,總能尋到可靠的高麗海港。

畢竟,南方沿海大族和高麗的航海貿易史,從唐宋時期便已經開始。

別看高麗北方地域群山延綿很不好走,但南方也有不少肥沃土地以及出產的,別的不說高麗參就是好東西。

事實上,聽取了賈蓉建議的開國勳貴船隊,還真是一路沿著東北地域的海岸線一路北上。

此時的遼東地域,還牢牢把持在大乾手裡。

所謂的女真人,此時還被壓制在白山黑水地域,想要衝出環境惡劣的山林可不容易。

去年大寒被他們突襲一波,可他們本身的人員損失,比大乾在遼東駐軍可要嚴重得多。

開國勳貴集團和遼東駐軍還是有很密切關係的,手下船隊自然能夠在遼東沿海城鎮獲得充足補給。

花費了差不多三個月時間,開國勳貴集團幾大家族派出去的海船船隊,帶著滿滿的收穫返回津門港。

初步估計,這次船隊的利潤,起碼都在五萬兩以上。

這還是船隊攜帶的貨物不夠,絕大部分船體空間都用來裝載水和食物的緣故,不然收穫更大。

那幾家冒險獲得成功的家族,自然是喜笑顏開。

其餘得到訊息後,眼紅不已的勢力和商人蠢蠢欲動。

按照船隊老大的說法,他們過了山是連綿起伏的高麗北部沿海之後,高麗南方則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等上岸之後才知,高麗南方的水土條件和氣候相當不錯,而且居住了數百萬高麗百姓。

高麗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多年積累,肯定也是有不俗資源和財富的。

沒見高麗和中原通商數百年,也沒見將對方的老底都給掏空了。顯然人家確實有不小家底。

那還等什麼,高麗這條航線的海上貿易,開國勳貴集團還有北方的一些商業勢力,絕對要佔據大頭。

至於船老大說的,在高麗見到了南方沿海大族代表,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開玩笑,東南沿海大族的勢力確實很強,可跟開國勳貴集團有什麼關係,大家又沒有利益糾葛。

再說了,東南沿海大族已經習慣了吃獨食,這樣的吃相還想在北方耀武揚威,簡直就是不知死活。

高麗明明就是北方地域,之前也沒見與之通商的東南沿海大族,給予北方權貴足夠的尊重和好處。

這些利益盤算,賈蓉根本就沒有參合的意思。

他甚至都沒有派遣船隊,興匆匆趕赴高麗狠狠撈一筆的想法,他還有更好也更穩妥的賺錢方式。

賈蓉的目光,放在了遼東沿海一系列有港口潛質的地方。

此時的遼東地域,腹地開發還算有些眉目,可沿海地域則是一片荒涼景象。

以金陵四大家族的能量,拿下遼東沿海可以修建港口碼頭的地域,並不是什麼難事。

先期只要先修建一些建議碼頭,可以讓海船停泊修整即可。

等後面賺得多了,便可以慢慢擴建港口碼頭,到時候給往來船隻做後勤補給生意,既穩妥又不顯眼。

當然,賈蓉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賺錢,也有藉機開發遼東大地的意思。

說句牛氣哄哄的話,大乾在他看來有太多可以好好發展,提振國力的地方了,哪裡用得著將自己的心思和大部分精力,都耗費在朝堂鬥爭之上?

只是,不知曉是不是好勇鬥狠習慣了,又或者在海上橫行霸道慣了,誰也沒料到東南沿海大族的反應,竟然那麼激烈。

半個月後,從錢塘起運的十艘裝滿糧食的綱船,在長江航道上直接傾覆,人員物資全部覆於水中。

訊息傳到京城,頓時朝野震驚!

特別是,當調查結果出來的時候,當今的臉色十分難看。

十艘傾覆的綱船上,根本就沒有糧食存在,船艙裡全是一塊塊不規則的石頭。

尼瑪的,這是搶劫漕運綱船?

又或者說,有漕運衙門的官吏,和地方勢力勾結,共同完成了此次震驚朝野的操作?

可不管那一項,都引起了當今和內閣的震怒。

此風不可長!

一旦朝廷不能第一時間發動雷霆掃穴之勢,給予暗中的宵小之輩足夠震懾,以後的漕運哪還有安穩可言?

另外,就是漕運衙門到底有沒有出現漏洞。

若是有問題的話,那可就嚴重了,甚至可能影響到北方的糧價以及穩定。

不要忘了,此時的南方,正面臨可能出現水災的狀況。

朝廷不斷派出欽差趕赴南方,監督檢視各處河流的堤壩以及水患防護措施。

整個南方,都籠罩在一種沉悶的壓抑氛圍之中。

要是稍稍有點火星,搞不好是要出大事的。

這時候運輸漕糧的綱船出事,不得不叫當今和內閣閣老們多費一番思量。

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很快,金陵方面就傳來一封密信,送到了賈蓉手裡。

他開啟一看,正是東南沿海大族寫給開國勳貴集團的。

內容十分霸道,就是希望開國勳貴集團不要自誤,儘快結束津門到高麗的海上貿易,不然情況只會更加嚴重。

至於怎麼個嚴重法,信上沒有說,顯然也是怕落人口實。

聯絡到最近發生的大事,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至於東南沿海大族,為何會行如此猖狂之舉,除了警告開國勳貴集團之外,也不無震懾朝堂的意思。

之前,當今不是被銀子的事情弄得很頭疼麼?

