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部現在有些頭疼。

按照最初的想法,戰線的推進將會比較順利。

在這一片地區,聚集數量過萬的殭屍群和難對付的橄欖球殭屍群,都已經拜託林清風的殭屍大隊清理過一遍了。

剩下的儘管也有聚集性,但是相對於之前數量如此巨大的殭屍群,和極為難對付的高階殭屍。

清理的困難已經下降了不止一籌。

何況在這一段時間,箭頭堡壘的清理工作一直沒有停止、

周圍百公裡之內的殭屍密度,相對於一個月前已經接近減少了一半。

雖然說仍然有殭屍在緩慢的朝著國境線移動。

但是相對於每天所擊殺的數量,這些新過來的殭屍並不算多。

指揮部原本以為,清理的真正困難是要等到深入城市,或者鄉鎮這種人口密集區的時候。

畢竟在這種區域內,有很多的遮擋物。

誰都沒有想到,這才剛剛往前推進了十幾公裡,就陷入了一種彈藥瘋狂消耗的現狀!

在沒有一些重火炮的支援下,殭屍們能夠承受的子彈數量明顯要比預計的還要多。

再加上這一段時間殭屍們自身的那一點強化。

使得子彈對於殭屍的影響愈發的減小。

經過作戰研究部的推論。

按照現在的測試結果來看,恐怕到一年之後,所有小口徑的子彈已經不會對殭屍造成任何影響。

中等口徑的子彈,威力也會大幅度的削弱。

只有像是什麼重機槍子彈或者說狙擊步槍子彈,才不會因為殭屍本身的強化而產生明顯的威力削弱。

當然了,在各種測試上,擁有植物金屬的子彈,仍然會對殭屍造成極為明顯的殺傷效果。

可以預見的是。

當前所有的軍械彈藥都需要進行更新換代。

這件事情已經非常重要了、

而剩餘的普通彈藥,則沒有必要進行保留。

完全可以在這一段時間盡情的進行揮霍!

除了炮彈之外,幾乎其他所有彈藥都需要更新!

而面對前線不斷發來的補給要求。

補給站上的車輛現在都恨不得把油門踩在油箱裡!

百萬級別軍隊的補給,自然是準備的數量充足。

殭屍們也沒有什麼腦子,自然也不會採取襲擊補給車隊的計劃。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忙碌之後,前線的補給終於到達了某種平衡。

戰士們可以放心的開槍射擊,仔細清理周邊所有的殭屍。

在這中間,如果說有因為部分氣球殭屍或挖掘殭屍造成的人員傷亡,也可以隨時進行搶救,運送到大部隊後方。

殭屍們的戰鬥力,在沒有形成絕對的屍潮之前,並不佔據什麼優勢。

而幾十萬戰士們同時對各個區域進行清掃,使得遠處趕來的殭屍不知道往哪裡跑更為合適。

形成絕對的屍潮反而變得不可能。

在這中間。

分佈在各個區域的特殊戰士們,也充分地完成了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

不僅牢牢的吸引住了周邊數公裡的挖掘殭屍和氣球殭屍,還在小心的觀察著各個殭屍大軍的動向。

觀察組的成員們,還在這諸多的殭屍大軍中拍攝到了一部分極為稀有的特殊殭屍的畫面。

比如說那種喜歡自爆的盒子殭屍,和手拿著柵欄頭戴鐵桶的特殊殭屍。

戰士們在往前不斷推進的過程之中,也發現了一些比較明顯的鄉村或者是城鎮。

一些小規模的鄉村或者是城鎮。必須等到大部隊過來集合之後。才可以進行清理。

廣闊的平原上,或者說沒有那麼多人工建築物遮掩的地方。

想要擊殺殭屍,完全可以在幾百米外就對殭屍進行掃射。

如果說有行動式的火炮,或者說坦克,就更方便了。

但是在鄉村或城鎮這種地區,別說能一眼看到幾百米外的東西。

就是二三十米之內,你都不知道哪一個殭屍會突然間從巷子口裡衝出來!

殭屍們的移動速度雖然慢。

但是殭屍很撐打!

周圍的遮掩物越多,殭屍反而越能發揮自己本身的優勢。

像是在密集的山林之中,速度極慢的普通殭屍都可能會對戰士造成傷亡!

這場戰役最開始之前,可以攻打的鄉村或城鎮都已經進行了標註。

這些鄉村或城鎮,都是林清峰手下的殭屍過去清掃過一遍的。

雖然不敢說能清掃的乾乾淨淨,但是殭屍的密度很低,完全不用擔心,會造成大範圍的人員傷亡。

至於其他沒有被標註的城鎮或者鄉村,是要等到幾天之後,交給特種戰士們進行統一清理的。

這場戰鬥,並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戰鬥。

很多時候完全不用想有什麼後顧之憂。

不用擔心深入敵腹將會被敵人包圍,深入敵後的那一群戰士們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也不用擔心對方施展什麼包圍的計策,因為殭屍們根本沒有這個腦子。

至於說什麼襲擊補給線,對重要成員進行暗殺,進行資訊科技戰爭,敵方精銳人員潛入突襲,或者說某一支敵軍部隊進行大範圍轉移這些事情,統統不用擔心!

對付殭屍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

只要把一整個區域的殭屍完全清理乾淨,就直接向試煉空間遞交申請。

就算在某個陰暗的角落裡有兩個隱藏的殭屍,也會直接被試煉空間徹底抹除。

國界之內,不留殭屍。

試煉空間這一點。基礎的水準還是有的。

在這一場戰鬥中,人們最初並沒有見到林清峰的身影。

林清峰在整場戰鬥開始之前,已經帶著四萬殭屍大軍,清理周邊比較大的殭屍部落。

而在整場戰鬥開始之後。

林清風已經深入到某個邊境城市的內部。

開始了自己單人的主場!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