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耳朵放過來,我要小聲地對你說。”

“什麼呀,你搞得這麼的神秘!”表示很不理解,也很不明白,因此看向他的時候,臉上露出了別樣的神色出來。

張松很明白,自己的話只能對她小聲地說。

倘若大聲地說,那會很尷尬。

於是,趙雨荷把身子移向了張松身旁。

張松小聲地告訴趙雨荷。

趙雨荷在聽完之後,並沒有意見。

封建時代的女子而言,生一堆的孩子,就是能力。

不能生才叫可怕……

張松本以為趙雨荷會很生氣,卻沒有想到她卻很支援。

這著實的讓張松很意外。

玉蟬見他們兩人說悄悄話,就不高興了。

有什麼話不能給我也說來聽嗎?

我也不是外人啊。

看見玉蟬一臉的不快,張松也很無奈的道。

“因為你不能聽的,這是大人們的秘密話。”

“切!”玉蟬直接翻白眼。

什麼事都沒有那麼簡單,這丫的就是想得太簡單了!

張松催促道:“趕緊去切牛肉片。牛肉片搞好了,嚯啤酒才叫爽。”

張松一邊看著案板上的,還沒有切的牛肉,就不樂了。

玉蟬攤了攤手道:“你自己弄,今個我不高興……”

“喲。你還鬧脾氣了啊?”張松也不介意。

開什麼玩笑啊。

作為前身是一個宅男而言,什麼事不獨立完成?

有時候,點不到外賣。張松只能自己動手……

所以呢,切牛肉他很會。

說完,他操起刀,刷刷就切起來。

熟練的切刀技術,簡直就像做了很多年廚師一般。

看的兩女目光直直的……

“這個老爺,你還有什麼是不被我們知道的?太神秘了!”

玉蟬嘟噥起小嘴道。

趙雨荷也感覺張松很神秘。

正如朱元璋說的那般,這小子的秘密賊多。

張松幾個手起刀落,就將牛肉切成而來薄片。

整齊,均勻。

跟現代化機械操作成的一般。

看得作為廚藝很自豪的玉蟬都懷疑人生了。

張松將牛肉下湯鍋,滾煮三分鐘之後,香噴噴的牛肉香味頓時就飄滿院子。

在聞見這股味道的僕役們,都很羨慕地看向火鍋。

“老爺自己做的,跟縣衙名義經營的店子的味道完全是天壤之別啊。”

“老爺要是改行當大廚,一定能成為大明第一廚子。”

“切,你們胡說什麼?當老爺跟當廚子可不一樣,是兩種人生!”

僕役們在私底下竊竊私語。

張松的耳朵很尖,把他們的話都聽入了耳朵裡。

心裡不由得暗暗地想笑。

這些傢伙們,都在說啥呢。

懂不懂啊。

有些東西,你們看起來是那樣,實則不是那麼一回事。

在張松所處的文明時代裡。

做哪個行業都行。

只要能賺錢。

就算是當乞丐,只要能要到錢,開得起寶馬,也沒有人笑話你。

所以呢,錢是萬能的,沒有錢是玩玩不能的……

有錢和沒錢的區別在於,有錢是自由的,沒有錢是絕對沒有自由的。

沒有錢,你的一切時間將會是被有錢人買斷。

你得做你不願意做的事。

說你不願意說的話。

低聲下氣,看別人臉色。

總之,很卑賤……

張松想起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心中無限的感慨。

好在穿越來了大明,自己算是個有身份和地位的人。

否則的話,他會欲哭無淚。

在張松的那個時代裡,他們縣城的七品芝麻官。

相當的厲害。

簡直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

整個縣嚴格的說,就是他一個人的……

張松一邊吃火鍋,一邊在回憶自己的前身。

想到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總是臉色沉沉地……

這又弄得兩女莫之所以……

她們不由得齊聲問道:“老爺,你的病很重,你自己會醫術,怎麼不給自己好好看看呢?”

“額……”

張松真不知道怎麼解釋了!

實在是無法解釋啊。

因為很多解釋都沒有用一般。

他的秘密只有他自己享受。

不敢說出來。

即便是說出來,恐怕他們也不會相信吧?

這種事態玄幻了!

亦或者說太神話了!

張松對趙雨荷道:“娘子!你說說看,你多久沒有會孃家了?”

“兩年了啊。”趙雨荷不懂張松為什麼要說這事。

自從嫁給張松,就沒有回過孃家。

主要是趙家太遠。

在山西那邊。

挨著邊關了……

趙家在金陵當官。她的父親是戶部員外郎。

說起來官也不小,也是個從四品的位置。

但是,在大明洪武。

從四品的京官也沒有多少俸祿。

因此,趙家舉族並沒有搬遷來京城。

大多數的趙家人都還在邊關。

張松之所以想去邊關,是想在邊關那邊種植馬鈴薯。

把這樣的事交給別人,他很不放心。

六合縣雖然能種植馬鈴薯。

但是能種的地實在是太少。

馬鈴薯對土壤的要求很高。

南方的土普遍酸值很高,種植紅薯很合適。

北方種植的馬鈴薯,在張松前身的記憶裡,這些馬鈴薯個頭都很大。

大的有一斤多,能媲美紅薯的個體了!

馬鈴薯能大規模在北方種植的話,能很好的改變北方缺少糧食的尷尬。

北方地大物博。

人口稀少。

每家每戶都平均都有幾十畝。

但是產量不足南方一家三畝田地的產量。

如果說換上馬鈴薯的話,那就完全地不一樣了。

絕對的,馬鈴薯能當主糧。

張松這一會兒,在腦海裡就有如此的謀劃。

於是接著就把種植馬鈴薯的計劃告訴她。

因為北方的天氣比南方溫暖要遲一些。

五月種植馬鈴薯,在生長兩個多月之後,就能豐收。

這樣的一說。

趙雨荷頓時來了興致。

畢竟小時候,她是在北方邊關長大的。

對於那貧瘠的對方,她很牽掛。

能讓北方富足,她怎麼不願意呢?

見趙雨荷很願意讓他去孃家省親,太好了,對於種植馬鈴薯而言,那簡直就是如虎添翼一般的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學堂,現在有了李子木的幫助,張松會變得更加的厲害。更加的能上一層樓。

逐漸地,張松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那便是依靠身邊的人。

一個人,不會依靠別人,自己就會過得很辛苦。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