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林搖搖頭,淡淡的說只要不做殺人越貨,違法亂紀的事情就不抓,有時候留下他們給大理透透風也不是壞事。

覺明告訴他永善寨的戰況,寶文立已經領兵過去了。

趙玉林曉得,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過,再是意料之中,他也不希望看到和大理刀兵相向。因為那裡有他的親妹妹在昆明了,那個地名還是他給趙思涵要求定下的。

這時,覺明聽到碼頭熱鬧起來。轉頭望過去,看到又是一眼望不到頭兵船上來,心情大好,問他都回來啦?

趙玉林苦笑,說平叛哪有那麼容易,只是寶文立的二縱回來了。

覺明開森啦,樂呵呵的說文立回來就行啊,有二縱在,足夠了。

原來,覺明師父心裡在擔心大理兵打過來呢,這些年師父日夜操勞,辛苦了。他舉起酒杯敬覺明,請他放心,新市安全著呢。

趙玉林吃完飯告別師父登船,繼續趕赴永善寨。

臨安朝廷,皇帝剛接到仁懷平叛大勝的訊息,立刻又收到大理國進犯的情報,糾結了。朝堂上有的主張派兵支援,有的又擔心北伐失敗後北蠻來犯,無兵抵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北伐觸怒了北方崛起的草原大國,蒙軍已經決意南下,各地都在發求救的急報了。

已經身為兵部尚書的史高治恨不得趙玉林死,他出班奏報神威軍戰力強大,定能短時間平定仁懷堡的叛軍,就由神威軍自己去解決大理的邊患。

諸位大臣都覺得有點見死不救,落井下石的味道,卻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何況那趙棄兒也沒有請求朝廷出兵。

於是,這些人便一丟丟附議史兒子的主張,讓趙棄兒自救了。

皇帝有點看不下去,著戶部給趙玉林送五十萬貫關子幣作為軍用。

這裡的關子也好,會子也罷,其實都是大宋印製的錢引,雖然越來越不值錢了,還是在市面上流通的錢幣。

散朝後,小太監給皇帝說長壽宮有請,他曉得太后有話說了,便叫擺駕去了他娘的宮殿。

太后等皇帝坐下後說北伐失敗,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下道罪己詔吧,堵住那些反對者的嘴。

皇帝吃驚了,他娘竟然要他這個天之驕子向全天下的人檢討自己的過失,可是他的親孃呢。

北伐失敗,皇帝就鬱悶起了,他老媽再這麼一說,心情更差,勉強答應後告辭,甩袖離去。

太后看著皇帝離開,心裡恨著這個不真氣的兒了。

想當初,這娃兒不顧母子情深,鼓搗從她和老太師手裡弄走權柄,躊躇滿志的搞北伐,結果整的損兵折將不說,還開罪了北蠻,那可是一頭野蠻兇狠的吞天巨獸啊。

簡直是氣死老孃了,給他說議和,還就是不聽吶。

如今又開罪了朝堂上的主和派,都是掌握著大宋重要權柄的實力派人物,真是內憂外患啊。

她心裡在嘆息了,哎,咋就生了個只會泡妞練書法的文藝兒呢?

此時,趙玉林已經到了永善寨,這是他不到一月的時間第二次到永善來了。

魯有朋一見面就說哥兒終於到了,再不來,他就要精神崩潰額。

趙玉林笑呵呵問有那麼嚴重嗎?

咱在漢中,關中遇到的險情還少了?

老魯說那不一樣,這裡是咱神威軍的老根據地呀,不能半點有失。

他告訴趙玉林,寶文立留下副縱隊長在這邊,自己領著三千人馬去了石門,根本不用擔心。倒是眼前的這股敵人咋辦?他們好像佔著不走,也不打了。

趙玉林說不急,讓兄弟們修整兩天,積極備戰,看看對面曉得咱們回來了的反應再說。

趙玉林不想和大理幹架,一來他們本就是親戚,二來還有他海內是一家的觀念,他不想人為製造你死我活的仇恨。

大理國皇宮,小皇帝已經收到趙玉林回到新市的情報,估摸著他已經在永善指揮作戰了。

小皇帝心裡很不情願的打算下詔退兵。

諸般大臣也是獲悉神威軍在仁懷堡大勝,已經班師回新市,感嘆這種閃電般的速度,更覺得戰勝無望,附和了皇帝的意見。

但是退兵容易,如何善後呢。

眾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鎮南王的兒子段小林,他娶的媳婦不就是神威軍指揮使趙棄兒的妹子嘛,就由小王爺夫婦去談和,做善後事務。

於是皇命迅速從大理皇宮傳了出來。

然而,邊界上的石門寨敵我雙方還正在交戰呢。

守備二縱回兵之後,石門那邊的兵力迅速增加到一萬人,寶文立氣那大理偷襲,攜仁懷勝利之威立即展開反擊,只一戰就將大理軍擊敗,一口氣衝進大理國百里,佔領了烏蒙部兩城之後才停下腳步。

段小林接到皇命後立即告訴趙思涵,咱趕緊收拾去找三哥議事。

趙思涵卻坐著不動,告訴他這是國事,又不是家事,咱們回去找三哥說家事得行,國事就不對等了。

段小林瞪了趙思涵一眼,坐下悶在那裡,問她要如何才能回去?

