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六年五月十五,京師。

紫禁城丹墀下,文武百官黑壓壓跪了一大片,在聆聽上喻。光緒身著只逢祭祀大典才穿戴的皇帝頂戴,掃了最後一眼手中的《明定國是詔》,而後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聲音緩緩說道:“朕以為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流弊所至,徒蹈宋明積習,於門戶紛爭中更加削弱了國家的力量。因此,朕特別明白宣示,從今往後,朝廷內外大小諸臣,從王公貴族一直到普通的士人和庶民,都應該變法維新,努力向上,發憤為雄……”

隨著光緒堅定的聲音在紫禁城迴響,陰霾了一年多的北京街頭,彷彿一瞬間陽光燦爛了起來。

“變法了!維新了!”一群年輕的士子,拿著手抄的“明定國是詔”,奔走相告。

而一個身穿藍衫,五十餘歲的讀書人,更是熱淚奔湧,舉手向天高呼:“皇上英明!我大清有救了!”

士子們情不自禁地一齊歡呼:“皇上萬歲!萬萬歲!”

甲午一戰,誰也沒有想到小小日本把諾大的大清國打了個滿地找牙。陸軍屢戰屢敗,水師更是全軍覆沒。倘若不是出了個活曹操何紹明,天知道到底要割多少地,賠多少銀子給小日本。試想,連小小日本都能欺負大清成這樣,眼瞅著小日本得了便宜,其餘列強能不眼紅?恐怕立刻就會接踵而來,將這個破敗的大清國瓜分個乾淨。

讀書種子們惶恐了,不安了,誰都知道隨著大清被人家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恐怕蜂擁而至的瓜分潮就能讓諾大的國朝亡國滅種!局勢如此,該怎麼辦?唯有變法!

甲午戰敗之後朝廷要變法的風聲便傳了出來,可整整過了一年,出了編練新軍,楞是沒什麼動靜。大家夥兒只當是那位老佛爺又在橫加阻撓,只是百折不撓地一遍遍上書懇求。到了今天,總算有了結果。這讓讀書種子們如何不振奮?

路旁的人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呼啦”一下子湧上來,抱小孩的婦女,街頭的閒皮,過往的行人,擠得個水洩不通!旁邊,一個趕著驢車進城的鄉下人急得站在驢車上,踮著腳,伸長脖子,拼命想看個究竟。

“三老四少,這幫讀書種子又鬧騰什麼?不會再來一回公車上書吧?”

“上什麼書?詔書上寫得清楚,大清要學洋鬼子搞變法。康有為一個小小的戶部主事,愣是授了上書房行走。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更是當了四品的軍機章京,這放在早先可就是宰相!”

“洋鬼子有什麼好的?呸,都是一幫二鬼子!”

“付老六,聽說這一變法,頭一號就是廢了旗餉……你趁早找條出路,要不跟著老誠王家那小子當車把式得了。”

“姥姥!這祖宗定的規矩,他康有為要是敢擅改,老子就跟他拼了……”

這邊兒說的熱鬧,而那頭卻總有些懵懵懂懂的人四處打聽:“啥是變法?”

明定國是詔一頒佈,已經在京師醞釀了年許的風潮,驟然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發洩了出來。“老佛爺不主事,皇上掌權了……”“康黨深受皇上寵信……”等等之類的訊息漫天飛。隨大流的牆頭草,這會兒都瞧明白了風色。這回看來皇上是真得權了!在此之後,各式各樣的實力團體或個人,大小的官員都行動了起來,要麼四處探聽確切的訊息,要麼就是四處拜門。

誰都知道,變法開始,就意味著整個朝廷勢力的重新洗牌。這個時候絕對不能站錯隊!而更多的小吏,則已經迫不及待地湧向了南海會館。

這兩天南海會館門口車馬羅列,往來賓客不住,宅子裡頭的鬧騰聲打早起一直能鬧到後半夜去。和頭些日子簡直天地之別。康黨人等,縱使一個個都透著一股子振奮之色,兩天折騰下來也都有些吃不消。到後來黑著眼圈的康有為乾脆來了個閉門不見。用康聖人的話是:“康某上書奔走之際,他們在幹嘛?變法可要不得投機鑽營之徒!”

一名小吏瞧著南海會館大門上貼的告示,氣得鼻子差點兒沒歪了:“狂妄,狂妄至極!”同來人等,輕浮一些的都開始跳著腳罵人了,而那些老成的,則悄沒聲地溜進了自個兒馬車,臨走朝著會館投去一絲輕蔑:“剛上位就把人得罪光了,老子就瞧著你康有為能折騰多久!”

外頭罵聲震天,裡頭康黨子弟一個個吹捧著自個兒老師品性如何端正,殊不知這會兒已經將人得罪光了。天知道,得罪了所有人,就他們這幾個書生能變什麼法!

外頭風起雲湧,紫禁城裡頭卻是一片忙碌。勤政殿外,雖已深夜,這裡仍是燈火輝煌,一派緊張忙碌景象。提著燈籠的太監們一溜小跑著,匆忙往返,傳遞著各種檔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殿門口則亂糟糟聚集了一大群各部官員,兩名當值太監尖著嗓子對他們不停叫喊:

“蘆漢鐵路的工程報表送到沒有?皇上急著要看!”

