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翌日一早,林黛玉便隨母親來至五王爺府邸。方下了轎子,便有五六個僕婦迎了出來,一路引至正院。王妃一見了黛玉便拉住噓寒問暖,說才幾天不見,黛玉又精神了不少,行事也有規矩,誇賈敏教的好。王妃與賈敏本為閨中密友,這些年雖離得遠,逢年過節也都有禮品來往,倒不見生疏。

賈敏謙虛了幾句,見了禮,眾人落座。

王妃還拉著黛玉的手,看一眼便贊一句,“我若也有這麼個乖巧的女兒便要天天燒高香感謝菩薩了。”

賈敏自小生活在侯門公府,耳濡目染的對說話的藝術也算諳熟。與五王妃雖是少時密友,但如今畢竟身份不同,有些話也不好隨意說。五王妃如今年近不惑,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庶子庶女倒有幾個,但到底不是親生的。賈敏怕在她面前談女兒有炫耀的嫌疑,便陪笑幾句,把話題引到王府世子柳逸軒身上。誇他小小年紀見識不凡,常聽人說起文韜武略都是極好的,將來必成大器。

果然五王妃聽了大喜,嘴上倒還自謙。

“那都是不知情的人亂說的,本就沒根底,偏還到處宣揚。你不知道,那小子平常皮著呢,上次跟人打賭射箭,一箭把王爺養的一頭小鹿斃了命,被王爺教訓了半天。倒是聽說令千金小小年紀見識不凡,理家、女紅都是一把好手。若不是……”說到這她頓了頓,若有所思的看了黛玉幾眼,笑眯眯的與賈敏對視一眼,“唉……我還真想認作乾女兒呢?”

黛玉覺得她說這句時的神情,包括這句話本身都有琢磨的深意,只是一時想不通。偏這時吃過茶,五王妃便拉了黛玉說去賞荷花,關於這句話的思考也只得暫且閣下。

王府的荷花池面積很不小,隱於崢嶸繁茂的佳木之中,周圍奇花異草,數之不盡。近看則各色芙蕖爭相鬥妍,一帶清溪洩玉,是從城外引來的活水,清澈見底,五色斑斕的鯉魚優哉遊哉的徜遊其中。賈敏第一眼看見便讚不絕口,黛玉也很喜這清幽之所在。

不多時,一穿著銀紅雲錦撒花裙子的丫鬟走來報說:“船已備下了,請王妃林夫人和姑娘上船賞花罷。”說話間幾個駕娘已撐船靠岸,眾人上船。

荷葉荷花漂浮在水面上,觸手可及,肥碩的荷葉綠的純粹,偶爾濺落的水滴珍珠般滾落,晶瑩剔透的落在花瓣上,再滴落到另一片荷葉,骨碌碌的滾回池水之中。王府的駕娘都是技術諳熟的,船行進的很平穩,王妃拉著黛玉指著給她看風景,一會兒叫丫鬟採些開的茂盛的蓮花給姑娘玩,一會兒令人乘小船摘新鮮的蓮蓬,說晚些取了子熬粥喝。

不知不覺,日頭已高照。

夏天就這點不好,太陽一出來便曬得狠,雖有遮陽傘卻還是燥熱,黛玉自是不懼,但旁人可受不了,只得撐船回去。丫頭們捧來冰鎮的茶水,也有端冷水淨面的。

無論何時,上層階級的生活都是舒適的。屋子裡放在冰盆,冒著絲絲的涼氣,吃的用的都是在冰室裡降過溫的。切好的水果端進來,尚未進口,便能感到舒心的涼爽,吃進肚子裡像大熱天猛地吹來一陣涼風似的,說不出的暢爽。

稍事休息,便該用午飯了。

王妃對丫鬟道:“去把咱們家的兩位郡主叫來陪客。”

丫鬟領命而去,五王妃便跟賈敏閒話,黛玉好奇的望著外面院子裡的一隻丹頂鶴。她的動作逃不過時刻關注著她的賈敏,跟賈敏玩笑的王妃自然也看見了,笑道:“怎麼,小黛玉喜歡那只鶴?那是王爺的愛物,不過,若是你開口要的話,我想……王爺應該會割愛的……”

