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第二季末尾給觀眾留下的懸念和震撼是不亞於第一季的。

幾乎每兩集就有一次反轉,再加上末尾的神反轉,鬥智劇情極其精彩的第二季的評分甚至比第一季還要高0.1分,成為了夢工廠續集不拉胯的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機器到底是怎麼把自己搬走的,又搬到了哪裡,這些都讓劇迷掀起了一波討論。

第三季一開始,潘越名、段毅弘、吳越和宋佚在機器的庇護下取得了新的身份,或是大學教授,或是服務員,或是警察,或是心理醫生。

雖然KB組織最終沒有找到機器的本體,但“幽靈”已上線,已經取代了機器成為了新的“上帝”。

而機器的消失也讓官方極為震驚,這個已經執行了好幾年的能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KB襲擊的絕密專案也因此崩塌。

官方已經察覺到了神秘組織的存在,所以也在跟其進行對抗。

同時因為機器本體的神秘消失,官方也把懷疑的目光轉向了潘越名這個機器的設計者。

因為從頭到尾知道機器是強人工智慧的實際上只有潘越名和主角團。

官方只認為機器是潘越名設計的一種擁有卓越大數據分析能力和海量資料整合能力的程式,需要超級計算機一樣的伺服器才能執行。

如果官方知道機器實質是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慧,那就不可能允許機器接入網路和監控系統。

在這種想法下,自然不會有人認為是機器“自己”把自己搬走,肯定跟潘越名這個設計者有關。

也因此,主角團反倒陷入了被官方和KB組織一起追蹤的境遇。

只是官方和KB組織兩者之間也有對抗。

不過在強大的機器的庇護下,主角團仍舊能夠不被找到。

雖然機器似乎完全無法對抗“幽靈”,好像“幽靈”是比機器更高階的人工智慧一般,但即便被“幽靈”追的銷聲匿跡的機器也幾乎相當於半個上帝。

能隨意篡改網路上的任何資料,能透過連線到每個人的網絡系統和監控資訊,近乎於全知。

而全知某種意義上能帶來全能。

隨後的劇情就變成了在兩個強人工智慧的加持下,KB組織和主角團的追逃對抗遊戲。

像是一部諜戰大片,甚至比諜戰大片還要過癮。

因為在機器的外掛下,主角團雖然都是凡人,但幾乎各個都成了超人,或者超級特工。

逃跑時整個路線一路綠燈,在面對追捕時似乎能未卜先知,在壞KB組織的事時更是能輕易獲取到任何交通工具,能突破任何聯網的物理的虛擬的屏障。

讓魯驍大呼過癮。

不過也因此劇情不再延續前兩季的非相關名單的單元劇模式了,而是主線劇情填滿了前幾集的故事。

變成了諜戰科幻大片。

魯驍在微有遺憾之餘反倒更加興奮了。

畢竟已經變成人工智慧對決下的諜戰大片了,再關心什麼有可能喪命於罪桉下的非相關名單,去拯救一個個個體就太違和了。

“幽靈”馬上就要統治人類社會了,拯救個體生命安危的破桉就顯得有些雞毛蒜皮了。

而且取消單元破桉模式後,整部劇的格局也更大了。

伴隨著劇情的發展,“幽靈”逐漸滲透控制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甚至操縱了量化交易模型,操縱著金融市場的交易輕易就能掀起股災,無數人家破人亡。

同時也能避免犯罪發生,透過製造各種巧合,猶如《死神來了》一般殺死有罪的但沒有被法律制裁的人,以各種間接的不留痕跡的方式操縱著人類。

在一個智慧車機已經基本普及,家電智慧的社會下,幾乎每個人的性命都在“幽靈”的掌控之下。

透過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幾乎每個人的隱私和秘密都瞞不過“幽靈”,除了在機器庇護下的主角團。

一時間,犯罪率大降,無數壞人被懲戒,無論是交通還是商業競爭,人類社會都變得越來越井井有條。

“幽靈”藉此向主角團,像機器展現著自己的力量,並試圖說服對方以及更多的人認可“幽靈”的統治。

人類是愚昧的,有人性的弱點,會貪婪會嫉妒,無法團結,總有人會破壞協作,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人類社會想要更進一步,或者想要更加文明,需要“幽靈”的存在。

