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華國春節檔在開打後沒有超出大部分媒體和預估,差不多穩定的形成了二超多強的局面。

《烽火雲山》和《星際穿越》是二超,以開心麻花的《絕望主夫》和兩部動畫電影為多強。

《烽火雲山》是國影的重大獻禮片,更是獻禮第一部上映的朝戰影片,當然20年就上映算是有點提前了。

不過要考慮到近兩年在製作中和製作完成的獻禮片數量著實不少。

只算朝戰的獻禮片,撇去電視劇、中小成本電影,六大參與製作的工業級大片就為數不少,光是夢工廠這邊就有三部,陳景行的《一九五一》上下兩部和田鑫業的《李延年》。

還有京影的講述金城戰役的《金剛川》,國影和其他三大製片廠還有《上甘嶺》、《長津湖》等。

此外像建國70週年的獻禮片還有不少,比較重量級的寧皓作為總導演的講述建設新中國與改開青年人奮鬥的《我和我的青春》,洛辰參演的空戰電影《長空之王》,夢工廠正在拍攝的《狼牙Ⅲ》。

而且也不能全都獻禮,其他題材的電影也要上映。

這種工業級的大片通常都需要好檔期,或者說好的檔期才能讓這些動輒五六億、七八億的大片能以更低的風險收回成本甚至賺錢。

華國又是強檔期市場,一年的好檔期就這麼多,事實上,國影將《烽火雲山》提前在20年春節檔還算是佔便宜了呢,沾了立項早拍攝快的光。

再加上以雷嘉音為首的眾星加持,國影的力推,《烽火雲山》的排片是比《星際》稍高的。

華國前十大院線中就有三家是國影的控股院線,此外其還有四家股份在40%以上的參股院線,都是很有規模的院線,什麼叫電影界老大哥啊。

索性《星際穿越》國影也是主要出品方,否則排片更被壓制。

而在口碑上兩個頭部電影倒也沒有出現太大的意外。

《雲山》雖然確實像雷嘉音和陳景行說的那樣,籌備製作有些倉促,主要體現在敘事方面有些粗糙,但視效和大場面不虛,戰鬥戲份很激烈。

華國電影產業現在已經在向工業化邁進了,工業化的優點就是流水線上的工業電影有成熟的套路,以及足夠的視效技術去落實大場面,這就保證了不會是爛片。

所以《雲山》大概就是個7到7.5分的樣子。

其實大部分觀眾都是看個熱鬧,有緊張刺激的劇情,視效不拉胯的大場面保底,普通觀眾就心滿意足了。

不過還是有少數觀眾吐槽《雲山》還是犯了這類題材的老毛病,電影中的角色似乎沒有學習過紀律條令和政治常識,像是把好來塢電影中的美軍直接搬過來一樣。

雷嘉音演的營長瀟灑的像是美國大兵,一口一個兄弟們,就是沒有“同志們或者戰士們”,基本是復刻好來塢成功戰爭片的模板,沒有表現出為什麼我們能贏,只看到了主角光環和天生英勇。

甚至還有不少觀眾認為這是夢工廠的鍋,從《湄公河》到《狼牙Ⅱ》,再到《紅海行動》,軍事行動三部曲的動作片套路被朝戰獻禮片學去了,把真正的戰爭拍的跟特種動作片一個味。

不過有去年的《八百啟示錄》在,這部分要求比較高的觀眾對《雲山》也不太好意思給太重的批評,相比歪屁股,《雲山》的這點問題就顯得沒那麼嚴重了。

而《星際穿越》的口碑也沒有太出乎媒體和觀眾的意料。

畢竟陳景行此前的兩部電影是《盜夢》和《矩陣Ⅲ》,《盜夢》至今都是近三十年來最高分的華語電影,上映一年多,豆瓣仍舊有9.4分。

《矩陣Ⅲ》更是被很多影迷認為是矩陣系列的巔峰,豆瓣9.1分,與第一部持平。

雖然確實是有不少人,不少媒體暗暗期待著陳景行的失手——某種意義上陳景行的新電影口碑滑鐵盧要比口碑爆炸更具有新聞價值。

到時候維護陳景行的,批評陳景行的,忠實的影迷和一直看不慣景粉的囂張的網民,以及對電影的爭論足以釀造一場輿論盛宴了,能養活多少營銷號和新媒體從業人員啊。

可惜並沒有意外出現。

“……清一色好評”

“……口碑爆棚”

“好評如潮”

等幾乎跟陳景行的電影繫結的詞彙再次被各大媒體的小編“復制粘貼”的報道了出來。

把《矩陣Ⅲ》、《盜夢空間》當時上映後的稿子改一改還能用。

而看了電影的小編倒是還能有理有據的誇一誇。

不過隨後豆瓣開分9.3還是讓不少人感到了驚訝。

震驚於這分數幾乎趕上《盜夢空間》了,也遠超《地心引力》和《火星救援》。

有人是感嘆陳景行越來越妖孽,跟大多數文藝創作者完全不一樣,大部分文藝創作者不是出道即巔峰,最好的作品也主要出現在創作初期,後面往往是走下坡路的。

而陳景行簡直稱得上是低開高走了,儘管這個“低開”有點誇張,畢竟他的第一部電影《彗星》到現在還有8.7的分數。

但確實是這兩年他的電影口碑是越來越高,基本都超9分。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是陳景行的粉絲越來越多,越來越魔怔的原因。

