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

道君皇帝趙佶高坐龍椅,他的那張臉已笑開了花。

最近好消息頻傳,趙佶也跟著舒心起來。

宣和改元後,直到三年初才聽到好消息,壓抑了兩個年頭的趙佶總算脫離了之前的苦悶,所以一接到今天的好消息便向群臣宣佈了。

“諸位愛卿,剛剛接到訊息,東平府宋江已經接受朝廷招安,至此,京東兩路和河北的賊患已除,此乃可喜可賀之事。”

宋江禍亂雖然規模不大,但他離京畿要地太近,影響還是不的,最主要的是他四處轉戰,侵犯地域之廣,持續時間之久,是自大宋開國以來的第一家,甚至比規模宏大的方臘的影響也不差多少。

現在好了,終於平定了,這份欣喜還是值得道一道的,於是群臣紛紛發言。

當然了,那些言論無非是歌功誦德的,大讚趙佶皇帝英明,朝廷處事果斷,大軍所向,僅用兩個月便平定了叛亂。其中也有一些非議宋江的,他之前不識時務,待看到朝廷動真格的啦,這才見機行事,趕緊投降,否則定將死無葬身之地。

如此等等,好話了一大堆,基本都是拍趙佶馬屁的。

趙佶本就是個喜聽好話的人,如今大家竭力奉承,他自然心花怒放,嘴都笑得合不上啦。

他美滋滋地道:“宋江的禍患已經消除,朕的心思少了一半,前兩天也有訊息傳來,方臘之患已經控制,下一步就能發起反攻,離消滅方臘已經不遠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征討方臘的訊息早幾天已經得到,雖然不如消除宋江禍患來得更好,但也是個不錯的訊息,朝廷群臣一樣振奮。

接著趙佶的話,群臣又是吹噓一番。

什麼方臘不自量力,早晚得受擒就死;什麼陛下英明決斷,定然得隨心願。

爽快地接受了這番吹捧,趙佶欣喜之餘開口問道:“各位愛卿,那宋江如何處理?”

這話一問出來,朝堂上立馬啞口無言起來。

宋江是受招安的人,就算他之前百般不是,此時也是與朝廷官員同等地位,也就是,只要朝廷的旨意一下,他就是朝廷的大臣,與在場的一道,可以同朝共事了。

無論怎麼,消除了宋江的禍患是一事,但同朝共事又是另一事,誰會願意與一名曾經的叛匪共事?

這就是一件奇怪的現象,之前想得美妙,可一旦事情逼近才發覺在情理上根本過不去。

群臣是這樣,作為皇帝的趙佶同樣也是這樣。只是這種場合,誰也不會出出爾反爾的話,畢竟同意招安是朝廷的意思。

再者,那邊還有一個方臘在看著呢,宋江的事若處理不好,一旦被方臘利用,極有可能造成南方戰場的被動,那就不好玩啦。

所以,給宋江安排職務是必然的,只是職務有大,事情有輕重,給他安排什麼職務才是最為重要的。

按正常情況下,給宋江安排個閒散的文職也就行了,只是再閒散,他也要在朝堂上出現,對於這種在大家心目中有著窮兇極惡形象的人來,並沒有人願意多見他,因而把他趕出朝堂之外才是好。

當然,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還是有人有不同的考慮,那個人正是正得聖眷隆寵的蔡攸。

蔡攸道:“陛下,臣有一建議。”

蔡攸雖是蔡京的長子,可他的發家卻並非因為蔡京,而是因為他自己機會把握的好。

在趙佶還是端王時,蔡攸就想辦法結交他。當時蔡攸在京裁造院作監守,不過二十二、三歲,他每次上裁造院時都能趕上朝臣退朝,於是他就算計好時辰出來,以便正好能和下朝的端王趙佶相遇。

於是,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見一個比自己略長幾歲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馬拱手立在一邊,謙恭有禮,觀之可親。端王就問左右僕隸,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回道:“是蔡承旨的兒子。”於是趙佶便在心中記下其人。

等到趙佶繼位,蔡攸自然得到重用,趙佶首先給他賜進士第,隨之逐年升官,歷任龍圖閣學士、淮康軍節度使、宣和殿大學士等要職。

就在高峰任命為知州的時候,蔡攸又被任命為樞密副使,與任樞密使的王黼同管樞密院,這已是朝廷的中樞部門了。

只是,蔡攸不同於蔡京,他無才無德,給了他職務卻不思處理政務,只知道在趙佶身邊論道家神變之事,演市井**之戲以邀寵,為了爭權,他甚至還與父親反目為仇。

現在蔡京下臺了,擋在蔡攸前面的卻有兩人。一個是王黼,他此時正任樞密使,也是蔡攸瞄著的位置。不過,王黼下一步可能會去任宰相,與蔡攸衝突不大,所以蔡攸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沒放在王黼身上,那他放在哪裡了呢?當然是當前風頭最盛的童貫身上。童貫領兵十多年,多有戰功,這次更是被任命為宣撫使,負責剿滅方臘,一旦事成,必然會被任命為樞密使,這樣一來,蔡攸的想法便無法得逞了。

出於這種原因,他站了出來。

“陛下,素聞宋江勇猛,領千餘人轉戰十多個州府而來去自如,由此可見並非浪得虛名,臣以為,既然宋江如此,何不令他帶兵前去征討方臘呢,若勝,最好,如此可除去方臘的危害,不勝,也可問其個不力之罪,如此豈不是兩全其美?”

此話猛聽上去很有道理,可謂是一箭雙鵰之計,既打擊了方臘,同時又把宋江推到了火坑邊上,若能讓二者拼個兩敗俱傷,更令朝廷省心。

趙佶一聽,對呀,讓這兩人火拼一把,倒可消除兩大隱患了。

正待他要答應時,猛聽得旁邊一人大喊一聲:“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眾人一看,不由得一驚,原來站出來反對的竟是他們老蔡家自己人。

蔡翛,蔡攸的三弟,因老二早已死掉,實際上是蔡攸最大的弟弟了。蔡鯈官居保和殿大學士,是蔡京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因而話很有份量。

沒想到他會站出來反對,眾人都納悶起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