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束了,但也算不上爛尾與太監,因為我本打算一個世界一個世界的來,絕無混雜。到這裡停筆不寫,一方面成績不太理想,讓人失去了動力。

另一方面就是天龍捲,也該結束了。

後期的好多事,大家可以自行腦補,無論是他與掃地僧之戰的勝負,乃至於阿紫、鍾靈等女子的歸宿,之所以留白不表,出於兩種考慮:

喜歡、認可主角為人處事風格的,事業愛情肯定雙豐收,他沒有敗的道理。

因為他是本書主角,就連原著主角之一的喬峰,人氣如此之高,也都得為他讓路,又遑論無名老僧以及一些女人?

但若討厭主角行事風格的,也可以認為他行事張狂,被老僧教做人了,亦無不可。

說到本書起初設定,就是無限穿越,走向至高的一個過程,最後肯定是大團圓大歡喜結局,也不會出現主角一個世界一穿越,最後回來,卻滄海桑田的問題。

一花一世界,主角的故事在繼續,原著故事仍然存在,這也不用多說。

他的穿越涉及到一種吸收類似於氣運的法寶,故此第一章就提到,穿越緣於他對某些原定人物命運的一種不甘。

從射凋世界離開,也是因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這些絕頂高手,公認他為天下第一,這也就滿足了他再次穿越的條件。

天龍結束也會是如此,因為本書以無敵為名,那他的路必要走向無敵。

這本書成績不如人意,肯定存在好多問題,讓讀者不適乃至批判,例如一些行文上的風格及問題,但這屬於自身能力範疇,實在是沒辦法,哈哈……

我也想自己寫的書能成為傳世名著,可我就是再投一次胎,大機率也是痴人做夢,所以這對於我來說,屬於奢望,也是大家太過奢求了。

至於整體內容質量部分,這就要讀者打分的,能訂閱及打賞的,就是對本書最大的賞識,反之則亦然。

我自己能說的就是更新量,我從去年六月初發書,每天都是6000以上,8000,乃至一萬字,這量也不算低。

但這一個年過的,讓人心中很是酸楚,無法言表,總之每月收入的確不如工廠打螺絲,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

此舉自也辜負了從一開始就支援本書的書友,還有一眾為本書打賞、投票大力各位書友。

在此,我謹代表顧朝辭跟大家夥,說一句對不起了。

說到這裡,針對好多書友說,主角心中沒有大義,既然穿越了為什麼不想著造反做皇帝,從而救助天下百姓。

呵呵……關於這個問題……我本不想多說,但我完結時,特意去看過前幾章的評論,的確挺多,關於這一點:

第一,這與本書走向、立意背道而馳,我寫的不是朝堂鬥爭及天下爭霸,只是江湖爭雄而已。

當然,本書所展現的江湖,也只是我們隨同主角視野去看的江湖一角罷了,主角看不到的江湖,每天也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不知道在哪個深山老林就有年輕俊傑苦練武功,試圖揚威武林。

比如遊坦之,沒了喬峰遺留下武學秘籍,他的命運會是如何,誰也不知道。

還有虛竹也沒出場,但玄慈提前知道他是自己兒子了,將他與葉二娘如何安排的,我們也不知道,大家也可以發揮想象。

同樣,原著也是一樣,我們都是跟著郭靖黃蓉,段譽喬峰虛竹這些主角人物的視角去經歷江湖,看到的也只是一角,並非全貌。

我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郭靖在射凋結束時隱居桃花島,十餘年不出江湖,但郭大俠的名頭卻是如日中天。

原文有云【當年郭靖、黃蓉參與華山論劍之後,由黃藥師主持成婚,在桃花島歸隱。】

【李莫愁將陸無雙夾在脅下,奔行正急,突然聽到嘯聲,勐地停步,拂塵一揮,轉過身來,冷笑道:“郭大俠名震武林,倒要瞧瞧他是不是果有真才實學。】

我們看到了郭靖的成長歷程,都有黃蓉陪伴,而且郭大俠之稱出現在神凋,射凋時郭靖只是郭少俠。

但他隱居十多年,仍然讓李莫愁有名震武林的認知,固然有金庸寫明的一系列經歷加持,還有他一筆帶過的原因。

原文:【此後郭靖一路打聽,找尋黃蓉的蹤跡。這一找就是半年,秋去冬來,冬盡春回,他策紅馬,攜雙凋,到處探訪,問遍了丐幫、全真教,以及各地武林同道,黃蓉的音訊竟半點俱無。】

郭靖一個人在江湖飄蕩半年,向各地武林人士打聽黃蓉訊息,武林中說到打聽,可並非單是“打聽”,打聽就算了事,一言不合,往往繼之以動武。

那麼中間發生了多少事,有沒有別人不忿郭靖名聲,挑戰的?

