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5年。大明崇禎17年。距離李自成攻破北京,吳三桂引清入關,山河破碎,剛剛過去半年多。

時當正午,有一面藍色的大旗,正在長江的北岸,徐徐的飄揚。大旗長方形,一個斗大的紅色的“明”字分外的顯眼,使人遠遠的,便是在十里之外,也能清晰的看見。在它的旁邊,緊緊相挨著,還有一面略低一的白底黑字的吊杆旗。吊杆旗長條形,書著四個狂草大字:克復中原!大字筆法蒼勁,力透紙背,像是書者把一腔的悲憤,完全的噴灑在了這三尺白布之上。

一大片黑壓壓的東西從遠方漫了過來,以兩面招展的大旗為目標,潮水一樣的淹沒了城門口,把城門前維持秩序的幾十個明軍軍士衝的東倒西歪。帶隊的將官,滿臉是汗的跳到城門前的一塊大石之上,用力的揮舞著右臂,指揮著,呼喊著:“不要著急,大家不要著急,所有的人都可以進城!”“韃子還離的遠呢!”

可是,他的聲音卻是淹沒在了逃難人們的哭喊之中,人們扶老攜幼,拼命的向前擠著。他們有的已經連續的逃了十幾天,衣衫襤褸精疲力盡的,幾乎隨時都可能會暈死過去,但是,仍然咬著牙,支撐著,只為了能逃進大明朝在江北的最後一座大城之中。

這裡是大明朝江北督師的行轅所在,駐有精兵,若是江北之地,還有一個地方能擋住洶湧的清兵,那就只有這裡了。

在這個亂世,在亡身滅國的深深恐懼之中,江北的幾十萬的百姓把最後生的希望都寄託在了面前的這座堅城上。只是揚州城,它載的動這許多愁嗎?

逃難百姓的聲音向上升騰,清晰的傳到了城頭。在克復中原的蒼涼大旗之下,一個眉頭緊鎖,愁愁憔悴的中年人,正站在城垛口,悲憫的,時而看著城下,湧湧的難民,時而,又仰起頭,凝視著自己親自書寫的三尺白布。

他穿著一件單薄的藍色葛布長衫,把那平直的骨架清晰顯露。他的頭髮整齊的束起,繫著一根二指寬的白綾,看起來,好象是在為某人帶孝。他個子不大高,膚色也有些黑,三縷長髯,眉稜高聳,挺鼻凹目,自然的透出一種威嚴,令人對他的身份,不期然的產生敬畏。

他抬起眼,深深的向著目光的最遠處眺望----他漆黑的湧滿憔悴的眼睛充滿了期待,好像是在等待什麼。

腳步聲響,一個全身鎧甲的將軍急步跑上城樓,在他的身後站定,拱手行禮,低聲道:“閣部。”聲音雖低,卻掩不住滿心的焦急和悲憤。

中年人回過頭。原來他就是大明朝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督師江北的史可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將軍的聲音低沉:“朝廷已經封鎖了江防,方才有敗兵試圖強行過江,江口守將鄭鴻奎用大炮一陣的亂轟,大半轟死在了江中。餘者都逃散了。”

史可法搖了搖頭,傷心的一嘆。

將軍:“還有,信騎回報,甘肅鎮總兵李棲風率部投敵了”

史可法窒息住了,枯瘦的身體猛顫了一下,然後一隻手掌狠狠的在牆垛之上連拍了三下!喘息了片刻,方才回過了一口氣,又堅強的抬起了頭,站直了身子,咬牙問道:“還有別的訊息嗎?”

將軍搖了搖頭,臉上悲憤的表情,又混雜進了絲絲的黯然------他知道督師在期盼著什麼,因為揚州的軍民也同樣在期盼著,但時至今日,卻還是沒有看到一個援兵的到來。到來的只是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

史可法無聲的嘆息一下,轉過眼,繼續凝望向天邊的遠方。

將軍上前一步,聲的勸慰:“閣部,下去休息一下吧,您都站了一天了”

史可法動也不動。

將軍輕聲嘆息,也抬起眼,和史可法一起站在烈日之下,遙望著遠方的天際,期盼著有一杆明字大旗突然出現在眼中,而在明字大旗之下,人頭湧湧,無數英勇的大明將士,正縱馬揚鞭,馳援而來

“耀陽去了多長時間了?”史可法的問話,把將軍從幻象之中,拉了回來。

“回閣部,已經一天了。”他拱手回答。

史可法了頭,沉吟道:“算起來,現在他應該是到高郵城了”

將軍凝重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的寬慰:“是啊,相信他很快就會帶著李成棟的援兵,回到揚州。”話雖如此,可是將軍的心底卻是十分的憂慮,因為在這短短的一天之間,局勢又發生了惡化。揚州的前哨地區--淮安已然全面潰散,接著清軍兵分幾路,馬不停蹄,直攻揚州最後的門戶--泗州。

史可法急得心內冒煙,將揚州城內的剩下的一萬精兵急調而去,卻不料那平日聲聲忠義,立誓必與清軍血戰到底的守將,竟不戰而降。揚州的東、西、北、三個方向門戶大開,清軍十幾萬的大軍隨時可能三面齊攻揚州!

啊,形勢如此危急,但讓人欲哭無淚的是,作為朝廷重鎮,江防屏障的揚州城,卻已是無兵可守,無兵可派!史可法急發調兵令,可江北明軍一片大亂,軍令如廢紙。各地守軍不戰而降者有,棄城出逃者有,但奔到揚州救援者,卻是寥寥,到現在,最後的希望只剩下東北方向的李成棟了。

李成棟率精兵一萬,駐守在高郵。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東北方向到現在仍然飄揚著大明的旗幟。若是能調他回防,必能大大增強揚州的城防。只是清軍步步進逼,已經開始向東北方向進行滲透,李成棟的援兵能不能順利的來到,仍有很大的變數。

史可法深深明白這一,但這並不是他擔憂的主要原因。因為只要高郵總兵李成棟,在接到軍令之後,迅速起軍來援,以他手下的一萬精銳,仍是有時間奔到揚州的。那樣,揚州城就多了幾分固守的把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