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行、肖揚與陳四成三個人聊了一陣之後,郭凡、路洋和寧皓也陸續到了會場。

六個人中除了陳景行大學畢業沒多久,其他人都是“老油條”了,娛樂圈、電影圈混了這麼多年,而且都成就了一番事業,再內向的人,人情世故也早歷練出來了,不管互相之間有什麼看法,表面上都是客客氣氣,親切友善,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宛如多年未見的老同學一般熱切寒暄了起來。

“師兄,你的電影什麼時候上映?”陳景行知道寧皓導演的《心花路放》1月份就殺青了。

“應該是暑期檔吧。”寧皓脫口而出,這部電影是他控股的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寄託了他很大的商業野心,自然要選一個能將票房最大化的檔期。

陳景行狀似松了口氣:“那就好,不用撞車了。”

寧皓來了興趣:“你檔期都定了?我聽說你的新電影才剛剛籌備,還是小成本科幻片嗎?能趕在年內上映?”

如果是大製作,製作週期相對會長一些,對檔期和競爭對手也會更加挑剔,最好是能避開和其他大片撞在同一個檔期,這需要大量的協調交涉工作,同樣也需要耐心的等待,想要當年拍完當年上映並不容易,需要一些運氣。

“算是中等成本吧,基本已經定下了,國慶檔上映。”

一旁的路洋忍不住問道:“你的電影還沒拍,就把檔期定下了?”他的電影《繡春刀》去年8月份就拍完了,但距離上映仍舊遙遙無期,國影一推再推。

陳景行一臉迷惑:“定檔有什麼技術難度嗎?”如果說《致命身份》還擔心過審的問題,《訊號》則根本沒有這個擔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眾人無語。

定檔本身確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也沒什麼門檻,但哪家電影出品公司發行公司不是深思熟慮反覆斟酌的?恨不得請個數學家建個數學模型運算幾輪呢。

要考慮題材,考慮電影成片質量,考慮適合什麼檔期,考慮自家影片之間不能撞檔,考慮檔期內已經有哪些對手,哪些電影可能會加入這個檔期,同一個檔期內幾部電影之間相隔幾天,這些會給票房帶來哪些影響,各個影片背後的發行商出品商誰在院線更有優勢等等問題。

甚至還會遇到影片背後的大佬們互相喬檔期,誰退誰留,牽一髮而動全身,越是商業價值高投資大的電影越難定檔,因為熱門檔期就那幾個,電影都扎堆往裡擠,你也不顧實際情況往裡擠只會損人損己,定檔失誤損失的可是真金白銀,反而是小成本電影本身票房預期就不高,顧慮反而少得多。

而電影還在籌備,成片都沒出來就定好檔期,這是多有魄力的行為啊,潛臺詞就是我是擂主,我不挑選對手。

寧皓搖頭苦笑:“我跟你比不了,我和國影還在愁檔期呢。”《心花路放》雖然是寧皓的公司製作但發行商是國影,這部戲集結了黃博徐錚兩個票房號召力數一數二的一線演員,無論是寧皓還是國影對其的票房野心都很大,想要複製甚至超越《泰囧》的奇蹟,這樣高的商業預期就讓檔期選擇變得極其慎重。

陳景行心裡稍微松了口氣,他其實還是有些小心機的,在這個場合把《訊號》的檔期說出來,也算是搶個先機,儘可能將競爭者排除出國慶檔,哪怕是讓其他導演對他們自己的影片上國慶檔的可能性多那麼一絲顧慮也是好的。

世界上沒有幾部電影是真能不在乎對手的,好電影固然能做大蛋糕提升大盤但也是有極限的,兩個都有票房潛力的電影在一個檔期的下場很可能就是兩敗俱傷,各自都達不到自己的上限,畢竟國慶檔的“容積”比春節檔還是差很多。

尤其是他的師兄,寧皓的《心花路放》,即便不看導演,光看主演的名字你都能想象到票房號召力的可怕,還有路洋的《繡春刀》也沒有定檔。

“誒?這麼說起來,小陳的票房跟你差不多啊,老寧,老路,老郭,奧老郭你的《同桌的你》已經定檔了,你們兩個你可小心著些,別跟小陳撞檔啊。”陳四成半開玩笑的說著。

陳景行和寧皓都是一愣,好像……似乎寧皓的票房還真不比自己高多少?

“我這是吃了時代的紅利了,跟寧哥還是不能比。”陳景行連忙擺手謙虛。

寧皓的名氣、地位和資歷在六人中都是最高的,但論起票房其實並沒有那麼高,不過在陳景行看來這確實是時代的問題,把《致命身份》放到5年前上映票房未必就能比得上《瘋狂的賽車》,把《石頭》和《賽車》放到現在上映也很有可能取得不俗的票房。

關鍵還是口碑和觀眾期待感,有了這兩樣,就能在票房爆炸的時代攫取最大的票房,星爺如此,寧皓也如此,不管以前有沒有票房或者票房有多低,只要有應景的作品在合適的時機出現就能創造票房奇蹟,在觀眾期待感被耗光之前那就是行走的票房炸彈,這也是陳景行主動探問寧皓新片檔期的原因,他還是希望兩人能各據檔期,互不干擾。

幾人又各自互相吹捧了一陣後,電影局的領導陸續來到了會場,電影頻道也派出了主持人和攝影,長槍短炮的架了起來。

有點座談會的性質,主持人李淼做完開場白後,電影局的領導也做了個發言,除了部分形式的內容以外,剩下的都是商業電影,工業電影的內容。

讓除了陳景行以外的導演們都有些驚訝,其他導演人或多或少都參加過類似的官方組織的會議,不管題目和議程是什麼,但還是要把藝術拿出來裝點一下門面的,不管是導演編劇還是明星,在官方這裡都是文藝工作者,生產出來的作品也都是文藝作品,文藝敘事貫穿始終。

從沒有這麼赤裸裸的把電影產品放到了工業和商業的敘事框架下,通篇主旨就是一句話:電影局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組織各位去“西天”取“電影工業的真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