不用想,肯定有,而且很多。

金庸的書那麼火,邏輯很是嚴密,絕非一些半瓶子晃蕩的人,說有很多bug,三聯版中有,新修版幾乎沒了。

比如黃蓉年齡問題,曲靈風與郭嘯天楊鐵心認識時,郭靖沒出生。

金老新修,曲靈風是被黃藥師最先逐出師門的,就是因為他說黃藥師喜歡梅超風。

正因如此,才會有原文中提到的:

【中原群雄大半知道郭靖武功驚人,又當盛年,只怕已算得當世第一,此時縱然是洪七公也未必能強得過他,若與金輪國師的弟子相較,那是勝券在握,決無敗理,】

郭靖在射凋中與人動手,圍觀者不多吧,群雄來了幾千人,那麼怎會有大半知道他武功驚人,不排除他在各地找黃蓉,和人沒少打架。

而且正因為郭靖打遍江湖,自己才會有一個認知。

【郭靖心想,廣寧子郝大通是全真教中有數高手,江湖上武功勝過他的寥寥可數,他說這幾句話的聲音微微發顫,對頭自必是極厲害的人物,低聲問道:“歐陽鋒?”】

郭靖若非將江湖上的高手幾乎揍了一遍,群雄不會知道他武功驚人,他也沒有立場去認為郝大通的武功,江湖上能勝過他的寥寥可數了。對吧?

說到這裡,也是給好多人普及一下,感覺郝大通很弱一樣,實則他並不弱,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他在重陽宮大戰小龍女,武功之純,不亞於讓喬峰感嘆段延慶時的表現。以輕馭重,大家風範。雖敗於小龍女之手,她也是取了巧,用金絲手套折斷老道兵器,郝大通一派宗師被小姑娘折斷兵器,感到丟臉,這才認輸。

至於丘處機一出手,小龍女同樣取巧,但吃了虧,只能說明丘處機比郝大通更厲害,絕非全真七子浪得虛名。

要知道全真七子都是單獨發展教派的,他們在江湖上除了五絕裘千仞這類絕頂高手,真是橫著走的。

而且五絕都是常年不行走江湖的,只是留下傳說。

王處一射凋出場就說過,他除了在華山論劍時見過洪七公,這二十多年來,連音訊都沒聽過。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周伯通裘千仞他們也都是有自己的事,閉門不出。

所以似“鬼門龍王”可以獨霸黃河,彭連虎可以威震中原,靈智上人可以名馳西南,梁子翁可以在關外稱尊做祖。

試想,五絕周伯通,裘千仞他們若都在江湖上跑,這些人哪裡來的名頭,最後原著中很有體現,剛開始這些人氣派大的可以和完顏洪列一國親王分庭抗禮,遇上五絕,就是隨手把玩的物件。

全真七子與五絕比起來,也確實有些不夠看了,顯得很弱,實則很厲害。

同樣在倚天時期,明教四大法王,還有各派掌門名頭也很大,逼格高的好像就是絕頂高手,實際上呢,其實和全真七子,彭連虎這些人一個段位罷了。

若是他們行走江湖時,張三丰張無忌這種高手也在江湖上浪蕩,他們還能有逼格嗎?

張三丰在書中一直窩在武當山,可張無忌在江湖上走了兩年,那麼四大法王各派掌門是不是顯得就很是不行了。

但新老五絕、張三丰、張無忌這種高手是金字塔人物,一個時代就那麼幾個,一般人就是有傳承,練一輩子也不可能達到。

勤學苦練之下,能達到的頂峰就是全真七子,武當七俠,四大法王,王府f4,各派掌門這種層次了,所以他們才是江湖主流高手。

……跑題了,關於這個問題,就說到這裡,我不天下爭霸第二個原因,就是一些人是無腦爽文看多了。

就是爽文,也有作者給主角開掛,比如系統,不是召喚耳熟能詳的人物給他們做小弟,就是能夠灌輸各類知識,一股王八之氣出去可以懾服眾人,讓各類人才為他們賣命。

可本書沒有這個掛,還這樣說,只能說你自己將自己看的太高,以為知道點現代知識,就可以碾壓古人了?

也將排兵佈陣、攻城略地認為就是上下嘴唇一碰的事,彷彿自己知道金亡蒙古崛起的時間節點,就能戰無不勝了?

呵呵,就這一個簡單問題,我們們心自問,不查資料,立即可以脫口說出金國什麼時候滅亡,鐵木真何時一統大漠的人,又有幾個?

