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啤酒其實沒有多少工藝流程,就是小麥發酵之後產生的。

對於發酵啤酒,張松可謂是熟路了。

釀造啤酒的設施在系統商店裡買根本不貴,只需要一些大的儲存罐,蒸餾罐,一起用來裝啤酒的玻璃瓶。

裝啤酒的玻璃只是沙子做出來的,張松明白這個過程。

所以說在製造啤酒就必須要配套的玻璃瓶以及玻璃瓶蓋上的鐵蓋子,鐵蓋子有一個密封的膠圈。

圍繞一個產業所產生的配套措施,會養活很多人,給很多人有一個崗位。

在張松把大壩完工之後,啤酒廠也落成。

安裝除錯完畢啤酒廠的裝置,然後就是收購小麥。

完成小麥收購就運送到啤酒廠進行發酵。

因為張松對於亮啤酒是有過實踐經驗的,所以,第一次,用系統買的裝置,就成功的將啤酒釀製出來。

啤酒廠一共招募一千個人。

每個人一個月工資是二兩銀子,工頭是三兩銀子。

工頭的上面是管理員,管理員上面是這個廠的負責人。

工廠的管理員每個月五兩銀子。

廠裡的負責人每個月是十兩銀子。

被招募進來的人非常滿意這份工作。

主要是在小龍經濟為主的時候,每個老百姓能夠找到這麼高薪的工作,他們怎麼心中不高興呢??

種田的話,一年到頭掙不到五兩銀子。

他們只需要幹三個月就有六兩銀子。

所以被招進場的那些種地的農民,非常的愛護這個工作。

在啤酒生產出來之後就是進行裝瓶。

玻璃瓶讓所有人都感覺高大上。

大明的時候玻璃還不是很多。

主要用的是瓷器。

玻璃又被稱之為琉璃。

這種來自於西域的玩意兒,只有貴族一會兒皇帝才有資格享有。

當玻璃瓶被做出來之後送到廠裡來,所有的人看到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玻璃瓶,眼睛都傻了。

“張大人真的是闊綽呀,用琉璃來裝的啤酒。我感覺這個瓶子比酒都貴,乾脆賣瓶子算了,賣什麼啤酒啊……”

“凡事都是物以稀為貴,這種瓶子被批量生產出來就跟瓷器沒有什麼區別,普通老百姓也買得起了。”

一個年紀稍大的工人說道。

“對呀對呀,物以稀為貴嘛,這東西變得多了起來也就不值錢了。”

工人們圍著啤酒瓶議論紛紛,張松只在一旁看著,並沒有說啥。

張松的系統值已經花銷完畢,他要趕緊找系統商店充值銀子才行。

所以說迫在眉睫的要把啤酒銷售出去。

張松利用六合線的報紙將啤酒大肆報道。

在報紙很快就有錦衣衛滴到了朱元璋的眼前。

“那個臭小子……我都說了,啤酒這東西專供皇室,他卻想給老百姓也喝上啤酒!”我都說了,啤酒這東西專供皇室,他卻想給老百姓也喝上啤酒。”

朱元璋在看完報紙之後,將報紙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

圖示站在一旁,心裡覺得好笑,聖賢書說的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我說標兒,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朱元璋將目光看向了朱標。

朱標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句話說了出來。

“如果這樣的話,皇室的尊貴何言?”

“父皇兒臣認為這個能夠帶動經濟效益。你看這麼一個小廠子,一共有一千三百多個人圍繞著他工作…你看這麼一個小廠子,一共有一千三百多個人圍繞著他工作…這可比普通百姓種地要花的多了,老百姓有錢了,國家也就富了。”

張松的意思就是讓大明走向工業化。

只有工業化程序完畢,才能夠徹徹底底改變大民貧困的面貌。

“而且你看他到底有多少底牌,這種怪物不用吃草,在路面上跑得飛快!”

朱元璋對報紙上報道當中用卡車運送鋼鐵修建大壩的事。

在張松剛剛使用卡車的時候,朱元璋早就知道了,他的錦衣衛可是天天都在看著張松。

之前撤銷了對張松的監控,但朱元璋疑心病又犯了,他老是不放心張松。

像他這樣厲害的人,如果不監視起來,萬一他有謀反的心,整個大明都不是他的對手。

因為卡車燒的是汽油,不是之前燒木材煤炭的蒸汽技術。

本來張松想用蒸汽雞奶生產,但是蒸汽機太汙染環境了。

畢竟蒸汽機燒煤炭,這個排放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室氣體。

相對而言,如果用水力發電的話,對於自然界的破壞就少得很多。

想要走上工業化,那就徹徹底底的走到前面去,直接跳過蒸汽時代。

張松在大肆報道之後,他的報業。也跟著水漲船高月銷量突破三千萬份。

每個月收入都是十幾萬兩白銀。

張松上交國庫百分之二十,剩下的就落入了自己的腰包。

他將白花花的銀子全部都轉入了系統商店,兌換了差不多七八萬的系統值。

有了系統值之後,張松繼續購買現代化工業裝置。

他想搞一個印刷廠。

當然是將大名報仇,使用上現代化紙幣技術。

到了這個時候,長絨棉已經收貨,他必須做一批樣本給朱元璋看。

啤酒廠的事情就交給林真真打理。

玉蟬準備去開酒樓。

三個月的時間已經學的差不多了。

因為有張松買的廚師教材。

這些廚師教材堆積如山,而且全部是彩色畫面。

玉蟬看著那些光怪爐裡的飯菜真想鑽進書裡去大吃特吃。

很多次都想問張松這些書是從哪裡來的,但覺得這是老爺有秘密就不好多說多問完全當做糊塗人一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說有了當中這些書之後,加上他的聰明和才智,很快就成了一個全大明最厲害的女廚師。

湯松除了讓他做中餐之外,還讓他做西餐,像賣爹老,啃爹雞,這種炸土豆條或者說炸雞腿用上孜然粉等等。

更讓讓她學會做麵包。

西餐在大明並不多,見雖然說有傳教士將他們的文化帶過來,但是都是星星點點的,很少被人廣而知之。

如果玉蟬去開飯店張生絕對會用報紙給他大肆報道,很快就提升了知名度。

張松的報紙每月銷量三千萬。這些報紙出了六盒,已經被人用快馬傳遞到了全國各地。

雖然送去的時候已經成了舊聞。

但全大明的人都喜歡六合相伴的報紙。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