夫妻多年,對五王爺的性子她還是瞭解的。她家王爺就是喜歡這丫頭,唸叨了不知多少次,就盼著軒兒長大把人給取回來呢。

“呃……”黛玉愣了一下,忙搖頭,“不是不是,我就是看著稀罕,多瞅了幾眼。”

王妃笑了笑,見黛玉一個人靠著廊簷坐著,便命小丫頭去打扇。她原是一番好意,黛玉不好拒絕,只得道了謝。不多時從院門外轉進來一群人,丫鬟們紛紛喊著郡主到了,進去稟報。黛玉仔細瞧了瞧,為首的是兩個看起來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穿著一樣的銀紋繡百蝶度花裙,身後跟著一二十個丫頭婆子。她心知那兩個為首的的便是郡主了,便起身見禮。

王妃這時也走了進來,拉著黛玉指著說:“這是我們府裡的大姑娘,這是二姑娘,她們一個十二歲,一個十三歲,比你大些,你只叫姐姐就行了。”

二人皆是庶出,今年才晉封的郡主,如今都許了人,在府中待嫁。

“這……不好吧!”到底是王府的郡主,聖上御封有品級的,這麼稱呼似乎……有失穩妥。黛玉不知如何是好,求助的看向賈敏。

“這有什麼,你父親和我們王爺是至交,我和你母親未出閣前也是一起玩到大的,就該這麼稱呼,若叫郡主反倒疏遠了。”

黛玉見母親點頭,也點頭應是。

五王妃笑呵呵的說了幾句,又讓二位郡主帶黛玉玩。二人倒還熱情,拉了黛玉進裡間,邊說話邊吃點心果子,問黛玉讀什麼書,在家做什麼。不多時幾人便熟識了,這兩位雖出身富貴,性子倒很溫和,又都懂些詩書,和黛玉很談得來。丫頭們來請吃飯時,三人都還意猶未盡。

吃了飯賈敏便告辭,畢竟這時節很多貴婦都有午休的習慣,再留下去便是不識趣了。

王妃也沒有十分挽留,只是叮囑下次再來。

五王爺回府的時候,黛玉已經離開多時,不禁直呼遺憾。跟王妃抱怨說自己應該早回來,還能見見小黛玉,又罵自家小子太沒用,到如今還沒搞定林如海。

而他們口中的林如海此刻正在宮中面聖。

今日正逢十五京中集市之期,他原本在正街上閒逛,忽然從天而降一隊御林軍,說是皇帝召見。這場面,倒把百姓們唬了一跳。林如海也不得不高調了一回,在眾目睽睽下接了聖旨,騎上高頭大馬,在各種目光中揚長而去。

對於聖上為何匆匆召見,林如海並非不好奇。但他到底是心有丘壑且在官場浮沉多年的,這點定力還是有的,縱使內中波濤洶湧,面兒上卻未曾顯露絲毫。

“林大人您來了,聖上正等您呢。”剛到了奉天殿外,便有總管太監彭德迎了出來,引著進了大殿。遠遠的看見皇帝在御案前正襟危坐,林如海垂了頭進去,行叩拜大禮。皇帝擺手令彭德退下,步下御階,伸手虛攙了一把,道:“愛卿請起。”

“多謝陛下。”林如海趁勢起身。此刻皇帝已轉過身,背在後面的手裡死死的攥著一本奏疏。此情此景,不用說又是有什麼棘手事了。林如海不由蹙了蹙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卻並未開口。半晌皇帝重重的嘆口氣,有些咬牙切齒的說,“他的手也伸的太長了,以為朕真的不敢動他,哼,笑話!”

“陛下……”林如海已猜到皇帝說的是誰。他抬頭,正對上皇帝狠戾的眼神,心頭一怔,忙跪下道,“陛下息怒!”當今聖上雖不能更那些曠世明君相比,但在守成之君裡也算相當不錯了。他印象中的皇帝,不說運籌帷幄吧,起碼也是心中有計較的,很少發這麼大的火。

“如海,跟你無關。”他見林如海跪下,皺著眉擺手,“你起來,起來起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林如海早年高中探花便進翰林院供職,身為天子近臣,又因乃功臣之後,更蒙厚愛,時常隨侍天子身邊,久之,對皇帝的性子也有些瞭解。知道他向來不喜人忤逆他,便忙起身,想了想,問:“陛下,發生什麼事了?”

“你自己看!”

皇帝陛下並未開尊口解釋,而是把手中的奏疏扔給林如海。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