岳飛乃是武中聖者,戰無不勝,尚且沒能做到幾年內蕩平金國,最後被後方掣肘,從而冤死風波亭。

莫非換了你,你就行了?

千萬別扯那種人云亦云的愚忠二字,著實膚淺。

試問,在這種思想下,現代社會下的將領,若被危及到自己生命,就立馬舉兵造反,進行叛國行為就不是愚忠了嗎?

知曉岳飛經歷的人,古往今來的人不知道多少,他們都沒有你聰明?

以岳飛的文韜武略,他不知殺神白起,還是不懂淮陰侯韓信?

亦或者,你是覺得“年更堯”這種型別的大將軍,他們也不知道岳飛遭遇?

簡直可笑至極!

我想告訴你的就是,軍國大事沒有簡單的,尤其還要涉及民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起來,何其難也?

一個所謂現代人,沒有在那個層次上摸爬滾打過,能玩的轉?

似朱元章這種草根人物逆襲成皇,千古難尋,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莫非讓他們直接從放牛蛙坐上皇帝寶座,少了這幾十年軍旅生涯,仍然可以做的住皇位?這不開玩笑嗎?

一句話:其實我們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現代人,與諸葛亮相比,僅僅是比他見識更多,紙上談兵技能或許能強些。

真要上手,只是兩眼一抓瞎罷了,又能幹個什麼?

再說的直白一點,我們普通人真要一穿越,就能有做皇帝當將軍的本事,我們還能為了一日三餐,家中開支,苦苦奔波?

早都一個個步入小康,實現財富自由了,還能給國家拖後腿?

關於這種現象,就跟現在在網上,彷彿奧迪寶馬賓士都不是什麼好車,月入十萬都是窮人的論調一樣,都不在他們眼裡,

可實際上呢,現實中連一個帕薩特、邁騰都全款買不下來,一個月一萬塊都掙不到而已。

好了,這個問題也就此打住,沒有討論的必要。

主角顧朝辭有四個字,送給這類自命不凡的人:【知易行難】

共勉!

……

也有一些人說主角性格反覆無常,想法一直在變,讓人沒有代入感。

其實這個問題,我想問一句,哪個人能夠按照自己之前的想法,活一輩子,那不是笑話嗎?

我們小時候上學時,被問到理想,我要當科學家、我要當軍人,我要當明星,試問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當然,那時候是我們還小,對人生實則沒有規劃,但成年之後呢?

你想著你要去做什麼,結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夭折了,你又去做了別的事,這難道也叫反覆無常?

再比如,你本來很喜歡一個女子,有非其不娶之心,結果因為家庭、實力乃至人家對你不感冒,你們不能在一起,只能放棄的。而後你又重新找了別人,這莫非也算反覆無常?

乃至於好多已經建立家庭的人,誰沒遇上一個讓自己想見恨晚的人?

如此種種,充分說明,人的想法沒有一成不變,只有時移世易,這不是反覆無常。

過年熱播劇《狂飆》中的高啟強,他一個賣魚販子,莫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成為黑老大?

弟弟妹妹平安喜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只是後來一系列的遭遇,讓他不得不有所改變,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他能這樣火,就是讓人產生了共情,要不感覺高啟強的選擇也是自己的選擇,要不就是他的逆襲讓人很渴望?

大家都在勞碌奔波,誰不想來一句,京海到底誰說了算?

哈哈……

這正是人的想法隨事而變,隨心而行,世上時移世易,哪有一成不變?

再說主角個人,他行事談不上正義與豪俠,但行事很有分寸,在獲取九陰真經之前,被人詬病的就是他滅人滿門,亦或者奪取梅超風九陰真經時,太過下流。

怎麼說呢,被主角滅人滿門之人,不是作惡多端,讓別人家破人亡的漢奸家庭,就是魚肉鄉里,拿漢人不當人的金人。

那時金國強盛,宋朝偏安一隅,漢人地位自然高不到哪去,主角一人之力不能改變大勢,但殺一殺部分金人,那是力所能及的,至於滅他們滿門,又怎麼了?

“靖康之恥”瞭解一下,他們能做初一,我們不能做十五?

就不要談什麼孩童無辜了?

我們宋人的孩童,以及被惡人害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人就沒有孩子?

誰去關心過?

我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個犯罪份子將人一家滅了門,法律那是一人做事一人當,只追究犯人,那麼受害者家屬呢?他們有沒有一種衝動,將這兇手也給他滅門了?

當然,現實中是違法的,不提倡。

但誰說這些人沒產生過這種想法,那是騙人的,只是自己沒有那個不受制裁的能力與膽量罷了。

但主角都到了古代了,又有一身蔑視天下的武功,莫非還要委屈自己?