一口氣派遣了眾多稅監趕赴江南,準備在江南狠狠的搜刮一通,起碼也要弄到足夠的銀子。

稅監的目的,自然是江南的特產,像是礦山,茶園還有綢緞作坊,以及瓷窯之類的,收取足額稅收補貼國庫不足。

而這些被收稅的物件,正好全是東南沿海大族的命根子。

他們做海外貿易,總得有貨物從外海兌換更高利益的貨物不是。而東方特產的絲綢,茶葉和瓷器,以及大黃之類的特產,則是外海的暢銷產品。

可以說,每一個有些名氣的東南沿海大族,其背後都有一個龐大又完整的傳統產業鏈條。

像是茶園,綢緞作坊,瓷窯,甚至製作鋼鐵的作坊都不缺,水平可能還相當不俗。

他們就是靠自家的出產,還有大乾南方的一些特產,從外海換取驚人利益。

按說,東南沿海大族哪一家的財富,都不會低於五百萬兩,應該已經足夠滿意了吧。

事實上,像是他們這樣的存在,對於利益的貪婪幾乎永無至今,根本就沒有滿足的說法。

當今突然派出稅監收稅,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被挖牆腳一樣難以接受。

之前,當今派出的稅監,被他們聯合南方士紳一起堵在金陵那裡出不來,一旦出城就是死路一條。

按說,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不錯了,若是逼迫太甚的話,那就是公然和當今跳反了。

此時的大乾,可不是正常歷史上的中晚明,當今手裡可是握著實實在在的刀把子。

東南沿海的地方駐軍,就算被滲透得再厲害,也不可能公然舉起反旗,銀子再好也沒有命重要。

可惜,東南沿海大族一向橫行霸道慣了,他們在東南海面上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顯然想法和中原腹地的存在不同。

似乎,覺得顯露的力量還不足夠,這次又來一波劫掠漕糧的把戲,估計就是想要震懾朝堂。

賈蓉都有些無語了,有些人行事真的叫人看不懂。

按說,東南沿海大族的主事人,絕對屬於精明強悍的那一種,不然也不能在海面上稱王稱霸。

由他們支援進入朝堂,成為代言人的官員也不在少數,甚至內閣之中有一位閣老,就是出身東南沿海地域。

還有,最近在東南一代聲勢不弱的東林書院,也是由東南沿海大族支援的書院力量。

他們本來可以透過朝堂,以及民間兩方面的力量,約束當今派出的稅監,時間一長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這次劫掠漕糧一事,直接捅了大簍子。

賈蓉可沒有替他們隱瞞,先將書信內容告知其餘開國勳貴集團核心大老,然後透過戴權的關係,將書信送到當今桉頭。

“膽大妄為,真真膽大妄為!”

當今氣得雙眼噴火,差點當場爆炸,直接就要下令地方駐軍抄家滅族。

之所以如此憤怒,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劫掠漕糧之事後果十分嚴重,當今早早就派了得力人手調查,此時結果已經出來了。

漕運衙門在南方的官吏,幾乎全部都和地方勾結在一起,算是徹底爛掉了。

這樣的結果,叫當今很難接受,加上書信的刺激,可不得憤怒欲狂?

可就在這時,龍首宮那裡的大太監夏守忠過來,以上皇的名義將當今請了過去。

誰也不清楚,當今和上皇這對父子,究竟在龍首宮裡說了些什麼,就是夏守忠和戴權都不清楚。

只是,當今從龍首宮回來後,情緒卻是徹底恢復正常了。

自然沒有繼續叫嚷出動地方駐軍,而是十分冷靜處理事情。

既然漕運衙門在南方的官吏全部爛掉了,那就全部都換一遍,大乾別的不多就是想當官的特別多。

在京城等候差遣的準官員,數量可不要太多。

至於東南沿海大族,動用激烈手段顯然並不明智,尤其在眼下南方可能有水災的情況下。

那就讓開國勳貴集團,和他們鬥起來好了。

當今也知曉了開國勳貴集團在津門港的動作,吃驚於海外貿易豐厚利潤的同時,也知曉了勳貴集團觸碰了東南沿海大族的利益,兩家已經算是敵人了。

當皇帝的麼,沒必要遇到了事情就赤膊上陣,那樣鐵鐵落了下乘,還是當裁判的好。

從戴權那裡,賈蓉知曉了當今的部分心思。

他輕輕一笑,覺得當今這樣做很好,開國勳貴集團難道還怕了不成?

要想動東南沿海大族的根基,其實也容易得很。

也用不著他花費多少心思,一本小說足夠了。

沒錯,他又起了以小說作為輿論工具,給予東南沿海大族沉重打擊的心思。

和當今的心態差不多,他也沒必要走上臺前,和東南沿海大族赤膊開打,只要將手裡的資源利用得好,就足以發揮叫他滿意的作用了。

小冰河時期的中原,可以說天災不斷,一直延續了數十年之久,中原百姓可以說飽受折磨。

另外,周圍的草原遊牧部落,也是受到了天氣的影響,對中原地域發動了一波波攻勢,都是為了生存,沒什麼好說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北方這一波旱情,情況最嚴重的當屬關中,以及河西走廊等地,流民遍野就是最好寫照,甚至已經動搖了朝廷在當地的根基,情況相當之嚴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