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五年三月一日,日本馬關。

上午十時,春帆樓上。二樓會場的長條桌兩側,左右相對坐著清日雙方的談判代表。日本人清一色的西洋禮服,清國使者一律的長袍馬褂,二者涇渭分明。唯一相同的,便是所有人的臉上都掛著如釋重負的表情。一場馬拉松式的長談,到了今天總算有了結果。

對於達成和議的結果,日本人心裡頭都有一些僥倖。還好,那個腐朽的清國政府已經支撐不下去了,哪怕空有關東軍這樣的無敵之師,卻害怕反受其害而迫切地需要和談;還好,日本開化的早,比清國人更清楚什麼是外交。大英帝國紳士們所主導的干涉,明顯地偏向著日本;還好,伊藤閣下頂住了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沒有讓那些頭腦發熱的少壯軍官把這場恥辱的戰爭繼續下去。

僥天之幸,日本雖然沒有拿到想要的一切,可起碼不算虧本。根據條約,清國將向日本支付軍費四千萬兩白銀;清國承認南部朝鮮王朝之獨立自主性,同樣,日本承認北部朝鮮之自主性;清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開放神戶、長崎、橫濱等外商埠;雙方國民得在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定進口稅。

頭一條,所謂的軍費支付,不過是換了個名稱,內裡就是賠款。第二條等於變相承認雙方的實際控制區。而剩下的幾條,看似雙方互惠互利,彼此給予對方貿易最惠國待遇。可實際上,只是單純的對日本有利。

這點並不難琢磨,日本好歹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列島上還有些完善的輕工業。而大清那頭,就那麼幾個官辦的工場,生產出來的東西比跨海運過來的還要貴上好幾成。這樣的工場,有何競爭力?不僅如此,清國國內根本就還是處在中世紀,根本就沒什麼民族資本,就算對其開放了口岸,能有幾個跑過來開中餐館的就不錯了。

十一時,經過反覆的研讀,清日雙方均表示對條約無異議。兩國的書記官遂將整理好的和約交付兩位全權大使手中。手裡頭握著和約,伊藤博文心裡頭卻是感慨萬千。曾經,他有一個夢。在夢裡,他伊藤博文醉臥美人膝、醉掌天下權,引領著小小日本,擊敗強清,從而將東亞天地間太平盛運徹底搶奪了過來!在夢裡,他意氣風發,李鴻章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在夢裡,日本從此逆轉國運上百年;在夢裡……

哀嘆一聲,夢到底是夢,現在的局勢……伊藤苦笑搖頭,而後抽出簽字筆,在和約上簽下了自個兒的名字。

到了今天,日本已經徹底無力為繼了。陸軍在朝鮮、遼南損失過半。一大批優秀的軍官,如川上操六、桂太郎、山地元治、大山岩等相繼成神。受連續失敗的影響,戰爭國債在倫敦交易所根本就無人問津,國庫裡空虛的恐怕就連老鼠都不會光顧。不止如此,緊接著就是俄國人突然南下佔據了釜山,而後失利的訊息傳遍日本,整個列島都陷入了一場動盪之中。

如果單純是面對清國這個龐然大物,日本還可以拼著幾十年攢下的家底,勉力一搏。可就連俄國佬都來了,日本現在可還沒有實力,更沒有膽子面對蒸汽壓路機。也正是如此,讓那些頭腦發熱的少壯軍官乖乖閉上了嘴。而國內的動盪就不是那麼好解決了。日本處心積慮二十年,換回來的卻是一場形同失敗的戰爭勝利,儘管客觀事實擺在那兒,以小小島國而擊強清,能有這結果已經不錯了。可無論是日本國民,還是各個藩屬、財團乃至於皇室,都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造成如今這樣的局面,完全就是當初大本營的野望太高了,乃至於鋪天蓋地的報紙將這一思想埋植在了所有人的骨子裡。四千萬國民巨大的心理落差,也唯有選出一個替罪羊才能平息這場動盪。

說到底,發動這場戰爭完全是整個大和民族的決策。遍觀崛起之列強,哪個不是靠著殖民地巨大的利益,一直往國內輸入血液,這才有了今天的強勢?就算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美國,不也從西班牙人手裡搶了菲律賓與古巴?