你能殺人全家,我就可以滅你門,合情合理!

至於說到對付梅超風那一段,說主角太過無恥下流。

那你就要明白,主角的目的以及梅超風是個什麼性格的人。

主角有了九陽真經,一身內力極為可觀,但卻沒有高明技法,讓他發揮出來。

好比是個大財主有萬貫家財,但卻不會合理的花錢法門,只會用錢硬咂,遇上沒他有錢的,自然無往不利。

但遇上比他有錢的,亦或者人家雖不如你底子厚,但也是個有錢人,這就吃力了,所以他一直找尋能夠讓他合理應用的法門。

只有梅超風的九陰真經,有地點有把握,其他的什麼獨孤求敗墓,或者靈鷲宮石壁,我就想笑。

只要深入讀讀這段原著,就知道那地方你知道一個大概,具體有多難找?

這就彷彿說,你們城市外的一座山上埋了一千萬,乃至一個億,你找一下看看。

主角只是知道大概情節,並非將原著毫無鉅細的背下來了,能找到?

獨孤求敗墓因為有二十年後的楊過找到,現在還在,情理之中。

可靈鷲宮都過了一百多年,你就能肯定石壁沒有被人破壞?

李秋水留在西夏的圖畫在原著中都被招親之人破壞了,誰注意看過情節?

那麼在這一百年中,靈鷲宮的就一定沒被破壞?況且就算還在,進入那個地方,原著中描寫有機關,你怎麼知道你不會被機關坑死?哪裡有明確的九陰真經保險,是不是這個道理?

再說回來,主角那樣對待梅超風,只是為了九陰真經勢在必得而已,否則他怕梅超風毀了九陰真經。

原著中歐陽克用蛇陣困住梅超風,梅超風的選擇呢?

請看原文:

【梅超風道:“那麼你先撤開蛇陣。”歐陽克笑道:“你先把經本子拋出來。”這《九陰真經》梅超風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哪肯交出?打定了主意:“只要我讓毒蛇咬中,立時將經文撕成碎片。”】

梅超風是個性格兇厲之人,主角又沒有一招制住她的本事,一旦對方感覺不敵,毀了書,這怎麼辦?

主角目的是經書,不是來行俠仗義,搞殺人之事,所以他才那樣說,就是讓梅超風心裡產生壓力,不敢毀書罷了。

至於說將其剝光等等,其實嚇唬成分居多。

而且主角一直認為,發財方能立品。

他有了九陰真經後,有了發揮九陽神功的武學技法,就變了。

這個分寸之處,就是好色而不淫,愛財而不貪,也不是他不壞,他做的事都是正確的,而是萬事他有擔待,也有交待。

別人敬他,他也會回敬,像郭靖坦白黃蓉將他的事蹟四處宣揚,主角本來對這個人恨的牙癢癢,但在這種情況下,他陷入了內心交戰,很難抉擇。

結果郭靖又出手助他,度過走火入魔之劫,還有人嚷嚷著要讓主角報復黃蓉。

我就想說,救命之恩大於天的道理,你都不懂,還算是個人?

在天龍世界時,少林寺幾次與主角衝突,主角沒殺一人,為什麼?

因為少林六玄在他身受重傷時,沒有乘人之危,繼續下手。

要知道,金庸在天龍原著,旁白交代的很清楚,少林寺的高僧都是仁人高士。

絕不能因為他們所謂冤枉喬峰,圍攻喬峰就質疑他們的人品。

我們看書是以主角視角,但在評判一個人的行為時,你得跳出來。

在少林視角就是,你喬峰半夜潛入少林,還有沙彌指證你打了玄苦一掌,還有人說你的父母也是被喬峰打死的。

那麼圍攻你這個殺師殺父母的孽障,有什麼錯?

但就這也讓玄慈有了疑問,所以看著喬峰逃離,微微發愣,這才有了讓玄石、玄?兩人跟蹤喬峰,而後為他證明清白之事。

主角行事不叫反覆無常,而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標準,這個標準對錯固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他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做,也是合情合理,所以他對少林因為七十二絕技來曼陀山莊,以及維護蕭遠山,心裡不滿歸不滿,但不會認為他們錯。

這只是大家立場不同,並非真的觸碰到江湖底線“信、義”二字。

少林寺與主角的糾紛一直都是限於與他本人,並未遷怒他的親近之人,那麼他也就會有底線,不會真去欺負小和尚,失了格局。

這與反覆無常根本不掛鉤。

再說回到小說中來,金庸筆下的喬峰,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也是一個悲劇英雄,因為我將他寫死,導致很多人噴我!