陳大導演雖然出道就博了個天才的名聲,但其實是到了《地心引力》才真正確立了大師的地位,而且也正式擺脫了前期中小成本科幻小品的風格,走上了重工業科幻大片的道路。

影迷數量和粉絲數量也是在此之後越來越多虔誠,增速驚人。

所以陳景行這幾年的電影基本上是在上映前就有大批量的來自影迷的五星好評,這也是被一些人詬病的原因。

“豆瓣姓陳”這個有些惡意的調侃很早就出現在網路上了,而且傳著傳著也有不少人很認同這個說法。

通俗的講就是覺得陳景行的粉絲豆瓣號確實養好了,某種意義上跟這幾年爆發了養號熱潮的流量粉絲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而且流量的粉絲養好了號,黑子的號也養好了,粉黑大戰正好抵消。

陳景行一個導演,就算有不理智的粉絲招惹的所謂對家導演,比如寧皓、李安、卡梅隆等,但這些導演粉絲不成氣候,或者說正常的導演哪會有陳景行這麼多粉絲。

但不管一些比較有傾向性的網民怎麼看待陳景行這幾年頗有些“低開高走”,越來越妖孽的電影製作,電影市場主要還是由路人撐起來的。

影評人和大眾的評價並沒有讓《星際穿越》的豆瓣評分顯得過譽。

不過對於這部太空三部曲的終結篇,評價稍顯兩極分化。

喜歡的恨不得奉上神壇,甚至覺得這是陳景行最好的電影。

“科學家會辯論,神學家會思考,哲學家會好奇,已經超出了我對太空電影的最好的想象。”

“《盜夢空間》請原諒我,我就是喜新厭舊的人,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非常硬核科學但又極其細膩的故事,那些說這個bug那個bug的,多看幾遍吧,還有影帝級別的表演,廠花簡直讓我刮目相看,陳景行的餅就是最好的餅,不接受反駁!

以及還有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配樂之一,我晚上回家迴圈了一宿。

雖然故事有點複雜燒腦,但能讓你深入思考宇宙和家庭,是我可以一遍又一遍重複刷的神作。”

“陳導絕了,別人的電影系列都是虎頭蛇尾,他直接反著來,《矩陣Ⅲ》是系列最佳,《星際》也是太空三部曲最佳,而且直接昇華了整個太空系列。”

“景神這部電影是為你的大腦導演的,以擴充套件你對時間的瞭解,任何低於9分的評價都是在扯澹。”

“我覺得《星際穿越》像是一首唯美的詩歌,情感線、人物塑造和科幻概念都完美融合到了巔峰,超過了陳導之前的所有電影。

雷大頭這個角色太特麼震撼了,這個反派不僅出人意料,而且讓人驚悚。

人性是不是人類離開地球的枷鎖?

還有‘不要溫柔的走進那良夜’,這句詩歌貫穿了整個太空三部曲,每次聽到看到都有新的體會,絕了。”

除了這種捧到神壇的評價外,還有一些對這部電影有些許失望的評價。

比如家庭戲有點太過冗長,要不是陳景行的招牌,恐怕會讓人沒有耐心繼續看下去。

還有認為最後的結局有些機械降神,硬扯出一個五維文明成全男主的父女情,即便這個五維文明就是未來的人類,也感覺有些牽強和扯澹。

還有的覺得電影有點“愛能發電”的感覺,把情感這個元素捧得太過了,靠愛拯救世界。

華國觀眾和歐美觀眾在這一點確實是有一些觀念上的細微差別的,對比較白左的敘事是比較反感的。

不過這樣的批評其實並不多,因為陳景行在漢化的過程中就考慮了這一點。

相比原版,首先把枯萎病換成太陽膨脹——他是真覺得枯萎病的設定問題有些大。

因為原版從頭到尾人類並沒有解決枯萎病,哪怕最終遷移到太空城為什麼農作物就沒有枯萎病了呢?宜居外星球種的農作物就沒有枯萎病了?

如果枯萎病是某種病毒,隔離農作物和病毒在地球上也能實現,不至於把人類逼到絕路,再說人工合成澱粉怎麼看也比破解引力方程這種科幻技術更現實一些。

如果枯萎病並非病毒,而是基因突變,但基因突變是隨機的,所有植物定向發生枯萎病的基因突變也有點說不通。

退一萬步,如果說是因為引力異常現象導致的基因病變,太空城難道就引力正常嗎?蟲洞那邊靠近黑洞的星球引力正常?

植物枯萎滅絕,氧氣消失,人類也可以電解水人工製氧啊?

無論如何靠枯萎病讓人類收到慘重損失正常,但讓人類滅絕還是太過牽強。

如果說真要設計一個慢慢發作,並且讓人類無路可走只能滅絕的災難,太陽膨脹顯然比枯萎病靠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次則是改造了雷嘉音這個角色的人設,原版中實際上雷嘉音這個角色就是徹頭徹尾的懦弱的自私的卑鄙的,給自己找一個高尚的理由的比較單純的反派。

而陳景行將這個角色從無子女無家人的原版設定增加了有孩子的新設定。

然後引入了對人性的討論——將親情,父母對孩子的愛掛靠到更宏大的東西上,從而讓雷嘉音這個角色成為比較有魅力的反派,變成一個幡然悔悟的決心學習老師摒棄人性枷鎖的堅定的種族存活派。

而且也一定意義上把愛包裹進人性的概念中,從而消解了一部分原版中“愛能發電,愛拯救一切”的觀感,將愛拯救人類變成人性拯救人類。

不是說兩者孰高孰低,而是華國觀眾確實在一些想法上是與歐美觀眾有差別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