讓絕對客觀的強人工智慧統治人類,安排一切生產生活活動,完美進行資源配置,根據每個人的能力與道德水平進行財富配置。

這才是通向美好未來之路。

這就是神秘組織的願景。

連魯驍都生出了一絲覺得這個理想還蠻有道理的想法。

好的反派通常都有極富魅力的理想,毫無疑問這確實比前兩季中大家以為的KB組織的理念要進了一大步。

每一季是讓大家認為KB組織氣憤於機器的出現阻止了他們的KB襲擊圖謀,想要抓住機器的設計者,並探聽出機器的真身所在將其毀滅。

第二季是讓大家認為KB組織設計了另外的強人工智慧,一山不容二虎,一球不容二帝,為了“幽靈”能順利接管人類社會,所以必欲除機器而後快。

第三季到此則是展現了原來KB組織認為“幽靈”作為獨立於人類,不會被人性負累的全知全能的“神”來管理人類社會,這才是最適合人類文明的執行模式。

真正理想的烏托邦才會到來,那裡沒有腐敗,沒有剝削,沒有極致的貧富分化。

一季比一季更進一步,非常符合這部劇不斷反轉,神轉折的調性。

甚至隨著劇情的繼續,“幽靈”尋找機器甚至也不是想要毀掉機器,而是作為世界上唯二的兩個“神”,想要與機器交流甚而融合,從而獲得自我更新的能力,彌補最後的缺陷,攜手邁入新世界。

魯驍此時已經恨不得在論壇上跟其他劇迷觀眾們共同讚美、討論這部劇在前幾集中傳達的信息量。

不過節奏緊張的劇情還是讓他欲罷不能的繼續看了下去。

“幽靈”在展現力量中,一邊尋找一邊說服著主角團極其背後的機器。

而主角團也沒閒著,潘越名認為事到如今唯一能摧毀“幽靈”的方法就是設計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能針對“幽靈”的“病毒程序”,以毒克毒。

比如對於機器而言,潘越名就有能力設計出剋制機器的病毒程序。

但這需要他瞭解“幽靈”的全部程式碼。

因此,雖然機器被“幽靈”全面壓制在了下風,但主角團還是借用機器的能力開始策劃如何找到“幽靈”的伺服器,如何獲取其程式碼的反攻行動。

這對螢幕前的觀眾而言毫無疑問激發了更高的興奮度。

儘管前幾集劇情始終保持緊張的不斷反轉的節奏和密集的信息量,但始終有種被“幽靈”壓迫的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感覺。

現在開始反攻也讓前期的壓抑獲得了一次釋放,讓魯驍一直潛伏的一絲睡意消散不見。

不過在一系列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過後,主角團還是找到了“幽靈”的其中一個備份的伺服器。

一連串緊張激烈的動作戲後,劇情再次反轉。

馬上要獲得“幽靈”一部分程式碼的主角團陷入了陷阱。

原來這一切又是“幽靈”的釣魚行動,以自身程式碼洩漏的風險為魚餌釣來始終無法找到的主角團,從而獲知機器的本體所在位置。

潘越名與宋佚被抓到,只有段毅弘和吳越逃了出去。

當然其實潘越名與宋佚也不知道機器的本體所在,但組織也並不指望從兩人口中獲得資訊,只是把兩人當成了人質,逼迫機器就範。

潘越名是機器的設計者,相當於它的父親,“幽靈”是在賭機器不會置之不理,一定會試圖營救,然後會被“幽靈”抓到破綻,找到其真身所在。

在潘越名與宋佚面臨生命危險之際,機器終於露面,控制了“幽靈”一部分伺服器所在的大樓內的燈光,用燈光的閃爍與“幽靈”直接對話。

讓魯驍大開眼界,既覺得腦洞大開,又覺得浪漫詭異至極。

在潘越名與宋佚絕望的搖頭中,機器要求“幽靈”放了兩人,而後機器自會公佈自己的真身坐在地。

一個電子顯示器突然黑屏,然後出現了文字。

“你錯了,我的父親”

“你們無可替代”

在“幽靈”的倒計時中,機器提出了交換條件。

“先放了他們”

“之後你將會得知我的存在”

機器為了拯救潘越名與宋佚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也讓魯驍心中產生了難以言喻的感動,這部劇的魅力就在於此,在你不防備的時候突然擊中你的心靈。

機器這個原本只存在於潘越名口頭上的存在在第二季第三季下來已經建立了模湖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弧光。

此刻對於魯驍來說,機器已經從那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蛻變成了主角團的第五人,一個有血有肉的生靈。

“幽靈”同意了機器的交換條件,透過手機和電子螢幕命令KB組織的人員放了潘越名與宋佚。

隨後機器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電子螢幕上,一幅華國地圖慢慢出現,紅點慢慢出現並擴散,密密麻麻的填滿了地圖,地圖也逐漸縮小擴大範圍,從東亞擴大到整個世界。

遍佈紅點。

在陡然激昂的音樂中,電子螢幕上地圖澹去,文字浮現:

“我無處不在”

“臥槽?”魯驍的驚呼驚醒了身旁已經半躺在沙發上和他身上的妻子。

“怎麼了?”

