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真真聽陸大人的話,就心知肚明,這傢伙定然是被李家和呂家收買了吧?

在當下情況。

朱元璋已經年逾古稀。

大家嘴上不說什麼,心裡早就在謀取跟誰混。

眼下,最理想的就是抱著朱標的大腿。

而朱標的妃子,呂氏無意於在朱元璋駕崩之後,會跟著朱標成為皇后,那時候母儀天下,嘿嘿……

作為巡城御史的職位,誰說在京官裡是個不入流的官職,也才正七品。

但他所管轄的是京城地面。

能掌控進城地面,縱然是官職很低,但在爭權奪利的局面裡,也能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此,呂氏在暗地裡是極為拉攏陸大人。

陸大人口口聲聲裡陛下陛下的,實際上,他是在極力為呂氏辦事。

“老夫自然是想在這裡繼續調查。只要能找到張松其他罪證,也能彌補我們辦事不力過錯……”

陸大人這話,讓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劉璉很糾結。

三司會同調查此事,也是朱元璋故意這麼做的。

就是想看看,在這裡面的人裡有沒有心懷不軌的人。

陸大人還自以為是。

認為朱元璋再厲害,也就一個人。

他所仰仗的錦衣衛這總會打瞌睡的時候,只要是給他這個空隙和機會,他就能把老朱玩弄於鼓掌之間。

事實證明。

總有人抱著僥倖的心態。

儘管老朱心狠手辣,手段鐵血。

林真真見情況發展對張松不妙。

她很想插嘴為張松美言兩句。

但這裡根本不是她能插嘴的時候。她不過是個小吏而已。

在諸位大人面前,她要是插嘴,反倒不能幫到張松,還暴露她向著張松的心。

三司主管此事的人在接下來又商議了會兒,這才分開。

劉璉在兩位大人走掉之後,問林真真:“你別太偏頗,不然我想保你也做不到。現在,我家父抱病在京城宅邸養病,陛下還經常派人去噓寒問暖,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林真真沒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會被看穿,嚇得臉色慘白。

她囁嚅了一陣子道:“屬下不知道。”

“不知道就好,知道了會很不好。伴君如伴虎,一切小心行事。免得到時候萬劫不復!”劉璉作為劉伯溫的長子。

在劉伯溫面授機益的時候很多,對於整個朝廷的事情,也頗為明白。

他和老父親劉伯溫早就想歸隱青田。

但是朱元璋不許。

朱元璋擔心的是劉伯溫的才能。

放他歸隱,不在他的眼皮下被監視,很讓老朱不放心。萬一他要造反,那可是翻雲覆雨的存在啊!

在京城,至少能被陛下監視到,這樣他才放心。

“張松很有本事,是我大明朝的福。可惜,他這個人不懂朝廷的局勢……”

“大人,我們怎麼辦?”林真真從劉璉的語氣裡聽出來,他也很想保護張松。

由此,她忙追問道。

“就這麼看著,你可不要再給他通風報信了!錦衣衛也在六合縣……”

劉璉的意思說得很清楚。

就是擔心她這個脾氣,會把自己拖入其中。

到時候,她想抽身就難了。

林真真抱拳道:“多謝劉大人。”

嘴上是這麼在說,心裡卻沒有把劉璉的話放在心裡。

話說張松興夜遣散山谷的人,讓他們去他擬定的海島上發展。

所有事宜,都交給黑衣人。

黑衣人當然肝腦塗地的要幫張松辦成此事。

為了他,張松甘願放棄經營多年的山谷。

這份恩情,他會沒齒難忘。

海島跟琉球,暹羅等國近鄰。貿易起來,相當的哇塞。

這樣還避免了他的貨物在出海關的時候,被查的風險。

在洪武朝。

朱元璋為了穩固江山,在各處設定巡檢司。

就是不允許商人到處貿易,那鹽茶鐵等收為官有。

收為官有的最大壞處是導致工業落後。

就像是唐朝的大唐刀精煉技術,在被鐵為官有的宋朝之後,冶煉技術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後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導致,本來會風行世界的大唐刀,淪為後世只能在島國上才能一睹大唐刀的風采。

因為大量的鐵匠在官治理下,絲毫沒有市場競爭,衣食無憂之後,就不會有進取心。

導致冶鐵技術就落後起來。

所以,張松非常吧喜歡朱元璋將啥也收為官有。

不僅僅會導致工業技術的落後,還滋生大批貪官。

很多鹽茶鐵的巡撫們,把這個官職叫著肥差。

張松這個策略是他早就想做的事。只是最近他在籌劃。

這次將產業搬去島上,回來六合縣的話,他的手下只帶著銀票,可以避免被巡檢司發現的風險。

之後,這幾天,六合縣非常的安寧。

在呂家和李家被打擊之後,那些大戶們變得更加的溫順。

張松吩咐的事,比如種植番薯,馬鈴薯之類作物的時候,那些大戶們再也不敢多說一個字。

之前還對此有疑問,現在他們噤若寒蟬。

大戶們紛紛地在想。

這位縣太爺一定是皇帝罩著的人。

不然他怎麼敢針對呂家和李家呢?

在金陵附近縣做縣太爺,說白了他們是縣太爺,但日子過得跟豬狗不如。

金陵城裡的達官顯貴們,那個不在周邊縣城置辦產業?

畢竟以後金陵城擴建,他們的地皮就會升值。

那時候,真是妥妥的撿錢啊。

所以,金陵附近的縣城,都是豪強們的世界。

但張松這是個例外。

那些豪強們被他治理的服服帖帖的。

大氣都不敢喘一個。

日子過得很快,一轉眼間,就七天過去。

張松在給後衙院子的地理施肥之後,那些苗圃裡的菜苗長得很快。

像蘿蔔苗已經三寸多高。

看著蘿蔔苗,張松喜滋滋的道:“這苗可以吃了!”

“蘿蔔苗能吃嗎?”玉蟬歪著腦袋看著張松道。

“當然能吃,看老爺我來做一道蘿蔔炒苗飯。”

張松說著手將蘿蔔苗拔起,再拔了一大筲箕後,在清水裡洗乾淨,再放入大鍋裡焯了焯,就此起鍋。

在燒辣香油之後,就此下姜蔥蒜,翻炒出香味。然後放入乾飯,翻炒數下,加入他秘製的味精。

一股濃郁的香味頓時瀰漫在院子中。

“哇呀,這是什麼呀,這麼香?”一個熟悉的聲音傳入院子,後院門首站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朱標。

“許久不見,朱公子!”張松沒有想到朱標會來。

“張縣令最近可好?”

“不是很好,總有奸人想害我。”張松攤了攤手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