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好久沒見了?”

老謀子笑眯眯的跟陳景行握了握手:“哎幼,是挺久的,上次見面還是去年的金雞獎吧。”

國師如今的電影圈的地位已經沒有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那麼風光,聽到陳景行稱呼他導演心裡還是很受用的。

曾幾何時“導演”就是老謀子的專屬稱呼,導演之前不需要加張,不需要加姓。

當然如今還是會有不少演員尊稱其一聲導演,尤其是晚輩,但畢竟陳景行地位不一樣,年齡在他的成就面前會變得模湖,任誰也不可能用對待晚輩的態度去看待陳景行。

何況雖不是萬眾矚目的場所,但也是在首映禮上,還是在自己女兒面前,儘管老謀子不止一次聽陳景行這麼叫過,但每一次還是很受用。

“這是我女兒,張沫。”

陳景行也笑著跟國師的女兒也握了握手:“您老不用介紹了,在去年金雞獎上我跟張導也見過。”

畢竟這可是國內最知名的導二代。

幾位大導中,阿瑟是走演員路線的,馮曉崗也提攜過自家女兒,讓女兒在自己電影中做剪輯,不過還沒出道拍自己的作品。

老謀子的女兒卻是早早立志要走導演路線,獲得了李安的推薦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進修,之後在國師的電影中當過剪輯師、字幕師乃至副導演,也自己拍過電影,還上了院線。

不過導演這個行當確實是講究天賦的,至少從其處女作的那部電影中只能看到天賦平平。

跟劉震雲的女兒劉雨霖和劉星他媽的繼女趙婷的天賦有肉眼可見的差距——如果不談論導演能力之外的東西的話。

去年的金雞獎,老謀子的《影》也提名了幾個獎項,張沫擔任的剪輯師。

張沫雖然已年近四十,不過顯得比較年輕,說話也很爽朗:“其實我是在16年大影節獎上跟您見過,不過您當時是頒獎嘉賓。”

“啊,記起來了,當時所有入圍電影中唯一一個女導演就是你。”

陳景行記性還是很好的,因為他當時頒發的獎項是最佳導演,頒給了賈科長。

他和國師父女接受了一些媒體的採訪後就進入了影廳,從《金剛川》一路聊到了今年的獎項。

“……這樣一來華語電影又少了個獎項,這其實也是整個電影界的損失,唉……”

老謀子言談間遺憾之情溢於言表:“去年金馬的組委會犯了個大錯誤,但沒想到回到這樣的地步,還以為就這麼過去了呢,前幾天我跟李導打電話,他也覺得有些突然,可惜了。”

國師和金馬獎的主席李安是老朋友了,關係很好。

陳景行點點頭,又搖搖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要作死你是擋不住的,不是今年,也有明年。”

兩人說的就是去年金馬獎出現的“意外”,事情不一樣,言論不一樣,但本質是一樣的,不過這次金馬出事還比前世位面晚了一年。

說明這就不是意外。

這是遲早要爆的炸彈。

果然從今年8月下旬開始,上面出手了,陸續傳出訊息,金馬獎的贊助商撤走,陸港兩地的影片紛紛撤離。

輿論反應也不小,如喪考妣有之,鼓掌叫好有之,像老謀子這種惋惜之情的也有,電影圈內大多數人基本都有可惜的想法。

畢竟華語三大獎,憑空少了一個,哪怕從屁股的角度上看也沒法讓電影人不惋惜。

張一謀去年雖然在金雞獎上折戟沉沙,只拿了最佳美術和最佳攝影,沒有拿到大獎。

但在金馬獎上堪稱豐收,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金馬最佳導演獎盃,當然現在看來也是最後一個。

要是陳景行是老謀子估計也會惋惜。

不過這番在電影圈內掀起軒然大波的變故對夢工廠是沒有影響的,畢竟夢工廠從來就沒報名過金馬獎。

“其實我還挺好奇的,你好像從來沒報名過金馬獎?聽你的意思你是早就預料到有這樣一天?”

