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流逝,轉眼就是半年。

小冰河時期,那可不是說著玩的。

歷史上多少王朝,不是死在戰亂之中,而是倒在小冰河時期的天氣異常上?

主要是天氣異常糧食減產,對於以農業為根本的封建王朝打擊太大。

眼下的大乾,就遭遇了嚴峻的考驗。

上半年關中出現明顯旱情,南方則是蝗災肆虐。

下半年北方多地地龍翻身,南方則是詭異的出現了旱情。

簡直就不給朝廷和地方官方絲毫喘息之機,被各種各樣的突發以及爆發出來的問題,給弄得焦頭爛額。

關鍵是,朝廷的稅收差點腰斬!

原本經過賈蓉多番折騰,朝廷一年稅收超過四千萬,今年估計就只有兩千萬出頭了。

剛剛寬裕一點的國庫,一下子又變得十分緊張,估計年底能夠直接跑馬了。

糧價居高不下,各地都出現了囤積居奇的不法商家,就算當今一再嚴令也不頂用。

甚至就是天子腳下的京城,都有糧商甘冒風險提價。

黑心麼,真特麼的黑心!

當今的眼珠子都紅了,可架不住人心的貪婪啊。

京城的大糧商背後,都是皇親國戚以及一些權貴大老,當今也不能直接下令查封。

賈蓉也沒瞎折騰,雖然他手裡有大批糧食,卻也沒有當出頭鳥的意思,而是在內部就給消化掉了。

煤礦礦場,南北商號,津門港等等地域,靠著寧府,或者說開國勳貴集團吃飯的百姓足有數百萬。

莊子上的糧食,還有依附地主的多餘糧食,進行內部有計劃的分配,還是能夠滿足需求的。

加上源源不斷的海魚補充,整個直隸地域的糧價雖然提升不少,可對於尋常百姓的衝擊並不大。

只要他們願意給寧府和開國勳貴集團幹活,或者有相關買賣,都能換取足額分量的糧食作為報酬。

價格並不算貴,或者直接以勞動量兌換。

真正受到影響的,是京城和直隸各大城鎮的‘中產’。

這一點,當今看在眼裡,朝堂袞袞諸公也都心知肚明,沒有獎賞也沒有呵斥,好像沒有看到一般。

只是對於寧府源源不斷的招攬流民,還有不停的擴充海船船隊一事,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沒見其他地方都亂成什麼樣子了麼,當今都有心大開殺戒了,實在是有些人和勢力做得太過了。

最誇張的是,京城派往各地的欽差,竟然也能遭遇‘流民’圍堵威脅,真真是膽大包天。

裡頭什麼事情,真以為當今和朝堂不知道啊。

此時已經過了秋收季節,果然北方糧食產量大減,南方也差不多情況。

北方邊塞好幾處重鎮,紛紛傳來警訊:塞外胡騎寇邊!

眼下雖然還只是前鋒人馬,可數量已經過萬了,邊軍已經做好了迎敵準備。

戰事一起,自然就是國庫銀錢跟流水一樣灑出。

不管是軍械還是後勤物資輸送,以及邊關將士們的餉銀,絕對是耗銀大戶。

當今可能還不知道,勳貴集團的海船船隊,在倭國海域和東南沿海大族的船隊,已經幹上了。

雙方都沒有客氣,弩箭橫飛短刀鋒利,直接跳幫作戰,幹得那叫一個鮮血淋漓好不痛快。

很顯然,東南沿海大族並沒有讓出倭國貿易的想法。

開國勳貴集團自然更不可能讓步,好不容尋到一個穩定額海外貿易物件,容易麼?