說實話,喬峰之死,看懂的人自然明白深意,金庸將他寫絕了,他一出現,豪氣幹雲之處無人可比,必得搶了主角風頭,與本書立意背道而馳。

但若不是,那就不是喬峰,而是頂著這個名字的工具人。

我本事有限,寫不出那樣的喬峰,所以我還不如讓他提前下線,以此保留原著中那個群雄束手,氣蓋當世的喬峰。

否則,他活著,必要與主角做對,這非關其他,而是因為兩人理念不同。

不說別的,主角與少林寺起衝突,喬峰一身武功源出少林,豈會袖手旁觀?

那是讓主角將他公平打敗,還是讓他打敗主角?

要知道以掃地僧之強,功力高出喬峰不知多少,也要讓他被擊傷,可見金庸對此人之愛重。

當然,那是因為掃地僧要將蕭遠山打的龜息,力道必須得控制的恰到好處,難度遠勝將其擊殺或擊敗,這才給了喬峰可乘之機。

但鳩摩智偷襲被掃地僧化於無形,慕容復被彈飛,喬峰就能讓他吐血,形成這種反差,無不說明,金庸愛誰。

我也看過好多人寫結拜劇情,說實話,我看到就想吐,喬峰與段譽的結拜,怎會那麼簡單,段譽的灑脫康慨那不是裝出來的。

他與喬峰喝酒以後,將自己出身,還有遇到鳩摩智,乃至於諸般醜事都毫無鉅細的說給喬峰聽,壓根不掩飾。

喬峰的反應,金庸寫道:“又驚又喜”,這種反應之下,才會認可這個人,其他人做得到嗎?有目的的接近與發自內心,真心實情,喬峰看不出來?

他不是一個莽夫!

所以我寫不出來這種腦殘劇情,我寧願讓主角仗著先知優勢,陰死喬峰。

……

再說到主角想法多變,呵呵,我就想笑,誰的想法不變?

原著中的喬峰,誰又真正瞭解過?

照某些人的看法,他的想法也是變來變去,莫非也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嗎?

喬峰剛開始身份沒有暴露之前,他是以宋為榮的,認為遼人該殺,參考原文:

【蕭峰聽到這裡,心道:“原來如此。我在丐幫當幫主之時,或親自出馬,或派人動手,殺過不少遼國的大將武人,何嘗有絲毫含疚之心,只覺這些人該殺,殺得好。我爹爹卻致力於兩國休兵和好,有仁惠於兩國,功德勝於我十倍。”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解明了小人心中的一個疑團。”】

而他知曉自己是契丹人,又在雁門關前看到宋兵屠殺契丹人,那時的他想法又變了,

【過了一會,喬峰緩緩地道:“我一向只道契丹人兇惡殘暴,虐害漢人,但今日親眼見到大宋官兵殘殺契丹的老弱婦孺,我……我……阿朱,我是契丹人,從今而後,不再以契丹人為恥,也不以大宋為榮。”】

乃至於最後相助耶律洪基平叛當了南院大王,看到遼人打草谷,他的想法又變了,他想著為什麼宋遼不能和睦相處,所以他不願意帶兵攻宋。

照某些噴子對於主角報復黃蓉的看法,喬峰也就是賤了,宋人那樣對他,他為什麼不提兵報復,慕容博也是這樣蠱惑他的。

但他心裡不願意這樣做,那就不做。

這與主角不願意殺黃蓉,一個道理。

他不願意,就不做!

跟賤不賤有什麼關係?

關於人的想法,金庸筆下的大俠郭靖,也是成長性的,他初出江湖時,是不懂家國情懷的,明白不?

那是黃蓉跟他講的多。

【黃蓉一曲既終,低聲道:“這是辛大人所作的《瑞鶴仙》,是形容雪後梅花的,你說做得好嗎?”郭靖道:“我一點兒也不懂,歌兒是很好聽的。辛大人是誰啊?”黃蓉道:“辛大人就是辛棄疾。我爹爹說他是位愛國愛民的好官。北方淪陷在金人手中,嶽爺爺他們都給奸臣害了,現下只辛大人還在力圖恢復失地。”

郭靖雖然常聽母親說起金人殘暴,虐殺中國百姓,但終究自小生長蒙古,家國之痛在他並不深切,說道:“我從未來過中原,這些事你將來慢慢說給我聽,這當兒咱們想法兒救王道長要緊。”】

