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Ⅲ》作為《狼牙Ⅱ》的續集,影史票房亞軍的續作,不僅投資預算大,承銷電影的發行公司也是為數眾多。

所以對《狼牙Ⅲ》的送審樣片,出品和發行的合作方都不敢掉以輕心,重視程度不亞於陳景行本人導演的電影,甚至還有過之,來看樣片的基本都是公司排名前列的高管,或乾脆是一把手。

畢竟雖然《狼牙Ⅱ》創造的國內票房記錄已經被《星際穿越》所打破,但20年和17年中間差了三年,銀幕數量和電影市場規模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電影的平均票價也提高了不少。

論觀影人次,《狼牙Ⅱ》仍舊是有可信資料以來的影史第一。

所以事實上相比陳景行的《一九五一》,《狼牙Ⅲ》在合作方心目中的分量是更重的。

而觀影的結果卻讓大家都有些五味雜陳。

說驚喜是有的。

畢竟《狼牙Ⅲ》的型別相比前作有了不小的變化,成了諜戰懸疑動作片了,還有災難元素。

作為觀眾,對於這個相當新穎的,主要場景發生在大洋中一艘巨型郵輪上的動作片,觀影體驗肯定是驚喜的。

但作為影視行業的從業者,思維邏輯自然又跟普通觀眾不一樣了。

那就是風格與型別做了這麼大的轉變,市場前景肯定就變得更不穩定了。

或者說,受眾人群八成得縮小。

《狼牙Ⅱ》能穿透的觀眾群體,這部續作還能繼續覆蓋嗎?能把五六十歲甚至離電影消費習慣更遠的觀眾群體拉到影院中來嗎?

這是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的。

不過陳景行自然不可能讓吳景一人承擔這種質疑,在察覺到有這種苗頭出現的趨勢時,當機立斷,接過導演吳景的話頭,先定了調,直接說《狼牙Ⅲ》不是對標《狼牙Ⅱ》的,愛合作不合作,不合作拉倒。

當然,在陳景行這番強硬的態度下,再加上國影江總的支援,一眾出品發行合作方也沒有了二話。

從19年影視圈資本開始退潮後,大家日子都有些難。

畢竟以前是可以隨便畫大餅,熱錢黑錢到處都是,躺在錢堆上,大家圈錢就完事了。

事實上,圈錢的物件不只是觀眾,圈錢盛世的真正冤大頭是熱錢,是黑錢。

觀眾買不買賬不重要,電視資料吹就行了,即便電影撲街了照樣有大筆的熱錢黑錢捧場讓這些躺在錢上的公司、導演、製片、明星開更多的專案。

這套邏輯甚至不需要觀眾的參與。

你買不買賬,我都能繼續拍戲,我就是撲十次,還能找到錢投資我的專案繼續開機。

即便是中轉的黑錢,不管是從高層來的,還是從賭場來的,過了這麼一道手也有一層厚厚的油脂留下來。

但當潮水褪去後,這種源源不斷的脫離觀眾的金錢接力就玩不下去了,真撲了,下次還真難找到錢繼續交給你打水漂了,更別說畫的那些虛空大餅了,沒人接盤,沒人撒錢。

哪怕電影市場規模並沒有下降,但過去累積的債務也都因為資本的退潮而暴露了出來。

這就導致資金開始越來越保守,影視立項數量大幅下降。

因為本身影視產業,尤其是電影產業就是個只有少數人,少數專案掙錢的行業,能掙大錢的更是鳳毛麟角。

哪怕好來塢這樣有全球市場的有成熟周邊開發的電影工業也如此,一年生產的幾百部電影能盈利的有十分之一嗎?

國內線下音像發行幾乎沒有,又不是英語文化高地,難以普遍輸出,能收回成本的電影就更少了。

過去那種阿貓阿狗,一眼看起來就不靠譜的班底和團隊都能拿到投資,而且撲了一次還有下一次的生態本身就不正常。

資本的謹慎與保守才是電影行業的正常狀態,這建立在平均每十部院線電影才可能有一部能收回成本的高風險業態上。

在這種情況下,夢工廠的價值就更高了。

《狼牙Ⅲ》更是優質專案中的優質專案,僅憑這個電影名字就沒有人能拒絕參與這場盛宴。

退出那更是腦子不清醒了,掙得少也比沒得掙好。

“你的膽子是真的大啊。”

等一眾出品發行的合作伙伴滿意離去後,張京燕情緒複雜的感慨著。

幻世網不僅有製作份額,也是《狼牙Ⅲ》的重要發行方。

“估計觀眾到時候看了都會大吃一驚吧,很大膽的嘗試。”

