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打小修煉華山內功,幾年前又得師父傳授紫霞神功,迄今為止,已有近二十載的內功修習經驗。

他一身功力在他們這一代同輩之中,也足以排上前幾。

李慕不是張無忌那般的少年心性,每日練功之餘,還與猿猴嬉戲,又要給朱長齡投食,耽擱了許多時間。

有二十年華山內功打底,加上他每日勤修不綴,雖然資質遠不如張無忌,但就進境來說,卻還在當年的張無忌之上。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年紀雖已近而立,卻依舊尚未破身,還是一隻童子雞。

這也讓他修煉九陽神功時,九陽真氣的積蓄增長不打絲毫折扣。

張無忌用四個月時間練成第一卷,李慕卻只用了兩個多月,便將第一卷盡數參詳領悟,依法練成。

練成第一卷經書上的心法,李慕一身華山內功,已盡數轉化為九陽真氣。

至於紫霞神功,這門功法跟乾坤大挪移一樣,實際上是一門十分高深的內功運用法門,並非純粹的積蓄內力的功法。

在積蓄內力的效果上,這類功法其實並不算強。

乾坤大挪移本身便需要極為深厚的內力打底,才能順利練成,否則不僅進境緩慢,還有走火入魔之危。

而紫霞神功則是前期進境極慢,功力越深進境便越快,越往後越厲害。

如今李慕有了更好的內功心法,自然無須再死磨紫霞神功。

等到他練成九陽神功,以九陽真氣催動紫霞神功,那威力光是想想就令人激動不已。

張無忌有乾坤大挪移配合九陽神功,將一身功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擁有強橫戰力。

李慕同樣能夠以九陽神功為基,以紫霞神功為用,發揮出一身九陽真氣的威力。

最妙的是,九陽神功大成之後,會生出氤氳紫氣,具備自動護體,反彈外力攻擊的功效。

那氤氳紫氣,與運使紫霞神功時的景象何其相似?

如此一來,旁人只會以為,他是將紫霞神功練到了極高的境界,故而可以自動護體。

斷難想到這紫氣,壓根就不是紫霞神功的效果。

……

這山谷中的山壁上,生著一種蟠桃樹,樹上所結大蟠桃也是健體補元之物,服用之後有加速修煉的作用。

李慕的乾糧吃完後,每日就靠著蟠桃野果、溪中魚蝦、谷中小獸為食。

第二卷經書李慕用時半年練成。

練成第二卷的基本好處,便是寒暑不侵,哪怕是秋冬時節的夜裡,也無須再生火取暖。

第三卷則是足足十一個月,將近一年才練成。

至此,他下山已經快兩年,而張無忌練成最後一卷九陽神功,用了三年多時間。

他雖然有把握無須這麼久,但兩年多是怎麼都要的。

如此一來,剩餘時間根本就不夠他練完所有心法。

更何況,就算練完最後一卷,也只是功行圓滿,並非就此大成。

九陽神功想要大成,在練到最後關頭時,需衝破全身上下數十處玄關,方能達致水火相濟,龍虎交會的境界。

張無忌修習九陽神功數年,雖然得窺天下最上乘武學的奧秘,但未經明師指點,只是自己暗中摸索。

體內積蓄的九陽真氣越儲越多,卻不會導引運用,以打破最後一個大關。

若非他氣運滔天,得乾坤一氣袋相助,誤打誤撞中一口氣衝破所有玄關,直接大成,他未必能自己想到這一點。

當然了,事後若得張三丰指點,早晚也能大成。

李慕知道若無張無忌那等奇遇,打通玄關非一朝一夕之事。

想要儘快令九陽神功功行圓滿,練至大成,他便需要一些補氣增功的外物相助。

那麼是時候前往第二個目標點了。

這一日,李慕將幾本經書揣進包袱中,也無須那條麻繩相助,運使開九陽真經中記載的壁虎遊牆功,直接攀援而出。

以他如今的功力,雖然九陽神功尚未大成,但他也敢說五嶽劍派同輩之中,再無出其右者。

日後左冷禪創出寒冰真氣,他這九陽神功恰好便是其剋星,到時候看他還怎麼跟自己鬥。

不過這九陽神功若不大成,達致生生不息的境界,一旦真氣耗盡,便會心脈衰竭而亡,就像覺遠一樣,實在有些危險。

所以在九陽神功大成之前,李慕也不敢過度使用。

回到驚神峰上,李慕將綁在大石上的麻繩解開,直接丟了下去。

這座山谷已經沒什麼價值,他多半是不會再來,況且他如今懂得壁虎遊牆功,那長繩自然再無用處。

下得崑崙山,李慕回到了紅梅村。

兩年前他將馬匹寄養在紅梅村一戶農家,如今兩年過去,他一直沒有音訊,但那戶農家也沒敢賣掉他的馬。

只是見他長時間沒回來,就用那匹馬做些拉車的活計,養得也還算不錯。

李慕贈了農戶一些銀錢以作報酬,取回自己的馬,便駕馬往東而返。

……

一個半月後,李慕已身處襄陽城中。

崑崙山驚神峰有他想要的神功秘笈,這裡卻有他需要的增功奇物。

遍數金書世界,具有增功奇效,且具備一定數量的東西,似乎也只有菩斯曲蛇的蛇膽了。

其他物事多半都具有唯一性,只有菩斯曲蛇乃是一個族群,可以不斷繁衍,生生不息。

李慕在襄陽城歇息一日,第二天備足乾糧飲水,便駕馬出城而去。

他在城外靠近桐柏山的村鎮中,依然將馬匹寄存到一農戶家中,隨後便一頭扎進了桐柏山。

桐柏山足有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積,要在其中找到一處小小的山谷,除非是氣運滔天,否則便不必指望短時間能找到。

好在劍冢也有特徵,並非完全隱藏在密林中的小山谷。

那座沖天而起,宛若一面屏風,上面刻著“劍冢”兩個大字的峭壁,便是這山谷最大的特徵。

只要接近到附近,就沒有不發現的道理。

而且楊過是從襄陽城中跑出來,進入的桐柏山,如此就有了一個大致方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事實證明,哪怕再大的範圍,只要肯下工夫去搜尋,就總有找到地方的時候。

李慕每走出一段距離,便會施展輕功躍至高處,觀察四周環境,幾乎是呈地毯式搜尋。

在山中轉了一個多月後,那面期待中的屏風峭壁,終於出現在他視線之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