日本列島幅員小,資源匱乏的可憐,要想崛起也唯有透過一場對外戰爭,從而搶奪過來賴以生存的資源。維新以來,上到天皇、首相,下到普通日本民眾,哪個不天天喊著徵清?要真論起來,最該當替罪羊的就是天皇!

可天皇到底是天皇,那可是日本的象徵,在民眾心裡頭就是神的存在,神怎麼會犯錯?思來想去,也唯有將這個罪過蓋在這一屆的日本政府身上。首當其衝,他伊藤博文就是個最大的罪人!

伊藤博文滿臉的愁思與落寞,而他對面的李鴻章,同樣也是如此。一場戰事打下來,淮軍垮了,水師沒了,老李辛辛苦苦幾十年攢下的北洋,被打了個底兒朝天,再也沒什麼家底了。從前,朝廷仰仗著北洋震懾天下督撫,北洋同樣依靠著朝廷的扶持,從而形成了人制的平衡局面。

甲午這一遭,不但把大清國這最後一點兒遮羞布給扯了個乾淨,北洋也同樣實力、聲望大打折扣,再難約束天下督撫。這北洋就形同老李的孩子,眼瞅著北洋絕路走到了頭兒,這老李心裡頭能好過?這且不說,單單就是他李鴻章遇戰必敗,又簽署了這媾和的條約,這天下人就得戳著他老李的脊樑骨罵上一輩子。

李鴻章心裡頭除了落寞,更多的是委屈。朝廷多少年來就是如此,一頭用著一頭防著,想當初恩師曾公文治武功如何?不也得朝朝廷低頭,往湘軍裡頭安插了好些個滿洲將軍?他老李雖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也走不出這個圈子。刨去滿漢之爭,北洋匯聚了天下一時之俊傑,這些人來自方方面面,來自不同的利益團體,奔著不同的目標,就是想靠著北洋這顆大樹。

早前還能約束一二,可現如今北洋早成了一個活物,就是他老李也就能指揮得動幾個貼心的而已。說到底,他李鴻章就是愛新覺羅家的一條狗。該幹什麼,該怎麼幹,都是主子一句話的事兒。可嘆他老李兢兢業業裱糊著大清這棟破房子幾十年,臨了,主子來了個兔死狗烹,讓他背上了一輩子的罵名。

李鴻章這會兒真想仰天長嘯一聲,這他媽的什麼世道,這他媽的什麼朝廷!

只是內裡的士大夫情節還在那兒約束著,他老李可不想當了一輩子忠狗,臨了換個主子伺候。

同樣是苦嘆一聲,李鴻章也提筆在和約上籤了字。

書記官隨即將兩份和約交換,伊藤與李鴻章二人復又簽署了一遍。落筆,二人心裡頭如釋重負,這一遭總算是完結了。至於明日如何,已經不關自個兒的事兒了。

二人同時起身,將條約遞了過去,就在這一瞬間,彭的一聲,鎂光燈爆發出強烈的光芒,立在門口的黑匣子照相機,忠實地記錄了這一切。

隨即,噼噼啪啪零落的掌聲響起。清日馬關條約,歷經百餘天的談判,終於達成了。

僵持著身子,伊藤博文強擠出了一抹笑容:“中堂與餘此身,恰似連結兩國之一縷絲線,即將斷絕之兩國脈絡,僅賴此一縷絲線才得保持。”

李鴻章只嘴角向上挑了挑,戲謔道:“不過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罷了。伊藤首相辦的是天皇的差事,我李鴻章辦的是大清皇上的差事。”

二人臉上都是苦澀的笑容。無論是表面上為日本取得了勝利的伊藤博文,抑或是即將被四萬萬民眾罵做賣國賊的李鴻章,這倆人都是失敗者。日本不敗而敗,清國依賴著出了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何紹明,沒有如同歷史上一般當了內褲賠付鉅額的戰爭賠款,可偏偏這何紹明是個曹操。日本不好過,大清更不好過。

