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有些不高興:“說啊,怎麼不說了?剛才大家不都說得挺好的嗎?怎麼現在啞了火?感情個個都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唄?”

小劉悶悶地說道:“徐校長也不想想,但凡帶著傑青、長江帽子的人才,哪個不是校方眼裡的香餑餑?就算想跳槽,也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會來咱們這種學校!”

馬上有人表示贊同:“是啊,帶上傑青、長江的帽子,就等於在漂亮國拿到了tenure(終身教職),哪怕天天躺著,學校也得好吃好喝供著,好言好語哄著,說不定還隔三差五去詢問一下床墊、床板質量如何,會不會影響平躺的舒適度。人家在原單位活得有滋有味,來咱們學校幹嗎?”

何興華很生氣:“所以你們就想這麼回覆徐校長?你們前些天剛辦完那些人的辭職手續,可是都知道徐校長厲害的,一口氣辭退兩百號人,連眼皮都不眨一下。你們敢這麼湖弄,信不信他能給咱們人事處來個大換血?”

莫曉彤只好繼續救場:“處長您不要生氣,他們就是想把困難先說清楚,讓學校知道咱們的不易,省得咱們到時候費盡心血,好不容易挖來一兩個高層次人才,還挨了別人的閒話。”

“喲,聽小莫您的意思,咱們年終獎翻番是大有可為?”何興華馬上來了興致。

莫曉彤道:“只是有個大致想法,還要和處長您確認一下,徐校長的意思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學校想要招聘的高層次人才,是指國家傑青、長江學者,以及相同級別的?”

“這不廢話麼?!”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相同級別’二字!我們是挖不到現役的正當打的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可咱們可以找曾經的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啊!”莫曉彤把“曾經”兩個字咬得特別重,“處長您想想,94年開始評國家傑青、98年開始評長江學者,這麼多年總該有幾個退了休的、犯了事的、判了刑的吧?咱們不妨從這些人入手。”

何興華興奮地不停拍膝蓋:“還是小莫年輕,思路就是活!你這一說,咱們還真有可能引進幾個國家傑青或長江學者級別的高層次人才來。好像前不久某所985高校就有位長江學者,因為涉嫌套取科研經費被判了刑吧?好像還上了新聞。”

小劉思路也活絡起來:“要按莫姐的思路,別說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就是院士都能挖得來!這些年可有好幾個院士出了事,被摘了帽子、關進牢裡的。”

何興華到底是領導,雖然興奮上頭,但還保持了基本的清醒:“院士就不要想了。他們出了問題,原來的單位都兜不住,肯定問題非常嚴重,咱們學校小胳膊小腿的就不要強出頭了,別狐狸沒逮到反惹一身臊。另外,徐校長是做學問的,最注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那些涉嫌學術不端的就不要費力氣引進了,比如咱們金陵地界上那位女教授,省得吃力不討好。”

他雖然沒有點名道姓,但眾人都知道那位女教授是誰,因為實在太出名了。這位有著長江學者頭銜的著名教授,最拉風的操作就是自己主動要求撤稿,而且一撤就是100多篇,因此被學界調侃為“404教授”。但這些年因為學術不端,被取消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頭銜的遠不止她一個,甚至可以說,學術不端是取消頭銜的主要原因之一(嘛,另一個就是生活作風了),畢竟能混到這一級別,錢財、名聲、待遇都是不缺的,真正能讓他們心動的,就是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何興華直接把這一條給叉掉,無疑大幅度增加了眾人的工作難度。

小劉又開始叫苦連天:“領導,咱們像以前那樣多招幾個能上課的,不就行了?為什麼非要引進長江、傑青?引進他們的錢,都夠招幾十個剛畢業的碩士了!而且就咱們學校這條件,他們來了,既帶不了學生、上不了課,也搞不了科研、出不了成果,純屬人才和資金的雙重浪費啊!”

何興華沉聲說道:“咱們徐校長不僅年輕,而且志向遠大,能力超群。你們應該都看了今天的報紙吧?”

除了他自己,辦公室裡的人都面面相覷。這年頭,誰會無聊到去看報紙?手機才是獲取各種資訊的第一渠道。而且年輕人嘛,更關注熱搜、盆友圈啥的,沒事吃個瓜、嗑個CP,不香嗎?地方市政上的雞毛蒜皮,早就被他們摒棄在資訊繭房之外。

“你們搜一下地鐵8號線東延工程。”何興華提示他們。等眾人看到新聞露出驚喜交加的神情後,他才滿意地接著說道,“你們想想,咱們徐校長7月底剛來,9月初剛確定10000畝的新校區,昨天去新校區考察了一下,今天市裡就決定啟動地鐵8號線東延工程。也就是說,市裡為咱們學校新校區發展,地鐵8號線專門東延一站,直達咱們新校區門口!”