誰真正知道這些,後來【黃蓉將范蠡怎麼助越王勾踐報仇復國、怎樣功成身退而與西施歸隱於太湖的故事說了,又述說伍子胥與文種卻如何分別為吳王、越王所殺。

郭靖聽得發了呆,出了一會神,說道:“范蠡當然聰明,但像伍子胥與文種那樣,到死還是為國盡忠,那是更加不易了。”

黃蓉微笑道:“不錯,這叫做‘國有道,不變塞焉,強者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者矯。’”郭靖問道:“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黃蓉道:“國家政局清明,你做了大官,但不變從前的操守;國家朝政腐敗,你寧可殺身成仁,也不肯虧了氣節,這才是響噹噹的好男兒大丈夫。”郭靖連連點頭,道:“蓉兒,你怎想得出這麼好的道理出來?”】

郭靖的成長之路,離不開黃蓉對他說的好多典故,乃至於黃蓉對他說岳飛與韓世忠這些抗金名將事蹟,讓郭靖悠然神往。

【郭靖默誦范仲淹所作的岳陽樓記,看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時,不禁高聲讀了出來。

黃蓉道:“你覺得這兩句話怎樣?”郭靖默默唸誦,心中思索,不即回答。黃蓉又道:“做這篇文章的範文正公,當年威震西夏,文才武略,可說得上並世無雙。”郭靖央她將范仲淹的事蹟說了一些,聽她說到他幼年家貧、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種種苦況,富貴後處處為百姓著想,不禁肅然起敬,在飯碗中滿滿斟了一碗酒,仰脖子一飲而盡,說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大英雄、大豪傑固當如此胸懷!”】

在國仇家恨之下,郭靖本來相助蒙古滅金,可後來對於蒙古屠城的殘暴之舉,有了疑問,自己報仇,害死這麼多人,是對是錯?

他面對鐵木真這等人物據理力爭,進行質問,可以為了素不相識之人,將莫大賞賜換成饒了他們性命。

本來他是答應黃蓉要退婚的,莫非這也是反覆無常?

後來他母親自殺而死,郭靖產生一種疑問,我武功越來越高,可自己的親人,我都護不住,一個個接連而死。

那時他以為黃蓉也死了,所以就產生了忘掉武功之舉,被人打也不還手。

那麼後來他經過丘處機開導,黃蓉的出現,洪七公怒斥裘千仞,讓他知道武功本無對錯,而是心,所以他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直到與襄陽共存亡。

【黃蓉道:“蒙古兵不來便罷,倘若來了,咱們殺得一個是一個,當真危急之際,咱們還有小紅馬可賴。天下事原也憂不得這許多。”郭靖正色道:“蓉兒,這話就不是了。咱們既學了《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又豈能不受嶽武穆‘盡忠報國’四字之教?他教的是‘破金’,其實是‘破敵’,用以‘破蒙’,那也無妨。咱倆雖人微力薄,卻也要盡心竭力,為國禦侮。縱然捐軀沙場,也不枉了父母師長教養一場。”黃蓉素明他心意,嘆道:“我原知難免有此一日。罷罷罷,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我想問,黃蓉本想著打不過就跑,後來又說你我一起死,莫非也是一種反覆無常?

……

我寫書能力不行,但讀了金庸原著好幾遍,無論是三聯版還是新修版。

好多網友,對金庸老爺子的修改不滿意,說實話我感覺新修版改的好,好多劇情邏輯性更強。

比如蕭遠山,為什麼殺他就可能挑起宋遼之爭呢?

新修版就能說的過去,因為蕭遠山的身份高,夠分量,皇上太后都聽他的話。

三聯版沒有交代這些,讓人就很迷惑,

金庸有段訪談的原話:【金庸:「降龍十八掌」不一定要在小說當中盡數施展,是可以只用十六掌的。至於另外的兩招之所以不使出,那是洪七公或郭靖兩人故意要留一手的。各位,【我的解釋有時好像是強詞奪理或者說笑話】,所以【只能勉強說得通】,【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開心一點】,【一旦正式修改的時候,我會儘量遵照各位的意見,改得比較合乎情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是新修版之所以面世的原因。

同樣,金庸老爺子新修版都在改變一些情節,莫非也能歸咎到他反覆無常上來?

同樣我說到這裡,有人也質疑主角,認為他還不如楊康。

呵呵,楊康的經歷放在現在,就是一個有錢有勢的人,為了得到他媽,殺他爸,睡他娘,當然,他爸命大,沒死,可最後害的他爸他媽都死了!

這人從段天德嘴裡知道真相以後,但凡是個血性男兒,都知道要報仇吧?什麼生恩不及養恩大的論調,就是有病!

這養恩怎麼來的?這是見義勇為,扶危濟困?

