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談準備的很簡陋,只有一張方桌,兩邊各一把椅子。高峰與宋江面對面而坐,其餘人都分立於兩人身後。

這次會談除了宋家兄弟和吳用、劉唐外,高峰還帶了風默和楊再興參加。這也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的,高峰對宋江還不太放心,怕他狗急跳牆來那麼一手,有這兩人在,他就沒什麼好怕的啦。

雙方坐定,高峰既沒安排上茶,也沒安排食品,反正就是安排了,宋江他們也不敢用,沒必要多此一舉。

會談之前,高峰首先拿出一張紙條遞給了宋江,道:“這是位前輩寫的詩,我專程拿來與宋首領分享。”

宋江遲疑地接過來,他不知道這首詩有多高的意境,竟值得高峰在這個時機拿出來。

展開紙條,宋江默聲讀了一遍,隨之便如五味雜陳,什麼味道都有了。

自己一生的遭遇,特別起兵以來,那種心酸、苦澀、豪氣、愁悶,還有義無反顧,等等都呈現在面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那首詩給他的感受,也是嘗盡人生百態或者有過同等經歷才會有的感受,宋江突然間有種得遇知己的感覺。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江再次唸叨了一遍,終於問道:“高大人,這首《過零丁洋》是哪位高士所做?”

沒錯,這正是《過零丁洋》,文天祥的大作,高峰把它拿來勸諫宋江的。

雖然此時文天祥還未出生,但作為後來者,高峰還是習慣性稱其為前輩,不為別的,只為那份鐵骨錚錚、寧死不屈的骨氣。

這首詩是文天祥一生的寫照,充滿了慷慨激昂的壯志豪情,展現了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表達了捨生取義的不屈精神,若用在宋江身上確實不太合意。

但是,這又是一種經歷,也是對世道的一種感嘆,更是對自己無怨無悔選擇的一種堅持,對於這些,倒是與宋江的經歷相似。而也正是因為這些,宋江才會感同身受,心中充滿了感慨。

對於宋江的問話,高峰平靜地答道:“這是一位姓文的高士前輩所做,我也是得之不易,對於其人更是未曾見過。”

文天祥此時還沒有出生,高峰自然無法起其經歷,人同樣也無法見到,詩是從後世帶來,得之確實不易,因而,雖然高峰的事似而非,但句句是實話,絕無半句虛的。

他的是實話,但聽在宋江耳中,詩作者就是境界高人了,他那份敬重由然而生。

“如此高人不能一見,實在可惜。”言辭間,宋江還帶有陣陣惋惜之意。

看到這裡,高峰輕笑一聲,問道:“宋首領是不是對這首詩感同身受?”

宋江不自覺地答道:“正是。”

高峰卻沒有多少認可,嘆聲道:“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首領,我們都有此志,可達者卻廖廖無己,你知這是為何?”

誰不想青史留名?誰不想永世長存?宋江自不例外,高峰正問到了他的心裡。

宋江想了想應道:“留名需有死志,又需做出轟轟烈烈之事,二者兼具怕是不可多得,所以實難實現。”

高峰了頭,依然追問道:“何事為轟轟烈烈?”

宋江毫不猶豫地答道:“為民請命,為國捐軀,為義捨生,為天道而行,此皆為轟轟烈烈之事。”

倒是有些信仰,高峰接著又問道:“也就是,宋首領的做法應屬於轟轟烈烈之事了?”

宋江倒沒有矯揉造作,爽快地答道:“正是。”

高峰面露微笑,不緊不慢得問道:“那你實現了哪一條?”

“這—”宋江氣結,他不滿地白了高峰一眼,我這都要死的人啦,怎麼去實現?而且好似這一輩子也無法實現了。

高峰根本不管他的表情,接著道:“宋首領志存高遠,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實則是為百姓請命,向不公道宣戰,可你想過沒有,一旦失去了性命,這些便將都化作虛無,成了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本來就是事實,宋江也不覺得突兀,對道:“這只怪宋某無能,無法做到周全。”

“哈哈!”高峰大笑一聲,道:“宋首領何必自慚形穢,自我貶低呢?實則你還是可以實現那個心願的。”

“噢?”宋江奇異起來,他有些不解高峰的意思,問道:“高大人有話請明言,宋某又如何實現心願?”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高峰簡短的答道。

如果一見面高峰就這話,宋江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已決定不與朝廷同流合汙,自然不想做那種“留青山”的事情,但看了那首詩,又聽了高峰這番話,他覺得自己似有些東西要抓住,只是還差了那麼一火候。

定了定,宋江問道:“我倒想聽聽如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高峰神色放鬆,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不答反問道:“請問宋首領,人有生死,二者何難?”

宋江答道:“死難。”

高峰搖了搖頭,講道:“我卻認為生難。”

生難?不等宋江發出疑問,高峰接著又道:“死,極為容易,雙眼一閉,雙腿一蹬,就再無痛苦。此時人將無牽無掛,無煩無惱,無憂無慮,無悲無喜。而‘生’則不同,他要在世間磨礪,他要經受風雨吹打,他要堪破人生百態,他要面臨死亡的威脅,更重要的是,他要有自己的信念,並為了信念而奮鬥,甚至犧牲一切。”

“所以,這個信念是痛苦的,也是艱難的,是有些人一輩子的追求,而在很多情況下,還追求不到。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三類人,一種是敢於堅持信念的人,他們不怕辛苦,能想盡一切辦法進行奮鬥,而最終也能實現自己的信念,不得不這類是成功的人。二者是直接放棄的懦夫,他們不敢直面困難,遇到措折便舉手投降,這類人註定是失敗者。第三種就是那種有想法沒做法的投機人,他們只把希望寄託在運氣上,一旦不成功便自暴自棄。這種人缺乏實實在在的規劃,更是在困境時多方逃避,不願生的痛苦,而求死的快樂,這種人其實是名副其實的虛妄者,也是矇騙大眾的偽君子,請問宋首領,你認為自己是哪一種?”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