要說這場戰事的得益者,除了末了撿便宜的俄國佬,就屬依靠一擊之力攪動這東亞大勢的何紹明了。伊藤與李鴻章這會兒對視的眸子中,明顯有些同病相憐的感覺。局勢走到今天,完全就是那個何紹明依靠自身不大的重力,而後以戰事為槓桿,從而撬動的。

沉吟了一下,伊藤湊近,低聲道:“李中堂,我不得不承認,今天這個結果,實際上日本已經失敗了。可我沒有輸給你,我是輸給了那個關東軍何紹明。”

李鴻章嗤笑一聲:“伊藤首相,我老頭子雖然自負,可也有自知之明。我不如你!日本如何、大清如何、何紹明又如何,從此以後都不是我老頭子該操心的事兒了。歸國之後,青山綠水為鄰,過一番閒雲野鶴的日子,也是福分。……日本得了四千萬的銀子,總算能填補了虧空吧?我老頭子等著閣下再來個十年,說不定兩國再來甲午這麼一遭,到時候只怕日本依舊不會得逞。”老李話裡藏刀。你伊藤再比人強又如何?日本不過是個彈丸小國,即便再有十年,想要徵清,依舊是白日夢。

說罷,老李微笑著一拱手,領著一眾隨從匆匆而去。

只留下伊藤站定在那裡,瞧著老李的背影,皺著眉頭,緊咬著牙齒,眸子時明時暗。李鴻章的話戳中了他的痛處,任他伊藤博文英才如何,說到底還是個人,不是神!不可能變戲法一般讓日本一舉成為列強之一。總是清國再糜爛,可大國的底蘊在那兒擺著。真要拼命,就是那幅員遼闊的國土,就能把日本拖死!

良久,伊藤哀嘆一聲:“難道,日本真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麼?”

“閣下……條約總算是對日本有利……我們已經盡力了。”身後陸奧宗光勸慰的話語,怎麼聽怎麼覺著裡頭有一種蒼涼的無奈。看似勸慰,實際上卻是在訴說著苦楚。他自己彷彿也發現了,話鋒一轉:“填平了國庫,日本勵精圖治,下次精心準備,定然會一舉踏平清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伊藤苦笑搖頭:“陸奧君,沒用了……俄國人已經南下,就在海峽對面的釜山。面對著蒸汽壓路機,日本還有機會發展?就算沒有俄國人,你認為清國還會給我們另外一個二十年麼?不,確切的說,是何紹明還會給日本另外一個二十年麼?你看著吧,當日本從懸崖邊掙扎上來的時候,面對的是更加強大的支那!我們輸了,一敗塗地,連挽回的機會都沒有!”

“伊藤閣下,您太悲觀了。”

“悲觀?”伊藤猛然轉過了身子,已經是淚流滿面:“三千年來最好的一次機會,曾經那那麼近在咫尺,陸奧君,可惜啊,可惜我們沒有把握住!拿破崙早就說過,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如今,這只獅子被我們打醒了,且看吧,且看這只獅子重新抖擻,而後等待日本的是什麼結局!”

對面的陸奧宗光,明顯有些不服,強橫道:“閣下,陸軍雖然不堪再用,可是我們還有海軍!有無敵的聯合艦隊!清國人就算陸軍再強大,難道能靠著陸軍打到日本本土?”

“不一樣……不一樣了。經此一役,鄙人的仕途已經走到頭了。日本來日如何,已經不受我控制了……陸奧君,你將來還要留在新政府,我只告訴你一句話:日本彈丸島國,從來就只能依附強者才能生存……他日……他日若是支那崛起於東亞之巔,日本,只能對其依附。也許,這樣才能保全……”

說到後來,伊藤博文已經是異常痛苦。

一八九五年三月一日,馬關條約簽訂。這也宣告了清日戰爭的終結。日本沒有如同歷史上一般斂取巨大的財富,而清國也沒好到哪兒去。整個東亞局勢,表面上日趨平靜。可內裡,正醞釀著一股新的風潮。拿破崙口中的中國雄獅睜開了一隻眼睛,他日,這只甦醒過來的雄獅,又會給這個紛擾的世界帶來什麼呢?

(一更送到~求訂閱支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