“送到了!”一名官員舉起報表。

“快呈上來,皇上急著要看!”

“詹事府的人員編制實數統計出來了嗎?”

“統計出來了……”

“統計出來了你還在這裡磨蹭什麼呀?還不送進去……”

勤政殿內,也擠滿了官員,不過沒有殿門口那樣喧鬧。

御案上,各種奏摺和檔案堆得像座小山,光緒只露出個頭部。

官員們手中都拿著擬好的喻旨或奏摺,排著隊,依次向光緒報批:“稟皇上,命陳寶箴、劉坤一在上海試辦機器制造局的喻旨已擬好,請皇上御覽!”

光緒接過喻旨,仔細看一遍,鄭重地蓋上皇帝之寶,交給身旁同樣是排隊等候的太監,“立即發出!”

“嗻!”太監接過喻旨,飛快去了。

又一個官員:“稟皇上,命劉坤一、張之洞試辦商務局的喻旨已擬好,請皇上御覽!”

光緒接過喻旨,仔細看一遍,鄭重地蓋上皇帝之寶,交給下一個排隊等候的太監,“立即發出!”

“嗻!”

“稟皇上,命各省陸軍改練洋操的喻旨已擬好,請皇上御覽!”

“稟皇上,命各省挑選學生赴日本留學的喻旨已擬好,請皇上御覽!”

……

“稟皇上,這是遵聖意重擬的裁撤詹事府等六衙門的喻旨,請皇上御覽!”

光緒接過喻旨,又拿起剛送到的報表道:“朕剛才看了詹事府的人員編制實數,冗員之多,令朕吃驚!其餘如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和大理寺也一樣,光吃飯不幹事,像這些個衙門,還留著它幹什麼?不但要裁撤,而且要裁撤得乾乾淨淨!”

“皇上聖明!”

“好,下一個!”

“稟皇上,這是蘆漢鐵路的……”

光緒打斷他,“朕已經知道了,傳旨,叫盛宣懷立即趕赴蘆漢鐵路督辦!還有,粵漢鐵路、滬漢鐵路都由他去督辦,告訴他,越快越好!”

“稟皇上,這是康有為上的請創設京師大學堂的摺子!”

光緒接過摺子,臉上露出了笑容,道:“開設學校的事,康有為上過幾次摺子了。朕以為,這是個大事,好事!京師大學堂,按洋人的叫法,就是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校長,朕的意思想讓嚴復擔任……”

官員們一陣茫然,然後開始竊竊私語……

光緒臉上的笑容收斂了,“看來,你們許多人不知道嚴復是誰了?看過《天演論》的站出來!”

一眾臣子楞了好半天,總算有那麼三四個官員站了出來。

“好,總算有幾個人看過。”光緒點頭,對其他官員道:“嚴復就是《天演論》的譯著者啊!由他來當北京大學的校長,是最合適不過了!”

“謹遵聖意!”

“那就這樣定了。”光緒又吩咐身邊太監,“立即刊印《天演論》一千部,分發在京文武官員!”

“嗻!”

“稟皇上,命各省督撫禁止婦女纏足的喻旨已擬好,請皇上御覽。”

光緒接過喻旨,看了一下,說道:“婦女纏足,乃是千年陋習,光靠禁止恐怕不行,還得勸阻和誘導。說著,他拿起硃筆,在喻旨上加上“勸誘”二字,又自己念了一遍:“命各省督撫勸誘禁止婦女纏足”,這才放下硃筆,蓋上皇帝之寶。

“當!當!……”牆上的自鳴鐘敲了五響。

“怎麼,快天亮了?”光緒一驚,站了起來。

官員們都以為他要宣佈散朝,許多人情不自禁籲了一口氣。誰料光緒只是站起來舒展一下身體,又坐下,批起摺子來。

貼身的太監看不下去了,上前勸慰道:“聖上,朝政固然要緊,但龍體也要緊啊……這都天亮了,您是不是休息休息?”

難得地,光緒這會兒心情舒泰,竟然沒有開口訓斥。而是微笑了一下,“時不我待啊!”繼而皺眉詢問道:“《明定國是詔》發出去快一天了,各地督撫可有迴音?”

下頭一眾官員左右詢問一番,齊齊搖頭。

光緒苦澀一笑,而後略有些失落地又埋頭批起摺子來。局勢如此,朝廷也就有個名份,早就失去了對天下督撫的約束,各地督撫如今都觀望著風色,更有不老少人以北地何紹明馬首是瞻。光緒這會兒心裡頭七上八下,生怕何紹明來個通電反對,而後緊跟著反對如潮。這會兒他是又興奮又害怕,實在沒了睡覺的心思。索性將自個兒埋在案頭摺子裡頭……

不管怎麼說,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十五日,比歷史上整整提前了兩年多,清廷頒佈《明定國是詔》,維新變法開始啦。從一開始就比歷史上還要急躁的變法,天知道,這回到底能不能支撐上一百天。(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