趙思涵想了一下,要他去大理和他爹鎮南王說清楚,另外派人去臨安朝廷,回頭她倆再帶著孩子回孃家斡旋。

段小林立馬安排去了大理皇城。

趙思涵腦子十分清醒,打仗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情,她怎麼能回去找她哥調停呢。她回去是肯定能夠解決好的,但是還得要有朝廷的背書嘛。

趙玉林在永善休息了兩天接到寶文立的戰報,東邊反擊,大獲全勝,已經拿下大理兩城。他立即命令展開反擊,逼迫大理退兵。

神威軍的投石機和迫擊|炮隨即向大理的營地右側山頭展開一輪炮火覆蓋,把方圓半里的一個山包打得爆燃。

跟著,魯有朋便向敵營射去了要求退兵的書信。

統兵主帥已經接到石門的敗報,再看到剛才神威軍嚇死人的炮火覆蓋,好恐怖啊,心裡像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的。

帳前小校送來神威軍的最後通牒後他啥也不顧了,立即組織撤軍。

還好,撤退路上他接到了大理的皇命要求退兵,算是在嚴格執行君命,輕輕鬆鬆的帶著隊伍脫離了戰場。

如此,雙方算是暫時休戰了,趙玉林要諸將回新市鎮議事。

仁懷堡的戰事早已結束,兩個守備縱隊的人馬陸續回到馬湖江。

趙玉林決定擴編守備軍,從馬湖這邊守備縱隊抽調骨幹力量搭起仁懷守備縱隊的架子,招兵買馬,新建守備三縱、四縱兩個縱隊,分別駐守仁懷的復興和古磁,持續穩定仁懷堡局勢。

他給老魯講,新建的這兩個守備縱隊募兵要寧缺毋濫,首先達到一萬人編制,以後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三日後,趙玉林回到宜賓去見陳芸。楊志善見他來了,笑呵呵的要走,說他們翁婿好好聊聊。

他叫別走,別走,一起吃茶噻。

楊志善揚著手裡一摞檔案、表冊說才從嘉定府開會回來,還要吃透大小姐的官文,安排佈置下去呢。

說罷,樂呵呵的扭頭走了。

陳芸看著他叫坐噻。

趙玉林不客氣,坐下端起茶碗吃了一口就問老爺子那裡有不舒服?

還在生陳宸的氣?

他不說還罷,一說老爺子的火氣騰就上來了。嘴裡噴火似的說人家現在是上官,比知府還知府,他管不了,哪裡還敢生上官的氣。

接著又嘮叨,說陳宸咋就只有那麼點點氣量,說她兩句就生氣了,也不回來看看,吃個飯啥的。

趙玉林曉得,他這是在生他自己的氣。

上次陳宸坐漢中的大官船回家,確實有顯擺的味道,但也不是他和女人們有意建造來享受的,陳芸對著陳宸一頓罵,小女子心裡肯定不舒坦。

後來,他將官船作為神威軍的公用船隻,大家都在使用了,肯定沒有話說。

趙玉林想的不同,那官船既然已經擺在那裡了,還是用起來的好。真正擱在碼頭上棄之不用,那才是最大的浪費,讓百姓好笑了。

他吃了兩口茶說:誰叫他是老爹呢,陳宸的壞毛病還不是他打小寵出來的。小姑娘人微言輕,在嘉州做事肯定不容易了。

陳芸繼續生氣的說:她有你這個夫君撐腰,啥事辦不成?

趙玉林聽著,那語氣裡雖然還夾帶著火氣,明顯的小了許多。他也不去回應,呵呵,呵呵的笑著說大理可能要派人前來聯絡,還請爹爹支應著。

隨後胡扯幾句他就告辭了。

出來,楊志善接著他一起去碼頭的柴火雞吃酒,猛誇陳宸治理有方,才一月不見,嘉定府的樣子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城裡成立了清汙局,有提轄專人做事,將那些有體力沒技術的人組織起來打掃衛生,清理溝渠,修建樹枝,城池的面貌一下子就變了,看著清爽許多啦。

呵呵,陳宸將他在收復長安時兌換會子的主意用了起來,很不錯的嘛。

這樣,既做好了城市的環境衛生,又將這些無業遊民安置下來,有固定的收入的百姓至少生活有保障,城裡的秩序還好了許多。

他吃了一口酒說宜賓這裡早就在做了,也不是啥新鮮事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