陳景行並不遮掩自己的想法:“是有預料,不過主要原因也不是這個。”

“金馬獎確實是三金中最偏向藝術性的獎項,您也知道我是科幻專業戶,而且夢工廠的立身之本和將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工業電影,本身就不符合金馬的調性和偏好,就沒必要多此一舉了。”

老謀子默默點頭,心中倒是挺驚訝的,一旁的張沫也有些訝然。

概因陳景行這話雖然客氣但簡直傲氣十足。

“多此一舉”是客氣的說法,真正的意思不就是不想熱臉貼冷屁股,給金馬獎站臺嘛。

一個獎項的真正影響力要看陪太子讀書的是誰。

陪太子讀書的影片的星光和影響力決定了獎項的影響力。

藝術獎項在這方面其實很雞賊。

哪怕是奧斯卡其實也會儘量保證每年提名一些票房高的大片,用技術類獎項給予安慰,然後用這些拿了技術類獎項的大片的影響力給真正獲得最佳影片等主要獎項的文藝電影抬轎子。

這是一種預設的電影生態。

否則光是那些沒有多少觀眾看過的電影參加獎項競逐,那影響力和贊助費肯定會逐年下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去年您是拿了最佳導演,甚至也讓鄧朝拿了金馬影帝,那影后是誰呢?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是誰?仔細算一下,臺影拿到的獎項和咱們拿到的獎項數量大致是相同的。

可是我們的電影數量,電影產業跟對面是一個量級的?內地拿走一半的獎項我們很多電影人和媒體還要感謝他們大方呢。”

用內地的有影響力的影片和電影人增加星光和兩岸三地的關注度,然後把接近一半的獎項頒給自己人,增加曝光度,就能不費吹灰之力的走入內地廣闊的市場,堪稱捧人的捷徑,也為奄奄一息的臺影產業續命。

老謀子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事實上大多電影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不過金馬確實是很有含金量的獎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而陳景行的意思就是不想讓自己的電影陪太子讀書,哪怕是能拿到一些技術類獎項,他也看不上。

而讓老謀子感到驚訝的是,這不是陳景行已經成為所謂“科幻之王”後才這麼想,當初在《致命身份》橫空出世的時候,就有不少觀眾期待陳景行能憑藉這部電影在金馬獎上搞出點明堂。

結果14年金馬獎公佈提名名單卻沒有《致命身份》,甚至讓不少內地網民質疑金馬獎搞歧視。

當然陳景行很快就做出了聲名,是自己壓根沒報名金馬獎。

現在看來,竟然從那個時候開始陳景行就已經有這樣的自負,不想用自己的作品給金馬獎抬轎子,給金馬輸血?

現在陳景行的影迷和大部分觀眾肯定都不會覺得陳景行需要金馬獎的肯定。

但如果回到當時,哪怕《致命身份》讓不少影迷為之驚喜,但在大部分人看來,陳景行如能得到金馬獎的認可,是他的榮幸,而不是金馬獎的榮幸。

當然陳景行參加百花獎和金雞獎的邏輯倒不是他認為內地的獎項比金馬獎更有含金量。

而是在百花獎和金雞獎上他不會陪太子讀書。

《流浪地球》這樣的主旋律科幻大片能拿到金雞獎的最佳影片,郭凡還能拿到最佳導演,放在金馬獎上可能嗎?

最多給你搬幾個技術類獎項,讓你入圍最佳影片,提高媒體關注度,然後把大獎頒給某個藝術電影。

陳景行對藝術電影沒意見,但也不覺得自己有義務給藝術電影獎項輸血抬轎子,幹陪太子讀書的事情。

當然,萬事都在變化,也正是陳景行重視金雞獎,每年都參與,所以金雞獎也得以藉著夢工廠這些年的電影獲得更強的商業影響力,也變相提升了其含金量,讓其本身更值得去競爭。

對金雞獎太過商業化的批評年年不斷,但都擋不住金雞獎的關注度、贊助商和影響力年年上漲。

說道金雞獎,老謀子倒是一掃之前的惋惜之情,有些感慨的說道:“今年的最佳導演非你莫屬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