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動力火了,一夜之間都有了名氣。
與此同時氯鉛酸電池的專利也註冊完畢,不過對外宣稱上有了新的名字:鹵素電池。
氯可不就是鹵素麼,而且鹵素電池這個概念其實也已經有了,只不過目前在科學界還處於概念階段。
換個名字自然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而且氯鉛酸電池拆解是非常危險的,不但有可能爆炸還會中毒,這也是最大程度降低被逆向工程的可能性。
之所以擔心這些是因為氯鉛酸電池只是路線和思維獨特,技術上有領先,但是不多。
江誠還找人做了些CG動畫,順便對外透露一聲:咱也是要來做汽車的。
剩下的就是彗星實驗室加快改進電池,以及催促汽車廠儘快投入生產了。
只是鹵素電池這個新名詞的出現對友商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不說其他因素,光是這個表現就太嚇人了。
頂多半噸電池就能跑一千六百公里,那同樣三百公斤也在一千公裡以上,這誇張的技術優勢簡直讓人頭皮發麻。
尤其是陳遵,他原以為最大可能是像特斯拉一樣,使用高能鋰離子電芯組成電池包,以高昂的成本以及安全性降低來獲取效能。
但是突然冒出的新名詞鹵素電池就讓人一頭霧水了。
陳遵查了半天,就發現北平有個大學教授做了一點點研究,不過也僅限於學術領域,試圖刷幾篇論文而已。
而且鹵素電池定義非常寬泛,具體種類、成分一無所知,完全就是面臨一個新的事務,找不到任何一個方向下手。
不過他還是聯絡上了那位教授,所得到的一些資訊讓他非常擔心。
那位教授之所以研究鹵素電池,就是因為鹵素本身原料廣、價格便宜,理論上鹵素電池的成本會很低,還因為氧化還原電價位高,所以儲能也會很高。
雖然這都只是猜想,但陳遵認為這些特點是很有道理的。
而且他對於這個彗星實驗室非常感興趣,不聲不響的把科研界剛提出概念的東西就轉化為產品,這背後的投入一定不小。
彗星動力公司除了宣傳鹵素電池的驚人表現外並未透露更多資訊,但陳遵還是覺得需要立刻跟進鹵素電池的研究,沒看到人家都要下場做汽車了嗎?
這就說明鹵素電池的商業價值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友商都在做,他們也要做。
比宇迪研發投入可不少,這幾年一直破百億,如果鹵素電池真的前景巨大,為之投入力量還是很值得的。
陳遵立刻著手寫了份建議書,然後就去找蘇極。
不過辦公室卻沒找到人,蘇極的秘書卻來找他讓他立刻去開緊急會議。
一進會議室,陳遵發現幾乎已經坐滿了人,高層也差不多到齊了。
“陳工,你來的正好,我們比宇迪也要開發鹵素電池。”
還沒等他坐下蘇極就開門見山,陳遵驚訝的看過去,卻發現其他高層也是很嚴肅的點頭。
陳遵感覺有些奇怪,理論上應該他這個技術部門的人提出建議,千辛萬苦說服高層,然後又爭取經費才對,怎麼突然這麼順利。
不過蘇極接下來一句話就讓他明白了原因。
“根據可靠消息,下一批國防供應商名單裡有彗星動力公司。
各位,鹵素電池的價值已經被證實了,不但效能優良,而且成本不會難以承受。”
蘇極很肯定鹵素電池成本不會高,因為比宇迪也是有參與國防專案的,別看每年種花家軍費龐大無比,但去掉人員和裝備維護費用後留給研發和新武器的也沒多少,再被眾多專案一分就更少了。
所以國防採購的價格通常都不會太高,軍工遠沒有民用賺錢,所以能讓軍隊採購,那絕不可能出高價。
而且還有一點,刀片電池的潛力已經被開發的差不多,三元鋰電池原料需要依賴進口,比宇迪也在找更好更便宜的新型電池。
科學技術的地位企業要比其他人更加清楚,核心技術才是競爭優勢,至少別人以為你有核心技術。
蘇極的話得到了高層的一致贊同,投入新技術研發最大的難題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現在已經有人證明鹵素電池是對的,那抄作業總該是穩妥的。
“我們比宇迪有資金有實力,鹵素電池優勢巨大,必須跟上彗星動力的步伐。
陳工,那個鹵素電池你們有信心嗎?”
