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邊走邊聊,好似感覺到倪語臣等人的友好,王子並沒有保留,把耽羅國的情況詳細地介紹了一遍。

倪語臣聽了暗自感嘆,還是生活在這種與世無爭的地方好呀,他們心思單純,想法簡單,根本體驗不到外界的那種爾虞我詐,如此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據王子介紹,耽羅國是個國,其實就是一個群聚的土族部落。

他們人口不多,總數還不到五千人,佔地也不大,居住地集中在中間的那座山邊。他們以捕獵和採摘為生,另外還有打魚和種植,不過,後者並不是主業。

耽羅國的老大稱為星主,又稱為國王,此時的國王兼星主是岷。

帶隊的王子是國王的兒子,他叫查,是僅次於國王地位的人。

王子查還介紹,他們居住的那座山叫漢拿山,相傳是一座火山,只是自從有人居住在這座島上,它就沒有爆過。

島上生活簡單,卻也很有特色。比如,這裡有“三多”和“三無”。

“三多”指石多、風多、女人多。

石多很容易理解。因為整個濟州島就是由於火山爆造成的,所以其上石頭、洞窟特別多。除了沿岸的柱狀節理帶,還有萬丈窟、雙龍窟和挾才窟,這裡都是石頭地。另外,住房、設施也都是用石頭磊成,因而石頭成了這裡的一道風景。

就像石多一樣,島上“風多”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四面環海,而且每年颶風襲擾,顯露出島上的風特別頻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女多”則是由於島上的環境差,男人為了生活經常冒險,結果遇難身亡比例很高,特別是出海捕魚,返回率極低,因而才出現女人多於男人的情況。

“三無”是指無偷、無大門、無行乞。

這種群居而簡單的生活,雖然每家都有屋舍和財產,但整體還是貧窮的,彼此間沒有什麼可以覬覦的東西,而且長期互幫互助的養成的那種鄰里美德,使得大家既不需要乞討,也不需要偷竊為生,更不需要加上大門以防範。

所以,每家當主人外出幹活時,只需在家門口搭上一根橫木,以示家中無人,除此之外,再沒有其它設施。

瞭解了耽羅國的一些習俗,倪語臣心中有了數,他要帶人長期居住在這裡,有了這些情況,也好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措施,以防自己的手下騷擾到耽羅人的正常生活。

“之前這裡為高麗的耽羅郡,不知高麗如何與你們聯絡?”倪語臣不失時機地問上一句。實際上他最關心的還是這個問題,高麗人的行蹤對他來還是個謎,他不得不瞭解清楚。

倪語臣的身份是大宋的上差,王子查可是知道,這種身份之高貴,可遠比他一個國的王子強一百倍。而且倪語臣來到後就已表明了態度,他是為耽羅脫離高麗的管制而來,也就是,他是來幫耽羅人的,至於他怎麼幫,只能等見到國王傳過旨了。

對於倪語臣,王子查自然是百般友好,特別是這個問話,他更是毫不避諱,把高麗的做法全部了出來。

最後他講道:“這裡是高麗的耽羅郡,可高麗人何曾把這裡當作過郡?高麗人不管我們的吃住,不管我們的死活,除了到年底派一些人前來收取貢物,什麼也沒做過。”

居然是這樣的,倪語臣心中瞭然。高麗只知道索取,不知道給予,難怪耽羅人對他們有成見。不過,這樣也好,高麗得不到耽羅人的心,反倒更容讓二者離心了。

更主要的是高麗對耽羅人不管不問,只有年底才派人來一趟,現在是年頭,豈不是他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進行展,真要到了年底,也許一切都已板上釘釘,大勢已成。

大家不緊不慢朝漢拿山下走去,越靠近山邊,越看到更多的耽羅人在勞作。倪語臣甚至看到了大片的土地,可惜的是上面的作物生長的並不好。

勞作的耽羅人看見王子查帶著一群陌生人趕來,都好奇地高聲詢問,王子查並沒有傲慢的表現,他很是友好地向眾人介紹倪語臣一行。

且行且近,很快來到山腳下,迎面是一座最大的石屋。

是石屋,卻分兩部分,後面的的確是屋,不過,它並不大,與大宋的平常房屋差不多。

前面的則是一座石頭堆砌的廳堂,廳堂很簡單,只用六根石柱支撐,四面皆無遮擋,廳堂內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其中擺放了一些石桌和石椅,明此處是耽羅人議事的地方。

好似事先得到了訊息,早就有三人恭敬地站在廳堂內,看他們的穿戴明顯比他人好一些,不用問也知道居中的就是耽羅國國王——岷。

“見過上差。”岷帶頭躬身行禮。

就算是國王,在高麗的官差面前也差了一個等級,高麗在大宋面前又差了不少,二者比較便能知道,大宋的欽差走到哪裡還是相當吃香的。

倪語臣非常友好的上前與岷見禮,毫無半桀驁之氣,這份氣度反倒迎得了岷的不解。

上國來使,哪一個不是傲慢無禮?哪一個不是咄咄逼人?這一位卻與眾不同,原因何在?

雙方寒喧一陣,倪語臣開門見山的道:“我帶來了大宋皇帝陛下的聖旨,請耽羅國王接旨。”

這句話來更加令國王岷疑惑,他名義上是耽羅國王,實則是高麗的一個郡。一個國家的皇帝,居然向另一個國家的郡下聖旨,這就有不可思議了。

當然,耽羅國的情況特殊,它到底是以國還是以郡的方式存在誰也不明白,就是有另一個國家向它伸出友宜之手也是可以理解的。

它唯一不可理解的是,這個伸出手的是大宋。

不大宋與耽羅國相隔千里海域,大宋皇帝知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還很難,就算知道又如何?單就他為一個的島國下一道聖旨就不可思議了。

憑什麼一個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會下這麼一道聖旨?又憑什麼遠隔千里派人橫渡大洋送來?難道這裡還有能讓一個皇帝動心的物件?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