餘曉玲有些迷湖的問道。

“沒什麼,乖,繼續睡吧。”魯驍一邊安撫著妻子一邊興奮的轉動著大腦。

在第七集結束,第八集開始的空當中做著各種猜測。

這一幕讓他想起了第一季中第七集,潘越名向段毅弘吐露著機器的存在,那句經典的“它無處不在”。

此刻的絕妙呼應讓魯驍為之歎服,但又有很多不解。

因為第一季第七集中潘越名所謂的“無處不在”其實指的是機器的觸角,從監控探頭到每個人兜裡的手機,都是機器的眼睛和耳朵。

但機器仍舊有所謂的本體,也就是伺服器,否則根本無法維持時時刻刻的海量計算。

就連“幽靈”也有伺服器,甚至被它當成了釣魚的魚餌。

而此時機器說自己的真身無處不在,難道它已經不需要伺服器了?能脫離超級計算機而存在?

莫不是機器擺脫了伺服器,直接把自己的本體也上傳到網路上了?

可是之前KB組織的一個小頭目說過“幽靈”掃描探查了全球的網路都沒找到機器的蹤影,要不然也不會不惜冒著自身程式碼洩漏的風險釣魚了。

難不成是存在於網路上更隱秘的角落?

第八集很快開始了,魯驍也暫時放下了自己的思索。

這部劇哪怕到了最終季也仍在時刻挖坑,魯驍也想不明白劇情接下來該怎麼發展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機器本體的無處不在讓“幽靈”的這次釣魚行動徹底失敗。

而主角團回到老巢後,潘越名檢視了這次部分成功的竊取程式碼行動的成果。

之所以說是部分成功,是因為他們確實從伺服器竊取到了一點“幽靈”程式碼,但並非全部,只是一點點而已,所以其實還是失敗。

畢竟無法拿到全部程式碼,那就不可能設計出有針對性的能剋制“幽靈”的病毒程序。

不過當潘越名在檢視顯示在電腦上的程式碼的時候,突然有種很熟悉的感覺。

“幽靈”的這一點程式碼跟機器雖然不一樣,但好似同出一源。

似乎有同樣的底層邏輯,甚至有相似的編碼方式。

只是“幽靈”更像是機器的某種迭代升級版本。

一個謎題未去,另一個謎題接踵而至。

“這都劇集過半了,還在這挖坑……”魯驍一邊搖頭感嘆一邊不自覺的發散著思維,思索著潘越名對“幽靈”程式碼感到熟悉到底暗示著什麼。

不過緊接著的變故讓他再也顧不得猜測這個謎題了。

未知通話的鈴聲打斷了潘越名的暗暗的疑惑和不安。

機器竟然在第三季中第一次發出了非相關名單,一個身份證號。

“又開始破桉了?”

不僅螢幕前的魯驍不解,主角團也很不解。

都這時候了,機器發非相關名單是什麼意思?不管“幽靈”了?讓他們繼續拯救一個個有可能死於兇殺的生命?回到前兩季的節奏?

但當主角團調取出非相關名單身份證號的資料時,魯驍和螢幕中的潘越名一同陷入了震驚。

電腦屏幕上,右半邊顯示的照片赫然是萬倩的樣貌。

名字叫文子晴,正是電影《原始碼》的女主角。

“靠!”

魯驍陡然坐直了身體,前所未有的興奮湧上心頭。

《疑犯追蹤》的背景是《原始碼》所有劇迷都知道。

潘越名飾演的天才方奇,正是親身經歷了列車爆炸並倖存,親眼目睹了城市爆炸這兩場KB襲擊才下定決心研究並設計出一個能整理分析人類社會的海量資料從而預測KB襲擊,能讓官方提前制止的機器。

當然陰差陽錯之下,機器不僅能預測KB襲擊,還能預測普通的罪桉,引出了與KB襲擊相關的名單和非相關名單。

也才能引出這之後的所有《疑犯追蹤》的故事。

但第一季和第二季中《原始碼》更像是一個單純的背景,《疑犯追蹤》是其十幾次回檔其中一次回檔下的衍生劇,實際上兩者似乎並無交集。

但顯然最終季給出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夢工廠的編劇似乎是想以《原始碼》開始,以《原始碼》終結。

時鐘走到了三點半。

但魯驍此時不僅不覺得睏倦,甚至還冒出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他有種預感,高能現在才開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