蘇極目光炯炯的看向陳遵,這位也是牛人,深的眾人信賴。
不過面對大家信任的眼神陳遵卻有些猶豫,好半天才嘆口氣答應了下來。
“鹵素電池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就連論文都沒有幾篇,我希望能把北平的那位教授挖過來,還有國內其他相關的研究者。”
說實話陳遵現在非常頭疼,因為這個鹵素電池究竟是什麼都不清楚,幾乎是從頭開始,而董事會明顯是要快速出成績,難度會很高。
但他也不是全無信心,畢竟不是已經有人做出來了嗎。
與此同時,也有其他人對這次誇張的路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特斯拉魔都總部,這裡的技術人員也得到了一個新任務。
當然不是研發電池,研發部門永遠是在大洋彼岸優秀可靠的印度工程師手裡。
一輛特斯拉model3已經拆掉了內飾以及一切不必要的重量,整車減重了三百多公斤,此時正在測試機上跑NEDC續航。
過了一個下午,工程師才給出了結果。
“如果增加電池到120kwh,nedc續航可以增加到1200公里,ctlc續航1000公里左右。”
model3標準容量是60kwh,也就是說要多加一倍的電池。
另一邊等著的中年人摸了摸下巴,魔都特斯拉完美繼承了馬斯克作秀狂魔的特點,見到市場上突然衝出個黑馬作秀取得了高度評價,自然也想效彷。
不過自家事自家知,即使將電量增加一倍,主打的model3也跑不出誇張的1600公里續航出來。
但他還是決定也開展路測,省省電跑個一千公裡,剩下的交給飯圈。
針對彗星動力高調入場的行為,幾乎各家廠商都有所反應。
首先是關於續航,其實電車發展也有些年頭了,宣傳續航超過1000公里的車型還真不少,但上市銷售的就幾乎沒有,而且到底是什麼標準的續航也從未聽說。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紛紛推出一千五百以上甚至兩千公裡續航的車型,當然只聞其聲,實車影子都見不到。
江誠看到網上各家多了超長續航車型的新聞都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表情,雖然傳的是有鼻子有眼,點進去還是自媒體的一通廢話,說了等於沒說。
而彗星動力公司也有幾家企業上門想看看有沒有合作空間,但統統以仍處於試驗階段無法量產的理由趕走了。
江誠自己的產能都缺的不行,哪裡還能往外賣,很乾脆的就拒絕了。
倒是鹵素電池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時不時就能看到營銷號和某些磚家科普什麼是鹵素電池,不過也都是廢話,根本不沾邊。
彗星實驗室正在改進生產線,畢竟適用汽車的電池組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還要增加很多安全性措施,與之前的極端測試也是不一樣的。
至於不同階梯的電池種類也開發好了,650wh/kg的氯鉛酸電池將成為最高級別,再往下就是300wh/kg的型號,但相對於普遍的三元鋰電池和刀片電池,兩種都有著碾壓性的優勢。
電池是走上正軌隨時能投產,但汽車廠那邊就不一樣了。
汽車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早些年國產廠商的設計可以用“奔放”來形容,美人豹和東風的鼻孔轎跑那可真是醜的驚天動地。
當初的國產車基本都是靠山寨日系起家,過了好些年才慢慢掌握了獨立設計能力。
像是歐洲的汽車公司,甚至會用風洞來實地測試,氣動也是相當優美。
國產新能源汽車除了比宇迪或者其他傳統車企外,外觀基本都一個樣式,因為電車的外觀設計要求更高。
即使快充技術在不斷進步,但燃油車的便利性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的,幾百公斤的電池組還做不到充電五分鐘跑兩小時。
所以如何省油降低風阻就非常重要了,但對於新入場的企業來說,與其找團隊計算模擬再吹風動,還不如在行業現成方桉上改動,簡單又省事。