最大槽點還不是這些,是他在歸雲莊信誓旦旦要跟完顏洪烈劃清界限,還要報仇,郭靖卻說這事交給我來,他畢竟對你有養育之恩,可咱們的楊康呢,捨不得榮華富貴又跑回去也就罷了。

但只這一點,還談什麼生恩養恩的,就可笑了,他就是貪圖富貴,權勢地位。

而後又用結拜信物,那柄匕首刺殺郭靖,要將丐幫撤出北方,以利金國攻宋,種種無恥之事,也配和主角相提並論?

主角做人小節有虧,大節豈是楊康之流可比的。

最可笑的就是彭連虎,在楊過面前,想為楊康洗白一把,本來是想誇誇他品質的,竟然找不出理由也,卡那了,沒辦法只能說外貌了,說他長得帥!

楊過心裡想啥,金庸沒寫,但我們難道想不到,肯定是媽買批,你還不如不說!

現實中不存在上帝視角,沒人能瞭解另一個人的所有,現實中的惡人都是社會上普羅大眾定義的,不是上帝定義的。

但楊康這人就從各個陣營的人,看來都是個小人,足矣說明他的失敗了。

當然,現在的奇葩,也可以說是標新立異之人太多,為這類人洗地不遺餘力。

這些人我也理解,其實就覺得自己隨大流,如何體現我特殊的存在感?

正是:當人們缺少表達的渠道時,表達發聲就是主要的訴求;而當表達發聲的渠道暢通無阻時,凸顯自我就成了主要訴求。

在這個不發朋友圈就被視為異類、看個電影都要發彈幕的氛圍下,標新立異絕對是必需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才正常。

再說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

令狐沖!

不知什麼時候起,這個仁人君子人物被網友說成了一個是非不分的白眼狼,嶽不群倒成了一個一個勵志典型。

而這些人,誰又去讀過原著小說。

這樣評判令狐沖,無非是說他跟田伯光稱兄道弟,又得了獨孤九劍,不跟師父坦白,還與魔教有染等等。

其實只是自己道德觀低下罷了,不知道武林中最重要的就是“信、義”二字,這是立身之本。

令狐沖與田伯光剛開始的稱兄道弟,是為了救儀琳,但他打不夠,那是權宜之計。

結果泰山派的幾個放嘴炮,本事不夠被田伯光殺的殺,傷的傷,他們開始敗壞令狐沖名聲,說華山派大弟子與淫賊稱兄道弟。

但卻忘了,他們性命也是令狐沖救的。

而後劉正風一家被嵩山派斬盡殺絕,餘滄海滅了福威鏢局,弟子燒殺搶掠,這些都是名門正派,而他的性命卻是魔教長老曲陽救的。

尤其是大嵩陽手殺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曲非煙,這一幕幕對令狐沖衝擊力太大,他就有個疑問,到底誰是正誰是魔?

後來林震南將遺言說給令狐衝聽,而令狐沖何時有過隱瞞,都告訴了林平之。

換了我們,既然明知與辟邪劍法有關,能說出去的又有幾個?

恐怕還在嘲笑令狐沖傻吧?

殊不知這就是立身武林最重要的“信義”二字,他後來被風清揚傳授獨孤九劍,說的清楚,你見我之事,對你師父也不可說起。

令狐沖是答應了的。

他一諾千金,如何� ��夠食言而肥?

現在世風日下,自己道德觀低下,卻將一言九鼎的至誠君子看成傻子,太過可悲!

好多人,壓根忽略了令狐沖最重要的一次心理路程,令狐沖被田伯光打傷,又遇到正道門派,青城派弟子,差點丟了性命,被曲洋所救。

後來又親眼所見費彬之狠毒,和劉正風滿門之悽慘等等鉅變,憑心而論,以他本身放浪不羈的性子,內心思想會不會有大轉變?到底誰才是魔?誰是正?

他見到的魔教之人,採花惡賊,某種意義上比他們這些正道還要強的多,最起碼人家光明磊落!

就這他為了華山派仍然不遺餘力,好多人扯,為什麼不將獨孤九劍傳給他師父,為什麼不將五嶽派密洞說出來!

這就是江湖人最基本的準則,說話算數,講究信義,答應人的事,就不能食言,嶽不群偽君子的本質,任我行在十幾年前,就看的清楚明白。原話是他還未騰出手來撕下他的假面具,結果被囚禁了。

可他卻對甯中則敬佩有加,莫非任我行說的是假話?