每年數百甚至超過千萬兩銀子的利潤,傻子才會輕言放棄。

這還是賈蓉沒有放出大招,將石見銀山透露的前提,不然怕是勳貴集團得集體發瘋。

可就是如此,作為大後方的津門港,匯聚了開國勳貴集團調集的大量物資和人員,準備搭乘海船出海作戰。

他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和東南沿海大族,在倭國一帶外海大打出手,自然沒多少心思理會大乾內部的破事。

導致的結果,就是朝廷異乎尋常的安穩寧靜。

反正在朝堂上幹不翻對手,那就直接動刀子好了。

開國勳貴家族的潛力和底蘊,被慢慢動員起來。

哪個家族手裡,沒有養著一批私兵和死士,在大乾不好明著亮出來,在倭國海域那就無所謂了。

各大勳貴家族凡是有些志向的族人,紛紛被動員參與進去,利益動人心可不是說著玩的。

同時在海外大打出手的時候,也是鍛鍊各大家族族人家傳本事的最好場合。

有能力的,在血粼粼的戰場上能夠迅速脫穎而出,那可都是拿性命拼搏出來的。

這對各大開國勳貴集團而言,自然是好事一件。

反倒是當今和朝堂一干文官大老,有些不太適應眼下的寧靜氛圍。

疑神疑鬼那是必須的,可惜開國勳貴集團就是老實安分,他們總不可能釣魚折騰吧?

少了和勳貴武將集團的利益爭鬥,文官集團竟然內部鬥起來了,這是誰也沒能料到的事情。

當然,這也算不得奇怪。

正常歷史上,明末東林黨一家獨大,還不是內部爭權奪利無休止麼?

眼下的朝堂,內閣大老們都是一座山頭,背後牽連無數門生故吏。

藉著不停爆發的天災,不停的進行官場清洗和傾軋,為了那些實權位置可不就鬥上頭了麼?

再說了,趁著天災在地方上大肆兼併土地的存在,不正是內閣大老們背後的家族最為積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的訊息渠道十分靈通,自然知曉開國勳貴集團為何那麼安分,自然也是眼紅外海利益的,可惜插不上手啊。

當今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看到朝堂上的鬧劇,還真恨不得開國勳貴集團不要這麼安分。

這些情況,賈蓉看在眼裡心中有數。

他此時,除了對京城賈氏宗族和開國勳貴集團稍稍關注一些之外,對大乾內部的情況並沒有深入瞭解的意思。

與其陷入朝堂以及地方官府爭鬥的漩渦不可自拔,還不如將大部分力量投放到外海那邊。

只要大乾還在,開國勳貴集團就能矗立不倒。

倒是外海的利益,爭得一分就是一分,他在私下裡可沒少推波助瀾。

這不,伴隨開國勳貴集團的海船船隊出征,寧府船隊跟隨在後面,已經悄摸摸上了蝦夷島。

有了開發新濟州島的經驗,在蝦夷島建立據點相當順利,並沒有遭遇當地土著的強力排斥。

同行的開國勳貴家族子弟,被寧府這樣的騷操作,給徹底震驚到了。

寧府這是相幹什麼,模彷《海外建國》小說豬腳麼?

“為何不可?”

賈蓉笑吟吟反問,周圍坐的都是開國勳貴集團大老。

他們也是聽到了船隊的彙報,這才滿心疑惑找到賈蓉。

“那只是小說!”

“賈將軍,你可知開發新土地有多難!”

“這我自然清楚!”

賈蓉悠然道:“危險的開荒以及探索活計,全都交給了高麗或者蝦夷島買來的奴隸!”

“只要保障大乾百姓能夠迅速適應當地氣候環境,並且種上糧食有部分自給自足的話,先期開發就算完成了!”

說到這裡,他輕笑道:“你們也該知曉,一旦開發到了這個程度,已經足夠支撐一個城鎮建立了!”

“想想看,一個完全屬於家族掌控,不受當今和內閣干擾的城鎮!”

一番話,說得在座一幹老狐狸,臉上都不由露出了嚮往神色,誰家不希望有這樣的地方?

“關鍵是,那地兒孤懸海外,咱們想如何就如何!”

賈蓉輕笑道:“大乾這邊,有文官集團和內閣壓制,咱們的發展已經到頭了!”

“除非,再出現蜂窩煤這樣普及型極強,又是日常消耗品的玩意,不然就眼下狀況,將力氣耗費在中原有些不值當!”

“沒見,咱們一老實安分,朝堂內鬥成什麼樣子?”

“反正,我和身後的賈家是不樂意參合的,有這樣的精力和時間,還不如將外海佔據的據點開發出來!”