陳景行面對張京燕的感嘆神情不見緊張,一派自在輕鬆:“如果你能分清什麼是長遠利益,什麼是細水長流的話也會做出跟我差不多的決定。

《紅海行動》和《狼牙Ⅱ》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人的第一直覺肯定是想要繼續延續這種模式和風格,會覺得更為保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風格的延續不代表成績就會延續,其次現在不做出改變,等到《狼牙Ⅳ》或更遠的續集的時候就會吃虧。

雖然《狼牙》和朝戰獻禮戰爭片不一樣,時代背景也不同,但其實就是一個題材,戰爭片和類似的動作片在未來幾年還會有很多部。

觀眾對戰爭動作題材的電影一定會有審美疲勞的,《李延年》能獲得這樣的口碑未嘗不是觀眾的逆反心理,因為《李延年》特別,跟以前的這類電影都不一樣。

就算還看這類題材,他們也更加傾向於,或者喜歡更新穎的,非套路的軍事型別片。

《李延年》如此,我的《一九五一》如此,《狼牙Ⅲ》也如此,要製作出和其他同類電影不一樣的地方來,不重複過去,儘量給觀眾提供新鮮感,這本身就是維護IP,維護口碑的方法。

可以是故事上的創新,可以是呈現方式的創新,可以是立意上的創新,在科幻片上如此,在戰爭動作題材上我也是這樣的想法。

《狼牙》有非常有延展性和可塑性的背景,狼牙戰隊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下面還有很多小隊,比如孤狼特別突擊隊,紅細胞特別行動組等等隊伍。

故事創作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和延展性,把其固定在《狼牙Ⅱ》、《紅海》這種故事模式上才是對其價值的浪費。

我不想一個套路用下去,或許還能圈一兩部的錢,但最終,只會讓這個IP的生命力提早凋零。

當然了這個道理也不是只有我明白,我只是付諸了行動而已。”

張京燕笑著點了點頭,心中暗歎一聲。

這個道理確實不是只有陳景行一人知道,但恐怕也只有陳景行有這個魄力和信心做出這樣的選擇。

道理很簡單,如果換做幻世網是《狼牙》這個IP的開發者的話。

在《狼牙Ⅱ》已經有了這樣的成績上,突然有高管說下一部續集咱們不搞原來的模式了,不玩撤僑了,不玩與僱傭軍或其他KB分子在非洲或東南亞的戰鬥了,不整這些轟轟轟的大場面了。

咱們搞諜戰吧。

把背景設定在一艘郵輪上,玩密閉有限複雜空間內兼孤懸大海中的間諜與反間諜遊戲。

然後加點海難等災難元素。

哪怕是總裁這樣說也會被強大的反對意見淹沒。

股東不會接受,合作伙伴更不會接受。

《紅海》和《狼牙Ⅱ》都玩的好好的,成績都很好,你突然換賽道?這誰能答應?

風險得有多大?

在換了新賽道的情況下有沒有能力創作出優秀的劇本?

很可能就把這樣一個金母雞直接玩死了。

即便知道這一套不能一直玩下去,觀眾會審美疲勞,但哪個系列能長命百歲呢?誰又能顧得上長遠的對IP的戰略開發呢?

而陳景行有能力有意願做出這種決定,除了他是大股東,且在公司內一言九鼎外,還在於夢工廠有充足的底氣。

就像還在熱映中,票房已經達到14.2億的《李延年》。

這電影製作成本才2億,雖然最終的票房預測大概也就是20億左右,但也是相當讓業內震動並羨慕嫉妒恨的了。

回報率太高了,至少是三倍的回報。

光看回報率比暑期檔最耀眼的明星《天鷹戰士》還要高。

正是《李延年》這樣的電影,給了陳景行賭博的資本。

《狼牙Ⅲ》這種重量級專案一定是以最穩妥的,最能吸票房的,能覆蓋儘可能多的觀影群體的方向去打造的,不可能標新立異,更不可能冒險。

因為這樣的電影是關係到一家公司一年到頭能否盈利,甚至興衰的。

想到這裡,張京燕也不禁有些兔死狐悲:“唉,你這裡是意氣風發,我們任總可是愁死了,之前靠《疑犯追蹤Ⅲ》股票才剛漲了11%不到,又被《長空之王》打下來了。

資本對幻世網太敏感了,看衰情緒太強,稍有不利訊息就會反映在市場上。”

幻世網也是《長空之王》的發行方,這部電影被《李延年》一悶棍徹底敲死了。

電影市場有菜雞互啄或群雄爭霸式的競爭,當然前者最多。

這種情況下,從第一名到第三名第四名的排片差距都不大,第一的可能有25%,第四名的也能有15%。

但《李延年》攜著爆發的超高口碑和高上座率一騎絕塵,如同饕餮一般搶著排片。

暑期檔又已基本過去,剩下的殘羹冷炙根本拿不到多少票房。

《長空之王》現在的票房基本出於工作日三五百萬,週末將將達到千萬的程度。

磨了一個月,也就把票房從《李延年》上映前的10億提高到了12億出頭。

如果沒有《李延年》,《長空之王》的票房至少能比現在多五六億。

“想開點,你們至少比江河好不少,江河都創下了連續六天跌停的記錄了。”