為了林家辟邪劍法,連女兒都能利用捨棄,不擇手段的野心家,竟然都成了競相追逐的偶像,呵呵……

還有人說令狐沖不殺田伯光,原文:

【田伯光冷冷地道:“你只須這麼一劍刺將過來,殺人滅口,豈不乾脆?”令狐沖退後兩步,還劍入鞘,說道:“當日田兄武藝遠勝於我之時,倘若一刀將我殺了,焉有今日之事?在下請田兄不向旁人洩露我風太師叔的行蹤,乃是相求,不敢有絲毫脅迫之意。”田伯光道:“好,我答允了。”令狐沖深深一揖,道:“多謝田兄。”】

田伯光回雁樓不殺他,在華山先制住他也沒殺他,結果令狐沖武功大進,就反手殺他,試問,這還是個人?

田伯光伸出手去,說道:“令狐兄,咱們握一握手再死。”

【令狐沖不禁遲疑,田伯光此言,明是要與自己結成生死之交,但他是個聲名狼藉的採花大盜,自己是名門高徒,如何可以和他結交?當日在思過崖上數次勝他而不殺,還可說是報他數度不殺之德,到今日再和他一起廝混,未免太也說不過去,言念及此,一隻右手伸了一半,便伸不過去。

田伯光還道他受傷實在太重,連手臂也難以動彈,大聲道:“令狐兄,田伯光交上了你這個朋友。你倘若傷重先死,田某決不獨活。”

令狐衝聽他說得誠摯,心中一凜,尋思:“這人倒很夠朋友。”當即伸出手去,握住他右手,笑道:“田兄,你我二人相伴,死得倒不寂寞。”】

令狐沖並非心裡沒譜,後來他差點被嵩山派的狄修所殺,對田伯光說的清楚,

【令狐沖道:“田兄且慢。”田伯光道:“怎麼?”令狐沖道:“田兄,令狐沖數次承你手下留情,交了你這朋友,有一件事我可要良言相勸。你若不改,咱們這朋友可做不長。”

田伯光笑道:“你不說我也知道,你勸我從此不可再幹姦淫良家婦女的勾當。好,田某聽你的話,天下蕩婦淫娃,所在多有,田某貪花好色,出錢也能買到,不必定要去逼迫良家婦女,傷人性命。哈哈,令狐兄,衡山群玉院中的風光,不是妙得緊麼?】

那麼我問一句,名門正派的人都是要殺自己這個華山弟子的,前有費彬,後有狄修。

救自己命的,饒自己命的,卻是為人不齒的曲洋,田伯光,我們會不會對那句“魔教中人,拔劍便殺”產生質疑?

乃至於他在破廟救了華山派,被嶽不群派人監視,被王家人欺負。

因為真氣之事,命不久矣。

師父還在為是否求平一指救命,難以抉擇,江湖上的歪門邪道卻想盡辦法救他。

而他也不知道端倪,總不能人家救他,他還不理人吧?結果五霸岡之會後,自己被師父逐出師門等等之事。

他卻放棄了方證傳授易筋經的橄欖枝,就這一點,當今社會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他怎能不自暴自棄?但正因如此,他才看不慣眾人圍攻向問天,才有了遇上任我行,活下去的可能。

而且縱觀全書,從始至終,令狐沖也沒有對不起嶽不群的地方。

嶽不群的假仁假義,不擇手段,處處有所體現,恆山派遇難,讓口口聲聲說什麼五嶽劍派,同氣連枝的華山派救援,嶽不群一推再推,尼姑都說他道貌岸然是個偽君子。

其實說白了,當今社會出現大量嶽不群粉絲、楊康粉絲,只是一個問題,其實是好多人就是現實中楊康、嶽不群,他們需要道德支撐,需要翻桉,求一個心安理得。

也可以說是,我們都想做令狐沖,肆意揮灑,結果都混成了嶽不群,自然看不慣令狐沖這種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是武俠小說的天地越來越小的原因之所在,因為大俠那種有恩報恩,有仇卻未必報的風格,我們做不到,理解不了,所以都成了毒點。

試問,現在誰寫小說,遇上雲中鶴這種淫賊,不殺;遇上敢罵自己為雜種的嶽老三,不殺,恐怕作者會被罵死吧?

哈哈……

但喬峰就那樣做了!

所以,就連我們讀者的想法都一直在變,同一件事,幾十年前的看法與現代都有不同,遑論主角顧朝辭的行事風格呢?

他並非反覆無常,可是靈活機變,隨事而變,隨心而生。

……

再次感謝粉絲榜上的各位書友支援,以及致M1N9傷、海鷹贏、big、裕仁,求敗劍魔、李公梓2019、一朝夢碎意難平等書友的大力支持!

在下再次拜謝諸位了!

有緣江湖再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