眾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知道厲害了吧?徐校長還說了,以後會在新校區建教職工小區作為福利,真正的‘地鐵房’,一套少說也值一兩百萬。你們可別想著啥事不幹,躺著就把房子給賺了的好事,畢竟大家都沒那個顏值。”何興華開了個擦邊球的笑話,“徐校長提出最新的構想是學校儘快完成‘專升本’,咱們人事處專門負責解決師資配置問題。現在學校工資也發了,待遇也漲了,房子也準備建了,算是給大家解決了後顧之憂。關鍵時候你們要是掉了鏈子,可別怪徐校長不講情面。”

小劉立即端正了態度:“徐校長英明神武,肯定說什麼都是對的,如果有人錯了,那一定是我!我等會下去就把歷年來的國家傑青、長江學者名單整理出來,一個一個過篩,挑出合適的引進人選。”

莫曉彤道:“那我搜集整理一下近期各校引進國家傑青、長江學者這類高層次人才的公告,看看他們開出的薪酬待遇,咱們心裡也好有個底兒。我覺得肯定不能比人低,不然沒有吸引力,但也不能當冤大頭。而且一旦開了這個頭,後面就會有樣學樣。”

何興華點點頭,莫曉彤這個副處長還是很有譜的,有了她真讓自己省了不少事兒:“離過年已經很近了,時間不等人,希望大家儘快拿出方桉來,咱們及早著手,爭取過個肥年!”

過了不到兩天,何興華就拿著厚厚一大摞資料找到校長辦公室,向徐生洲匯報工作。

徐生洲正抱著電腦吭哧吭哧寫學位論文,本來他以為發了“四大”,就可以靜等碩士帽快遞上門,沒想到還有學位論文和論文答辯這回事。難道自己發的論文不可以當學位論文?瞬間柯南附體的張安平開啟了答疑模式:這你就不懂了吧?兩者差別可大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首先,從形式上看,學術論文短,學位論文長。(這是廢話)

其次,從目的上看,學術論文是要介紹自己的最新學術成果,學位論文則是要證明自己具有了相應的學術研究能力,包括基礎知識、文獻檢索、信息提取、分析歸納、推理總結等。

第三,從內容上看,學術論文要“陳言務去”,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說清自己的新穎獨特之處,畢竟期刊都是有版面限制的;學位論文則可以放開手腳,詳細地說明背景、闡述意義、介紹方法、討論過程、得出結果、提高昇華、展望未來,洋洋灑灑寫個幾萬字、幾十萬字都沒關係。

第四,第五……

總體上看,可以簡單地認為學術論文是學位論文的精華版,學位論文是摻了水的學術論文。以前很多人就是先把研究成果拆散了,一篇篇發學術論文,先完成申請學位發表論文的硬性指標要求,然後再拼湊起來,成為一整部學位論文。不過現在有了查重機制,不允許大篇幅使用已發表的學術文獻資料,而且很多學校比較機械,哪怕是自己的也不行,因為查重過不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是畢業以後,再在從學位論文裡往外扒論文、扒專著。

張安平囉裡囉嗦說那麼多,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學位論文還是要寫的,而且最好不要“自引”太多。

徐生洲想了想,破格錄取時,費了章堅智老師好大的力氣;提前畢業,又要讓成院士出面。現在寫學位論文,總不好再找人說情,既然有要求,那就寫吧!無非就是按照模板填空,還可以把自己之前寫論文過程中的小發現、邊角料塞進去。而且在寫的過程中,也不時會有靈感迸發,讓他頗有收穫。

何興華等徐生洲停止敲擊鍵盤、抬起頭看自己的時候,才恭敬地遞上材料:“校長,這幾天我們人事處根據您的指示,加班做出了高層次人才引進方桉草稿,還有下一步準備重點接觸的人員名單,請您過目。”

“哦?這麼快?”

徐生洲圈定的專升本工作辦公室代理副主任蘇山月還在京城收拾打包行李,沒想到人事處就已經拿出了方桉草稿和人員名單,看來學校裡還是有幾個可用之人的。他先翻了翻方桉草稿,前面都與別的學校大同小異,唯獨看到“引進待遇”的時候,忍不住驚訝出聲:“這待遇?!”

只見方桉裡寫著,領軍人才薪酬待遇是“150萬年薪+獎勵績效+科研酬金等其他收入”,這都不要緊,關鍵是後面的“安家費、購房補貼”和“科研啟動經費”兩項,一個寫著“安家費不低於100萬元,提供400萬購房貨幣化補貼,提供180平米的週轉住房,協商解決有關家屬等其他問題”,一個寫著“自然科學領域不低於1500萬元、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低於300萬元科研啟動費,支援組建團隊,配備科研助手、秘書及辦公實驗用房”。

天可憐見,自己這個一校之長,住著80平米兩室一廳的教工宿舍,每個月從學校領取15000元的工資薪酬,已經覺得非常豪奢。跟這些大牛的待遇相比,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