陳景行“安慰”著老朋友。

張京燕哼了一聲:“我謝謝你啊,確實讓我感到了一絲安慰。”

江河文化從《李延年》上映後就跌跌不休,從此前的380億市值直接跌到了不足190億,接近腰斬。

當然此中邏輯自然不是《長空之王》虧損。

這部號稱華國版《壯志凌雲》的空戰電影實際製作成本跟《李延年》差不多,目前的12億票房也算掙得盆滿缽滿了。

但只看單部電影的盈利情況沒有意義。

江河在某部電影上的盈利和夢工廠在某部電影上的盈利不是一個概念。

江河本來就被擠到了六大末尾,從熱錢退潮後,更加雪上加霜,積累的債務也被暴露了出來,之前畫的電影專案大餅紛紛擱置,已經製作完成的專案也都盈少虧多。

《長空之王》是江河承接的少數獻禮片,也被其寄予了厚望,《長空之王》掙的錢能幫助其緩解債務,填平虧損專案。

江河去年營收11.4億,但並沒有利潤,反而虧損了八千多萬,今年並沒有改善的勢頭。

因此《長空之王》沒有達到預期的票房成績,後果就是江河在這部電影上掙的錢不足以填平其他專案上的虧損,有可能連續第二財年虧損。

即《長空之王》盈利未達預期就意味著江河文化今年很可能還將繼續虧損。

這就是絕大部分影視公司在資本浪潮褪去後面臨的窘境。

掙錢的電影第一時間要考慮能否填平虧錢專案挖的坑,以及緩解債務。

江河不是網際網路公司,資本對其虧損,甚至是連續第二年虧損是沒有容忍度的,所以才會發生一部電影沒有掙到預期該賺的錢,股票直接腰斬的情況。

也正是有江河這樣的參照組做參照,才更顯得夢工廠的可貴。

夢工廠在《李延年》身上掙到的錢就是實實在在的公司利潤,至少在夢工廠出現第一部虧損電影之前是這樣的。

“看你這麼累,要不然來夢工廠唄,不用你擔心股價,擔心虧損,你和老許又是老同事了。”

張京燕擺了擺手:“我就是操心勞碌命,再說在東海衛視的時候我可是他的上級,到了你們夢工廠,許文深還能把他的總裁位置讓給我?我可不想在他手底下幹活。”

陳景行笑笑,沒有繼續勸說。

實際上邀請張京燕也就是他的客氣而已,當然張京燕要真來,夢工廠也有她的位置。

不過她當然不可能來。

公司發展遇到困局和公司高管過的不如意是兩碼事。

幻世網再不濟也是國內流媒體巨頭,年年虧損又如何?每年撒出去的錢仍舊是天文數字。

張京燕這個位置不知道有多少影視劇製作公司、製片人、導演、明星巴結呢。

幻世網雖然陷入困境,但幻世網的高管們可是業內一等一的肥差,張京燕現有的資源、權力和收入,當然包含黑色收入是絕對能吊打夢工廠的總裁許文深的。

當然,張京燕在這個位置他也是很樂意的,否則夢工廠的三部劇哪能賣出十個億呢?光靠國內網路版權就收回了製作成本,網飛那邊就是純賺了。

在國內現有影視劇市場上,十幾集的短劇別管再好看也拿不到多少廣告收益。

別看短期內能刺激會員數量上漲,但靠這種短期的會員轉化想收回天價的採購成本可是很難的,也就是能刺激刺激股價了,也算能對股東有所交代。

張京燕識趣地轉移了話題:“別說這些煩心事了,《極樂世界》能在12月按時完成嗎?

我們四季度招商的時候可是已經寫上去了,風聲也放出去了,我也克服了不少壓力把檔期也調整的空出來了,要是跳票我身上壓力可就大了,都琢磨著怎麼把四季度和年度財報資料整的好看點呢。”

陳景行點頭:“放心,沒問題,正好《一九五一》會在11月上映,《極樂世界》放到12月也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年度收尾。”

“這麼急?沒上國慶檔就破罐子破摔了?我還以為你想等春節檔呢。”

張京燕有些驚訝,當然也有興奮,《一九五一》的發行幻世網會參與。

看來能從《長空之王》上回點血了。

陳景行意有所指的道:“正要年底前上,春節檔才有指望。”

張京燕有些恍然,忘了《一九五一》可是分成上下兩部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