中原的世家和權貴,在沒有進入工業文明之前,那實力和底蘊真不是說著玩的。

搞不好,能夠動員的資金和資源加起來,比大半個歐羅巴大陸所有國家加起來都要強。

可有一點,也不知道是不是儒家的鍋,總之這些傢伙最喜歡幹的,就是摘桃子,一點都沒有開拓進取的動力。

明明,大乾周圍有太多無主之地和島嶼,可以任由他們挑選成為老巢一樣的存在。

可偏偏,他們就吃不了苦,一門心思等候那些地方自主開發成熟,然後再想辦法摘桃子吞併。

可問題是,別人開發出來的地盤,憑什麼給你們這些中原世家權貴?

甚至,有那腦子特別講究的存在,對大乾意外的地域都是不屑一顧,好像真的都是化外蠻夷一般。

可偏偏,又十分享受周圍國家朝貢,一旦發生戰爭又是各種內耗折騰,總之真心不能指望他們。

、賈蓉眼下要做的,就是一個表率而已。

所以,他很是得意的透露了一個驚人訊息:高麗旁邊的新濟州島已經建立好了一個港口城鎮,能夠部分自給自足的那種。

果然,這個訊息將在座的開國勳貴大老,都給震得不輕。

外海大島才開發,以及已經開發出了一個穩固的港口城鎮,那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有了城鎮體系運轉,加上部分糧食自給自足,便能迅速朝外海大島腹心前進。

指不定,再過十年那裡真的可能出現眾多城鎮,成為寧府在外海的大本營之一。

一幹勳貴大老頓時來了興趣,在試探想要在新濟州島無果之後,果斷將目標對準了蝦夷島。

按照賈蓉的說法,蝦夷島十分廣闊,中央是高山四周則是平原丘陵地域,是很好種地的地域。

整個島嶼怕是不比南方一省之地小,

寧府想要完全開發,沒有三十五年的苦心經營,根本就不可能,還得是一切順風順水的情況下。

鄰近的倭國,也不是好惹的,誰也不清楚他們會不會跨海過來搶地盤?

所以,按照賈蓉的想法,就是按照東西南北劃分區域,拉開國勳貴集團一起開發。

到時候,組成城邦會議聯合執政,建立一個擁有人口數百萬的國家都不是問題。

在場勳貴大老十分心動,他們已經嘗到了外海貿易的甜頭,若是能夠在外海建立根據地,甚至建國的話自然更好。

大不了,到時候將家族主支遷移過去,留下分支繼續在中原地域發揮影響力。

正如賈蓉所言那般,他們該享受的都享受過了,想要更進一步根本沒可能。

甚至,時不時都要參合皇室的奪嫡之爭,一個不好就是家族覆滅的下場。

真要說起來,有足夠實力的家族,誰也不想參合這樣的事情,風險和收入不成正比。

就算他們賭贏了又如何?

還能叫皇帝改變規則,讓開國勳貴集團重新控制內閣和朝堂不成,玩笑不是這麼開的。

二十多年前的廢太子一事,可是將開國勳貴集團重創,多少勳貴大老的心也被傷到了?

明明是上皇要他們支援廢太子的,結果出了事情廢太子一死了之,他們就倒了血眉。

一個個爵位繼承,被壓制得極低,也就鎮國公府的爵位繼承還比較正常,其餘開國八公都倒黴了。

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能夠混個子爵的都沒幾個。

加上被文官集團壓制,不僅朝堂上的利益損失慘重,家族擁有的利益也被逐漸侵佔。

不然,以開國勳貴集團的底蘊,風光的近百年時間,還不至於成為破落戶。

可問題是,一旦有家族敗落,他們手裡的權柄和利益,就會收到文官集團的瘋狂侵佔,想要翻身可不容易。

按照眼下的局面發展,基本上沒過二三十年,就會出現很明顯的奪嫡之爭,除非皇帝的子嗣特別稀少。

若是有選擇的話,開國勳貴集團並不想過多參合,他們手裡的權柄已經足夠,想要提升也不太可能。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如將大量資源投放外海,跟著賈蓉這廝去拼搏一番,反正先期的基礎寧府已經打好了,他們只需要照葫蘆畫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