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清虛宗掌門弟子王若虛,九竅齊開,築基在即。”

“第二名,霸王槍傳人項雲雷,八竅境界,紫槍雷電,所向披靡。”

……

“第九名,琅琊山莊逍遙公子,六竅境界,陰陽和合,玄妙非凡。”

真要按戰力算,李彌如今第九名的位置反而高了。

不過讓李彌高興的是,《天神訣》和《地煞錄》中各有一靈竅屬於全新,這樣一來周天靈竅圖就記錄了八十靈竅,而且補完之後,僅有最後一處空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意味著,放眼諸天萬界,周天靈竅的總數,很可能是八十一個!

而且非常奇妙的一點是,李彌要“創造”的是《鬼神圖錄》,如今卻只掌握了《天神訣》和《地煞錄》,難道真要靠自己去領悟創造?

真的是非常有意思,而且三界的力量體系,也算是李彌所經歷的諸多界域之中,最完善,層次也最高的了。

李彌試著運轉《長生訣》,非常順利,而且威力幾乎沒有任何衰減。

不愧同樣是清五濁五的靈機構成,雖然有細微的差距,但是對於功法的影響並不大。

如何能像《長生訣》一樣,將《天神訣》和《地煞錄》合二為一呢?

首先肯定要對《天神訣》和《地煞錄》有深入的領悟和理解,而這需要的是足夠的時間。

李彌很擔心三年恐怕不夠用,於是根本不管外界紛擾,靜心在琅琊山莊之中修行,此地在人間界中也算是福地,靈機非常活躍,遠超八景洞天。

無論是《天神訣》還是《地煞錄》,修行起來對於如今的李彌都沒什麼難度,其中蘊藏的道理玄妙更是能夠直接看破。

一部藉助清氣修行,一部藉助濁氣修行,最大的相通之處,就是同時需要藉助權柄。

上界成立了小天庭,下界成立了小地府,道行最高深的大佬佔據最高層,其他人根據道行排序,逐漸降低。

林林總總,各有官職,幾乎沒有閉門靜修的閒雲野鶴。

李彌的父母,分別是下界和上界的頂級二代,如今都是金丹真人,官職也非常顯赫。

父親王離,是下界玄冥州鎮守使,相當於一省之長,母親道雲瑤,是上界全真部主事,相當於吏部三把手。

就連人間界中,大佬們不是帝王將相,就是公侯伯爵,最差的也要混個幫主、盟主。

李彌幾乎在一瞬間就鎖定了最後一個靈竅所代表的力量——權柄。

以李彌的血脈和身份,無論去上界還是下界,都會很快暴露,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人間界出人頭地。

最快的路徑,就是考科舉,當狀元。

大周朝的科舉不是考進士,而是考道士。

先是道童、再是道人,最後在大周帝都考道士。

而李彌如今的身份正是道人,等同於舉人,有許多比如見官不跪,免稅免役之類的特權。

或許父母對王道的人生有別的安排,但是李彌的時間只有三年,為了儘快掌握最後一個代表權柄的靈竅,李彌毅然決定進京趕考,參加三個月後的會試。

科舉最重要的典籍,自然是《道德經》,以及由上古大佬張天師批註的《老子想爾注》,這兩者相當於四書五經。

李彌每到一個世界,必然要抄錄當地的《道德經》,哪怕是修行妖魔鬼怪濁氣之道的世界也不例外。

如今這部《道德經》,卻有點像前世的《道德經》,講述起治國之道來了。

很顯然,治國和權柄在三界之中,便是直接和道行掛鉤的本源力量。

李彌讀的津津有味,其中道理,盡數領悟。

在三界中,官位所代表的權柄,就是一等一的悟道之寶,只要擁有了官印,修行速度就能大幅提升,也能掌握許多獨特而又強大的道術。

官印等級是隨著官品提升的,整個三界最強大的三個官位,自然是天帝、皇帝和閻王。

如今的天帝、閻王和皇帝,正是天榜前三的元嬰大能。

怪不得修士們一個個都成了官迷,原來在這個世界,官位就等於力量。

三年一次的科舉,是大周朝最重要的選拔官員渠道,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李彌的想象。

只是今年的會試,全國就有超過三萬名道人參加,其中不乏屢考不過,考了整整兩百年的築基修士。

當真是恐怖。

琅琊山莊中最重要的人便是一位母親派來的管家,一位父親派來的護院,都是築基境界,深藏不漏。

對於王道公子考科舉的打算,兩人非常滿意,全力支持。

事實上對於王道這個兒子,父母也算是操碎了心,無論上界還是下界都去不得的情況下,最好的路自然是在人間界發展。

皇帝之位很難搶,但是一品的丞相、大將軍、三公之位,也足以支援修行到元嬰境界了。

歷屆科舉前十道士的策文,加上海量優秀時文,很快就被管家送來,直接堆滿了琅琊山莊的書房。

考大周朝的科舉難嗎?

對於普通道人而言,那是真的難,需要背下海量時文,選擇對得上考題的,還不能完全抄襲,必須要有獨創的原創,像極了大學畢業論文查重的你。

然而對於真正的大佬而言,大道就隱藏在書中,任何考題,都只不過是從一個層面觀察並描述大道玄妙罷了,毫無難度可言。

而李彌,恰恰就是那個悟性點滿,熟讀道經破萬卷的天才。

唯一需要補課的,就是讀完三界的道經。

李彌如今神魂修行已經絲毫不亞於尋常築基修士,因此讀書速度極快,歷屆科舉前十道士的策文也就花了七天時間,沒什麼營養的時文只用了半個月,就全數通讀完畢,銘記於心。

接下來的時間,自然是從海量的道經中汲取知識。

管家和護院被李彌指使,接連不斷的下山前往帝都購買道經,一車又一車的道經不斷沿著山路推到山莊,送入書房。

陷入悟道狀態的李彌,幾乎是如飢似渴的閱讀著一部部道經,而這個狀態,也徹底震撼了管家和護院,幾十名侍女都成了搬書的工具人。

終於,八十天後,會試前七天,李彌從書山之中走了出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