不過江誠對這種行為不敢苟同,一個個都是眯眯眼一樣的細條大燈,極力想要凸顯出“科技感”,但總有些小家子氣。
所以外觀還是要自行設計的,不過彗星汽車廠沒這個本事,短時間內連設計團隊都找不全,江誠拉下臉又去找了蕭躍平幫忙,看有沒有企業願意接個外包活。
最後接下這個差事的還是賣生產線的北方國企,人家別的不多就是編制多,分點能人出來搞設計不要太輕鬆,尤其是看在江誠金錢攻勢的份上,更是十分賣力。
僅僅三週過後,江誠就收到六個方桉。
三種不同定位的轎車,一種轎跑,兩種SUV。
雖然款式都算新穎,不過江誠還是看出了燃油車的影子,有兩款車型前面的進氣格柵都還保留著呢。
傳統燃油車發動機在前部需要散熱,而電車自然沒有這個煩惱,所以為了風阻大多取消進氣格柵將車頭設計成流線型,但他拿到手的幾款雖然車頭也進行了流線型設計,但很明顯原本屬於燃油車。
在汽車廠的工程師看完圖紙後基本確定,這就是拿燃油車設計改的,要不然也不能那麼快。
不過內部設計倒是全部變樣,畢竟電車與燃油車重心以及裝置分佈差別很大,套原來的肯定有問題,用倒是問題不大。
而北方的設計人員回答也很誠實,給江誠的設計原本是他們未入選的方桉,但是江誠要的那麼急,能把內部設計出來就很厲害了。
再加上江誠要求有特點,那就保留燃油車的設計好了。
而且雖然都是在未入選的設計上改進而來,但要論外觀絕對新潮。
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總是趨於保守的,過於新穎超前的方桉往往風險高而被擱置,不過太過於超前真不是好事,十年前國產車“前衛”的設計慘桉還時不時被網友拉出來鞭屍呢。
但江誠倒是對六種設計都比較滿意,不同於網際網路企業強加給新能源車的極簡的設計,傳統設計更具有美感,當然營銷達人馬斯克除外,外來和尚總是吃香一些。
車殼子有了,這也是彗星汽車生產的活,而除此之外就是電車三大件:電池、電控、電機。
電池和電控自然是彗星動力的事情,雖然經驗少一些調校沒法和老牌廠商比,不過電池效能的優越完全可以忽略這一點。
電機作為三大件之一也很重要,不過江誠已經沒心思再去搞一個電機公司了,市場上現有的也不錯,種類也豐富。
目前主流的驅動電機有兩種,永磁同步(直流)電機和非同步(交流)電機。
前者是永磁體勵磁,體積小、結構緊湊、執行可靠、免維護、噪聲小、效率高,唯一的缺點就是永磁體會在高溫下退磁導致動力不足,且不能經受強震動。
異步電機磁場由勵磁機產生,不存在高溫退磁問題,也能經受住強震動,但卻需要交流電供電。
電池輸出的直流電還需要逆變,這就是能耗損失和額外重量,而且調速也沒有同步電機順滑,需要更加複雜的電控,特斯拉的一部分成本就來源於為異步電機配置的電控系統。
彗星汽車公司的工程師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永磁同步電機,彗星汽車剛上手還是簡單些好,而且也更加便宜。
至於選廠商還沒等江誠讓人去選,就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人推薦了一家。
“天陽國營船用電機廠?”
江誠從王家岷口中得到了一個一聽就很有歷史感的名字,上網查卻根本沒什麼內容,結果王家岷又說出了別稱,四個數字代號。
“老王,這是你以前的單位吧?”
“不是,不過我之前工作的地方與他們有過合作,那邊一直想涉足民營,只不過找不到契機,不過技術實力還是很過硬的。”
“等等,你說你與他們有過合作?”
江誠想到了名稱中的船用電機,而王家岷是搞潛艇電池的,所以......
“所以他們技術過硬啊!而且價格也便宜,至少比你買的海象用的電機先進得多。”
至於與天陽船用電機合作的理由,王家岷給的解釋是有過合作經驗,而且隱晦的表示他們同樣在為氯鉛酸電池改進電機。
江誠一下子明白過來了,這是和彗星動力一個專案的供應商啊,再在汽車上合作還屬於是親上加親。
不過這也不是一句話能決定的事,最多給對方一個機會,然後在眾多品牌中選型,根據綜合表現來確定配套廠商,只不過天陽那邊可以稍微優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